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儒家文化在《白鹿原》中的彰顯

2017-07-10 13:26韓悅田卓文李昱潔
青年文學家 2017年18期
關鍵詞:白嘉軒白鹿原祠堂

韓悅+田卓文+李昱潔

基金項目:西安外國語大學研究生科研基金項目,項目編號:syjs201606。

摘 要:儒家文化是中華文明的精神內核,修身自省、仁義廉恥、中庸之道、民族道義等始終是貫穿其中的精神核心,論文選取了陳忠實先生的《白鹿原》,通過分析小說中把儒家文化奉為圭臬的主人公白嘉軒對仁義之道的恪守,對耕讀傳家理念的傳承和對祠堂權威的維護,試圖揭示出小說文本對儒家文化的詮釋。

關鍵詞:白嘉軒;仁義之道;耕讀傳家;祠堂

[中圖分類號]:I20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17)-18-0-02

陜西作為中國當代文學發展重鎮,在這片土地上先后出現了柳青、路遙、賈平凹、陳忠實、楊紅柯等在文壇上具有影響力的作家,他們用不同的文學氣質書寫著這片土地上的歷史變遷與喜怒哀樂??v觀陜西作家的文學作品,我們可以看到它們都深受儒家文化的影響,字里行間都透露著儒家思想與文化的氣息,尤其是在談到陳忠實的《白鹿原》時,我們更是無法跨越儒家文化而言其他。

《白鹿原》寫作于90年代,當時中國正處于人文主義思潮式微的時代,文人墨客們對儒家文化的關注完美契合了八十年代的尋根文學主題。陳忠實自幼生活在陜西的關中平原,這里作為儒家文化的發源地,進一步造就了生活在其中作家的審美風格和思想趨向,也因此,儒學的文化背景成為陳忠實先生寫作的必然選擇。儒家文化是中華文明的精神內核,修身自省、仁義廉恥、中庸之道、民族道義等始終是貫穿其中的精神核心,同時,它又非常重視穩定、秩序、等級和結構。在歷經了兩千多年的歷史沉淀后,由先秦儒學開始,經過歷代文人志士的改造和發展,直到當今出現了現代新儒學。陳忠實先生將自己對文化的尋根落腳到了儒家文化,選取了從清朝末期到四十年代內戰的五十多年的歷史空間作為寫作背景,將白、鹿兩大家族的繁榮盛衰寫入了歷史的洪流,在這當中更是體現了他在現代社會對儒家文化的思考與追尋。在這種追尋中,儒家文化可謂基石所在,盡管它只是一種非宗教性的文化流脈,但卻能夠以堅韌的生命力和恒久的影響力統治國人意識形態數千年,成為中國傳統文化的主流。[1]

陳忠實在《白鹿原》中塑造了眾多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白鹿原》的眾多人物中,作家力透紙背的書寫更多地集中在把儒家文化奉為圭臬、對儒家文化全盤接受的族長白嘉軒身上,作為白鹿原的族長,他始終嚴格恪守儒家的文化傳統,是農耕社會中封建文明與封建糟粕的集中體現。

一、恪守仁義之道

在《白鹿原》中,最能體現白嘉軒恪守儒家文化的是他用一生踐行的“仁義”二字。儒家文化注重“仁”,孔子將其作為最高的道德原則和道德境界,孟子發揮孔子的仁學,將仁義看作是道德行為的最高標準,后人對于“仁”、“義”的論述更是見諸于儒家文化的諸多典籍中?!栋茁乖分械陌准诬師o疑就是一個完整詮釋仁義的人,他思仁重義,無論經歷怎樣的風波,在為人處世和治理家庭中始終將克勤克儉、慷慨大方、以德報怨、臨危不懼等作為自己的人生信條,支撐著自己仁義的思想內核。因不滿苛政猛于虎的政府,白嘉軒用“雞毛傳帖”的方式起義,在交農事件中,鹿三于情急中替他出頭,他對鹿三說“三哥!你是人!”從他對鹿三的評價可以看出,白嘉軒對人的認識,即講仁義、重氣節、有擔當。白嘉軒重視自身的修身自省,遠離朝堂政治,追求精神上的平淡恬靜,對于出任白鹿縣參議會的議員,他這樣表明自己的態度:“嘉軒愿學為好人。自耕自種而食,自織自紡而衣。不愿也不會做官?!彼麜r刻慎獨的精神是一種對自身要求的自覺,《鄉約》中“仁義白鹿村”更是白嘉軒一生所要數理的豐碑。

在白嘉軒一生當中,除了以時刻慎獨要求自己,他還將仁義的精神延伸到對待他人。白鹿村開辦學堂,白嘉軒讓自己的兒子去接受儒家的傳統教育,同時出資讓長工鹿三的兒子黑娃也去學堂,深信“窮漢生狀元,富家多紈绔”。當白鹿原降臨了曠日持久的旱災造成了聞所未聞的饑饉時,白鹿村一次次上演了餓死人的慘劇,甚至出現吃人的事情。鄰村干活的長工都被主家辭退,能吃的樹和草都被悉數挖去,但是仁義的白嘉軒始終沒有想過辭退鹿三,即使鹿三主動請辭也被白嘉軒拒絕了?!坝形业某缘木陀心愠缘?。我吃稠的你吃稠的,我吃稀的你也吃稀的;萬一有一天斷頓了揭不開鍋了,咱弟兄們出門要飯搭個伙結個伴兒”。白嘉軒作為地主,在饑饉之年能夠對鹿三如此慷慨大方實在是難能可貴。鹿三在被田小娥鬼魂附身以后,身體和心靈上都受到了很大的打擊,無法承擔更多的勞動,但是白嘉軒對于長工鹿三卻如同家人一樣,在子女面前以身作則,對他極盡主仆間的仁義。此外,對那些與他為敵的人,白嘉軒依然以仁義之禮待之,黑娃落草為寇,搶劫了白鹿村,就因為看不慣白嘉軒腰桿挺得直,便對他進行了報復,然而到了黑娃回鄉祭祖的時候,他卻用最高的禮節進行了回報,白嘉軒對仇視自己報復自己的黑娃給予了最大的寬容,并試圖讓鹿三和黑娃父子兩冰釋前嫌。他對黑娃以德報怨,以族長的宅心仁厚諒解了黑娃,而支撐他能這樣做的原因來自于他對傳統文化的自信,對傳統文化強烈號召力的深信不疑。

二、秉承耕讀傳家

白嘉軒不僅將“仁義”思想貫穿于自己一生做人的人生準則中,也將“仁義”和“耕讀傳家”的思想灌注在整個家風中。他謹記家族祖訓,修建學堂,給孩子們提供學習傳統文化的教育場所,在孩子們接受了良好的教育之后,他秉燭展示白家“耕讀傳家”的思想,并重溫了鐫刻在庭院的“耕織傳家久,經書濟世長”的對聯,讓兒子們能夠深切體會其中的意思。他對未來白鹿原的族長白孝文的教育更是身體力行,“農協”在白鹿原掀起“攪風雪”,他對白孝文關心農協斗爭采取的態度是“這跟咱屁不相干嘛!你該操心自己要辦的事?!彼铝τ谝巹澴约杭彝サ纳?,并時時處處對兒子進行點化教育,白嘉軒明白自己是個莊稼人,要參加勞動,要珍惜糧食,他也把這種思想傳承給了下一代,讓兒子進山隨鹿三背糧,目的是為了讓“碎崽娃子明白啥叫個糧食”,珍惜糧食的來之不易。在遭災受難之際,他將白家傳久不經的錢匣匣兒故事說給他的兩個兒子,讓他們明白祖先創業的艱難,并且囑咐兒子務必照看好鹿三,有恩必報。此外,白嘉軒與朱先生的往來關系更是體現了他對儒家文化思想的信奉,無論是自己家里的日常事務,白鹿原的農活、宗族事務,或是時政大事,白嘉軒總會和知識淵博的朱先生溝通,妥善維護好自己周遭的人和事。

在對待自己婚姻和家庭的態度上,白嘉軒始終堅持對家族血脈的傳承,對子孫后代的嚴格教育。儒學講求孝道,常說不孝有三,無后為大,因此作為家族的長子必須要承擔起傳宗接代的重任,然而白嘉軒的婚姻之路并不平坦,“白嘉軒后來引以為豪壯的是一生里娶過七房女人?!痹谀赣H的再三堅持下,他始終恪守儒家文化的正統觀念,經歷了失去六房妻子的痛苦和百姓們對新任族長的種種揣測,承受著來自精神和肉體的雙重痛苦后,他終于完成了傳宗接代的使命。在一次又一次的娶妻過程中,白嘉軒全家上下不惜變賣多年積累的財富,無視眾人的非議,這其實也不僅僅是為了完成綿延子嗣的使命,更重要的是白嘉軒本身對家庭的關注和重視,他始終秉承耕讀傳家的理念,踏踏實實地在土地上耕種、收獲,讓子孫后代們熟讀儒家經典,端正他們的思想觀念。

三、維護祠堂權威

白嘉軒還將對儒家文化的追求體現在處理宗族事物中和維護祠堂的權威中。在白鹿原中,祠堂是極為重要的意象,它不僅是空間的所在,更是一種文化的象征,作為渭河邊的一個小村莊,在作家呈現的五十多年的歷史變遷中,白鹿原被動地卷入了時代的洪流中,但其中仍然保留著中國傳統農村特有的元素。祠堂就是其中之一,白鹿原中的很多事情都與祠堂有著或多或少的聯系,這個空間意象甚至決定了一些人的歸宿和生死。

白嘉軒在完成了自身對于家族延續的任務以后,將精力放在了家族的事務上,他作為新任族長做的第一件事就是修繕祠堂,此舉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白、鹿兩家的和諧相處,這一階段也是白鹿村人對儒家文化的認同高峰。將修復完善祠堂中的一部分作為學堂,并請朱先生尋覓老師教授四書五經,也體現了白嘉軒對儒家文化的尊崇。作為白鹿原的族長,他在辛亥革命過后,想到的是“沒有了皇帝的日子怎么過?”在姐夫朱先生的幫助下他們訂立了《鄉約》,“教民以禮義,已正世風?!卑准诬幗M織村民們誦讀《鄉約》,使白鹿原上杜絕了雞鳴狗盜之事,呈現出一派政治清明之景,他時刻維護著白鹿原上傳統文化的權威,亦對不符合儒家文化的人事極盡所能的進行了限制。在訂立《鄉約》之后,白嘉軒對沉迷于賭博和抽大煙的村民進行了嚴重懲罰,督促他們痛改前非,走上正道。

他對祠堂神圣地位的維護主要表現在不允許田小娥進入祠堂,在白鹿村,新媳婦進祠堂祭拜列祖列宗是一項莊嚴且隆重的儀式。然而黑娃與田小娥的結合并不是秉承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田小娥原本是郭舉人的小妾,后與黑娃發生私情被休,被帶回了白鹿村。她作為封建時代的女性,因為私通而聲名狼藉,沒有恪守婦道,在白嘉軒的眼里,田小娥和黑娃的結合無疑挑戰了儒家文化的權威,而祠堂作為這一文化的空間意象,成了田小娥無法逾越的一道門檻。之后田小娥因為與狗蛋的“淫亂”之事而遭受懲罰,再一次證明了傳統文化的權威。白嘉軒對此事的果斷處理也體現了他維護傳統文化的決心,他聚集了白鹿原年滿十六歲以上的男女,讓白孝文組織懲罰儀式,并且選誦鄉約條文和族法條律,對田小娥和狗蛋進行了各四十刺刷的懲罰。此外,白嘉軒對兒子白孝文的懲罰更是捍衛了自己立家立身的綱紀,對白孝文辱沒先祖,與田小娥廝混、墮落抽大煙的行為依照族法執行了刺刷的懲罰,面對眾人的跪諫、母親妻子的勸阻,他無動于衷,對白孝文的行為也只是冷冷地說“按族規辦”。因為他清楚地認識到禍殃家族的大害必須盡早誅除不能手軟,否則會破壞白家世代傳下來的規矩和律法,白嘉軒時刻謹記自己對祖宗律法、對文化傳統的守護責任,他的一言一行都體現了對儒家文化的尊崇。

四、結語

白嘉軒對儒家文化的信奉很大程度上維護了白鹿原的安穩和發展,保障了百姓們的基本生活,可以說以儒家思想為核心的傳統文化在漫長的發展歷程中,產生了巨大的向心力和凝聚力,形成了中華民族的集體無意識,對政治、人倫精神、人們的思維方式乃至生活觀念和社會習俗都產生了深遠影響,成為中華民族性格的根底,[2]但是當發生巨大的社會變動和歷史轉折時,他因循守舊的思想觀念則會帶來一些局限性,總體來說,白嘉軒可以說是一個傳統儒家文化的守道者,而這些也是《白鹿原》的整體文化背景,是陳忠實先生想要透過文本傳達給讀者的文化理念。

參考文獻:

[1]羅成琰,閻真.儒家文化與二十世紀中國文學[J].文學評論,2000(1):62-72.

[2]祁小絨,楊曉歌.無根的飄零者——《白鹿原》黑娃形象分析[J].廣西社會科學,2006(3):137-141.

猜你喜歡
白嘉軒白鹿原祠堂
WANG Xiaoping. Chinese Literature and Culture in the Age of Global Capitalism:Renaissance or Rehabilitation?
梁家祠堂史話
《祭語風中》與《白鹿原》之比較
從《白鹿原》看傳統的鄉村機制
《白鹿原》中白嘉軒人物形象淺析
從主題學角度比較人物性格命運
《白鹿原》中的女性意識分析
沈家祠堂
祠堂,祠堂
電影《白鹿原》得失談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