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栗樹良種“高見甘”選育及關鍵技術

2017-07-07 01:08周狄
防護林科技 2017年2期
關鍵詞:栗樹土肥結果枝

周狄

(遼寧省林業工作總站,遼寧 沈陽 110036)

栗樹良種“高見甘”選育及關鍵技術

周狄

(遼寧省林業工作總站,遼寧 沈陽 110036)

針對遼寧板栗生產的難題,在前期引種、選種、育種基礎上,通過品種比較和區域試驗進行良種篩選,選育出栗樹良種高見甘,同時開展了嫁接改造技術、土肥管理技術、整形修剪技術等方面的研究,從而切實解決了遼寧板栗良種化程度低,產量低的難題。

栗樹良種高見甘;嫁接改造;土肥管理;整形修剪

板栗(CastaneamollissimaBlume)屬于殼斗科栗屬植物。有7種同屬植物,分別為板栗、錐栗、茅栗、日本栗、歐洲栗、美洲栗和榛果栗,其中具有食用價值的主要有板栗、歐洲栗和日本栗[1]。

板栗具有豐富的營養價值,其栗果中含有人體必需的蛋白質、碳水化合物、脂肪和其他微量元素。據測定,100 g可食部分含蛋白質1.2 g,碳水化合物44.3 g,脂肪1.5 g,粗纖維1.2 g,鈣5 mg,并且含有其他的脂肪酶、微量元素和較高的糖分。賴氨酸、蘇氨酸、色氨酸、蛋氨酸等氨基酸的含量超過FAO/WHO 的標準,經常食用對改善人們的營養平衡狀況具有重要作用[2,3]。

1 遼寧板栗生產現狀

遼寧省是栗樹主產區之一,栗樹資源主要集中在丹東地區,以丹東栗(日本栗系統)為主。栗樹產業一直以來是丹東地區主要的農業支柱產業,其持續穩定的經濟效益及顯著發揮的生態效益越來越被認可和重視。但隨著栗樹產業發展,栗農對豐產質優的良種和高效增產的栽培技術的需求也與日俱增,發展中存在以下問題:良種化程度低,生產上的主栽品種,各有優缺點,難以很好地滿足生產發展的需要,缺乏適宜密植栽培的早熟、高產、優質新品種,限制了它們的發展和應用;產量低而不穩,先進技術集成示范不到位,郁閉園嚴重,栗園培肥弱化,有機肥施用趨少,造成單產低、品質下降;資源利用不足,板栗副產品資源開發利用率低,產業鏈有待進一步延伸。

2 栗樹新品種

2.1 選育過程

本研究在前期引種、選種、育種基礎上,先后選擇了4個品種或優系(單株),通過在大連金州新區灣里街道寨子溝村栗品比園進行試驗,以大峰作為對照品種,對各品種(系)進行至少三年產量因素調查,包括單株結苞數及樹體冠幅,使用Excel軟件對調查結果進行分析后,選育出栗樹良種“高見甘”。

2.2 選育結果

2.2.1 “高見甘”母株特性 母株樹體較大,樹勢強;扁圓形;平均著生刺苞2.8個,次年抽生結果新梢2.9個;成熟期較早,一般在9月中旬,成熟時“一”字形或“十”字形開裂,每苞平均含堅果2.1粒,苞皮中等偏厚;刺束短粗且硬;堅果橢圓形,暗褐色,有光澤,有少量茸毛,底座較小,整齊度高,平均單粒重20.57 g。

2.2.2 結果分析 從2011年開始,連續3 a對栗品比園進行產量調查,結果表明:高見甘嫁接2 a單株產量低于大峰,但與大峰差異不顯著;高見甘嫁接3 a單株產量高于大峰且單株產量與大峰達到顯著;高見甘嫁接4 a單株產量高于大峰且單株產量與大峰差異極顯著。具體數據見表1。

表1 品比園嫁接2~4年生平均單株產量

3 栗樹生產關鍵技術

板栗生產關鍵技術研究與示范,主要是圍繞栗樹嫁接改造技術、土肥管理技術、整形修剪技術等進行研究,從而實現板栗樹個體和群體協調發展,最終達到板栗優質高產,增加栗農收入的目的。

3.1 嫁接改造技術

目前生產上使用最為廣泛的嫁接改造方法仍以插皮接為主。首先鋸砧,鋸砧以能盡快形成合理樹形為原則,確定樹頭的位置后,選擇鋸口在所有枝中位置最高點,深達木質部,把接穗削面向里朝向砧木木質部,插入木質部與皮層之間,接穗上切面“露白”0.2 cm左右,然后用塑料條將接口部位綁緊扎嚴。粗度2 cm以上接口插1個以上接穗。嫁接后應及時套袋,待芽體萌發后,新梢長到2 cm左右時,一定要及時把袋解除;接穗成活后應及時除去砧木上的一切萌蘗。除萌一般進行3~5次;一般在新梢長到30 cm時,為保證新梢在生長過程中不被大風吹折,可設防風柱,隨新梢生長可先后綁3~4次;當新梢長到30~50 cm時及時摘心,可連續摘心1~2次。

3.2 土肥管理技術

栗園多采用生草栽培,雨季割場壓青的土壤管理方法。施肥量應根據土壤肥力狀況、栗樹生長勢、結果狀、樹齡、物候期、農業技術措施、肥料種類和利用率等情況而定。施肥量應以預計栗果產量為依據,每生產100 kg鮮栗果,需要施入N:3.06 kg、P2O5: 1.50 kg、K2O: 1.48 kg,N:P2O5:K2O為2∶1∶1,折算成尿素、二胺、硫酸鉀的量分別為:5.3 kg、2.8 kg、2.8 kg。具體使用應結合當地土壤肥力和樹體營養狀態適當增減施肥量。

3.3 整形修剪技術

豐產樹形要求:(1)低干矮冠。干高60 cm,樹高3~5 m。樹冠呈波浪形或半圓形,樹體健壯,樹體上下、內外枝勢平衡,能形成立體結果,達到高產穩產。(2)結構合理。內膛結果枝數達單株結果枝數的20%以上,第一層主枝內膛每米枝上有永久性結果枝組3~5個,樹冠有效容積內有枝組8~11個m-3,外圍枝組占單株枝組量的80%,主干疏層形樹體結果枝分布:一層主枝占60%左右,層間輔養枝和二層主枝以上部分各占20%左右。

4 結論

本研究在四個板栗優良品種中選育出了栗樹良種“高見甘”,其在豐產方面,高見甘嫁接第2年平均單株產量(0.81 kg株-1)低于大峰(1.08 kg株-1),嫁接3~4年生高見甘平均單株產量(5.27 kg株-1)明顯高于對照品種大峰(3.83 kg株-1)。同時,研究出了一套適合板栗豐產栽培的關鍵技術,包括嫁接改造技術、土肥管理技術和整形修剪技術。通過新品種的選育及關鍵技術研究與示范,解決了丹東板栗良種化程度低,產量低的難題。

[1] 沈德緒.果樹育種學[M].2版.北京:中國農業出版社, 1999:218-219

[2] 徐志祥,高繪菊.板栗營養價值及其養生保健功能[J].食品研究與開發,2004(5):118-119

[3] 高海生,常學東,蔡金星.我國板栗加工產業的現狀與發展趨勢[J].中國食品學報,2006(1):429-435

1005-5215(2017)02-0085-02

2016-11-30

周狄(1987-),女,遼寧沈陽人,研究生,工程師,現從事林業技術推廣工作.

S664.2

A

10.13601/j.issn.1005-5215.2017.02.032

猜你喜歡
栗樹土肥結果枝
栗樹葉面噴肥噴藥關鍵技術
理事長新語:為有土肥可說
桃樹結果枝組的培養和修剪
結果枝葉片數影響早熟柑桔果實品質
克倫生葡萄冬季修剪留芽量及負載量試驗研究
第二屆全國土肥和諧大會
簡談造林苗圃土肥水管理技術
“農惠網”與青銅峽土肥站共筑互聯網農業
復活森林
栗樹站在山上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