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論青龍猴打棒的動作形態特征

2017-07-06 20:56徐熳楊陽
藝術評鑒 2017年9期
關鍵詞:原生態

徐熳+楊陽

摘要:“青龍猴打棒”是滿族一種具有獨特藝術表演風格的民俗活動,也是滿族獨有的道具類民間舞蹈?!扒帻埡锎虬簟逼鹪从谇宕?,相傳康熙年間,滿族正藍旗“跑馬圈地”于此,以獵為生。同治五年名震冀東,已有三百多年的歷史。本文將以河北省青龍滿族自治縣的民間舞蹈猴打棒為例,一方面運用“拉班結構舞譜”對原生態“青龍猴打棒”的舞蹈動作進行分析;另一方面,對原生態“青龍猴打棒”動作提煉“優質基因”,讓猴打棒與現代編創技法融入,使其創新發展。

關鍵詞:青龍猴打棒 拉班結構舞譜 原生態 動作提煉

中圖分類號:J722.2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8-3359(2017)10-0053-02

“青龍猴打棒”是一種獨具風格的民間舞蹈,這一舞蹈形式為河北省青龍滿族自治縣所特有,它熱烈、粗獷、豪放,能使人振奮向上,具有非常深厚的地域特征和文化特色。它反映著該地區的生態環境、社會環境及歷史文化背景,且通過舞蹈特有的藝術特點展現出來,后來經過不斷的改進與發展,逐漸形成滿族“地秧歌”中不可或缺的一種具有固定表演程式和特定臉譜著裝的民族藝術,大大增強了它的藝術表現力和感染力,成為民族民間舞蹈藝術的一個典范,具有很高的藝術研究價值。

猴打棒的道具“棒”來源于青龍地區特有的地理與人文環境,“臉譜”與“服裝”也與本民族所崇的薩滿有特殊淵源,任何一種舞蹈結構形態,都離不開本民族的文化生活環境包括語言、習俗、信仰等,滿族民間藝術“猴打棒”因其獨特的文化生境而具有了獨特的具體內涵和表演形式,是民族民間舞蹈表演藝術的一個典范。

一、“拉班結構舞譜”

《拉班記譜法》由羅秉鈺大師翻譯所著。拉班繼承了幾個世紀以來對舞譜的研究成果,以當代的人體動作科學研究為基礎,對拉班舞譜不斷改進。拉班舞譜作為一種科學的舞蹈記錄方法,被全世界認識和認可,它對人體進行高度精確的描述記錄,傳播記錄著中國乃至世界的優秀舞蹈文化。因此,對于舞蹈的記錄而言,有著重要的傳承保護價值。筆者通過這個科學的記錄方法對滿族猴打棒原生舞蹈動作進行分析創新,通過提煉“優質基因”,為原生態猴打棒的傳承和保護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二、青龍猴打棒原生形態

“猴打棒”的節奏明快,舞蹈風格粗獷、熱烈,表演節奏由演員的吶喊、樂器的演奏以及手中雙棒的打擊組成。表演時,隨著嗩吶和打擊樂的伴奏,雙手木棒相互擊打,鏗鏘有力、節奏明快,多為四分之二拍,或者是四分之四拍。雙手木棒雖少,卻鏗鏘有力、千變萬化,上肢不斷揮臂擊棒,下肢弓步、馬步交替變換,舞姿舒展形象,動作靈敏粗獷,給人以美的享受和振奮向上的啟迪。表演步法嬌健、舞姿舒展粗獷,為表現孫悟空的靈巧和機變,常伴有起伏跳躍翻轉。且蹲步穩重、點步輕盈。

“猴打棒”表演都必須強調節奏,只有鏗鏘有力,清晰明快的節奏,加之那粗獷健美的形體表演,獨具風格的打棒技巧,才能體現出滿族民間舞蹈的熱烈、歡騰、明快、粗獷、豪放的獨特藝術魅力。

(一)原生形腳下步態動作

猴打棒的步法靈活、敏捷、機智、矯健,蹲轉騰跳,形態多變。動作厲、威、輕、乖,舒展流暢、剛柔并濟,充分體現出猴的特性。

(二)原生形肢體姿態動作

“青龍猴打棒”的肢體姿態動作,其最具特征性的舞動集中于雙手相互擊打木棒的手臂動作,臂隨棒動。由基本打法衍生出很多的棒花打法,涵蓋了大部分的手臂姿態,從而形成其原生形肢體姿態動作。如下表:

(三)原生形身體軀干動作

“青龍猴打棒”為手持道具的民族民間舞蹈,其最具特征性的舞動集中于雙手相互擊打木棒的動作。原生形肢體姿態動作伴隨著棒子的棒法,身隨棒舞。一般可分為:1.棒于胸前提襟位,昂首挺胸。2.棒于身體左右兩旁,左右擰身10-45度。3.棒于頭部以上,挺胸抬頭。4.棒于髖部以下,頷首屈身。5.棒于對角線,斜身微傾。

三、拉班結構舞譜下的“優質基因”提煉

(一)典型步法

在前面的原生形步態動作中已經列舉出很多腳下動作,其中筆者認為的“優質基因”有小碎步、十字步等。因為它們涵蓋了大部分的腳下基本姿態,都是在準備位:“正部位”或“蹲襠步”的前提下開始運動。筆者以“蹲襠步”舉例說明,如何運用拉班結構舞譜對其進行分析,再加入現代的變化元素,使其創新。

如:“蹲襠步”:準備位為大八字站立,雙腿彎曲下蹲,通過拉班結構舞譜譜寫之后。筆者開始對其進行變化,在下蹲的同時可以配合上全腳掌著地的跳躍步伐,加上上身的現代舞姿動律,使其并不只是單一的下蹲動作,更具現代的動態美感,最后再通過拉班結構舞譜譜出,進行了現代的創新。

(二)典型動作

根據猴打棒舞蹈動作的變化,形成了風格獨特的典型舞蹈語匯,有叫棒組合、逗棒組合、花棒組合、武棒組合四種。各種組合各有特色,妙趣橫生。在這里筆者對叫棒組合進行分析。

如:叫棒組合是上身木棒的敲打配合著腳下的步伐而形成,空間方位各個點都有敲打動作,一般一拍一步,一拍擊棒一次。筆者進行了創新,可以通過節奏上的變化形成不同的效果,如一拍快速擊棒兩到三次,腳下也可以去掉基本步伐,只是簡單的跑跳步,或小碎步進行跑場。最后同樣用拉班結構舞譜進行譜寫。

(三)典型棒法

典型動作包括:一擊頭、二擊頭、三擊頭、四擊頭,這四種擊棒打法中,前三種比較簡單易打,四擊頭比較復雜,難于掌握。

1.一擊頭:又名“叫棒”。第一拍,右手棒抬起,左手棒原位不動,右手棒頭擊打左手棒頭。

2.二擊頭:第一拍:同一擊頭;第二拍:左手棒抬起,右手棒原位不動,左手棒頭擊打右手棒頭。

3.三擊頭:第一拍,右手棒頭擊打左手棒頭。右手棒順勢變為四指卡棒,逆時針隨手腕旋平轉360°,右手棒原位不動;第二拍,左手棒頭擊打右手棒頭,右手棒順勢變為四指卡棒,隨腕旋轉180°棒尾向前,左手棒原位不動;第三拍,右手棒尾擊打左手棒頭,右手棒順勢旋轉180°,棒頭朝前,左手棒順勢逆時針隨腕旋轉360°;第四拍,左手棒頭擊打右手棒頭。

4.四擊頭:第一拍,右手棒頭擊打左手棒頭,左手棒順勢變為四指卡棒,逆時針旋轉180°,棒尾朝前,右手棒原位不動;第二拍,左手棒尾擊打右手棒頭,左手棒順時針旋轉180°,棒頭朝前。右手棒逆時針旋轉180°,棒尾朝向;第三拍,右手棒尾擊打左手棒頭,右手棒逆時針旋轉180°,棒頭朝前。左手棒逆時針旋轉180°,棒尾朝前;第四拍同第二拍。

四、結語

如今的猴打棒,經歷了時代的變遷和考驗,以頑強的生命力在民間繼續傳承、創新、發展。在幾代表演傳承人的共同努力下,現代表演更不拘泥于簡單的動作模仿,而是充分發揮想象力,加入現代創新元素,賦予了更好的藝術觀賞性,使青龍滿族猴打棒以矯健的步伐走出滿族,走向世界,給更多的人以視覺和聽覺上的無限美感和享受。

參考文獻:

[1]戴愛蓮,馮碧華.拉班舞譜2[M].:中國舞蹈家協會,1986.

[2]楊賀春.青龍縣滿族來源初考[J].民族研究,1987.

[3]秦榕.中國猿猴意象與猴文化源流論[D].福州:福建師范大學,2008年.

[4]袁禾.舞蹈與傳統文化[J].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1.

猜你喜歡
原生態
原生態
讀過幾本書才有資格說話?
原生態音樂在高校音樂教學中的應用
走原生態之路
凈化心靈,回歸本真
真正的“原生態”
回歸“原生態”
原生態河流亟待搶救和保護
做好原生態民族藝術文化的傳承與發展
回歸原生態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