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本浮世繪與中國年畫的生活化描繪探析

2017-07-12 13:58張樹波安徽省淮北市書畫院235000
大眾文藝 2017年3期
關鍵詞:歌舞伎江戶浮世繪

張樹波 (安徽省淮北市書畫院 235000)

日本浮世繪與中國年畫的生活化描繪探析

張樹波 (安徽省淮北市書畫院 235000)

浮世繪受益于中國年畫而成其面貌,二者都在生活的表現上有所成就,仿佛浮世繪對世界藝術史的意義更大,而中國年畫則一直活躍于民間,深刻影響著中國最底層廣大勞動人民的生活。二者有各自表現生活的方式和手法,體現出不同的藝術情趣。在對女性的表現上,浮世繪對生活的表現主要是通過女性美的描繪實現的,可以說是寫實的,而中國年畫則是通過藝術夸張表現女性的勞作等實現的,可以說是寫意的。

浮世繪;年畫;生活化;藝術表現

日本浮世繪是近現代乃至當代比較受關注的一種藝術形式,曾風靡西方藝壇,對歐洲新藝術運動以及印象派、后印象派繪畫的發展有著直接的作用。它形成、發展、繁盛于日本江戶時代,最終也在這一時期衰敗消亡,曾一度是日本美術的主流表現樣式,在明治維新后被現代印刷技術和其他表現形式所取代。而中國年畫這朵曾使浮世繪受益無窮,對浮世繪的產生和繁盛起著重要作用的藝術奇葩在其幾千年的發展過程中,一直活躍于民間生活之中,沒能成為中國美術主流樣式中的一支,而且從始至終都處在不瘟不火的狀態。目前,探討浮世繪和中國年畫關系的文章較多,作為研究浮世繪和中國年畫的一個方面,在此我主要從生活這個角度來進行探析。

日本浮世繪和中國年畫都在表現生活方面有過諸多描繪,浮世繪的表現受益于中國年畫?!皬娜毡靖∈览L版畫中,可以看出桃花塢年畫《麗人貴公子貪杯圖》(日本收藏)的影子?!?但二者在表現生活方面,卻存在著諸多差異。

一、二者產生的背景和途徑

眾所周知,日本歷史上1657年江戶的一場大火,使真正意義上的浮世繪由此而生。日本江戶時代是新興的市民文化較為繁盛的時期,浮世繪就是描繪了這樣的文化現象和市井百態,“它直率地表現江戶市井中活生生的人物及其場景,如美人、浴女、俳優、歌舞伎、妓女、浪人、游女、俠士、花街柳巷、紅樓翠閣、旅游風光等,被譽為‘江戶時代形象的百科全書’?!?從浮世繪所表現的題材內容我們不難看出,當時江戶市民所表現出來的一種及時行樂的人生態度和價值取向。這種現象的產生與日本“大洋孤島”的地理環境和1657年江戶的一場大火等不無關系。我們看到浮世繪中描繪了大量的歌舞伎美人和妓女等形象,而且著名的浮世繪美人畫家很多,如浮世繪樣式的最早開拓者巖佐又兵衛,浮世繪的創始人菱川師宣,以及鈴木春信、喜多川哥麿、菊川英山等。

中國年畫的產生則比較久遠,在中國遠古時代,由于生產力水平極低,人類無法與自然界的力量相抗衡,只能借助外力來保護自己,這種情況便促使了門神畫的出現,這也是中國年畫的最早表現形式。因此,中國年畫在一開始就是以一種祈福、佑人、安生活的姿態出現的,這與浮世繪產生的背景截然不同。到宋代,中國的市民文化達到了鼎盛,年畫在這一時期開始繁榮。明代資本主義萌芽發展促進了中國商業和手工業的迅速發展,年畫藝術也在此時期蓬勃發展。明清時期,中國形成了四大最為著名的年畫基地:天津楊柳青、蘇州桃花塢、山東濰縣楊家埠和四川綿竹,另外還有河南朱仙鎮、河北武強等地。年畫在發展中一直沿著驅邪、祈福的模式發展。

“浮世繪是江戶時代以江戶市民階層為基礎而發展的風俗畫,它隨著江戶(今東京)的興盛而興盛?!?因此,浮世繪并非產生于普通的下層勞動人民階層,而是由一些有一定文化基礎的市井市民發端興起的,如浮世繪樣式的最早開拓者巖佐又兵衛勝以在當時又被稱為“浮世又兵衛”就是武家出身。中國年畫則是在民間產生,由中國民間逐漸發展起來的一種藝術形式,形式最為淳樸,是中國最基層民眾喜聞樂見的形式之一,其在民間張貼較為普遍,而在上層社會則不受重視。

二、二者表現生活的方式和手法

浮世繪忠實于對現實生活的描繪,完整地展現了當時的市井文化和生活百態。浮世繪在描繪生活時將著眼點放在了生活的享樂追求上,題材多以歌舞伎美人為主,其人物刻畫身材修長、婀娜多姿、清秀高雅。她們或琴棋書畫或翩躚歌舞或梳妝秀顏或織補納線,盡得生活。如喜多川哥麿的《針線活》《接線頭》兩幅美人圖就是刻畫了婦人做針線活的生活場景;《二美人梳頭》《中田屋》則是描繪了歌舞伎日常生活的一個片段,真實可信;《母與子》則是一幅極富生活氣息的作品,畫中母親雙手舉著自己的孩子,逗其嬉笑,儼然一幅母愛溫馨的生活場面。菊川英山的《風流月之明鏡》中,兩個歌舞伎美人扭頭而視、迎風展卷、風姿綽約,描繪了她們在風流場中一個閑暇的生活瞬間;《風流琴棋書畫》描繪了一妓閑暇之余伏案書畫的場面,她一手握筆一手持扇,正在思考斟酌所畫形象內容,美人衣著華麗,室內華彩,作品充分刻畫了歌妓的生活狀態。浮世繪通過對歌舞妓、俳優等現實形象的描繪,反映了當時市民的生活狀況和人生態度。

中國年畫對生活的描繪是通過隱喻和愿望來實現的,寄托著勞動人民美好的生活愿望。在年畫中對青樓歌妓、妓女的描繪較少。年畫的形象種類非常豐富,有門神、童子、仙人,有戲曲故事、耕種狩獵、仕女宮婦等。在表現生活上,年畫采用了提煉、概括的手法,來源于現實生活,卻又并非是生活模式的簡單寫照。年畫中的門神畫便是勞動人們用來祈求家宅平安的一種形式,門神畫中的形象大多實有其人,多為歷史中的英雄人物,但這些人已被勞動人們演繹成能力超凡的神仙巨人。如門神中的神荼、郁壘;趙公明、燃燈道人;秦瓊、尉遲恭等形象,他們成為保護老百姓家宅平安、人畜興旺的神,與老百姓的生活息息相關。年畫在反映生活上有時是非直接的,需要人們經過一番思索回味,方解其中之理。其中的風俗故事等年畫是老百姓緬懷先人或增加節日喜慶氣氛而做的。如廣東佛山的《天仙狀元》傳達的就是喜慶、吉祥的氣氛,反映了勞動人們的人生愿望,天仙狀元的結合是古代老百姓最向往的價值存在。天津楊柳青的年畫《頂上圓光》《二甲傳臚》,采用“開手臉”的手法,取象征、隱喻、諧音等,表達老百姓多子多福、吉祥如意的生活向往;《春牛圖》表現了人們喜盼豐收愿望,畫中人忙生產、春牛待發、天官賜福,帶有超現實主義的意味。陜西鳳翔的《魚樂圖》刻畫了一對俊俏秀麗的漁家女滿載而歸的情景,表現了一種和諧富裕的生活祝愿。年畫的形式很多,每到逢年過節,老百姓便在家中張貼代表各種寓意的年畫,保佑人丁興旺、風調雨順。

由此可見,日本浮世繪與中國年畫在表現生活的方式上有很大差異。從題材上來看,浮世繪對歌舞伎美人的刻畫最為多見,另外還有描繪武士之類的等等,這些形象都是日本江戶市民群體中的一部分。在浮世繪中反映本國農民耕種豐收、歷史故事、傳說等題材較少,也少有反映勞動人民求福、驅邪的作品。而在中國年畫中,這些題材隨處可見,例如反映農民耕種、豐收題材的《春牛圖》《二月二》《春夏秋冬》等,刻畫歷史戲曲故事、神話傳說的《天水關收姜維》《定軍山》《沈萬三打漁》《武松血濺鴛鴦樓》《白珠關》《盜仙草》《反天宮》等不勝枚舉。

此外,浮世繪是在優雅、靜美、華貴的描繪中體現生活的情趣,手法細膩、斟酌,用線或婉轉流暢或剛勁有力,極為講究,極富工藝美感,喜多川哥麿的《母與子》《二美人梳頭》《當世全盛美人系列之王屋內花紫》、菊川英山的《海老屋內鴨綠》《朝顏》《風流賞花姿》和歌川廣重的《東都名勝草木八景》《江戶八景——淺草暮雪》《箱根七湯圖匯》等在這些特點上都比較典型。而中國年畫則色彩絢麗、喜慶明快,帶有淳樸、憨厚之風,而且手法多樣、靈活多變。

三、二者對女性的日常生活描繪與表現

浮世繪直接以女性作為主要的描繪題材,對美人的刻畫帶有程式化特點,她們都有一張鵝蛋型的臉,身姿高挑、嫵媚動人。浮世繪畫家將生活中的歌舞伎、妓女形象進行了藝術性挖掘,直接而大膽地描繪女性,使這些形象能夠更直接地滿足人們的視覺審美愉悅需求。中國年畫對女性的刻畫卻并非這樣直接。在中國男耕女織的封建社會里,女性是作為生兒育女的附屬角色存在的,沒有自身的地位,因此,在年畫中正面塑造女性的情況較少,她們多以仙女仙姑的身份出現或在畫面中處于從屬地位,而且是含蓄的。

浮世繪刻畫的是歌舞伎美人,是市民欣賞和娛樂的對象,在畫家的筆下,她們眼角上翹,口若櫻桃,衣著華貴。年畫對美人的刻畫從形象到舉止都體現出年畫自身的造型特點:身材小巧、行為內斂,大多是宮中仕女或故事傳說中的女子。介子平在《消失的民藝——年畫》一書中對此問題這樣談到:“桃花塢年畫與浮世繪中,仕女圖都是一大門類,但年畫仕女以宮女為多,浮世繪仕女則以藝妓為主。浮世繪中除琴棋書畫外,梳頭、洗腳、裁衣、更衣、沐浴、調情,甚至賣柴火的女商人也可很美地入畫。畫中美女身材并不像人們印象中的那么‘五短’,而是清一色的高挑,相比之下年畫仕女反顯得些許笨拙,這與各自的審美情趣有關?!?浮世繪畫家通過描繪生活中的歌舞伎等美人形象傳達美的愉悅和感受,這種美的感受中含有一種放大日本民族美的因素。從藝術層面上分析來看,中國年畫中的美人刻畫雖然遵循著東方女性的身形特點,但應是寫意的,而浮世繪所繪美人雖然也有夸大日本女性的實際特征之嫌,但依然在寫實的范疇。浮世繪在表現生活上注重娛樂性和視覺審美性,因此浮世繪在表現美人時,便會有意強化女性美的衣著、身姿、情態等特點??梢哉f,浮世繪在表現生活上帶有視覺娛樂的特點,是一種消遣藝術,因此其繪制表現華麗、瑩潤。年畫則體現了中國社會最底層勞動人民的生活和精神追求,它對生活的描繪寄托著中國廣大的勞動人民對生活的無限希望和真摯向往,承載著中國最底層勞動人民對美好生活的祈盼和寄托,其表現風格拙樸而有田園意向,表現出對自然的敬畏之心。

浮世繪和中國年畫都反映了兩國勞動人民對待生活與自然的態度,一個民族的價值取向和思考方式均可以通過其藝術展現出來。任何藝術樣式都會不同程度的反映生活,對生活的不同認知則會形成不同的藝術樣式。

注釋:

1.沈泓.桃花塢年畫之旅[M].長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7:81.

2.3.劉曉路.日本美術史話[M].北京:人民美術出版社,2004:115.

4.介子平.消失的民藝——年畫[M].太原:山西古籍出版社,2004:770.

張樹波,男,1975生,山東茌平人。2009年7月畢業于山東藝術學院,獲文學碩士學位,研究方向:水墨人物,現為淮北市書畫院專職畫家,三級美術師。

猜你喜歡
歌舞伎江戶浮世繪
居酒屋的誕生
在日本“刷屏”劇集中尋找傳統文化
From Monroe to Mishima:Gender and Cultural Identity in Yasumasa Morimura’s Performance and Photography*
浮世繪
傳承400年,歌舞伎依然叫座
浮世繪
浮世繪
日本江戶時代史學發展受中國史學影響探析
月月浮世繪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