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何打通群眾文化服務的最后一公里

2017-07-12 13:58楊雪淇遷安市文化廣播電視新聞出版局064400
大眾文藝 2017年3期
關鍵詞:群眾服務建設

楊雪淇 (遷安市文化廣播電視新聞出版局 064400)

如何打通群眾文化服務的最后一公里

楊雪淇 (遷安市文化廣播電視新聞出版局 064400)

通過分析當前形勢下群眾文化建設的現狀,了解百姓的文化需求,以國家政策為依據,依托公共文化資源共建共享工程,制定具體措施,打通群眾文化服務的最后一公里,即文化盛餐送到普通百姓手中,滿足百姓對群眾文化的需求。

群眾文化;群眾文化服務;公共文化資源共建共享

群眾文化是人民群眾以自身為活動主體,以娛樂為主要內容,以滿足自身精神文化生活需求為目的的文化活動。在加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情況下,群眾文化是建設和諧社會,活躍人民群眾健康向上的文娛生活,提高全民文明素質的重要手段。目前,我國已進入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在加快推進現代化的新的發展時期,文化不能與經濟、社會同步發展,形成了世界范圍內普遍存在的"文化滯差"現象,城鎮和鄉村的文化發展差距較大,所以鄉村群眾文化的發展應是群眾文化建設的重點,也就是要打通群眾文化服務的最后一公里。那么如何打通群眾文化服務的最后一公里,就要以國家政策為引領,以公共文化資源共建共享工程為契機,采取有利的具體措施進行群眾文化建設。

一、打通群眾文化服務最后一公里的政策依據

中央對文化發展的高度關注與重視。黨的十七屆六中全會中提出,統籌規劃和建設基層公共文化服務設施,堅持項目建設和運行管理并重,實現資源整合、共建共享。緊隨其后,在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了構建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立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協調機制,統籌服務設施網絡建設,促進基本公共文化服務標準化,均等化。建立群眾評價和反饋機制,推動文化惠民項目與群眾文化需求有效對接,整合基層宣傳文化、黨員教育、科學普及、體育健身等設施,建設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在十八界四中全會上又強調了制定公共文化服務保障法,促進基本公共文化服務標準化,均等化。

二、打通群眾文化服務最后一公里的現實意義

打通群眾文化最后一公里,就要依托公共文化資源共建共享項目?;鶎庸参幕Y源分散,公共文化服務活力不強,效能不高是當前公共文化服務建設面臨的一大難題,急需破解?!肮参幕Y源共建共享”項目的核心在于整合,其目的是通過整合,一方面讓文化宣傳、黨員教育、科技普及、普法教育、體育健身等部門管轄的文化活動設施、場所充分釋放活力,有效緩解公共文化設施資源的不足,避免重復建設,用最低的成本實現最大的社會效益;另一方面,進一步發揮文化、體育協會、社團組織和志愿者力量,提高基層文化、體育活動普及率,實現由“辦”活動到“管”活動的轉變,增加基層公共文化服務活力,提升公共文化服務效能,切實打通群眾文化服務的最后一公里,保障人民群眾的文化權益,全面提高市民素質。

三、打通群眾文化服務最后一公里的具體措施

1.堅持群眾文化服務的基本原則

始終堅持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正確方向,堅持培養高素質現代農民的根本目的,統籌優化使用城鄉公共文化服務設施,建立健全以需求為導向的文化配送機制,推進全市鄉鎮、村(社區)基本文化設施和服務覆蓋,全面提升群眾文化生活水平,提高百姓的幸福指數,以文化提升廣大群眾的綜合素質,以文化助推經濟社會的全面發展。

2.確立群眾文化建設的目標

在文化服務設施更加完善的基礎上,以市文化館為龍頭,建設鄉鎮分館,在各分館的管轄范圍內建立試點村,按照“城鄉聯動、活動共辦,以文惠民、人才共育,多元投入、協調一致”的原則,擴大文體培訓輔導面和文體活動覆蓋人群。各分館之間根據群眾需求,加大交流合作力度。培育文體活動新品牌,建立上下協調聯動的活動網絡。

3.加大群眾文化建設的投入

加強群眾文化建設需要一定的經濟基礎,尤其要打通群眾文化服務的最后一公里,更需要大量的投入,打造市級、鄉鎮、村級文化平臺,進一步健全公共文化設施體系,盤活文化經營結構,擴大服務范圍,傾力打造高標準的文娛場所遍布市區、鄉鎮、試點村。豐富廣大群眾的文化生活,提高廣大群眾生活品質。

4.利用群眾文化數字資源進行服務

(1)建成公共文化“慕課”資源庫。文化系統內已有數字資源率先整合,按照群眾需求建成公共文化“慕課”(“大型開放式網絡課程”)資源庫并適時更新。

(2)建成“培訓師資庫”。各部門對系統內培訓師資進行認真調查摸底,建設以宣傳文化為主,黨員教育、科技普及、普法教育、體育健身等各部門為補充的“培訓師資庫”。

(3)實行“點餐”式文化配給。通過網絡或者基層中心收集群眾文化需求,將現有資源配給到基層或派培訓師資進行現場培訓;購買數字資源或者聘請外地師資來授課。

5.統籌社會資源融入群眾文化建設

積極拓展社會參與渠道,培養和發展多元化的社會服務主體,充分調動社會各界參與公共文化服務的積極性。適度引入市場競爭機制,不斷增強群眾文化事業發展壯大的內生動力,激發全社會的文化創造活力。制定業余文化扶持獎勵辦法,培育壯大業余文藝團隊,鼓勵有規模有能力的業余團隊向準職業化方向發展,廣泛調動社會組織和民間文化機構、文藝團體參與群眾文化建設的積極性,擴大活動的輻射面和影響力,融入到文體活動上下協調聯動的活動網絡中。

6.建設群眾文化人才隊伍

(1)建設一支高素質的公共文化領導隊伍。要堅持德才兼備、以德為先的用人標準,選優配強文化系統領導班子。要堅持高起點規劃、高標準實施的原則,繼續謀劃大型文體工程;要從實際出發,適時調整項目內容;要率先垂范,加強公共文化人才隊伍建設。

(2)建設一支能干事的公共文化專業人才隊伍。充分發揮市文化館、鄉鎮綜合文化站專職人員作用,合理配置“三支一扶”大學畢業生、大學生村官、志愿者和公益性崗位人員專職從事基層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管理服務工作。制定群眾文化人才隊伍培訓規劃,實施基層文體隊伍培訓項目,切實提升群眾文化人才隊伍的整體素質和服務能力。

(3)充分發揮志愿者作用。實行黨員干部提供志愿服務制度,引導黨員干部發揮先鋒模范作用。整合機關、學校、社區、企業等社會各方面文化骨干力量,充分發揮業余文藝團隊、鄉土文化能人、“非遺”傳承人、離退休老干部、大中專學校學生和文化活動積極分子等文化志愿者的作用,壯大熱心公共文化的志愿者隊伍。

打通群眾文化服務的最后一公里,即將文化盛餐送到普通百姓手中,滿足百姓對群眾文化的需求,這一目標看似簡單,實則任重而道遠。必須以人民為中心,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領,把服務群眾同教育引導群眾結合起來,把滿足需求同提高素養結合起來,促進基本公共文化服務標準化、均等化,充分發揮文化系統“以文化人”的職能,提升群眾尤其是廣大農民的綜合素質,營造文明、和諧的社會風氣和發展環境,切切實實的將群眾文化服務送到普通百姓家。

[1]金元浦:《文化研究:理論與實踐》,上海三聯書店,2001年版.

[2]周憲:《文化研究?關鍵詞》,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7年版.

猜你喜歡
群眾服務建設
聚焦“五個一” 打通為僑服務渠道
多讓群眾咧嘴笑
自貿區建設再出發
情牽群眾美好生活新期待
“群眾來求助”等十六則
為群眾美好生活執著追求
《人大建設》伴我成長
保障房建設更快了
《人大建設》建設人大的故事
采掘服務個股表現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