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業產業結構研究綜述

2017-07-09 10:42劉琳
科學與財富 2017年18期
關鍵詞:產業結構工業優化

摘要:我國的工業化進程在實現數量上的高速增長和產業規模大幅擴張的同時,其增長方式、增長質量和效率已然成為新時期的重大問題,對我國產業結構優化進程的考察無疑在上述方面具有重要意義。本文在此通過對文獻進行整理,梳理了各位學者有關我國工業產業結構的目前發展狀況以及優化產業結構的相關對策方面的研究。

關鍵詞:工業產業結構

1、引言

經濟發展總是在產業結構的不斷優化調整中實現的。在經濟發展的過程中,當需求結構和要素結構發生變化時,產業結構需要不斷調整升級以促使社會總供給與社會總需求相適應,這樣才能促使經濟的穩定、健康發展。目前,優化產業結構,推動產業結構升級,已成為推動世界經濟發展的一般規律。目前,雖然我國通過產業結構調整促進了經濟的發展,綜合國力也有較大提升,但是經濟發展中仍存在一些問題。要想保持經濟持續發展,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已迫在眉睫,而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關鍵就在于如何進行產業結構的優化調整。所以分析我國目前產業結構的現狀,并運用分析得出的結論對我國的工業產業結構進行優化調整,使我國經濟持續、健康的發展是一個有待深入研究的課題。

2、 我國工業產業結構狀況

我國各省市的工業產業結構雖然不同,但是總體上看各地均呈現重工業化,高新技術產業發展不成熟的現象。柏丹(2014)簡要闡述大連市工業經濟的發展現狀,通過分析發現大連市現代服務業發展相對滯后,重化工業產值比重較大。提出應該提高科技創新水平、強化服務及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等路徑,加快大連市工業產業結構轉型升級等的政策建議。韓瓊慧(2011)在文章中指出雖然涼山州工業產值逐年增加,推動了涼山州經濟的發展,但是工業產業結構不合理,明顯重工業化和初級化,工業整體競爭力較低,因此,采取相應措施優化工業產業結構調整,是促進涼山州工業經濟發展的關鍵。趙奎麗(2009)通過引入“產業結構效益”這一指標對廣東省的工業產業結構進行了測算,結果顯示廣東省的工業企業仍集中在勞動密集型企業,多數企業的技術研發和創新能力較低,且重工業發展落后。黃盛(2012)采用2002年至2010年海南工業產業的數據對海南的工業產業結構進行了分析,結果表明海南省的工業雖然保持較快增長,但是工業產量總值較小,且仍處于低工業化水平,傳統工業產值比重較大,高新技術產業規模較小。并在文章中提出政府應實施大企業進入、大項目帶動、中小企業配套發展戰略,推進產業結構的優化升級。陳田田(2014)運用信息熵對長春市33 個工業行業的高度化進行測評。結果顯示,長春市目前形成了以交通運輸設備制造業和農副食品加工業為兩大支柱,以通信制造業、醫藥制造業、非金屬礦物制品業、電力和熱力的生產和供應業以及食品制造業為主要支撐的工業行業體系.通過比較勞動生產率對長春市工業結構的合理化進行估算,發現長春市的工業結構整體上趨于合理,但是行業之間不均等現象仍然很嚴重。王林秀(2011)認為隨著區域發展環境、需求結構和經濟發展階段的不斷變遷,產業結構會不斷重組,支柱產業也會發生相應的轉換和更替。在文章中他采用偏離份額分析法,結合江蘇省徐州經濟技術開發區工業產業現狀,對其工業產業結構和競爭力進行了評價。結果顯示徐州經濟技術開發區整體上工業結構較為合理,但是在促進龍頭企業發展的同時,要不斷完善產業鏈,提高產業集群發展水平。

3、我國工業產業結構不斷優化升級的對策。針對我國工業產業結構的問題,眾多學者都進行了研究,并從不同角度提出了相關建議。戚霏(2012)在文章中指出我國工業產業結構目前是“大”而不“ 強”。雖然我國工業結構調整正在向著提高創新能力,加強自主研發的方向發展,但是銀行信貸業務在支持工業產業結構調整項目上缺乏創新,未能有效跟進工業創新的步伐。針對當前我國工業結構調整需要解決的問題,著重闡述銀行信貸在工業產業結構調整中的作用,并提出我國銀行信貸支持工業產業結構調整的對策,為產業結構的優化升級提供充足的資金保障和有效的政策支持。劉盈曦(2014)在文章加入有差別的出口退稅率擴展一般均衡模型為出口退稅分化政策條件下的工業產業內部結構調整機制的理論模型,并基于中國實施出口退稅率分化政策后的18年間的出口退稅率和工業產業內部結構調整的面板數據對該理論模型進行了實證檢驗。研究結果表明,出口退稅分化政策條件下的工業產業內部結構調整機制是有效的。因此政府應繼續完善適時、合理、有效的出口退稅分化政策,對資源性產業、低技術制成品業、中技術制成品業和高技術制成品業中各類不同技術水平、不同性質的商品,給予有差別的、有層次的梯形出口退稅待遇,引導工業產業結構調整和優化。劉鳳良(2013)認為在各種市場內生驅動角力、外部環境變遷和政策扭曲等多重因素的作用下,我國各產業內部的若干矛盾和問題也不同程度地反映出來。特別是在工業制造業內部,重化工業比重過大、產能過剩矛盾突出、產業低度化問題明顯。他認為應該從產業結構的生成機制和外部環境兩個方面,尋找我國產業結構特征及問題的內生驅動和扭曲因素以實現二者的兼容, 才是合理確定我國產業結構調整基礎與政策取向的關鍵所在。

參考文獻:

[1]郭克莎.結構優化與經濟發展[M].廣州:廣東經濟出版社,2001.

[2]劉偉,楊云龍.中國產業經濟分析[M].中國國際廣播出版社,1987:28.

作者簡介:

劉琳(1992-),女,山西長治人,山西財經大學2014(統計學)學術碩士研究生, 研究方向:統計調查與分析.

*本文來源于第三次經濟普查辦公室課題‘‘工業經濟轉型升級研究(項目編號k477001)

猜你喜歡
產業結構工業優化
超限高層建筑結構設計與優化思考
民用建筑防煙排煙設計優化探討
關于優化消防安全告知承諾的一些思考
一道優化題的幾何解法
工業人
基于產業結構對接的人力資源培養實踐與思考——以湖南省為例
掌握4大工業元素,一秒變工業風!
“工業4.0”之思考
產業結構
產業結構變動、技術進步與碳排放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