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從江湖到廟堂
——多元化格局中網絡文學的現狀和發展

2017-07-12 13:58謝世杰余姚市委宣傳部215400
大眾文藝 2017年3期
關鍵詞:網絡文學文學傳統

謝世杰 (余姚市委宣傳部 215400)

從江湖到廟堂
——多元化格局中網絡文學的現狀和發展

謝世杰 (余姚市委宣傳部 215400)

從上世紀九十年代末至今不足二十年間,中國的網絡文學完成了從江湖到廟堂的躍升,從不登大雅之堂的“野路子”迅速發展為蘊藏著巨大文化潛力和經濟利潤的“新貴”,幾乎重組了中國文學的格局。

與此同時,伴隨其發展始終的爭議也愈演愈烈,網絡文學與傳統文學之間的“柏林墻”是否堅不可摧?如何理解網絡文學的異軍突起?在可預見的將來,網絡文學將何去何從?筆者認為在回答上述問題之前,有必要先解決:什么是網絡文學?

一、歷史和時代交迭的網絡文學

當我們談到網絡文學,約定俗成的解釋為:新近產生的,以互聯網為展示平臺和傳播媒介的文學作品。但如果從歷史和時代兩個維度來考量,這個定義卻大有可商榷之處。

網絡文學并非橫空出世。歷史上,每一次大眾媒介的革命都會讓每種文學形式迎來新一輪繁榮:明代商業印刷規?;?,長篇小說風生水起;大眾化報紙出現,連載文學興盛一時;互聯網打破了傳統文學的傳播壁壘,網絡文學一下子迸發了出來,這些文學形式都歸屬同一門類——通俗文學或類型文學,它所代表的大眾閱讀作為對精英閱讀的補充,形成了我國豐富的民間文化土壤,但這個土壤在20世紀逐漸喪失了活力,沉寂了幾十年后,伴隨著技術革命又來了一次補課式的反彈,網絡文學雖然在互聯網的新土壤上生根發芽,究其本質卻仍然是通俗文學。

但從時代性的角度考量,網絡文學又不是通俗文學簡單的轉世投胎,與其說它是在互聯網上傳播和發展的文學,不如說是具有互聯網思維的文學:完全開放式話語體系的創作模式才是其真正區別于傳統文學的根本所在?;ヂ摼W顛覆了印刷文明時代孤獨的創作-分享-評價模式,給網絡文學打上了不同于其他任何時期通俗文學的時代烙印。

所以,不妨重新定義網絡文學:那是具有交互性創作、分享、閱讀及評價模式,通常借助互聯網平臺產生和傳播的通俗文學。

二、邁出國門的中國式“野草”

經歷了不足20年的野蠻生長,網絡文學迎來它的黃金時代。最引人注目的就是前所未有的商業化。網絡知名寫手年薪動輒上百萬,相關行業從出版、影視改編到版權出售在內的一整套IP孵化模式的產業鏈逐步成熟。據不完全統計,2012年中國網絡文學市場規模為27.7億元,到2015年就已增長至70億元,業界人士估計,2016年有可能達到90億元。

更讓國內文化界始料未及的是,中國網絡小說迅速國際化。過去談到文化輸出,少不了美國的好萊塢,日本的動漫,韓國的電視劇,那么現在還要加上中國的網絡文學。這個說法并不夸張,在許多國家,中國的網絡文學都受到追捧,美國甚至出現了一批粉絲自發組織的網站,翻譯和分享中國網絡小說,其中最具代表性的WuxiaWorld(武俠世界)建站不到兩年就已成為北美排名前1500名的大型網站,目前日均來訪人數穩定在50萬以上,訪客來自美國、英國等80余個國家??梢哉f,中國式超大規模草根群體性且商業化的網絡文學無論在體量還是在業績上,都已創造了一個世界奇觀,這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因為美國等國家的通俗文學、類型文學市場極其豐富,且版權保護完善,這使得本土的網絡文學無處下腳,從而讓中國的網絡文學在世界性文化輸出中得以見縫插針。

三、放下對網絡文學的“傲慢與偏見”

然而,成功的商業鏈和國際化無法說服批評和質疑,從網絡文學誕生之初便一路伴隨著爭議:受利益驅使海量增加、泥沙俱下的網絡文學是否還有文學性?仙俠、玄幻、穿越……網絡文學會把傳統文學逐漸逼入絕境嗎?我們這個時代還有機會為后世留下經典的文學作品嗎?

正如一開始所說的,網絡文學究其根本還是通俗文學或類型文學,用傳統文學的批評理論和藝術標準去評價它是有失公允的。一個健康的文學體系中,需要有傳統文學的“陽春白雪”,也少不了通俗文學的“下里巴人”,它所面對的是普羅大眾,這部分讀者對于網絡通俗文學自覺的底層關懷,平等交流的精神氣質,自由通俗的表現方式有著天然的親近感。

而且必須看到,雖然網絡文學看似飄在天上,但其內在品質包含著對生活基本秩序、基本價值的樸素表達和深刻認同,網絡文學不是另類,其與社會和時代從根本上說是同構的,它常常反映、表達著人們心中真實的向往、夢想。甚至某種程度上,網絡文學可謂國民心理的風向標,其主題的變化其實也是社會心理的變化,是國民心態自發選擇的產物。中國最早研究網絡文學的學者之一——復旦大學教授嚴鋒就曾說過:“要理解中國翻天覆地的發展,網絡文學是一個非常有代表性的考察樣本?!彼鳛橥ㄋ孜膶W的首要目的,是撫慰當下具體的人,讀《狂人日記》你不會想象自己是狂人,讀《紅高粱》你也不會覺得自己是“我爺爺”“我奶奶”,但讀網絡文學,讀者通常會有代入感,幻想折射著現實的焦慮,也一定程度上緩解了生活中的壓力。

而說到經典作品,事實上,在中外文學史上,不是所有通俗文學都能成為經典,但絕大多數名著在其誕生之初都是通俗文學。通俗文學普遍在市場上占有相當大份額,張恨水作品的銷量一定高于魯迅的,J.K.羅琳作品的銷量一定高于蘇珊·桑塔格的。但這并不意味著傳統文學的末日,傳統文學的價值是無可取代的?;孟胫械摹鞍亓謮Α辈⒉淮嬖?,兩者并行不悖、互為補充,滿足不同閱讀需求。

但需要強調的是,放下對網絡文學的“傲慢與偏見”,并不意味著對其放任自流,網絡文學必須要引導,這是它的市場驅動屬性決定的,這種資本的逐利性如果不加以他律和自律,就會跌破底線。網絡文學并非沒有意識輸出,相反具有強烈的意識影響力,因此它必須確立自己的文化志向,弘揚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創造民族的、現代的,又是面向未來、面向世界的新型通俗文學,不僅滿足國人的精神需求,同時走向世界,這是網絡文學作家和從業人員,也是整個文學界的重大使命。

四、走向多元化的中國文學格局

近年來,中央高度重視網絡文藝發展,習總書記在文藝工作座談會上的講話,給蓬勃發展但仍爭議不斷的網絡文學定下了基調。2015年10月,《中共中央關于繁榮發展社會主義文藝的意見》出臺,明確指出“大力發展網絡文藝”,既為網絡文藝尤其是網絡文學正名,也指明了發展方向。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關于推動網絡文學健康發展的指導意見》也將對網絡文學的知識產權保護提上了日程。

與此同時,網絡文學創作實踐的理論研究和教育培訓也在奮起直追。中國作協繼2014年召開網絡文學理論研討會之后,2015年又與四省市作協聯合舉辦了首屆全國網絡文學論壇。中南大學網絡文學研究中心、北京大學網絡文學研究團隊,以及山東師范大學網絡文學研究中心形成南北中呼應,取得了可觀的研究成果,這對網絡文學的品質提升非常有利。

可以看出,“引導”和“寬容”正逐漸成為網絡文學發展的兩大關鍵詞,一個多元化的中國文學格局呼之欲出。今后,與其致力于將網絡文學收編成為主流,不如建立一個健康的文學生態:以傳統文學為代表的精英閱讀,和以網絡文學為代表的大眾閱讀,廟堂、江湖,各得其所、互相補充??梢哉f,沒有傳統文學、主流文學與網絡文學、通俗文學的密切交流、共存共榮,就沒有偉大的中國文學,現在和未來同樣如此。

謝世杰,1977-09 ,女,籍貫浙江余姚,余姚市委宣傳部,中級政工師(現供職單位全稱及職稱),本科(學位),宣傳文化思想領域(研究方向)。

猜你喜歡
網絡文學文學傳統
我們需要文學
飯后“老傳統”該改了
同樣的新年,不同的傳統
鄭國明 立足傳統 再造傳統
對待網絡文學要去掉“偏見與傲慢”
網絡文學竟然可以這樣“玩”
網絡文學趨向“一本正經”
揭秘網絡文學
“太虛幻境”的文學溯源
我與文學三十年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