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供給側改革視域下的“非遺”保護與傳承
——以德宏州文化館2015年工作記事為例

2017-07-12 13:58林明彥德宏師范高等??茖W校中文系678400
大眾文藝 2017年3期
關鍵詞:芒市德宏州非遺

林明彥 (德宏師范高等??茖W校 中文系 678400)

供給側改革視域下的“非遺”保護與傳承
——以德宏州文化館2015年工作記事為例

林明彥 (德宏師范高等??茖W校 中文系 678400)

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與傳承的供給側改革是基于文化遺產的活態保護與傳承。德宏州文化館在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與傳承方面進行了大量的探索與實踐,并已取得較好的效果。具體方式是以服務社會為突破口,以培訓、推廣為著力點,以文化節日為抓手,以產業合作為導向,進而實現“非遺”與政府、社會、企業、學?;影l展的良好格局。

“非遺”;保護與傳承 ;供給側改革;德宏州文化館

一、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與傳承存在結構性矛盾

(一)使用成本高,成為制約行業發展的瓶頸

現代社會的典型特征是快節奏的生活方式、崇尚時尚簡約的審美趣味,因此,根源于與傳統的生活中的一些非物質文化遺產,在現代社會中顯現出成本高昂的特點。在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傣劇的傳承中,這類問題非常突出。劇團每次下鄉演出,差不多三四十個演職人員,加上設備,需要一輛大卡車和兩輛中巴車,租車費加上燃油費,一個來回至少要5000元,一年40多場,需要約20萬元。

(二)時代變遷,大眾喜好發生改變

由于現代生產、生活方式的改變,曾經在傳統生活背景下備受大眾喜愛的一些非物質文化遺產如今卻陷入困境。國家級“非遺”桂劇每場低至五元錢也很少有觀眾去看,演員的平均年齡已經超過七十歲,觀眾也都是老年人。國家級“非遺”傣劇所面臨的情況也大致如此,受到影視和網絡媒體的影響,目前喜歡傣劇多為老年人,傣劇傳承面臨著巨大的困難。

(三)社會影響力低,傳承后繼乏人

由于時代的變遷,傳統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在現代社會中的社會影響力已經大大降低了,況且有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技藝的掌握需要學員足夠的天分和吃苦耐勞的精神。因此,后繼乏人是大部分非物質文化遺產技藝傳承存在的一大難題。就傣劇而言,大多數演員只有初中學歷,文化素質偏低,傳幫帶水平有限,年輕演員普遍缺乏系統化、規范化的培訓。因此,對傣劇的傳承來說,后繼乏人無疑是必須正視的又一大困境。

二、德宏州文化館在“非遺”保護與傳承方面的舉措

(一)創新服務方式,打通文化下基層的“最后一公里”路

1.開展文化惠民培訓活動

首先,開展文化惠民廣場舞培訓,讓“非遺”傳承與市民生活相互融合。結合廣大城市民眾的身體鍛煉需求,德宏州文化館與省文化館聯合開展文化惠民“舞出健康.舞動快樂”廣場舞培訓,5月13日至21日州文化館在舞蹈排練室舉辦德宏州第三屆廣場“大家樂”民族廣場舞培訓班,來自芒市地區各業余文藝團隊的30余名文藝骨干參加了培訓。此次培訓由州文化館專業的文藝輔導老師進行授課,他們結合實踐并通過現場示范、分組練習及個別輔導等形式,完成三支廣場民族廣場舞的教學。舞蹈內容來自州文化館文藝輔導人員經過半年多以來收集、整理和反復修改德宏州3個世居民族的舞蹈、音樂及素材經歷,并結合廣場舞的特性創作了《景頗叮歌》《德昂茶舞》《阿昌窩羅樂》三支舞蹈。這些舞蹈結合保健原理,通過精心編排,使舞蹈與健身操充分結合,形成了一整套事宜各階層、各年齡段的廣場健身舞。舞蹈動作歡快、易學、易于流傳,便于普及推廣,充分地體現了廣場舞蹈的廣泛性,參與性和群眾性。全年共舉辦三期培訓,班經過培訓,文藝骨干們將會做好各自轄區內群眾廣場舞蹈的輔導工作。進一步促進廣場舞在芒市地區乃至全州廣泛推廣,達到了全民強身健體與發展性傳承“非遺”的目的。

其次,深入民族村寨,推動“非遺”傳承。德宏州文化館自2015年元月開始派出文藝輔導人員對瑞麗市等嘎村群眾進行輔導,共輔導文藝骨干600余人次,并組織我州知名度較高的景頗協會大媽團參加,表演了《景頗姑娘》《笛聲中的紅扇子》等經典舞蹈,贏得等嘎群眾的陣陣歡呼和掌聲,為我州景頗鄉村的群眾獻上了一臺視聽盛宴,讓農民群眾在家門口參與文化,享受文化。瑞麗市弄島鎮等嘎村是傳教士將景頗族文字最先傳入中國的發源地和我州第一個組建景頗“文蚌”樂隊的優秀文化傳承基地,州文化館此次在等嘎村開展“中國夢·德宏情”文藝下基層演出活動,體現了黨和政府對景頗族同胞的關愛,為營造歡樂祥和的節日氛圍和滿足基層群眾精神文化生活需求起到了積極的作用,同時,也讓“非遺”在發展中得到傳承。

再次,根據民族分布特點,有針對性地開展業余輔導。8月27日,開展傣劇業余文藝隊培訓。為期6天。由德宏州文化館與德宏州傣劇傳承保護展演中心承辦。來自全州各鄉鎮的傣劇文藝骨干70余人參加了培訓,培訓內容包括傣劇的唱腔學習、刀槍把式、身段、表演、打擊樂以及學員傣劇劇目展示活動等。課程內容豐富,針對性、實用性強。

2.采取靈活多變的形式,探索“非遺”進入學校的手段

首先,讓“非遺”進入課堂。就傣劇來說,以前,沒有專門的地方可以學習傣劇,大多采用“以老帶新”的模式?,F在,在云南省德宏州盈江舊城小學里,就開設了傣劇班,學生們在課上學習傣劇相關知識。學習從娃娃抓起,傣劇后繼有人了。傣劇傳承教學在盈江縣舊城鎮中心小學已初具規模,取得了良好的社會效應。在德宏州唯一的高等院校藝術系,也開設“剪紙”課程,在藝術樓設有傣族傳習剪紙室,擇期邀請國家非遺傳承人邵梅罕到校指導學生學習。目前,該校正在申報云南省高等職業教育創新發展行動計劃,籌備與技藝大師、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等合作建立技能大師工作室的事宜。

其次,有效利用課外時間,讓“非遺”豐富少兒的文化生活。多年來,小孔雀藝術團免費為幼兒園階段和小學階段的學生提供免費民族舞蹈培訓。該團重視少兒舞蹈基本功訓練、平衡能力、協調能力、節奏的敏感性等開發少兒的藝術潛能。州文化館小孔雀藝術團2015年暑假培訓班7月20日上午開班,40余名學員開始了暑假的第一次舞蹈培訓。9月份學生開學后恢復每周六、周日上午進行授課。此外,積極參與農村公益教育項目。州文化館的輔導人員每個周末為西山鄉營盤村“榕樹根”兒童教育機構的孩子免費提供豐富多彩的文化藝術輔導。為了讓這里的孩子和城里的孩子一樣能夠得到正規的文化藝術教育。老師利用州末的休息時間,給孩子帶去文化藝術食糧。從初步舞蹈基訓課進行教學,向孩子傳授基本動作組合,講授舞蹈韻律和技巧,還為他們編排了景頗舞蹈。通過文化藝術輔導,讓“榕樹根”的孩子在這個平臺上發揮他們的能力,展示才華,認知“自我”,開闊眼界,提升學習興趣并樹立自信,用藝術去表達,勇敢追求夢想。通過不間斷地開展舞蹈培訓,既豐富了少兒的文化生活,同時也為“非遺”傳承播下了的種子。

3.開展形式多樣的“非遺”展演活動

2015年,是我國第十個“文化遺產日”。芒市地區首屆傣族象腳鼓舞王撥彩賽在芒市廣場舉行。通過鼓勵年輕人參加比賽,寓教于樂的同時也傳承了非遺文化,達到非遺傳承,人人參與的目標。此外,州文化館開展了“非遺保護人人參與”德宏州非遺展覽活動。本次展覽共設置展板20余塊,發放傳單100余份,接待詢問人次100余人。展覽的內容包括德宏州國家級名錄13項,省級名錄18項,州級名錄152項,國家級傳承人10人,省級傳承人47人的資料圖片及項目介紹。通過此次活動,引導群眾認識到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與我們息息相關,要自覺參與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珍惜定格的歷史,愛護不朽的文明?!?月14日至19日,組織農民工藝術團和非遺藝術團開展送歡樂下基層活動。演員每到一處,都以扎實的專業技能,把傣族、德昂族、景頗族等少數民族歌舞和德宏州寶貴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景頗刀舞、孔雀舞等12個精彩紛呈的節目呈現在觀眾面前,讓觀眾在欣賞的同時,也激發起他們的興趣,為“非遺”的傳承打下良好的群眾基礎。

(二)以產業合作為基本導向

“非遺”傳承可以通過產業合作的方式來化解現實的資金困難。文化產業是國家的一項戰略性產業,激發文化產業潛能,通過跨界異業合作,帶動不同領域、行業與文化的融合發展,是當前文化產業領域關注和發展的主要方向。

由助業擔保公司提供贊助的中國·德宏2015國際潑水狂歡節“助業擔保杯”金梭子織錦大賽4月12日上午在芒市廣場成功舉辦,從全州選拔出20名織錦能手進行了角逐,5名評委根據參賽選手的圖案、難度、色彩、公藝花紋、作品展示、原生態特色和編織速度進行評選。由法帕芒蚌溫泉度假村提供贊助的“法帕芒蚌溫泉”金葫蘆絲大賽3月29日在芒市珠寶小鎮成功舉辦。比賽分老年組、組合組、“古歌”傳承組、少兒A組、少兒B組的決賽。此次大賽促進了各地葫蘆絲演奏藝術和民間音樂的交流學習,發現了一批具有較高水平和綜合音樂素質的藝術人才,充分展示了德宏葫蘆絲民族特色音樂藝術的獨特魅力。此外,由眾多商家贊助舉辦的“森鑫·松林雅居”第五屆德宏州“十佳民族歌手”電視大賽。本次大賽是州文化館首次與德宏廣播電視臺合作,其賽事風格和形式內容都與往屆不同。通過不同領域、行業與文化的融合發展,成功解決了“非遺”傳承中存在的資金難題。

(三)以培訓、推廣為著力點

1.注重責任傳承人的交流與培訓

傳承人是重要的文化承載者和傳遞者,很多非物質文化遺產就存活在這些杰出的傳承人技藝里。因此,保護好傳承人、完善其知識結構、提高其綜合素質、讓傳承人更科學、積極地傳承和培養后繼人才,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8月20日至21日,派出8名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參加云南省國家級、省級非遺項目代表性傳承人培訓班的學習。本次培訓內容包括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形勢與任務,非物質文化遺項目代表性傳承人的權利、義務與責任,以及帶領傳承人考察云南民族村、省博物館、官渡古鎮滇劇傳習所、云子傳習館、烏銅走銀傳習所等。為期兩天的培訓讓全省各地州傳承人相聚在一起共同探討、學習、交流傳承經驗。

此外,州文化館還注重鄉鎮基層“非遺”傳承人的文化培訓。州文化館與隴川縣文化站聯合舉辦首屆“象腳鼓舞”培訓。州文化館文藝輔導人員經過對象腳鼓舞步法的收集、整理修改及結合各地方縣市不同打法和舞步的特點創作出一套具有本土民族象腳鼓舞,通過結合實踐、現場示范、分組練習和個別輔導等形式完成象腳鼓舞的教學。此次培訓的象腳鼓舞圍繞長象腳鼓、短象腳鼓舞的節奏,基本動作分別教授了芒市象腳鼓舞步法“來三莫”、梁河象腳鼓舞步法“拜四方”、盈江象腳鼓舞步法“甩鼓”、芒市遮放象腳鼓舞步法“側身打鼓”、隴川象腳鼓舞步法“來光頌”等,便于推廣和流傳,充分體現了象腳鼓舞的廣泛性、參與性和群眾性。此外,文化館還開展了“母瑙齋瓦”(懂薩)、德昂族“澆花節”等“非遺”項目培訓。這些富有時代特點的培訓,是把優秀的“非遺”傳統帶入現實生活,成為現實生活的一部分??傊?,通過對“非遺”傳承人的交流與培訓,不但完善了傳承人的知識結構、提高了他們的綜合素質,而且也讓他們以更加積極的態度、更加科學的方式去傳承非物質文化遺產。

2.積極與文化部、省市交流學習

“非遺”的傳承與保護,不僅需要充分挖掘本地區的潛力,同時,也需要借助其他一切有利的外部條件。積極與文化部、省市交流學習,無疑可以對“非遺”的傳承與保護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1月1日至3日,州文化館組織景頗族老年人參加“中國夢.夕陽美”全國中老年藝術大賽。州文化館選送并參演的《景頗姑娘》以獨特的民族魅力榮獲了本次大賽的組織金獎、三等獎兩項大獎。4月18日至26日,州文化館一行11人在館長穆貝瑪途的帶領下赴四川省崇州市新津縣參加“百花會藝術節”,同時與崇州市文化館開展文化藝術合作交流活動。2015年藝術節以成都崇州為中心,以展示中國文化藝術為核心活動內容。藝術節期間崇州市文化館和德宏州文化館人員進行座談交流,雙方商定了合作事宜,借助“花舞人間”的舞臺將德宏州五中少數民族風情、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帶到崇州市“花舞人間”展演。

3.借助“一路一帶”平臺,輻射東南亞國家

德宏具有得天獨厚的區位優勢,與緬甸及東南亞、南亞國家友好往來、文化交流源遠流長,在區位、通道和文化等方面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8月23至26日,州文化館圓滿完成“首屆跨喜馬拉雅發展論壇”的文藝展演、非遺展示等主要任務。本屆論壇以“跨喜馬拉雅發展合作與‘一路一帶’倡議”為主題,共有146名來自中國、阿富汗、孟加拉、印度、緬甸、尼泊爾、巴基斯坦和斯里蘭卡的專家學者參加。12月11日晚,圓滿舉行首屆孟中印緬(BCIM)衛生與疾控合作論壇暨鄉村地區衛生人員傳染病地方病防控培訓項目文藝晚會。

在文藝晚會上,州文化館組織的非遺傳承舞蹈和州專業文藝團隊的表演讓中外嘉賓充分領略到德宏民族文化的獨特魅力。此外,24日至25日,州文化館組織的德宏州非遺文化展覽作為論壇期間的文化交流活動而備受關注,現場展覽室內有傣族剪紙、景頗族織錦、戶撒刀等展示,精彩的展示活動讓各國代表贊不絕口,傳承人的現場展示讓外賓直觀地體驗到我國優秀傳統文化的魅力。非遺是展現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載體,通過對它們的多樣化展示,為重要的國際性活動賦予鮮明的中國印記。

(四)以文化節日為主要抓手

德宏州現有五種世居少數民族,各民族都擁有豐富的非物質文化遺產資源,有利于組織開展主題鮮明、內容豐富、影響較大的“非遺”文化系列活動,進而滿足本州城鄉群眾的文化生活需求。全州文化活動形成了以廣場文化活動、民族團結月、國際潑水節、國際目瑙縱歌節等為主線的社會文化體系和行業監管、部門主導、社會參與的健康格局。譬如:2015年芒市景頗族目瑙縱歌節3月5日至6日在芒市廣場隆重舉行,來自州內外的景頗族同胞,芒市地區各族各界群眾和外國友人參加此次盛會。4月13日晚,中國·德宏2015國際潑水狂歡節閉幕式暨頒獎晚會在芒市廣場隆重舉行。晚會上進行了“金孔雀”孔雀舞大賽、“金鼓王”象腳鼓大賽、“金葫蘆”葫蘆絲大賽、“金梭子”織錦大賽、“金剪子”剪紙大賽、“金嗓子”民歌大賽、“金刀子”果雕大賽、“金旺旺”傣族美食大賽(簡稱“八金”活動)。大賽的成功舉辦為我州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的傳承與保護起到了積極的促進作用。

注釋:

1.德宏州文化館工作記事資料由德宏州文化館提供。

德宏師專校級課題(DSK2010161023)

林明彥(1981—),男,漢族,云南芒市,講師,文學碩士,研究方向:中國古代文學和民族文化,單位:德宏師范高等??茖W校中文系。

猜你喜歡
芒市德宏州非遺
德宏州甘薯產業發展現狀及思路對策
德宏州景頗族傳統體育文化傳承與發展研究
帕布巴升座慶典在芒市舉行
“非遺”走進高校
官渡古鎮“非遺”聯展
讓邊疆青少年遠離“毒”害——德宏州關工委年持之以恒幫助青少年禁毒防毒紀實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