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類招生模式下設計類專業基礎課程綜合改革研究

2017-07-12 13:58常笑琳劉東霞鄭州輕工業學院450000
大眾文藝 2017年3期
關鍵詞:基礎專業課程

黃 珺 常笑琳 劉東霞 (鄭州輕工業學院 450000)

大類招生模式下設計類專業基礎課程綜合改革研究

黃 珺 常笑琳 劉東霞 (鄭州輕工業學院 450000)

通過對大類招生的現狀進行扼要的分析,構建出適合設計類專業的通識課程,培養學生的專業基礎,如造型能力、色彩認知、肌理以及對材料的運用的能力,開闊視野及多學科交叉的底蘊??偨Y出在大類招生模式下設計類基礎課程的進行中需重視的情況及應對的處理方法。

設計類專業;大類招生;培養模式;基礎課程

河南省社科聯項目 《大類招生模式下設計類專業基礎課程綜合改革研究》編號SKL-2016-1791

隨著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不斷發展及其深化改革,我國高校也在不斷探索如何培養能夠適應時代發展需求的人才培養體制。高校的教育模式從單一培育專業人才到專業教育與通識教育相結合的模式轉變,即“進校即分流”至“進校后分流”的轉變。

一、高?!鞍创箢愓猩囵B”的概況

教育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的產物,也是社會進步的一個重要指標。近年來,大類招生已經逐漸成為了我國高校招生發展的一種大趨勢,許多高校的設計類專業紛紛實行按“大類招生培養”,以應對社會快速發展對人才素質的新需求。這是市場經濟體制下人才培養的需要,也是我國高等教育與國際接軌的需要。所謂大類招生是指在高等院校招生錄取時,整合專業設定按照學科大類招生統一制定教學計劃,在本學科范圍里實施通識性課程教學。經過1-2學年的統一基礎培養后,根據社會的需求和現實可能,再結合學生的興趣、能力等因素,靠校內相關院系對學生實行有計劃、有目標、有布局的讓學生分流到不同的專業,進行相對應的培養,為社會輸送全能型人才。

大學以院系為單位培養本科生的體制是與現在實行的高校設計類專業的招生與培養體系相匹配的。學生在高中結業填報高考志愿時,這當中最大的問題在于,讓高中畢業生一次性決定對自己終生事業有著重要影響的專業顯然不合理,不但要選擇適合的大學,而且還要選擇院系與專業,高中學生掌握的知識有限,所了解到的信息有限,在不多的了解中決定個人專業方向,在某種程度上來說是一種盲目的選擇,而這一選擇將決定自身將來的人生路,結果可能會導致許多學生因為專業不適合而虛度大學的寶貴時光。長期以來,以學科知識的傳授為主線進行剛性設置的高校藝術設計本科課程體系,著重培養學生專業的專、尖、深,忽略了交叉學科的融合及范圍的廣度,導致培養出來的專業人才知識面較狹窄,難以適應社會的強度。因此造成的大學生就業難問題、大學生“學非所用”問題等層出不窮。

二、設計類專業課程模式及現狀研究

大類招生是個系統工程,從招生模式,教育理念、人才培養模式、教學運行等都要發生重大變化。學生通過一年的通識教育后面臨專業分流,怎樣解決設計類專業學生在實行“大類招生”的專業選擇問題;如何構建藝術設計專業大類招生培養相匹配的課程體系,是在實現設計類專業“大類招生培養”模式的過程當中,兩個至關重要的問題。

在按“大類招生培養”的初級階段,基礎性課程應該是從培養學生知識、能力和素質出發,建立更加合理的基礎平臺課程體系結構,不應是原專業基礎課程的相加與簡單取舍,應考慮各專業與通識教育之后的銜接。由于各專業的內容自成一體,相對來說有其獨立性與完整性,應注意課程的完整優化,對授課內容進行合理的取舍。

高校在構建適合設計類專業即視覺傳達、環境設計、產品設計、服裝設計、工藝美術五大學科的通識課程時,要根據學校實際,結合現有的教學資源,堅持通識教育與專業教育的有機結合、共性發展與個性發展的有機結合,側重培養學生的專業基礎,搭建“平臺+模式”的課程體系。如造型能力、色彩認知、肌理以及對材料的運用的能力,開闊視野及多學科交叉的底蘊。

設計類專業屬于特色行業中的一種,對特色行業的用人單位而言,往往首先看重的是學生掌握特色專業知識的深度,實行深度的專業教育為學生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增進了學生與用人單位的距離,為學生畢業后的盡快進入角色發揮作用。然而專才教育為了讓學生畢業后能夠盡快地進入角色,發揮作用,所培養出來的學生在實際工作中針對性和應用性強,由于進入深、精、尖的專業學習過早,難免造成綜合知識的狹隘、可發展更能力及創新能力不足的弊端;復合型人才擁有廣泛的基礎知識,在工作中發展空間更加寬廣,因而體現出通識教育的優點。設計類專業不但要求學生的專業性強,還需要有深厚的知識儲備,豐富的想象力、創造力,需要不斷的吸收新鮮事物。因此,原來只注重專才教育的教育模式不能滿足需求,這就要求高校在進行按類培養時,將專才教育和通才教育兩種模式相結合,在強調增強基礎教育、拓寬專業口徑的同時,更要充分重視專業教育,要高度重視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強化實驗教學和實習環節,進一步改革實踐教育體系,注重學生動手能力和創新能力培養。

三、設計類專業的培養目標

1.視覺傳達設計專業培養目標

專業培養擁有國際視野,符合中國特色設計文化、適應時代發展的要求,集傳統(印刷)媒體和現代數字媒體為一體的,在視覺傳達專業設計領域、傳播機構、研究單位從事視覺傳播方面的設計、研究、管理工作的專門人才。

培養要求:本專業要求學生具有良好的職業道德和為社會服務的理念,了解專業相關的法律、法規和系統的視覺傳播專業理論和專業知識。學生在設計創新意識、設計語言、圖形及文字表達、社會溝通等方面得到全面系統的訓練,從而能夠獨自從事本專業設計工作。

核心課程:藝術概論、中外設計藝術史、設計美學、大眾傳播學、廣告學、設計心理學、裝飾與圖案、版式設計、圖形創意、品牌策劃、企業形象設計、數字媒體設計等。

2.環境設計專業培養目標

本專業培養扎實掌握環境藝術設計基礎理論、知識,具有一定實際應用能力,能從事建筑、城市規劃、景觀設計、室內設計等相關設計工作并且符合專業教學與研究能力的品學兼優的高技能專業人士。全面領會環境藝術設計的基本理論和相關技能,通曉相關學科的制式,有較高的藝術文化修養、較強的審美意識及創新思維能力,有觀察、理解、總結生活的能力,并能結合運用各方面學科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具備環境設計師職業素養,并富于創新精神的國際化高級專業人才及專業領導者。

培養要求:要求學生應具有一定的設計創新思維意識,能夠運用所學知識分析和解決室內外環境設計工程中遇到的問題,能夠綜合掌控環境的功能、空間、材料、結構、外觀、尺度等諸多要素的基礎上對環境進行合理的改進性設計和創新性設計。

核心課程:建筑設計史、建筑設計方法學、室內空間設計、室內外設計效果圖表現技法、人機工程學、制圖、建筑模型制作與工藝、建筑及環境設計調研方法、數字化環境設計軟件、中外工藝美術史、美學、心理學、公共關系學、造型基礎、構成藝術。

3.工業設計專業培養目標

培養具備工業設計基礎理論與知識以及應用能力要有國際視野和社會責任感、創新思維和團隊精神能在企事業單位、專業設計機構從事工業產品創新設計的開發、研究、策劃等復合型工業設計人才。

培養要求:學生以學習工業設計的基礎理論與知識為主,進行工業設計的原理、程序、方法及設計表達等,方面的系統訓練基本能夠處理工業設計與環境、用戶、功能、造型、色彩、結構、材料、工藝等互相關系,將這些關系綜合地表現在產品及服務設計上。

核心課程:設計概論、人機工程學、工業設計史、計算機輔助工業設計、設計心理學、設計程序與方法、設計快速表現、材料成型與工藝、產品形態設計、結構設計、系統設計、設計管理、設計研究基礎、產品開發設計、專題設計。

通過一整年的學習夯實學生知識基礎,拓寬學生專業面,完善學生的知識結構。使學生對學科、專業有進一步了解,真正理解各個設計專業到底是做什么的,再結合自己的興趣、特長及老師的指導進行專業選擇。

四、高校實施“大類招生培養”的課程體系研究

1.人才培養制度的建立

在大一的課程設計上以大類招生人才培養方案為切入點,綜合分析現有學科專業教學計劃,構建由公共基礎必修課,專業基礎必修課,公共選修課,專業選修課四大方面組成的課程體系,實現以學生為本的新型人才培養模式。進入市場經濟,中國社會對人才需求的發生了本質的改觀,顯示出對多類別、多層次的需求轉變,要求人才擁有寬廣的知識面及創新能力。顯然以“學科知識”為主的課程體系,不能夠適應新形勢下對人才素質的市場需求。高?,F行的“大類招生”模式是以學科發展的綜合化、整體化高度來重新審視人才培養的實踐,重視對人才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培養。因此構建“大類招生培養”的課程體系應當從以“學科本位”為主線向以融傳授知識、培養能力和提高素質為一體的“素質本位”主線轉變。

2.改變教學模式

設計類專業需要學生不但專業基礎要扎實,而且要求頭腦靈活,有跳躍式的思維方式,要有一雙能夠捕捉美的眼睛。長期以來高校的教學模式一直是老師在講臺上講,學生被動的接受老師教授的專業知識,這種長時間的填壓式的教育模式,容易造成學生的抵觸情緒,極大的制約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限制了學生自主學習、思考問題的能力,到最后學生真正能學到的知識非常有限。

由此可見,現有的教學模式難以滿足設計類專業培養人才的要求。在大類招生模式下,改變設計類專業的教學模式就顯得尤為重要。例如:翻轉課堂、微課堂、一對一試講等。專業基礎課的教學上,在保證老師教授理論知識的基礎上,減少老師的講課時間,增加學生的發言機會,老師學生互換位置,讓學生變成老師對某一課題進行講解分析,真正的參與到教學當中,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培養學生自主思考,分析問題的能力,為后來更高層次的專業學習養成良好的習慣。

3.課程設計

課程部署方面應注重開設課程的質量而非數量,逐步進展出具有特色專業知識的通識課程。符合現代人的生活基本技能為設計準則,令各課程盡量多樣化、知識化與經驗化。更要注重課程的關聯性。

課程的種類將原來瑣碎的、分類眾多的專業課程進行整合,變為由造型基礎一,造型基礎二、設計基礎、創新思維訓練和設計類理論課,選修課組成的專業基礎的通識課程。在大一最后的兩周時間內,對各個專業進行宣講分流。

理論基礎課的設置在于培養學生的文學修養:表達與溝通(文學及藝術);美學修養:審美與視野(美學);設計學修養:知識與積累(設計史及概論);人類學修養:規律與原理。

專業基礎課程的設置培養學生的二維(圖形圖像的觀察與記錄、二維空間的構成、色彩的形式美);三維(三維空間的構成與理解);材料(材料媒介的轉譯與表達)。其中造型基礎一的教學目標是在于培養學生的觀察力、表現力、工匠精神和成就感。形態表象、形態肌理、形態結構為課程的研究內容,從多材質的對比,多角度地觀察,多技法的表現進行觀察和記錄。目的在于提高學生對現實物象的觀察力與感受力,提供不同的觀察與認識方式,改變傳統的觀察和思維模式,學會通過觀察,將自然形態中獲取的形態表象和形式要素轉化為設計要素,通過圖像傳遞信息,沉寂內心,讓學生成為一個訓練有素、懂得工作方法的人,懂得在整體與局部的關系中能夠找到精準定位的人。造型基礎二的教學目標是在于培養學生的發散性思維能力、集中性思維能力、創新性思維能力、團隊協作能力?,F實形態解析與變體、抽象形態與符號、畫面感受與情緒表達為課程的研究內容,多方向的創意、多維度的思考、多材料的組合、多手段的表達進行想象與表達。理解簡單形態和復雜形態之間的關系,更好的把握自然形態與人工形態,完成自然形態的再創造;提高學生對物體結構和畫面結構的認知,提高學生自然空間與畫面空間之間的轉換能力,尋求畫面抽象的造型意義;探索個體感受與情緒與圖形圖像之間的關系,增加造型的體驗性、抽象與具象的互動性;鍛煉學生從普遍和平常的實物中發現和創造不同的、特殊的視覺形象,提高把握造型和形式原則靈活運用的能力。

專業選修課程有圖形創意與表達、空間設計基礎、文字與編排設計、形態設計基礎、攝影基礎、手工藝、計算機設計基礎,這些課程設計讓學生在基礎教學階段,能了解掌握更多的技能,作為設計創意的基本工具。

綜上,實行設計類專業基礎課程綜合改革的優點:首先,體現在專業選擇上,基于一年得學習使學生能夠在了解各專業基礎上選擇更加符合自己的特性,自己感興趣的專業。其次,大類招生模式下設計類專業基礎課程綜合改革培養方案增加專業交叉性、擴展專業開放性、教學組織實施具有科學性和趣味性的具體要求更利于專業性人才的培養,利于學生的成長成材。最后,學生在自我成長能夠更深刻接觸其專業。

[1]王恒安.高校按“大類招生培養”的研究[D].汕頭大學,2007.

[2]潘妤妤.我國高校大類招生方式下人才培養問題研究[D].西南大學,2011.

[3]梁家君.學分制下高校按大類招生人才培養模式的探索[D].東北師范大學,2006.

[4]周蓮芳.地方高校大類招生模式下“平臺+模塊”課程體系構建研究[D].宿遷學院,2012.

[5]卓奕源.地方重點本科院校推進人才大類培養的研究[D].浙江工業大學,2010.

[6]王京芳 曾又其 楊艷.寬口徑專業課程體系的構建[D].西北工業大學,2007.

猜你喜歡
基礎專業課程
一句話惹毛一個專業
課程思政在專業基礎課程中的實施
軟件設計與開發實踐課程探索與實踐
基于OBE的軟件測試課程教學改革探索
部分專業介紹
夯實基礎,舉一反三
夯實基礎,舉一反三
“防”“治”并舉 筑牢基礎
更聚焦、更深入、更專業的數據分析
探秘那些不冷不熱的專業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