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面向藝術設計類專業的《陶瓷材料學》課程教學模式改革探索

2017-07-12 13:58葉石勇紅河學院661199
大眾文藝 2017年3期
關鍵詞:陶瓷材料藝術設計材料

葉石勇 (紅河學院 661199)

面向藝術設計類專業的《陶瓷材料學》課程教學模式改革探索

葉石勇 (紅河學院 661199)

當前,在我國為建設創新型國家這一戰略目標,大力倡導實施創新教育,培養創新人才的背景下,面向藝術設計類專業開設的《陶瓷材料學》課程教學改革勢在必行。本文分析了目前陶瓷材料課程教學存在的問題,從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成績評定方式等方面進行了思考并提出相應的對策。

陶瓷材料學;教學改革;創新;實踐

陶瓷材料學是我校(紅河學院)美術學院產品設計專業的專業選修課,該課程主要介紹陶瓷材料的種類、原料配比、材料性能、制備工藝以及陶瓷材料在各領域的應用等,旨在讓學生通過學習,充分了解和認識陶瓷材料的種類、特點和性能,能根據設計和加工需要合理選擇和制備材料,并能進行材料的創新。當前,我國明確了建設創新型國家這一戰略目標,倡導實施創新教育,培養創新人才,在這一背景下,針對藝術設計類專業的特點,對課程的教學提出了新的要求,但現有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法脫離了專業領域的實際需要,顯然不適應創新型人才培養目標,教學改革很有必要。

一、課程特點及意義

1.課程特點

首先,陶瓷材料學涉及到設計、美學、化學、物理等眾多學科領域,是一門交叉性很強的綜合性學科,涵蓋了普通陶瓷和特殊陶瓷中多種材料的結構、性能和工藝等多方面的知識內容復雜抽象,知識容量大;其次,實踐性強。本門課程要求學生在充分了解和認識陶瓷材料的種類、特點和性能的基礎上,能根據設計和加工需要合理選擇和制備材料,并能進行材料的改良和創新,這對學生學習理論知識的能力和實踐能力有較高的要求。

2.課程意義

陶瓷材料學是產品設計專業的專業基礎課程之一,具有學科知識的承上啟下作用,為后續課程的學習提供知識儲備和平臺。戰國時期的工藝專著《考工記》中就提出了“天有時,地有氣,材有美,工有巧,合此四者然后可以為良”的觀點,指出了材料在工藝設計中的重要作用。材料是產品設計的物質基礎,產品最終呈現的藝術風格以及人對產品的感受都會受到材料的影響,一件優秀的設計作品離不開好的材料運用。因此,作為產品設計專業的學生,只有掌握了材料的性能、結構、工藝特性等,才能充分發揮出材料的特性,實現實用功能與設計美學和諧統一。

二、課程教學存在的主要問題

1.教材內容沒有區分,缺乏應用型教材支撐?,F有陶瓷材料學教材主要借鑒的是無機非金屬材料及復合材料專業的《陶瓷工藝學》。教材為理論教材,沒有實踐教材,且針對工科類專業學生編寫,理論性極強,相關圖片少,較為抽象。造成課程教學內容與設計學科的結合不緊密,與行業實踐接軌不夠。對于藝術設計類學生來說,在學習過程中很難與自己的專業結合,再加上缺乏相關材料理論專業知識的基礎,不易理解,從而失去學習興趣。

2.教學形式上仍然為課堂板書或多媒體講授,教學方式被動、單一,教學效果不佳。目前教學沿襲了傳統的理論授課模式,重于對抽象概念的描述,老師講的多,學生看的少,對材料性狀缺乏感性認識,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同時教與之間學缺乏互動,難以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與主動性。

3.雖然陶瓷材料學課程是門實踐性強的課程,但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對學生動手能力的訓練卻比較少,缺乏實踐環節使得理論難以運用到實踐中,因此學生對課程的學習感到抽象、枯燥乏味,難以理解,學習缺乏積極性,更談不上到對學生動手能力和創造能力的培養。

三、課程改革方案

針對陶瓷材料學的課程特點和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具體的改革內容有:

1.優化教學內容,突出專業特點。針對藝術類產品設計專業學生的特點及人才培養目標的需要,對教材內容進行適當的調整和補充,略過陶瓷燒結、顯微結構、工藝特性等內容,把教學重點放在普通陶瓷材料的種類、原料配比、材料性能、制備工藝等的教學上,同時補充具有紅河州地方特色的建水陶的材料、配比、性能和制備工藝的教學內容,并結合生產實例講解實際應用過程中應注意的事項,可能出現的問題和相應的解決辦方法等。做到教學重點突出,專業特點明晰,加強了學科關聯度與行業之間的聯系,突出地方特色。

2.課堂教學靈活運用多種教學模式,注重學習興趣和學習主動性。(1)現代化教育手段的應用。通過運用多媒體教學手段,發揮其交互性和圖文聲像并茂的特點,將一些在傳統教學中很難直接展現的內容,如陶瓷工藝生產環節、原料性狀等,通過圖片、影像、動畫等方式直觀的表現出現。一方面,全面的帶動學生的視覺和聽覺,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使教材中抽象的知識容易理解,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一方面也增加了課堂信息量,豐富了教學內容。(2)實物教學,加深感性認識。比如對于材料性狀的認識,除了圖片展示外,還可以有針對性的準備和制作了一些原料實物樣本,使學生有機會與材料實物進行實實在在地接觸。使學生通過觀察、觸摸、對比,并對照教材中的文字描述,將抽象枯燥的文字信息具體化,加深學生對課本中抽象概念的感性認識。(3)注重以學生為主體的啟發討論式教學。把以老師“講”為主變為以學生“學”為主的教學模式,強調學習的自主性和探究性,讓學生由被動地學,變為在教師引導下主動探索地學。比如,把教學內容設計成專題進行討論,或者針對個別主要問題或疑難問題進行課堂討論等,鼓勵學生運用所學知識,主動思考,充分爭論。通過啟發討論式教學模式的應用,加深學生對理論知識點的理解,啟發學生的獨立思考,有助于培養學生發現與解決問題的能力,提高學生學習興趣和學習的主動性。

3.強化實踐教學環節,培養學生創新能力。陶瓷材料學的是門實踐性較強的課程,因此,強化實踐環節非常必要。(1)實踐調研。根據教學進度,在學生對陶瓷原料性狀有了一定的了解后,可安排一些實踐調研環節,如組織學生到一些材料加工廠進行參觀,走訪市場,進行田野調查收集材料等,讓學生通過更多的途徑,廣泛的接觸陶瓷材料,了解材料的分布、性能、價格、應用及發展情況,既開闊了視野,提高選材能力,又培養了學生的探索能力及收集整理信息的能力。(2)實驗教學。實驗教學具有直觀性、實踐性和探索性的特點,藝術設計類學生動手能力強突出,思維活躍,適當的安排實驗環節,有助于學生鞏固所學,同時提高觀察和動手能力。比如“試片操作”實驗,通過將收集到的材料加工后制成試片,注明原料名稱、配比、燒成溫度等,進一步了解不同陶瓷材料的性能以及加工工藝。當學生熟悉材料性能之后,再通過“材料改良實驗”這一設計型實驗,讓學生對前期試片操作中出現的問題進行改良,通過自己的思考來設計實驗的內容,通過實驗方案的設計論證實施檢測和分析,深入認識材料性能,在實踐中內化所學。同時,也培養了學生的問題意識,有利于提高科學實驗素質,培養創新能力。

4.改革成績評價體系,注重學生能力的考核。傳統的考核方式主要以閉卷筆試的單一模式為主,大量以機械記憶為主的知識點的考查,難以真實全面的反映出學生對知識的掌握和應用能力,更談不上對學生的實踐能力的培養。應采用多方位綜合性的考查評價方式,將課堂討論、實踐調研、材料收集、實驗等環節引入評定體系中。對于筆試,也更應主重知識的關聯度和綜合應用能力。在考查學生的學習成果的同時也強調學習過程,從而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實踐教學,學習由被動變為主動,從而提高教學質量,培養學生實踐和創新思維能力。

四、結語

陶瓷材料學作為產品設計專業重要的專業基礎課程,具有涉及面廣、內容復雜抽象、實踐性強等特點。在教學過程中需依據人才培養目標、藝術學科特點、產品設計專業內涵以及行業實踐的實際,通過優化教材,改革教學手段,增加實踐教學,改革課程評價體系等手段,逐步建構基于實踐創新性能力培養的陶瓷材料學課程教學體系。把以老師“講”為主的模式變為以學生“學”為主的模式,促進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與創新能力,更好地滿足社會對創新人才的迫切需要。

[1]李迪球 劉星平.淺談高校實踐教學與學生能力的培養[J].教育教學論壇,2010年,19期

[2]邱玲 婁宇.陶藝課程教學對學生創造性思維能力的培養[J].設計藝術研究,2011年,02期

[3]董偉霞 包啟富 顧幸勇.非材料類專業陶瓷工藝學課程教學改革與實踐[J].新課程,2015,03期

葉石勇(1978~),男,漢族,云南石屏人,講師,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陶藝雕塑。

猜你喜歡
陶瓷材料藝術設計材料
湖南師范大學作品
土木工程材料的認識和應用
瓷苑耕耘四十載 追夢路上鑄名刊——“陶瓷材料與裝備國際高峰論壇暨《陶瓷學報》創刊40周年研討會”剪影
山東大學作品欣賞
新材料贏得新未來
多孔質陶瓷結構體
最美材料人
一種碳化硅/碳化硼復合陶瓷材料的制備方法
陶瓷材料在公共設施設計中的應用前景探究
材料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