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用音樂致敬

2017-07-10 08:47孟綺
音樂周報 2017年6期
關鍵詞:交響樂音樂會大爺

原創 2017-06-14 孟綺 音樂周報

音樂會上,97 歲的指揮大師韓中杰向李德倫長女李鹿、次子李蘇獻花,向自己的老大哥、老戰友李德倫致敬。

2017年6月6日,是我國交響樂事業的奠基者與拓荒者——指揮家李德倫的百歲誕辰。這一天,中國交響樂團在國家大劇院音樂廳上演了專場紀念音樂會。音樂會上,湯沐海、邵恩、胡詠言、余隆、譚利華、陳燮陽、徐東曉、張國勇、李心草9位曾深受李德倫教誨的指揮家輪番登場,攜手小提琴家呂思清、女高音歌唱家孫秀葦、男高音歌唱家李爽,用音樂向前輩致敬。

“音樂串起萬千思念”

李德倫的女兒李鹿、兒子李蘇和近兩千名觀眾現場觀看了演出。奧地利維也納國家歌劇院網絡直播平臺、國家大劇院古典音樂頻道等還進行了全球同步網絡直播,把這一音樂盛宴送至全球千萬觀眾。

湯沐海以作曲家關峽的《大地安魂曲》第一樂章《仰望星空》拉開音樂會的序幕。作為中國交響樂團團長,關峽表示:“用這首作品做開場曲,一是音樂家們借此深沉哀婉的音樂表達對大師的緬懷,告慰大師在天之靈,二也是希望大師在星空之上,見證中國交響樂的新面貌?!?/p>

隨后,邵恩帶來貝多芬《第五交響曲》第一樂章?!柏愇濉笔抢畹聜惿爸笓]次數最多,研究最為詳盡的貝多芬作品,被其當成考驗青年指揮家的重要試金石。李德倫于1977年就選擇演出“貝五”用以紀念貝多芬逝世150周年。1999年11月19日,在李德倫生前執棒的最后一場音樂會上,他指揮中國交響樂團與小提琴大師艾薩克·斯特恩合作,演出了莫扎特的《G大調第三小提琴協奏曲》。此次紀念音樂會,胡詠言攜手小提琴演奏家呂思清演奏了此曲的第一樂章。余隆執棒的柴科夫斯基《第六交響曲》是李德倫從蘇聯留學歸國后執棒中央樂團演出第一場音樂會上的曲目,此曲為他開啟了音樂人生的新篇章。

下半場以譚利華揮棒德沃夏克的《e小調第九交響曲“自新世界”》第一樂章開始,此曲被認為是李德倫推廣的西方作品中,普及范圍最廣的一部。當年大師在各個大學、工廠舉辦“交響樂講座”,在音樂廳演出星期音樂會,此曲都受到觀眾們的熱烈追捧。因此,就連老樂迷都說:“懷念大師為交響樂普及做出的巨大貢獻,獻演此曲最合適不過?!?/p>

接著,陳燮陽、徐東曉和張國勇分別以貝多芬《第三交響曲“英雄”》第四樂章、弦樂曲《二泉映月》和歌劇《蝴蝶夫人》 第一幕的“愛情二重唱”致敬大師。這三部作品,一個以《英雄》致敬“英雄”,一個是李德倫向世界推廣中國民族交響樂佳作的代表,還有一個是由他執棒中國首演,打開中國大門的歌劇代表作。

當晚最后一曲《1812序曲》由李心草執棒,選擇此曲,李心草說:“1987年3月1日在首都體育館的‘交響樂之春音樂會上,李德倫指揮來自中央樂團等11個專業團體的800多位音樂家為4萬觀眾演出的正是這曲柴科夫斯基的《1812序曲》,當時就轟動了全國,成為永不可磨滅的經典。在大師百年誕辰之際,通過全球網絡直播,我們用這樣輝煌的作品既是向全世界展現國交高品質的藝術水準,也將為紀念音樂會劃上最圓滿的句號?!?/p>

交響樂的領路人

除了這場盛況空前的紀念音樂會,中國交響樂團還聯合中國音樂家協會舉行“紀念李德倫誕辰100周年座談會”,追憶“李大爺”不平凡的一生。

1917年6月6日,李德倫在北京出生。作為中國交響樂事業的奠基者和拓荒者,他先后任北京人民藝術劇院、中央實驗歌劇院指揮、中央樂團交響樂隊首席指揮;他帶領中央樂團舉行“星期音樂會”,開辦交響樂講座,為培養中國交響樂聽眾奠定基礎;他關愛后輩、提攜新人,培養的中青年音樂家都已成為當下中國音樂界的中堅力量;他為大量西方經典作品進行中國首演,更積極推廣中國交響樂作品,架起中外音樂的橋梁……正如他自己所說:“我這一生,只干了一件事,為了中國的交響樂事業,普及交響樂?!彼岩簧挤瞰I給了交響樂,直至2001年10月19日因病逝世,享年84歲。

“作為中國交響樂的拓荒者,李德倫留給我們豐厚的精神遺產,這些寶貴的財富都留在中國交響樂的發展史上。每一個歷史時期,他都鑄造了屬于他和時代的輝煌,對交響樂事業孜孜不倦的追求,遇到困難曲折的智慧,對于樂團、中國交響樂發展的嘔心瀝血、點點滴滴……我們不僅懷念大師,更希望讓更多的人分享這份精神遺產?!标P峽如是說。

中國音樂家協會主席葉小綱感嘆:“感慨先生離開我們16年,在新中國音樂歷史上,傳奇歷史人物,李大爺,率先垂范!相信傳承他留給我們的精神財富是李大爺最希望看見的?!?/p>

談及亦師亦父的李德倫,譚利華說:“從1980年在上海音樂學院上課之后,我幾乎沒有離開過他。不僅我,在座所有人都受惠受教于先生。都說小事折射人品,正是無數的小事讓先生成為大家公認的大師。他這一生,去過很多樂團,為了不給樂團增加負擔,他都選擇住在團里。每次離開,他都要給開車的司機、做飯的師傅和打掃衛生的阿姨送上一份禮物。他從不以大師、領導自居,永遠和人民打成一片?!?/p>

胡詠言說:“寫信給大師,無論從哪里寄出,只要寫‘中國,李德倫(收),他就能收到。這是什么概念,全國人民都認識他,大師李德倫!”

作為紀念音樂會9位指揮中年齡最大的一位,陳燮陽說,1979年李大爺給他打電話,請他去指揮中央樂團,之后想調他來北京。這么多年來,他最喜歡聽慈父般的李大爺講故事。

李心草是9位指揮中年齡最小的一位,李大爺在普及交響樂的多年里,經常把李心草帶在身邊,李心草當年也時常被誤認為是李大爺的親孫子?!坝幸惶焱砩?,我在打游戲機,李大爺訓了我一頓。第二天晚上,他自己也玩起了游戲機,還讓我教他?!?/p>

有一次,李德倫去上海拜訪丁善德,余隆開的門,第一次見到傳說中的李大爺?!奥犞畲鬆敽臀彝庾娓噶奶?,我第一次領略了聊天的魅力。我留學回來后,就總去李大爺家,和平里九號對于我們來說,是最溫暖的家?!?/p>

湯沐海說:“沒見到李大爺之前,就聽到很多關于中央樂團的創舉。我去柏林之前,李大爺幫助我在中央樂團進行實踐,音樂會之后,還請我做中央樂團的常任指揮?!鄙鄱骰貞洠骸暗谝淮我姷嚼畲鬆斒窃谵r村放電影的熒幕上,交響樂《沙家浜》。后來我回到村里大家問我干什么了,我說學指揮了,村民們都說那不就是‘李德倫嘛!那時候,在大家心中,指揮=李德倫?!?/p>

張國勇說:“本次參與紀念音樂會的9位指揮,其中5位來自上海,這說明李大爺胸襟開闊,沒有門第之見,誰來請教學習,他都教。普及交響樂,幾百人他去,幾個人他也講。有求必應。李大爺總在提攜后輩,給我們創造各種實踐的機會,還為了我們能學習到更好的音樂,向領導爭取,為我們寫推薦信給國外?!?/p>

徐東曉回憶:“李大爺對音樂非常嚴格,平時怎么玩笑都可以,學習音樂一點馬虎都不可以有,急了就拿棍子、拐杖敲人。我就挨過打。他給我上課,第一節課是文學課,列書單讓我讀;第二節課是理論課,分析樂譜;第三節課是‘空手道,讓我唱總譜?!?/p>

座談會上,指揮們談起與大師的點點滴滴,有感傷與懷念,更多的卻是美好的歡聲笑語。大師侃侃而談音樂時的雀躍興奮,對學生們嚴格教導時的恨鐵不成鋼,發展交響樂遇到種種困難時的沉著冷靜,強忍病痛走上指揮臺的堅定深情……透過大家的言語仿佛一一再現。

最后,關峽表示:“對于中國交響樂來說,李德倫不只是一個名字,作為中國交響樂事業的奠基者與拓荒者,他代表的是一種精神,他做過的貢獻會一直影響后來者。他走出來的路,我們還將繼續前行,傳承他的精神財富?!?

猜你喜歡
交響樂音樂會大爺
失敗的音樂會
種種疼痛
一天沒開張
不會抽
幽默的大爺
森林里的音樂會
地鐵交響樂
新年音樂會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