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析漢語言的隱喻特質

2017-07-12 13:58沈陽廣播電視大學110003
大眾文藝 2017年3期
關鍵詞:漢語言特質淺析

趙 琰 (沈陽廣播電視大學 110003)

邱麗娟 (長春廣播電視大學 130000)

淺析漢語言的隱喻特質

趙 琰 (沈陽廣播電視大學 110003)

邱麗娟 (長春廣播電視大學 130000)

幾千年以來,語言依舊是當今人類進行有效溝通和交流的方式。但是隨著社會的發展和變化,我國的漢語言不管是在結構、含義還是其他方面上都發生了一些變化,以致于人們對漢語言的使用變得更加多元化。作為一門語言,除了具有表情達意的功能外,還間接成為了人們的一種語言行為,很多人也能從他人的語言中感受到所要表達的情感。然而對中華民族而言,漢語言的使用中還被融入了一些隱喻的特質,這也是本文所需要淺析的話題。

漢語言;語言行為;隱喻的特質;淺析的話題

漢語言,即是漢語,它是漢民族共同創造的一種語言,也是世界上最主要的語言之一。而漢語言在日常生活中所展現出的隱喻特質則主要是指其語言字面的意義與人們所要表達的真實意義不一致。關于漢語言所體現出來的文化魅力則是經過千百年的時間所傳承下來的。很多時候,人與人之間通過交流,只需要通過簡單的只言片語就能意會到對方所要表達的情感。這不僅是漢字所特有的一種文化現象,也是漢字文化精髓的體現。

一、關于漢語言的隱喻特質的含義及特點

1.漢語言隱喻特質的含義

從對漢語言的傳統定義上看,隱喻其實就是修辭的一種。通俗而言,就是通過一個詞或者詞組用一種事物去替代另一種事物,或者是一種情感來代替另一種情感。借此主要是用來暗示兩者之間存在一種相似性。其實,隱喻也是一種凝練的明喻,只不過在比喻上更加的隱秘而已。

2.漢語言隱喻特質的特點

漢語言有著極強的隱喻特質,而且也有著極強的隱喻特點。主要體現在4方面:

一是把隱喻看作是一種修辭的方式;而是將隱喻當作成一種詞語之間的替代現象;三是把隱喻理解為明喻的另一種特殊展現形式。

比如:“為青少年的成長給力”這句話,經過通俗翻譯后的意思則是幫助青少年獲得健康的成長,由于對青年的幫助與“給力”二者之間有“能起到很好的作用”的相似性,因此這句話就用“給力”來替代了“幫助”二字,從而也就形成了這種隱喻的修辭方法。

這樣類似的口語表達還經常出現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主要就是因為事物之間存在某種意義上的聯系。

二、漢語言的隱喻特質之重要性

1.深刻表達個人的內心情感

隱喻特質主要是以類似或聯想作為其生成的原理,并把看似不相關的事物聯系在一起,結果也使得隱喻的本體更加的生動、形象。通過漢語言,個人內心的情感也將得到無限的釋放。

比如:朱自清在《荷塘月色》這篇課文中寫到:“樹梢上隱隱約約的是一帶遠山,只有些大意罷了。樹縫里也漏著一兩點路燈光,沒精打采的,是渴睡人的眼。這時候最熱鬧的,要數樹上的蟬聲與水里的蛙聲;但熱鬧是他們的,我什么也沒有”。其中寫到的“路燈光沒精打采”,其實也是在含蓄而又委婉地抒發了作者對現實的不滿,且渴望自由,想超脫現實而又不能的復雜的思想感情。

2.激發人和人之間情緒的共鳴

漢語言的隱喻特質在一些文章中的使用極其廣泛。這種現象幾乎是在文字誕生的時候就已經存在了,最明顯的表現則是:人們可以利用身邊所看到的自然現象來隱喻個人的情感,這樣不僅使得文章的語句變得優美,也能夠讓讀者在情感上產生共鳴。

同樣是以《荷塘月色》為例:“我愛熱鬧,也愛冷靜;愛群居,也愛獨處。像今晚上,一個人在這蒼茫的月下,什么都可以想,什么都可以不想,便覺是個自由的人。白天里一定要做的事,一定要說的話,現在都可不理。這是獨處的妙處,我且受用這無邊的荷香月色好了”!

從中對環境的描寫中,可以看出此時的作者才是真實原本的他。沒有任何修飾,也沒有任何虛偽,只“覺得是個自由的人”。而在當時的情形下,想做回真實的自己可不是一句話兩句話的事,因為有些事往往是身不由己、也有些是逼不得已。環境之下的隱喻也更好的讓讀者進行了更加深入的情感體會,并對作者的遭遇感到同情。

三、漢語言隱喻特質的具體運用

1.漢語言隱喻特質改變基礎詞匯的含義

縱觀我國的古詩詞、歇后語、諺語,里面所使用到的詞匯存在著大量的隱喻特質。這些詞匯當中不僅蘊含著中華文化的深厚內涵,而且因為隱喻的特質,在含義上也發生了相應地變化。

比如:“吃醋”這個詞語原意是指吃菜時放醋這種調味品,后來隨著社會的發展變化,這個詞語的使用則暗含一個人心里表示某種嫉妒的情緒。類似的詞匯還有有多,諸如:吃閉門羹,吃啞巴虧等等。

很多的高校也開始把漢語言的隱喻特質作為教學的主要課程,在教學中,如果沒有把隱喻的特質很好的解釋清楚,學生就會對引申后的含義產生一定的誤解,從而使得漢語言隱喻特質的教學沒法取得在事半功倍的效果。

2.漢語言隱喻特質引申出多樣含義

我國的漢語言文化博大精深,其中更是存在著大量的多義詞。如果深入研究一下,則會發現從每個詞上我們都可以找到隱喻的特質。作為一種重要的詞義引申方式,利用隱喻則可以讓我們更加深入的理解漢語言中所存在的多義詞。

以“紅”這個字為例,其基本義為“事物所呈現出來的一種顏色”,比如“這是一條紅色的裙子”。后來隨著漢語言的進步,人們又將這種顏色引申為了一種精神,且這種精神是充滿無限的正能量的,諸如:大力宣揚這種紅色革命精神;除此之外,也可以表示一種節日的氣氛依舊人們內心的情感,諸如:新的一年,希望我們的日子過得紅紅火火。

尤其是作為漢語言專業的教師,在講到隱喻特質的時候,應該給學生講清楚漢語言隱喻特質所引申的方式和路徑,并試著讓學生自己學會總結。這樣學生對詞義才有更深刻的理解和認識,并慢慢體會漢語言的隱喻特質,進而提高他們使用漢語的表達能力。

3.漢語言隱喻特質賦予漢字文化內涵

漢語言隱喻特質有一個最大的優勢,即可以通過簡單的一個字或者一個詞語就能深刻的體現文化的內涵。很多的高校也是將隱喻的特質運用到到了文化教學中,并幫助學生更加深刻的掌握了相關的語言知識。

比如在漢文化中,“龍”這個字已經成為一種中華文化的一大標志了,代表著中國人就是龍的傳人,并延伸出了類似“龍騰虎躍”“龍馬精神”等詞匯,這一系列的隱喻建構都說明在中國人的心中龍是一種美好的事物。

四、結語

對隱喻的特質進行深入研究,使得我們對漢語言文化有了更加深入的認識和了解。尤其是在漢語言文學教學中,更是能幫助學生領會到詞語,句子等之間的密切聯系,從而也使得枯燥的語言學習變得更加的生動活潑,這不僅有利于達到教學的目標,也促進了我國漢語言隱喻特質文化研究事業的進步。

[1]胡壯麟.認知隱喻學[M].北京大學出版社,2004.05

[2]曾仕強.中華文化的特質[M].陜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11.01

趙琰,1983年8月,女,籍貫:河北,工作單位:沈陽廣播電視大學 研究方向:中文,學歷:講師 研究生。

邱麗娟,1982年7月,女,籍貫:吉林省,工作單位:長春廣播電視大學,研究方向:管理類,學歷:助教 研究生。

猜你喜歡
漢語言特質淺析
論宋韻文化的精神特質及生成原因
初探漢語言文學中語言的應用與意境
文人的心理探索之“癡顛狂怪”特質
淺析p-V圖像中的兩個疑難問題
國家級一流專業 漢語言文學
車內空氣污染防治方法淺析
淺析新聞人物專訪
好校長應該具備的三大特質——兼談校長培訓的幾點思考
漢語言文學學習策略淺談
試探漢語言文學專業的必要性及策略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