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談京劇梅派藝術中和之美

2017-07-09 13:48楊穎
科學與財富 2016年36期
關鍵詞:梅派中和京劇

楊穎

摘 要:中和之美屬于與"崇高"相對應的審美范疇。突出了審美過程中主體與客體、人與自然、感性與理性及各種形式美因素的協調統一,給人以愉悅、輕松的審美快感。中和之美是處于優美與壯美兩極之間剛柔相濟的綜合美。其意蘊剛柔兼備,情感力度適中,雜多或對立的審美因素和諧統一,具有含蓄、典雅、靜穆等特性。

關鍵詞:京??;梅派;中和

京劇,擁有著悠久的歷史,深遠厚重的文化底蘊。是中華民族的非物質文化遺產。 “梅派”藝術,是京劇大師精心創造,經過千錘百煉打造出的綜合藝術。在京劇旦行中,梅蘭芳“梅派”藝術,是影響極其深遠的京劇流派。在表演方式,唱、念、做、打。等各個方面,進行不斷的創新和發展,融合了京劇旦行的唱腔、表演提升了一個全新的水準,讓我親切的感受到梅派的自然之美,京劇是一門“圓”的藝術。

梅派藝術,人們以雍容華貴、端莊大氣來形容內在美的表演風格。以珠潤玉潤、來形容演唱之美,形成了甜潤、優美、動聽的梅腔。以潤腔的技巧和行腔規律,創新出音色純凈飽滿,感情豐富含蓄,韻味醇厚的唱腔體系。始終保持住平穩的氣息,旋律優美,自然流利。梅派念白,抑揚頓挫,色彩分明。從念白中分明喜、怒、哀、樂,內心中的痛苦與美好,塑造了一代又一代的歷史人物。梅派簡潔樸實,唱腔優雅大方,明亮圓潤,是梅派唱腔獨特的中和音樂美學。

通過學習與研究梅派藝術,探索《貴妃醉酒》楊玉環的中和之美。我深感梅蘭芳大師把楊貴妃天生麗質,能歌善舞,雍容華貴的美,表現的淋漓盡致?;瞵F出一輪柔美的風景,沉魚落雁,碧玉羞花,三千寵愛一身專,正可謂最艷麗奪目的花朵。端莊大氣之美,崇尚心靈美、儀表美是梅蘭芳大師創造獨特的梅派藝術。在學習梅派藝術的十幾年里,梅派唱腔圓潤甜美,字正腔圓、梅派演唱藝術具有端莊嫻雅的古典美,自然流暢,含蓄的梅派韻腔,顯現出內在的魅力。

我深愛的梅派藝術,已經伴隨我十幾個年頭,在漫長的學習生涯中,我學到了很多知識。傳統京劇《韓玉娘》,又名梅派名劇《生死恨》,這出戲是梅先生極具思想性和創作性的作品。他圓潤的唱腔,優美的身段、表演、言談舉止,完美地塑造了韓玉娘的人物特點。其中二黃唱腔,韓玉娘在夜間紡紗,悲歡離合的不幸遭遇。如訴如泣,痛不欲生、真乃絕唱!在學習生死恨中,我深刻的領悟到梅派多種板式唱腔的運用與轉換,聲音甜美大方、自然柔和,明亮的藝術風格。優美的唱腔是聲音的靈魂,要掌握氣息的運用和行腔要領,做到“字正腔圓”韻正味濃。人們常說:“氣乃生之源”,首先要運用好氣息,對輕、重、抑揚頓挫,都是大同小異的。正確的把握好氣息,平穩的托住氣息。青衣的嘴皮子要有力度,行腔中字頭、字符、字尾都要使共鳴運用發聲位置,字頭明亮流暢,字尾歸韻悅耳。梅派發聲位置比較靠前,音色圓潤,聲音寬甜明亮,旋律優美,柔媚至極。

在《霸王別姬》“看大王”中,原板唱腔南梆子,唱腔委婉優美,體現了梅先生表現細膩柔美的情致,令人陶醉。在戲曲表演中,每個動作都是極其重要的。梅先生根據對劇情的體會,不同人物的剖析,準確的運用各種的身段技巧,來表現劇中人物的內心情感。

在每一出戲的一言一行中,梅先生不但要求,每個動作必須合乎節拍,而且要求必須力求美觀。更完美的使每個人物,活靈活現地展現在心愛的舞臺上,奉獻觀眾面前。體現古代的中和之美。

梅蘭芳大師用他的一生,創造出梅派藝術的精髓,演繹了豐富多彩的人生。京劇是梅蘭芳的生命,梅先生演了一輩子戲,但對自己演技從未感到滿足感。梅大師總是在不斷地發現自身的缺點。用畢生的精力執著的探索與追求,終修成梅派藝術和梅派精神。繼承梅蘭芳大師的藝術精神,善于繼承發展、刻畫出不同的女性角色,身段表演,融合青衣、花旦和刀馬旦的表演體系,留給人們一種美好的感受。藝術生命,將因梅派的韻律魅力而恒久遠。

梅派藝術最“中庸”?,F在有人誤解“中庸”,仿佛“中庸”就是保守,就是不革新不進步,可那些高喊革新進步的,卻又往往走的是過去嘗試過而失敗的老路。真正的革新、進步,就是梅蘭芳提出的“移步不換形”。表達新的內涵、新的文明、新的內容,這是創新,但是我們要保留已經成熟的臻于完美的形式、程式和韻味。最好的東西讓它相對永恒,不能算是固步不前的行為吧。

“中庸”可以換一個詞來定義,就是“恰到好處”。古人形容美人說:“增一分則太長,減一分則太短;著粉則太白,施朱則太赤”,這就是“恰到好處”,是中國古典美學的最高境界。用梅派藝術特色來形容它,就叫“平和自然”。梅不如尚的高亢峭拔,不如程的纏綿悱惻,不如荀的嬌柔甜媚,不如張的華麗舒展。有人評價說:梅派的最大特點是“沒有”特點。就是說沒有令人印象突出的藝術特征。但這份“平和自然”卻是最為難能可貴,最接近傳統人文美學佳境,所謂“太極”而進“無極”,這就是梅派藝術博大精深之所在。

每一個有獨特藝術風格的表演流派總是在千篇一律的基礎上尋求千變萬化。梅蘭芳大師對唱腔是最講究旋律美的。古人對好的曲調常用“曲高和寡”形容其高深莫測,但梅蘭芳的唱腔卻是曲高和眾。梅大師對唱腔要求首先是通順不拗口,要優美動聽,能為聽者所懂。戲曲演唱的境界通常被劃分為三種:喊戲——唱戲——說戲?!罢f”是一種和諧至極、宛若天成的自然境界,并不刻意粉飾,而是悄然打開觀眾心靈,吸引情感,強化感知,最終達到共鳴。

梅派藝術是“圓”的藝術,給人以美的享受,作為該藝術核心部分的唱腔,更是充分體現了“圓”。唱腔及行腔在哪些方面體現了“圓”,以及如何體現“圓”,卻是很難具體表述的。與梅先生合作幾十年的著名琴師徐蘭沅先生有一口訣:“行腔不做作,寸勁適當足;音節要相連,不叫板捆住。少用棱角式,重要在滿足;非真也非虛,似有也似無;明緩暗偷氣,內中皆有骨;脫盡摩仿處,現出真面目”(參見《梅蘭芳藝術評論集》)。這段口訣比較生動形象,對梅派唱腔及行腔要領作了總體概括。梅蘭芳作為一代藝術大師,經過一番精雕細磨后,使藝術精髓毫不晦澀地流入觀眾心中,乃是“此中有真意,欲辯已忘言”之極致,使人“久在樊籠里,復得返自然”。

結語 梅派唱腔藝術是中國京劇藝術的精華,我們不但要原原本本地繼承下來,而且要在唱腔原有的基礎上有所創新,有所發展。時代更新了,京劇唱腔藝術也要更新。創造梅派新腔,既要有“京”味兒,更要有“梅”味兒,這不是件容易的事。梅派藝術絕不能在我們這一代手中失傳,我們必須繼承、創新、發展,讓它世世代代流傳,在新時代綻放異彩。

猜你喜歡
梅派中和京劇
作品欣賞
免疫塞內卡病毒滅活疫苗后豚鼠、家兔與豬的血清中和抗體相關性研究
京劇表演開始了
范揚:博采與中和的風范
丁曉君——舞臺夢 戲劇癮 梅派青衣丁曉君對京劇沁人心脾的情感
我的京劇之路
創辦少兒京劇班
她眼里只有京劇一件事
在幽深與高古中追尋中和之美——讀段朝林中國畫作品有感
梅葆玖先生病逝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