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形勢下群眾文化藝術普及機制創新研究

2017-07-12 13:58楊碧云重慶市北碚區文化館400700
大眾文藝 2017年3期
關鍵詞:普及文化館機制

楊碧云 (重慶市北碚區文化館 400700)

新形勢下群眾文化藝術普及機制創新研究

楊碧云 (重慶市北碚區文化館 400700)

長久以來,中國文化館致力于群眾文化藝術普及,弘揚和傳承中國優秀傳統文化和民族民間文化,著力提升廣大國民素質,為中國群眾文化事業和經濟建設發展做出了貢獻。但邁入二十一世紀以來,在國際國內新形勢和經濟發展新常態下,傳統的群眾文化藝術普及模式已滿足不了城鄉群眾日益增長的文化新需求和文化高要求。本文以新形勢下群眾文化藝術普及機制創新為研究對象,提出了新形勢下群眾文化藝術普及機制創新的有效路徑。

群眾文化;藝術普及;機制創新;研究

藝術,是用形象反映現實且具有典型性的社會意識形態,包括音樂、舞蹈、戲劇、曲藝、文學、美術等門類,具有教育、認識、審美、娛樂等功能。群眾文化藝術普及是中國文化館的重要任務,群眾文化藝術普及目標是全民文化藝術素養的普及和核心價值觀的養成。長久以來,中國文化館以文化惠民為宗旨,長期致力于群眾文化藝術普及,開展綜合性社會教育,傳播科學文化知識,弘揚和傳承中國優秀傳統文化和民族民間文化,提高廣大國民素質,為中國群眾文化事業和經濟建設發展做出了貢獻。但邁入二十一世紀以來,在國際國內新形勢和經濟發展新常態下,傳統的群眾文化藝術普及模式已滿足不了城鄉群眾日益增長的文化新需求和文化高要求。因此,認清新形勢,適應新常態,著力開展新形勢下群眾文化藝術普及機制創新研究,推進群眾文化領域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仍是當前文化館從業者的重要課題,值得深思和研究。

一、群眾文化藝術普及的重要作用

2015年1月,中辦、國辦印發了《關于加快構建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意見》,《意見》要求積極開展全民藝術普及。在構建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背景下,這無疑對文化館提出了高標準和嚴要求。開展群眾文化藝術普及,是新形勢下文化館不可推卻的責任和使命。開展群眾文化藝術普及,不但能增強文化發展活力,改善文化民生,讓人民群眾便捷均等享受文化發展成果,而且能弘揚主旋律、凝聚正能量,為經濟社會發展提供強大思想保證、輿論引導、精神動力和智力支持。

二、群眾文化藝術普及現狀

邁入21世紀,隨著免費開放的深入推進,文化館重點抓好群眾文化藝術普及,頗見成效。由于藝術普及受眾群體是老中青少等各年齡層次人群,旨在讓廣大群眾接觸、認知和喜愛藝術,因此全國各級文化館按照“文化惠民,覆蓋城鄉”的工作思路,以群眾文化藝術普及進基層為基礎,不斷拓寬服務領域、擴大服務對象,全方位多層次開展文藝演出、輔導培訓、藝術展覽等藝術普及宣傳教育,著力構建覆蓋城鄉、門類齊全、便捷高效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基本形成了藝術普及的領導機制、教育機制、傳播機制等長效機制,使文化館成為廣大群眾終身受益的課堂,群眾文化藝術普及呈現公益性、多元化、受眾廣等特征,廣獲贊譽。

三、群眾文化藝術普及存在的問題和不足

新時期新形勢,社會各項事業蒸蒸日上,城鄉群眾對文化生活的要求越來越高,傳統的群眾文化藝術普及模式存在的問題與不足日益凸顯。一是經費有缺口。按照國家一級文化館評估標準,文化館每年組織開展公益性群眾文化演出展覽和對外文化交流活動需達150場次以上。但由于財政經費緊張,縮減的財政撥付專項經費難以保證常規普及活動的正常開展,亟需解決經費缺口問題。二是人員不合理。有些專業人才與崗位要求不匹配,缺乏發揮人才作用的平臺;有些重點崗位被占用,人員難以適應專業化、技術化工作,導致藝術普及的低效率和低滿意率。三是普及有盲區。由于思想解放不夠,創新意識不強,宣傳方法、普及手段比較簡單,并且受地域環境和交通條件等因素影響,致使偏遠地區成為文化普及盲區。由于上述問題的存在,遠遠不能滿足新形勢下文化建設提速增效和文化職能任務不斷增加的需求,亟待解決。

四、新形勢下群眾文化藝術普及機制創新的有效路徑

在新形勢和經濟新常態下,全國各族人民正按照黨的十八大確立的奮斗目標和黨的十八屆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會提出的改革任務向中國夢邁進。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離不開中華文化繁榮興盛,離不開文藝事業繁榮發展。因此,筆者認為,新形勢下創新群眾文化藝術普及機制,并推陳出新、與時俱進,推動文化供給側優化升級,定能走出獨具特色的藝術普及發展新路,推動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

(一)創新經費投入的穩定增長機制

各級財政部門應大力給予政策支持,完善財政體制,優化支出結構,加強基本公共文化服務保障。應建立健全基本公共服務財政投入的動態調整和穩定增長機制,逐步擴大普及范圍、提高服務標準。并進一步探索完善政府購買服務,通過政府購買的形式安排政府補助。同時,拓展完善吸引社會資金投入藝術普及的方法,提升供給水平。

(二)創新普及隊伍的人才管理機制

創新靈活的人才培訓機制,對基層文化干部的培訓需求開展調研,傾聽民意,科學制定培訓計劃,并因材施教,創新培訓內容的廣度和深度。創新合理的人才使用機制,加大推行公開選拔、競爭上崗力度,為優秀人才脫穎而出創造條件,讓優秀人才干事有平臺、發展有空間。創新開放的人才引進機制,面向社會廣泛吸納人才,優化隊伍結構;并大力實施借腦戰役,加強與高校的合作,以靈活的方法聚集創新發展智慧。

(三)創新惠民活動的品牌建設機制

創新藝術普及的常態化、品牌化特色發展之路。舉辦群文藝術精品展演,普及高雅藝術,打造具有群眾基礎和文化品位的藝術普及品牌。通過展演、巡演等方式開展作品推廣活動,使群眾成為文藝普及的受益者和傳承優秀文化的志愿者。落實“互聯網+公共文化服務”,創新開展文藝演出、展覽展示、輔導培訓等文化服務配送進基層活動,滿足群眾多元、多變、多樣化的文化需求,打造藝術普及示范基地。

(四)創新社會參與的效率提升機制

強化社區文化服務中心、鄉鎮綜合文化站的示范作用,充分整合轄區有效資源,廣泛發動社會單位和廣大群眾踴躍參與,促使社會參與群眾文化藝術普及成為自覺意識和基本價值觀。要廣泛組織社會文藝團隊自導自演,引導群眾自發有序地參與到群眾文化藝術普及,豐富參與內容,構建社會參與的多元化服務體系,實現城鄉共同發展的新格局。

(五)創新文化宣傳的信息傳播機制

加強媒體宣傳,邀請主流媒體采訪報道,不斷提高藝術普及宣傳工作的針對性和時效性,提升當地文化的影響力。加強網絡宣傳,加強與門戶網站的合作,充分發揮網絡傳播快捷優勢,弘揚核心價值觀,傳播社會正能量,形成藝術普及的網絡宣傳合力。并充分利用微博、微信等新興傳媒,拓展信息傳播平臺,鞏固和發展藝術普及的文化建設新局面。

五、結語

開展群眾文化藝術普及是一項長期工作,沒有終點站,只有新起點。我們更期待在新形勢下通過群眾文化藝術普及,解放和發展文化生產力,培養高度的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推進文化建設向普惠化、特色化、品牌化轉變,讓市民盡享文化福祉。

[1]戴珩.全民藝術普及:文化館的責任與使命.中國文化傳媒網,2015-11-06.

[2]張阿麗.新時期全民藝術普及工作及發展前景初探.文藝生活·文藝理論,2015.

猜你喜歡
普及文化館機制
野外生存的基本裝備之普及篇
尋訪呈貢非物質遺產文化館
章堰文化館
5G手機打響“普及戰”
大愛有光
創新完善機制 做實做優考核
自制力是一種很好的篩選機制
民俗文化藝術館設計
建立激勵相容機制保護數據安全
皮革機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