?

渥太華:宜居之都的“北方硅谷”

2017-07-06 20:32龔雁
前線 2017年6期
關鍵詞:渥太華

[摘要] 渥太華在首都建設過程中,通過優化產業結構建設良好的經濟大環境,為“北方硅谷”的建立提供可持續發展的基礎和保障;利用首都的科研研發優勢、高新科技人才資源、創新獎勵政策以及風投資金打造“北方硅谷”高新科技園區;同時通過建設并維護綠色宜居城市環境和包容開放的社會環境等措施吸引并留住高新科技企業和人才?!氨狈焦韫取钡慕涷瀸Ρ本﹥灮锥己诵墓δ?、打造科技創新中心具有借鑒意義。

[關鍵詞] 渥太華; 首都建設; 科技創新中心; 北方硅谷

[中圖分類號] C91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0529-1445(2017)06-0081-05

加拿大首都渥太華,位于安大略省東南部與魁北克省交界處,人口97萬(2016年最新人口統計數據),是加拿大第四大城市。與多倫多、溫哥華、蒙特利爾等大城市相比,渥太華僅屬于中型城市,但自1857年被定為首都以來,歷經發展,首都的核心功能逐步得到優化,渥太華作為政治中心、文化中心、行政中心和科技創新中心的城市形象已然塑成。近年來,渥太華不斷優化首都核心功能,通過發揮首都的區域地理優勢,優化產業結構,建設良好的首都經濟大環境;利用高新科技人才資源和創新獎勵政策,打造高新科技園區;維護宜居的城市環境和包容開放的社會環境,吸引高新企業和人才等措施,逐步打造成為全國科技創新中心。也正是首都核心功能之一的科技創新中心的定位和發展,令渥太華集聚了通訊、信息、生命科學和多媒體制作等眾多高新科技公司和研發機構,成就了其與南部美國加利福尼亞的硅谷遙相呼應的“北方硅谷”。

優化產業結構,建設良好的首都經濟大環境

渥太華享有優越的區域地理優勢。1857年英國維多利亞女王欽點渥太華作為加拿大首都時,其中一個重要理由就是渥太華位于多倫多-金士頓和蒙特利爾-魁北克城長廊的中心地帶,向北到加拿大第二大城市蒙特利爾不到200公里,向南距加拿大最大城市多倫多400公里左右,是一個四通八達卻又繁忙中取靜的中心城市。在19世紀交通運輸模式比較單一的情況下,水路運輸可以經由渥太華河到達蒙特利爾或者經里多運河水系到金士頓。19世紀后期加拿大太平洋鐵路建成以后,鐵路運輸增強了渥太華的交通便利優勢。在交通運輸模式多樣化的今天,渥太華的區域地理優勢更加明顯,它幾乎是處于北美東部的中心地帶,距多倫多、蒙特利爾、紐約、華盛頓、芝加哥、波士頓等大城市的飛行時間都在兩小時以內,而在這個人口密集的區域商圈中,有上億人口的市場規模。渥太華所處的區域地理位置優勢為建設良好的經濟大環境提供了前提條件。

渥太華建城之初主要經濟活動是伐木業和木材貿易,因地處三大水系和渥太華河谷,農業也是其主要產業。成為首都以后,尤其是近25年來,隨著經濟結構的不斷調整,傳統工業已不再占重要地位,取而代之的是高新科技產業和公共服務業(聯邦政府),后者為渥太華的GDP貢獻了18.2%。渥太華作為加拿大首都,聯邦政府各大部門的總部基本都設在此,聯邦政府是最大的雇主之一。20世紀80年代和90年代,聯邦政府在經歷了機構精簡、政府服務承包或下放給私人公司,以及部分政府功能和人員遷移到加拿大其他地區和城市以后,聯邦公務員人數已大為減少, 1但是與聯邦政府相關的崗位就業率基本保持在一個穩定的比率。據2016年最新統計,聯邦政府為首都地區提供了近26萬個工作崗位。

除了高新科技產業、與政府相關的公共服務業以外,旅游業也是渥太華的主要經濟來源,每年游客約250萬人,是渥太華經濟的一大支柱。為渥太華800多億美元的GDP作出較大貢獻的其他產業還有:金融保險房地產業(占比10.4%),貿易(9.4%),醫療和教育(7.5%)。 政府及公共服務業是渥太華地區經濟的穩定因素,盡管已不是最大產業,但為渥太華相對穩定的就業率作出了較大貢獻。相對穩定合理的產業結構為良好的經濟大環境的形成打好了基礎,而良性循環的首都經濟大環境則為高新科技產業提供了可持續發展的保障,增加了渥太華作為科技創新中心的吸引力。

利用高新科技人才資源和創新獎勵政策,打造“北方硅谷”高新科技園區

作為一國之都,渥太華擁有世界領先的研發機構和設施、豐富的高新科技人才資源和具有創新精神的企業家資源、完善的創新獎勵機制以及充足的研發和風投資金。充分利用這些資源和優勢,渥太華歷經多年打造出了充滿活力的“北方硅谷”高新科技園區,成就了首都核心功能之一的科技創新中心。

渥太華聚集了加拿大國家級科研機構以及各大企業公司的研發部門,擁有近65個國家和學術研究實驗室。如位于渥太華的加拿大國家研究委員會(NRC)是具有較大影響力的自然科學領域的全國性研究中心,是加拿大政府的重要科技研發機構,下設4個主要研發部門:主管信息通訊科技等的信息平臺部,負責天文和天體物理等的國家基礎和未來科技部,生命科學部以及負責航空航天科技等的工程部。NRC以支持工業創新、科技發展和政府計劃為宗旨,通過其下設的20多個研究機構以及16種自然科學學術期刊,每年發表大量的學術成果,并且通過國家計劃致力于科研創新成果的商業化轉化。聯邦政府二戰以來對科技研發方面的投資,通過NRC等機構促生了眾多中小型通訊和生物科技企業,培育出了發展迅速的高科技大公司。

就教育資源和科研人力資源儲備而言,最大的英法雙語大學渥太華大學、卡爾頓大學等4所主要院校坐落于渥太華,它們每年獲得3.57億美元的贊助,每年有2萬多名理工科專業學生畢業。渥太華的勞動力是加拿大受教育程度最高的,61%的勞動力擁有大專以上學歷,是加拿大人均擁有工程師、科學家以及博士學位最多的城市,科學家和工程師的數量僅次于美國圣何塞與加利福尼亞。

促成渥太華成為科技創新中心的“北方硅谷”,除了有高素質的教育資源和豐富的科技人才資源以外,還需有獲得風投資本的機會以及一批具有遠見和創新精神的高新科技企業家。在“北方硅谷”迅速發展的重要時期,2000年至2005年間約有32億美元的風投資金聚集在渥太華。而在過去的十年里,渥太華的企業家們共獲得了高達47億美元的風險投資。充足的研發和風投資金,吸引了一大批高新科技企業家,企業家團隊創建了渥太華地區四分之三以上技術產品和技術服務類公司。 1 此外,渥太華對高新科技產業和人才資源有較完善的創新獎勵機制和政策。例如,渥太華高新科技產業享有安大略省的戰略就業和投資基金政策,對5年以上達到至少1000萬加元或新增至少50個就業機會的投資,可補助最高達500萬加元。同時也享有安省學院與大學的實習培訓稅收抵免計劃,允許企業每年每位員工 1 萬加元的退稅。渥太華本身也有多項鼓勵高新科技產業進行研發創新的政策和措施,如“科研和實驗開發抵稅計劃,對符合條件的研發花銷提供 20%~35%的無返還抵稅”。 2

基于研發機構、人力資源、創新獎勵機制以及風投資金等政策和優勢,渥太華經過40多年的努力打造出了一個極具規模并有持續活力的高新科技園區,從渥太華市中心至西郊卡那塔、尼比安周圍成為高新科技聚集區?!氨狈焦韫取笔冀ㄓ?0世紀七八十年代,但真正形成規模是在近20年左右,其間經歷了科技產業的蕭條和萎靡期,目前形成了多樣性創新型的科技產業集群,跨通信技術、生命科學、航空航天、國防安全、數字媒體、軟件、清潔能源和影視制作等多個領域。2015年“北方硅谷”聚集了如思科、阿爾卡特、考格努斯、考瑞爾等1700多家高科技公司。

維護宜居的城市環境和包容開放的社會環境,吸引高新企業和人才

根據美世咨詢對全球200個城市生活品質的調查排名,渥太華居全球第18位,是北美地區生活質量最高的城市。加拿大財經雜志《MoneySense》在引用了加拿大統計局環境分析數據進行比較后,公布了2016年加拿大宜居城市排名榜,渥太華在219個參評城市中連續第3年排在第一位。同時,渥太華也是北美主要城市中生活成本最低的城市,家庭年均收入10.2萬加元,平均住房消費39.4萬加元,盡管與加拿大其他主要城市相比,渥太華的家庭收入位列第二,但平均住房消費在可承受范圍。 3

渥太華的城市建設,通過維護良好的自然生態環境、提供便利的公共服務設施和公共交通、創建高品質的人文環境以及多元化包容開放的社會環境等措施,維護首都宜居的城市環境和良好的社會環境,并以此吸引高新科技企業和人才。

渥太華歷史上比較重要的重新規劃工業城市面貌的計劃是1950年的格萊博計劃。當時的麥肯錫·金總理請法國建筑師兼城市規劃師雅克·格萊博設計一個方案,對首都地區的發展進行規劃治理,以使渥太華更符合一個政治文化中心的城市形象。格萊博計劃的亮點設計包括在城中心區規劃出一個首都綠化帶、建設兩條高速路系統、將火車站以及部分政府辦公地點和工業企業遷移出城市中心區等。聯邦政府通過1958年成立的國家首都委員會(NCC)對首都地區的城市建設和文化遺產類建筑進行重新規劃,大力投入基礎設施建設,格萊博計劃為現今的首都格局和地區土地使用規模奠定了基礎。渥太華也是加拿大首批設立市級環境評估程序的城市之一,所設標準甚至高于安大略省環境評估標準,顯然首都的高素質居民希望按此標準合理管理資源并制定對環境有利的政策。因這些重建計劃和標準的設計和實施,渥太華被建成一個自然生態環境良好的首都,一個綠化率非常高的綠色城市,擁有1100個公園,空氣清新、環境優美。在世界衛生組織2015年對全球91個國家1081座城市進行的空氣質量調查中,渥太華被列為全球空氣最清潔的十大城市之一。

渥太華的城市建設非常注重對公共交通和公共服務設施的投入。市內幾乎所有道路都設有自行車單車道,整個市區擁有約300公里長的自行車道。公共交通除了有普通公交線路、快速公交系統、專為殘疾人服務的門到門公交系統,還有輕軌交通。交通高峰期更有公交專車道以及交通信號燈優先控制系統。四通八達的公交系統為居民的綠色出行提供了便利。按2015年發布的《渥太華2015-2018城市戰略計劃》,首都正在進行近年來最大的一次重建,將結合現有的火車線路修建全新的12.5公里長的輕軌線,2018年有望正式投入使用,將進一步改善城中心的公交體系,提升公共交通速度,完成公交系統的升級。同時,這次重建將結合水路規劃最大程度地利用自然環境,維護好生態平衡。重建完成以后,不僅將改變城市的外觀,更將加快城市的運行,進一步提升公共服務設施和公共交通的便利性。為鼓勵民眾的綠色出行,渥太華在市內大部分地區都建有各種多功能小徑,環繞渥太華河、里多河以及里多運河,為民眾的交通、游覽和休閑活動提供方便。首都還擁有200多公里長的野外滑雪道、50多個高爾夫球場、7家航海俱樂部、7個滑雪勝地以及極富特色的里多運河7.8公里冬季滑冰道(整個冬季運河市內段河道結冰而成世界上最長的滑冰道)等,這些運動休閑服務設施,為居民提供了高品質的生活環境。

作為文化中心,渥太華的城市建設也很強調對優質的人文環境的建設和維護。渥太華擁有國家美術館、歷史博物館、自然博物館、科技博物館、戰爭博物館等近40個博物館,對于一個人口100萬左右的中型城市而言,人均博物館數超過了很多大城市。位于市中心里多運河旁的國家藝術中心等文化機構,經常舉辦高質量的文化藝術活動。渥太華每年定期舉辦各種文化節和藝術節,例如著名的渥太華冰雪節、郁金香節、國際爵士音樂節等,各種不同的文化藝術活動,為首都居民和游客提供了豐富多彩的高品質的文化生活。

渥太華人口的組成體現了加拿大的多元文化特色:超過20%的人出生于國外;有色人種占人口的23.7%,其中非裔(5.7%)、華裔(4%)、南亞裔(3.9%)、阿拉伯裔(3.7%)。因渥太華最大的兩個就業領域為高新科技和聯邦政府,而聯邦政府雇員必須會英法雙語,更因為渥太華本就坐落于安大略省和魁北克省交界處,所以44%的渥太華人會雙語,雙語人口比例在加拿大主要城市中高列于第二位。渥太華人口組成多元化,居民受教育程度很高,對建設和維護多元化包容開放社會環境的意識很強。渥太華市政廳對此很重視,將倡導平等和包容意識,滿足日趨多元的人口的需求,建設和維護包容開放的社會環境以吸引更多人才作為工作重點。市政廳發起的“社區發展框架”項目,也是維護良好社會環境的一大舉措,此項目集中各方資源,幫助有需求的社區自建和共建。市政廳的職責是提供資金、服務和政策支持,為解決社區問題改善社區環境提供幫助。

生活質量是吸引和留住企業和企業員工的一個關鍵因素。渥太華人口中占據相當比例的高新科技企業人員,普遍受教育程度較高,經濟狀況相對富裕,生活態度積極,他們對生活質量的重視,對城市環境、都市生活和社會環境是否宜居有較高期望。渥太華建設和維護綠色宜居城市的舉措,增強了首都對高新科技企業和人才的吸引力,是促進首都科技創新中心的可持續發展、保持“北方硅谷”科研創新活力的一個重要因素。

渥太華“北方硅谷”對北京的啟示

渥太華在首都建設過程中,利用其區域地理優勢,調整優化產業結構,推動區域經濟發展,形成了良好的首都經濟大環境,為科技創新中心的形成提供了基礎保障;發揮首都的教育和科研研發優勢,利用高新科技人才資源和風投資金,借助創新獎勵政策,打造“北方硅谷”高新科技園區;同時,為加大首都對高新科技企業和人才的吸引力,渥太華全力建設并維護綠色城市生態環境,建立優質的人文環境和包容開放的社會環境,以宜居的生態環境和高品質的城市生活吸引并留住高科技企業和人才。這些舉措,成就了“北方硅谷”并為渥太華贏得了科技創新中心的聲譽。

盡管渥太華和北京在城市規模、發展歷史和所占優勢等方面有所不同,但渥太華打造“北方硅谷”的經驗對北京優化首都核心功能、打造科技創新中心、建設國際一流和諧宜居之都有一定借鑒意義。首先,優化首都核心功能,建設科技創新中心。北京城市發展歷史悠久,常住人口超過2000萬,是世界上人口密集的大都市之一。從近期發布的《北京城市總體規劃(2016年-2030年)》(草案)中,可以看出北京優化首都核心功能、調整資源配置、提升城市治理能力的建設目標,戰略定位的四個中心之一是科技創新中心。北京在教育資源、科技研發資源和人才資源方面非常有優勢,目前也建有中關村科技園等十幾個創新科技園區。國務院副總理張高麗在2017年4月6日舉行的京津冀協同發展工作推進會議上表示,要加快建設“北京全國科技創新中心”,而雄安的建設目標是“創新驅動引領區”。北京的教育資源極其豐富,在京的89所高校(包括教育部直屬的24所)大部分集聚在北京城區,400多家各類大小科研機構也大多位于城區,在優化北京核心功能,打造科技創新中心和創新驅動引領區的過程中,可以借鑒渥太華的經驗,首先明確各區域的產業定位和結構,確定發展目標和發展重點,根據產業結構定位和發展重點,有效合理地配置優質教育科研資源,高效利用人才資源和研發優勢。其次,改善生態環境,建設宜居之都。北京近年來高速發展的同時也產生了大城市病。環境污染嚴重,空氣質量令人擔憂,交通擁堵,城市運行成本增加,居民生活品質下降。進行首都建設規劃時,可以借鑒渥太華建設宜居城市的經驗,疏解非首都核心功能部分,大幅度擴大綠色生態空間,增加城市綠地、中心公園數量,改善首都生態環境。同時,進一步完善公共交通體系,提高公交運行速度,采取措施制定獎勵政策,鼓勵民眾的綠色出行。良好的綠色生態環境和高品質的城市生活,才能更好地吸引高素質人才,打造科技創新中心,使北京成為國際一流的和諧宜居之都。

[參考文獻]

[1] City of Ottawa: 2015-2018 Strategic Plan. July 2015. From: http://documents.ottawa.ca/sites/documents.ottawa.ca/files/documents/2015_2018_strategic_plan_en.pdf 2017.3.2.

[2] Harrison, Richard T. et al. Entrepreneurial Activity and the Dynamics of Technology-based Cluster Development: The Case of Ottawa. Urban Studies. Vol. 41, Nos 5/6, 1045–1070, May 2004.

[3] Mallett, Jocelyn Ghent. Silicon Valley North: The Formation of the Ottawa Innovation Cluster, in Larisa V. Shavinina (ed.) Silicon Valley North (Technology, Innovation, Entrepreneurship and Competitive Strategy, Volume 9). Emerald Group Publishing Limited. 2004. p.21-31.

[4] Seasons, Mark. The Ottawa Valley Georegion in Gordon Nelson (ed.) Beyond the Global City: Understanding and Planning for the Diversity of Ontario. McGill-Queen's University Press. 2012. p.227-244.

(作者簡介:龔雁,北京外國語大學英語學院加拿大研究中心副教授)

責任編輯 / 高 斌

猜你喜歡
渥太華
加宣布中止緊急狀態
卡車圍城
渥太華藍調音樂節因護鳥而暫停
立體地圖(大家拍世界)
郁金香面包(大家拍世界)
那些花兒(圖片故事)
花路標(大家拍世界)
鳥診所(大家拍世界)
The inspiration of American Immersion Teaching Approach on English teaching in China
草木皆兵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