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關于廣州欖雕(增城)保護與傳承的研究

2017-07-12 13:58彭小榮廣東省廣州市增城區文化館511300
大眾文藝 2017年3期
關鍵詞:學文城區廣州市

彭小榮 (廣東省廣州市增城區文化館 511300)

關于廣州欖雕(增城)保護與傳承的研究

彭小榮 (廣東省廣州市增城區文化館 511300)

《廣州欖雕》(增城)是廣州市增城區唯一入選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它是嶺南地區傳統工藝美術的杰出代表之一,具有較高的文化、藝術和歷史價值。由于時代變遷、原材料的數量和質量下降,欖雕學藝期周期長等原因,造成欖雕市場不景氣,導致該項傳統技藝瀕臨失傳和傳承人斷層等現象。廣州市增城區深挖欖雕的文化內涵,加大該項目的傳承和保護力度,在中國工藝的藝術長河中獨樹一幟。

欖雕;傳承;保護

《廣州欖雕》(增城)為廣州市增城區唯一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該區一直重視欖雕項目的傳承和保護工作,建立欖雕專題展覽館、建立圖文影像資源庫和出版書籍、開設傳承培訓班,以欖雕為元素創作戲劇精品,引起社會和大眾的關注和重視,以此逐漸扭轉此項目的瀕危趨勢,創造傳承、發展的平臺。

一、欖雕的歷史與現狀

欖雕屬于民間美術雕刻工藝中的一種,該工藝已有三百多年歷史。廣州增城一帶自古盛產烏欖,且欖核大仁小,適合雕刻。從而孕育了廣州欖雕這門精妙的民間手工藝,不僅在民間流行,而且走進了宮廷,成為貢品。廣州欖雕(增城)始創于廣州增城新塘鎮,早在明代就已盛行。明代僧人以欖雕船贈香客以示“普渡”,明宣宗還親自操刀雕刻。到了清代,清乾隆年間,廣州人陳祖章創作的核舟《東坡夜游赤壁》,在技藝、內涵上都有進一步的發展,現藏于臺北故宮博物院。清代咸豐四年(1854)廣州增城新塘鎮老藝人湛谷生(又稱菊生)創作的欖核的《蘇東坡夜游赤壁舫》,堪稱為雕刻之王;該作品工藝精巧,所雕人物情態各異、栩栩如生,成為現代人了解古老的欖雕工藝的載體。

廣州欖雕工藝是我國欖雕工藝三大流派中的其中一派,其工藝秉承了嶺南文化的風格特征,造型秀麗、雅致,線條流暢、動靜結合、細膩精微,其總體藝術特色可以概括為:雕刻精細入微,形態小巧玲瓏。傳統廣州欖雕保持橄欖核原本的色調,不著意人工上色,保存其傳統工藝美術的技法,蘊含了嶺南風物的古老神韻。

上個世紀30年代,廣州欖雕受外國客商的青睞而一時興旺、享譽八方;抗戰期間,其發展受到嚴重阻礙,產品難以出口,逐步萎縮。解放后,在政府的支持下,欖雕生產重新恢復,藝人們創作出了新中國一批廣州欖雕精品,還培養出一批雕刻人才。50年代初,區麟、區琦兄弟最早恢復和組織生產廣州欖核雕刻工藝品,創作出新中國第一批廣州欖雕精品。1957年,區麟和區英、區平等成立的雕刻合作小組,從事欖雕工藝。1958年4月,廣州市欖核雕刻組成立,組員十幾人。1958年12月,該雕刻組并入大新象牙工藝廠,成為廣州中心城區欖雕中堅力量,其間,區麟創作的“梁山泊108將”在廣東省工藝美術評選會議上被評為一等獎。直至80年代末,該欖雕組受市場經濟沖擊而解散。

1973年,廣州增城新塘鎮組建藝雕廠,生產傳統欖雕,并開拓海外市場,將大部分產品外銷,獲得了良好的經濟效益。當時藝雕廠廠長是黃學文,他從小隨父學習雕刻,掌握了精湛的雕刻手藝,自己琢磨出了欖核的雕刻方法。藝雕廠形勢最好的時候,產量最高曾達年均七萬多個欖雕。改革開放后,政府包產包銷的經營模式逐漸改變,欖雕的銷售渠道受到嚴重影響,加上欖雕工藝復雜,產值較低,無法滿足工廠的發展等,生產漸漸萎縮。1981年,藝雕廠解散。2012年初,國家級傳承人黃學文不幸與世長辭,2016年4月成功申報吳明南為廣州市級廣州欖雕傳承人,為該項目的發展開啟了新的篇章。

二、欖雕在增城的保護傳承情況

《欖雕》項目有條不紊地進行保護、宣傳及傳承活動。

1.完成《廣州欖雕》專項普查(主要普查增城區的歷史淵源、傳承人、傳承譜系、工藝過程等)。保護欖雕的原料—烏欖核的生產,提高人們對烏欖核價值的人數意識,以保障烏欖種植業的發展。2008年,增城正果鎮“湖心島”欖園成立烏欖核基地。

2.2010年9月27日,中國廣東國際旅游節開幕式晚會,增城區選送紀念品欖雕工藝品二百多件。

3.積極組織傳承人參加各種省、市交流活動。2009年11月6日,選派《廣州欖雕》國家級傳承人黃學文,參加由省人民政府主辦,的“廣東省與東盟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傳承交流會”。2010年10月,選派黃學文參加“嶺南風格——廣東省傳統工藝展”活動。

4.開展項目展示活動及尋找傳承人活動。

(1)每年文化遺產專題活動中,展覽欖雕專題活動,共展覽實物和圖片25次。

(2)關心傳承培養。黃學文過世后,增城區立刻成立《欖雕》后續工作小組,定期慰問國家級傳承人黃學文家屬,解決家屬困難;積極開展作品征集工作,征集黃學文《欖雕》作品“子洞船”等23件。

(3)2012年5月至7月期間,舉辦“尋找欖雕傳承人”系列活動。通過舉辦網絡微博、媒體宣傳及綠道暢游等活動,從民間尋找更多欖雕愛好者多人。

(4)建立專業欖雕展覽廳,主要將欖雕項目的歷史、發展及傳承活動等,定期展出。

(5)舉辦欖雕傳承培訓班和欖雕專題講座。2013年開始,在增城區實驗小學建立欖雕傳承培訓班,每年開班次數共48次;定期舉辦欖雕講座,讓社會人們共同保護傳承發展欖雕藝術。

三、創作欖雕主題小品《精雕細欖》,喜獲國家大獎

加強廣州欖雕(增城)的宣傳力度,精品藝術創作,推廣欖雕。2013年,經過省市領導和多位專家指導和建議,確定《精雕細欖》參賽?!斑x定增城市唯一的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欖雕為素材……經過集思廣益、反復商榷,決定以廣州增城欖雕傳承人黃學文的感人故事為藝術創作切入點,以父子、師徒的關系為主線,展現增城欖雕的傳承和保護現狀,然后開始草擬劇本初稿”1。小品《精雕細欖》在2013年10月在山東威海參加第十屆中國藝術節中,代表廣東省勇奪戲劇門類作品“群星獎”,成為廣州市該年唯一獲得此殊榮的戲劇作品。該作品以欖雕為主線,以欖雕傳承人黃學文傳承故事為脈絡,高度濃縮,在12分鐘內,把欖雕的傳承和保護貫穿小品始終,故事情節生動、易懂、感人,把當前欖雕的傳承和保護提高到國家文化的重要層面,極大推動該項目的發展。

四、欖雕工作室傳承保護

2013年初,在增城區文化館開設欖雕工作室,誠邀欖雕傳承人吳明南,以工作室方式開展欖雕傳承保護工作,并定期開設培訓班,以校外教育傳承保護,共培訓中、小學生累計100余人。2013年12月,在增城區實驗小學共建欖雕非遺傳承培訓基地,定期為學生免費送上欖雕培訓,從小學生開始培養欖雕的工藝和技藝,從根本上解決欖雕傳承困境。同時,定期派出開展進行非遺欖雕進校園活動。

注釋:

1.彭小榮,精品源于細雕-記增城市獲“群星獎”小品《精雕細欖》[J].廣東社會文化,2013.(5).p15-16

彭小榮,美術學碩士研究生,廣州市增城區文化館副館長,中國少數民族美術促進會會員。

猜你喜歡
學文城區廣州市
長沙市望城區金地三千府幼兒園
包學文
某MPV地板加速振動優化與控制
《那一刻,我長大了》教學設計
麓湖春天觀景
廣州市嶺南耐火材料有限公司
廣州市增城區松丁山遺址出土石器
長沙市望城區森林海幼兒園
廣州市一元文化有限公司
汽車維修與保養(2020年4期)2020-07-18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