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民族器樂,涅槃重生:《遠古的呼喚
——大型人文藝術史詩》之我見

2017-07-12 13:58中國音樂學院100101
大眾文藝 2017年3期
關鍵詞:遠古竹笛呼喚

王 猛 (中國音樂學院 100101)

民族器樂,涅槃重生:《遠古的呼喚
——大型人文藝術史詩》之我見

王 猛 (中國音樂學院 100101)

2013年12月23日,《大雅國風——張維良的民樂新紀元》多媒體音樂會在北京國家大劇院戲劇場上演,給傳統民樂藝術吹來了一股春風。時隔三年多,同樣在國家大劇院戲劇場,姊妹篇《遠古的呼喚——大型人文藝術史詩》于2017年1月8日成功世界首演。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務院副總理汪洋,中國文化院院長許嘉璐,全國人大常委會原副委員長周鐵農、顧秀蓮,全國政協原副主席王志珍、孫家正,國家有關部委領導以及全國各地包括港澳臺的1000多名觀眾親臨現場觀看了演出。中央電視臺新聞頻道《遠古的呼喚》演出隔日對其進行了長達4分多鐘的即時報道,同樣包括新華社、新浪網、騰訊視頻、鳳凰資訊、中國日報、人民日報(海外版)、北京晚報、中國笛子網……等數十家新聞媒體都對本場活動進行了相關轉載及報道。

該劇目由文化學者許嘉璐先生擔任總顧問,中國文化院張武先生總策劃,民族音樂學家李西安教授及作曲家楊青先生分別擔任藝術顧問和音樂顧問。藝術創作上,本場音樂會藝術總監張維良先生圍繞中國儒釋道傳統文化而構思,采用音樂、戲曲、武術、舞蹈和吟詩與電子音樂相結合的表現形式,配合舞美燈光布景及多媒體投影等舞臺藝術特效為觀眾展示出一場美輪美奐、引人深思的中國傳統文化音畫藝術史詩。

《遠古的呼喚》共分為《序幕》《道》《仁》《法》《緣》《夢》六個部分?!靶蚰弧?,主要表達中華文明綿延五千,是人類各大文明中唯一沒有中斷的文明;“道”,主要表現道家思想中天人合一的宇宙觀;“仁”,主要表現儒家思想中仁愛天下的倫理觀;“法”,主要表現佛家思想中慈悲智慧的真理觀;“緣”,主要展現中國文化兼容并蓄、開放包容的博大胸懷;“夢”,主要表達中華民族對美好未來的憧憬和不懈追求。這場工程浩大的人文藝術史詩不僅僅是張維良先生在中國竹笛藝術發展上的再次嘗試與創新,也成為中國民樂發展的方向和藝術呈現形式的風向標。

一、從萌芽到實現

“這場音樂會從想法誕生到演出歷經一年時間,這之中的困難和復雜程度難以想象,但總要有人去做…….”張維良先生在2013年《大雅國風》的新聞發布會面對媒體采訪時這樣說道。時隔三年多,其姊妹篇《遠古的呼喚》在某種意義上歷經了更多的困難和艱辛最終在國家頂級劇院得以成功首演。這是張維良先生在藝術上對于一種文化的執著、一種文化的信仰和一種文化的延續——中國民族藝術文化。從最初張維良先生與許嘉璐先生的一次洽談中萌芽,通過多方溝通并獲準申請后,經過中國文化院、日照鋼鐵集團、國家大劇院及主創人員的一次又一次地開會商討、統籌、策劃、創作及排練,歷經整整一年的時間直至最終在舞臺上得以成功實現,臺前幕后的工作量是極大的,其凝聚了每一位領導、專家、學者、演職及工作人員的付出。

2016年8月11日,在日照鋼鐵集團的邀請及中國文化院領導的帶領下,張維良先生攜中國竹笛樂團在炎熱的夏日對集團鋼鐵工人們進行了的慰問演出,因此契機促成了三方合作——在日鋼集團的大力支持下為《遠古的呼喚》成功開展奠定了一定的經濟基礎。統籌方面,本場音樂會涉及團隊較多,各團隊的協調及配合相較于《大雅國風》更為復雜、繁瑣,全體演職人員達到近100人。音樂創作及編配上,由張維良、楊青、崔權、張健、姜景洪、侯牧仁等多位作曲家及音樂人擔任。在眾多音樂人的反復推敲、修改后,音樂最終才得以定稿。舞美方面,由法國著名視覺藝術設計師Fabien Iliou、意大利燈光設計師Luca Murer等五位外國專家設計、調試。因現場工作量巨大,每天的工作時間超過了12個小時,甚至病倒。另外值得一提的是,與以往LED大屏和幕布投影不同,本次演出舞美還采用了一個前所未有的設計,將3D映畫投影在搭建的竹林上進行成像。竹林由上百根9米高的竹子搭建而成,僅僅是裝卸臺就花費將近12個小時。主演、樂隊、音響、舞臺監督及后勤等所有團隊都朝著同一個目標而努力——為觀眾呈現一場精彩的中國文化藝術視聽盛宴。對于觀眾而言,在臺下看到的是一場豐富完整的多媒體音樂會,而幕后的工作是怎樣將作曲、編配、排練、服裝、燈光、音響、舞美設計、舞美搭建、后勤協調等融合為一體,盡最大的可能性把藝術毫無保留地呈現給觀眾。

眾多藝術家、文化學者因張維良先生而走到了一起從而促成了《遠古的呼喚》的成功。筆者認為,這除了張維良先生自己本身的藝術才華之外,更為重要的是他作為整個團隊的核心有著強大的號召力,筆者相信這樣的人格魅力來自于他對所從事職業的熱愛、對本民族文化的執著以及對藝術追求的真誠。

二、折射出的藝術理念

“與時俱進與創新”作為張維良先生的藝術文化標簽也許再合適不過了,他的音樂藝術最奇妙的一點就是骨子里的現代感。正像他反對的單純外在形式的花里胡哨一樣,其追求的是國樂內在的現代意識。生活中的張維良先生是時尚的,可是無論國內還是國外的舞臺,包括CD的封面上,他在公眾心目中的形象總是儒雅的、人文的,這從中折射出他對國樂的尊重,對文化的尊重。

“《遠古的呼喚》是一個勇敢的探索,它擺脫教條,擺脫口號,回歸自然,只用旋律與音符去震撼人心,激發人們內心深處的良知。所謂‘遠古的呼喚’,不是遠古艱苦生活環境的呼喚,而是祖先們對天地的敬畏、對生活的熱愛、對前進的不懈、對生活欲望的克制……”文化學者許嘉璐先生在對《遠古的呼喚》題詞這樣寫道。每當張維良先生出場,就可以清晰地顯現出他的學養和背景。對于創新,事實上早在30年前張維良就開始了他的國樂探索之旅,那時的中國剛剛改革開放,港臺流行音樂與西方交響樂正瘋狂地涌入,那時他就意識到國樂即將面臨重大的挑戰,如果其不隨著時代一起前進,結果也許將是被歷史的車輪碾得粉碎。為此,張維良在上世紀80年代曾40多次前往法國里昂學習電子音樂。在他看來,中國傳統的民族樂器因其本身音色具有極強的個性、不夠包容性,那么如果想要走向世界,一定要有外來的音色與之融合、相互吸收。在此理念下,電子音樂、西洋音樂成為了張維良大膽嘗試、創新的選擇?!哆h古的呼喚》音樂上采用了電子音樂與中國傳統器樂相結合,將笛、簫、塤、尺八、笙、古琴、古箏、二胡、琵琶、三弦、阮、中國大鼓等民族樂器富有特點的音色極大地烘托了出來。經過多年的積累與沉淀,張維良先生對藝術的渴望與追求從未停止過,對笛簫藝術的發展作出了更加深刻的思考并付諸實踐。

許多不了解張維良先生的人都認為其思想比較西化,對此,筆者不以為然。通過與張維良先生多年近距離的接觸,筆者認為,張維良先生只是更尊重、更相信科學,這也是一脈相承笛子大師趙松庭先生的理念,骨子里,他是一位極具中國古代文人氣質、一位純粹的民族音樂藝術家。對于藝術家而言,創新是保證其藝術“鮮活”的重要源泉,這需要天馬行空的想象力及勇于探索的行動力?!洞笱艊L》是張維良先生對于音畫藝術的第一次嘗試,《遠古的呼喚》則是在其呈現形式的基礎上進行的又一次大膽摸索。

《遠古的呼喚》以中國傳統儒釋道文化為主旨,所演繹的六個樂篇,無論是古曲新詮還是全新創作,都帶有濃厚的人文氣息,在古樸悠遠的同時,電子樂隊與中國民族器樂的交相呼應又具有強烈的現代精神。在電子音樂的和聲烘托下,音樂全篇主要以極具中國文人雅士氣質的古老吹管樂器笛、簫為主線,結合其他中國民族樂器以豐富聽覺闡釋篇章意蘊?!缎蚰弧分?,伴隨著徐濤先生低沉的吟誦,黑暗中唯有一支塤和骨笛孤獨地訴說著,似乎把觀眾帶回到了中華文明開始的地方。配合著燈光舞美,群塤合奏悄然進入,正式開始了對“遠古的呼喚”。由張維良先生的學生們,組成的中國竹笛樂團塤隊、簫隊始終伴隨在領奏張維良身邊進行合奏,仿佛圣人師祖在與徒弟們一起念書誦經,為其授業解惑。武當三豐傳人明師微道長伴隨著音畫的起落展示著太極武術,打出了天人合一、萬發自然的太極精神。昆曲表演藝術家翁育賢女士用柔美婉轉的聲腔道出了昆曲七百多年的跌宕起伏,猶如杜麗娘的回眸一笑,化解舊時封建社會的不公從而走向開放包容的新世紀。在最后一個篇章《夢》中,身著一襲大紅色的民族舞蹈表演藝術家孫曉娟女士和朱晗先生在絢麗的舞美背景下,二人交相呼應宛如梁山伯與祝英臺化蝶翩翩起舞奔向美好的未來,預示著中華民族對未來美好的憧憬和期盼。

富于變幻的燈光、巨大的投影實現了視覺與聽覺雙重的極致享受,燈光、映畫與音樂的發展環環相扣,引領現場的每個人至于幻境,獨特的感官體驗使音樂給予心靈的震撼得到了飛躍性的提升,力求讓觀眾進一步領會到整個音樂會制作團隊的創作理念。

三、社會認知

中國民族器樂有幾千年的歷史,與生產力發展水平相適應,千百年來民樂表演形式亙古未變。上世紀中下葉,人類社會進入計算機時代,上世紀末葉更是進入了互聯網時代,改革開放和全球一體化浪潮已影響著人類生活的方方面面,民樂與中國傳統文化一樣也經歷了冷落、寂寞、徘徊。目前中國竹笛藝術正處在一個新高度,變革與發展必須適應時代,它是多元化并存及音樂語言多樣性的時代?!懊褡宀皇仟M隘,傳統不等于保守,現代不等于無序,竹笛音樂藝術也應適應時代的變遷……”張維良先生的音樂藝術是極具感性的,在優美動人的旋律之下實際是他對于竹笛、對于民族音樂藝術理性而科學的思考?!哆h古的呼喚》是張維良先生繼《大雅國風》之后,在竹笛音樂藝術的舞臺上又一次成功的實踐,而華麗的背后是他對竹笛藝術傳承與發展近50年的思考及所做的努力。

從社會發展來看,產生音樂行為的原則并不是隨意的文化習俗,而是在歷史的長河中不斷發展最終沉淀下來的結果。對于一個民族的文化來說,社會大眾對之的認同感是其在延續并發展的道路上最重要的奠基石。從本場音樂會的售票情況來看,在演出前的一個月,國家大劇院購票官網上票幾乎售罄,臨近演出當日更是一票難求,這對于任何一種形式的演出而言都是一種巨大的成功。筆者認為,大型人文藝術史詩《遠古的呼喚》之所以能如此成功,關鍵在于張維良先生在大膽創新及探索的道路上博得了多數行業內部與社會各界的認同感。音樂最終是為人類服務的,這場音樂會無論是從視覺、聽覺給觀眾帶來的都是美的享受?!拔乙财诖覀冞@次讓更多的觀眾,尤其是年輕的小孩子對我們的傳統文化有一定的認識,我們大家共同來為我們的傳統文化在當代落地來共同努力!”張維良先生在接受央視采訪時這樣說到。在當今社會發展的大環境下,創新探索、與時俱進是永遠不會衰老的真理,《遠古的呼喚》作為一檔展示中國傳統文化全新藝術產品,必將對行業內部起到重要的引領作用。

集演奏、創作于一身的張維良先生,在全力推動當代笛簫藝術發展并取得重要成就的同時,更致力于東方New Age的探索,努力創造將古老與現代,通俗與高雅,中國與世界融為一體的當代中國新音樂。另一方面,強大的制作團隊也為這場音樂會添上了濃墨重彩的一筆。參與表演和創編的一流的音樂家們,各展才華。強大的制作團隊為觀眾詮釋的是一種笛樂藝術的新思維、新模式。

四、結語

“博大都是古人的事,今天的人應該做今天的事情……應該敢于嘗試任何可能性,去得到實驗。哪怕是是失敗的,也是成功的,為什么?失敗了以后就不會再去嘗試,這不也是一種成功嗎?”正如張維良先生所說,《遠古的呼喚——大型人文藝術史詩》可以說就是他多年來對藝術探求的又一次回顧與總結,并把它升華到了一個新的境界。這場音樂會再次突破了中國民族音樂演出的界限,把整個舞臺作為張維良藝術思想的載體,集合眾多音樂人及學者為觀眾呈現一種多角度、全方位的視聽盛宴,對二十一世紀中國民族音樂的演出發展是一次具有創造意義的啟示。

猜你喜歡
遠古竹笛呼喚
無聲呼喚
從遠古走來的神秘古蜀國
My Mother
遠古鱷魚用兩條腿走路
呼喚古風
我的堅守
心靈的呼喚
荒野的呼喚
遠古厲險游
夢回遠古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