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術視域下對宿遷自然人文寫生創作基地再挖掘開發的可行性研究

2017-07-12 13:58江蘇省宿遷學院223800
大眾文藝 2017年3期
關鍵詞:民風美術專業宿遷

張 駿 (江蘇省宿遷學院 223800)

美術視域下對宿遷自然人文寫生創作基地再挖掘開發的可行性研究

張 駿 (江蘇省宿遷學院 223800)

宿遷自然與人文資源優勢得天獨厚,在宿遷建設一流美術寫生基地的條件日趨成熟,宿遷歷史悠久環境條件優美,自然人文環境具有可畫性,風景特點能滿足美術專業的寫生要求,宿遷交通條件便利,民風淳樸。這些都是宿遷建設一流美術寫生基地的必要條件。

寫生基地;自然人文;可畫性;距離交通;民風

本文是2016年宿遷市社科聯項目課題文章,課題名稱:《美術視域下對宿遷自然人文寫生創作基地再挖掘開發的可行性研究》

寫生對于從事繪畫者有著不可言喻的重要作用,唐代畫家張璪就曾提出“外師造化,中得心源”,古人也講過“師古人不如師造化”,造化即自然,可見學習自然、描畫自然對于一名美術學習者是必不可少的學習方法。宿遷學院美術專業每年多批次的外出寫生,已經成為美術專業的教學常態。北至山西太行,南至江西婺源,這么多年來的“南征北戰”,已經對于各個寫生基地了如指掌,舟車勞頓,甚至有些審美疲勞了。那么,對于挖掘一下我們腳下的這片地寫生資源成為一項新的課題。所謂云深不知處,只緣身在此山中。而今,全國人民為共同建設一個繁榮美好的“和諧社會”而努力,那么建設“和諧宿遷”,更是全省人民共同的愿望。宿遷自然與人文資源優勢可謂得天獨厚的,在宿遷建設一流美術寫生基地的條件日趨成熟,這個寫生的平臺的建立,一定會吸引蘇北地區,乃至江蘇全省和山東皖北省內外美術愛好者、學生前來采風創作。宿遷可以利用自身優美的自然風景和豐富的人文資源,可以通過全國性的文化交流,整合和提升宿遷的文化品位和競爭力,為對外宣傳生態宿遷、文明宿遷創造一個良好的平臺。

一、自然人文環境條件

宿遷屬于溫帶氣候,光照條件好,雨水豐沛,四季分明,境內地勢平坦,土地肥沃,林業資源極為豐富,有“意楊之鄉”之美譽,且氣候宜人。宿遷歷史悠久、文化沉淀深厚。宿遷有著得天獨厚的自然資源,京杭大運河和古黃河仿佛兩條閃亮的玉帶纏繞著宿遷這塊美麗而神奇的土地,洪澤湖和駱馬湖像兩顆碧綠的翡翠鑲嵌在廣袤的黃海平原上,在河水的滋潤和湖光的掩映下,宿遷大地上處處綠樹婆娑,滿眼生機勃勃。駱馬湖豐水期水面面積為410平方公里,是蘇北平原的第二大湖,江蘇四大淡水湖之一,南水北調的重要通道,她百分之八十以上的面積在宿遷境內。洪澤湖是全國四大淡水湖之一,有“百鳥樂園”之稱,周邊濕地有草甸、沼澤、蘆葦、淺灘等各色自然景觀。宿遷城內還有有三臺山和嶂山森林公園,乾隆下江南時曾五次駐留于此,賜予宿遷“第一江山春好處”美譽。宿遷也有著豐富的人文歷史資源,境內有世界文化遺產京杭大運河縱貫南北,以及及乾隆行宮、項王故里、皂河古鎮,這些都為藝術實踐與創作基地開發與研究提供了天然條件

二、自然人文環境的可畫性

全國寫生基地在經過上世紀九十年代末的萌芽期,本世紀頭幾年的發展期,近十年的成熟期后,許多偏僻村落的寂靜逐漸被打破,像宏村、西遞、婺源這些成熟寫生基地的過度開發和商業化,千篇一律的繪畫場景不禁讓廣大師生深陷審美疲勞之中,于是紛紛尋找新鮮的、未被過度開發的具有可畫性的寫生資源。宿遷自然人文資源是否具有可畫行呢?當然有,而且還具有一定的獨特性。宿遷的自然環境資源美在其自然和未被過度的開發,保持著一種原生態的自然之美。貫穿宿遷城區的廢黃河,蜿蜒的河道的兩岸,春夏季節草木郁郁蔥蔥,鳥語花香,秋冬季節則是一片蒼??輸【跋?,非常適合繪畫的點線面的表現,具有不同于普通景觀的的獨特意境。駱馬湖煙波浩渺,氣象萬千,珍禽比翼,漁舟泛影,點點漁船,面面漁網,在波光粼粼的水天一色中鉤織出濃濃的生活況味。另外,宿遷蘇北農村的自然地村貌也處處入畫,這里房屋的并不現代化,保持著一種自然古樸的風貌,樹木花草也多是自然生長的非景觀樹種,具有畫家喜歡尋求的那種野趣,池塘籬笆點綴其中,一派自然鄉村的田園之美,我省著名油畫家陸慶龍近期的一些描畫蘇北鄉村的油畫風景很好的闡釋了對這種淳樸之美的完美挖掘。,

三、距離和交通條件

宿遷地處蘇北,不僅能吸引本地多所高校美術專業就近寫生,還可以吸引附近的蘇北高校以及交通便利的蘇南蘇中高校前來,山東和皖北高校也在便利的交通網輻射內,來往非常便捷。交通有寧宿徐高速,還有建設中的徐宿鹽淮高鐵,合肥到青島的高鐵也經過宿遷,所以安徽山東來往宿遷會非常便利。文化產業的發展是地方軟實力的體現。宿遷寫生基地建設剛剛起步,潛力巨大,還有待深入挖掘開發,也離不開政府的大力扶持。

四、民風條件

宿遷的民風淳樸,長期繁衍生息在這塊古老而年輕土地上的人民,在中華悠久文明的滋養下,秉承楚漢文化之精髓:勤勞善良,堅韌不拔,匡正驅邪,一呼百應,忠肝義膽,俠骨柔腸,以誠待人,早已成為世人皆知的宿遷獨特的地域文化和淳樸民風。在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時期,宿遷更是全國著名的革命老區。解放后,宿遷人民更是精神振奮、激情昂揚,所創造的“宿遷精神”在全省乃至全國引起過廣泛影響。

2015年10月14日,中國美術家協會三臺山寫生基地揭牌儀式在宿遷市三臺山鏡湖景區隆重舉行,宿遷成為江蘇第一家獲此基地掛牌的地級市,基地建立將成為江蘇省和淮海經濟區藝術交流、展示、創作的重要平臺。2015《時代足跡——百家金陵油畫展》,宿遷本土畫家張勁揚的風景作品《三臺山》,展現了獨具宿遷特色的風貌與美感,為宿遷風貌走向全國提供了一個藝術上的平臺。外出寫生考察是高等院校藝術專業不可或缺的必修課程,也是藝術家體驗生活尋找靈感的重要活動內容。此課題研究目的在于探討宿遷學院美術專業就近寫生的可能性與實用性,對于豐富美術專業外出寫生地域選擇提供有益補充,對于發揮風景寫生地域特色和以及形成宿遷學院風景寫生的畫風畫貌進行理論和實踐探索,為宿遷地方文化藝術氛圍的形成和經濟建設作出貢獻。

[1]朱伯儉編著.《宿遷史話》.中國文史出版社,2009年10月第1版

[2]周積寅編著.《中國歷代畫論》.江蘇美術出版社,2013年5月第1版

猜你喜歡
民風美術專業宿遷
《不忘初心》(書法)
宿遷姑娘登上珠穆朗瑪峰
習作《水粉畫靜物》
作品賞析(3)
多彩民風
江蘇宿遷建成扶貧產業園
李瑞龍、李少軍、何欣、梁趙飛作品
黨風與民風形成邏輯的異同
蘇州宿遷工業園區——從新加坡到蘇州再到宿遷
覃士泉:俚俗鄉風入畫來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