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化傳承視域下高校云南花燈歌舞教學

2017-07-12 13:58羅銀偉昆明學院音樂學院650000
大眾文藝 2017年3期
關鍵詞:花燈歌舞云南

羅銀偉 (昆明學院音樂學院 650000)

文化傳承視域下高校云南花燈歌舞教學

羅銀偉 (昆明學院音樂學院 650000)

璀璨奪目的云南花燈是我國戲曲藝術寶庫中的一塊瑰寶,濃郁漢文化風格、載歌載舞的表演形式,凝聚著云南地方文化藝術之精髓。隨著高等教育的蓬勃發展,舞蹈藝術在各高校礎潤而雨,云南花燈作為民族民間舞蹈教學重要課程之一,肩負著傳播、傳承花燈歌舞藝術之重任。

云南花燈;教學模式;文化傳承;高校;探索

一、云南花燈歌舞的傳統教學與文化傳承

“花燈最初源于民俗社火,是一種宗教祭祀性活動。隨著人民大眾對交流、娛樂的需求,逐漸從宗教祭祀中的“歌舞百戲”分化演變,賦予新春祈福的群眾性文化特征,成為日??蓚鞒?、演出的獨立藝術形式。云南花燈曲調汲取民間的山歌小調,舞蹈源自生產勞作,表演內容主要反映農村生活、婚姻愛情、家庭倫理道德,具有濃郁的地域特色。云南花燈是集小唱、歌舞、戲劇為一體的綜合性民間藝術,從劇種意義上可追溯到明朝,距今有200多年歷史?!?

教育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在人文文明發展史中,教育與文化傳承關聯密切,對繼承人類文化知識,傳播、創造人類文化發揮重要作用。教育通常分為學校教育、社會教育、家庭教育,其中,高校教育位于教育上層,是教育與社會的節點與樞紐。在傳統民族文化傳承中,“言傳身教、口傳身授”師徒教學,根植于良好民族文化氛圍,對弘揚傳承民族文化發揮重大作用。新中國成立來,高校教育的蓬勃發展,專業藝術平臺的搭建,在經濟全球化、文化多元化的社會背景下,成為傳承民族文化重要陣營,對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起到了積極推動作用。

二、文化傳承視域下高校云南花燈歌舞教學現狀反思

云南花燈是山花燈、花燈舞、花燈戲等薈萃的綜合藝術,在“崴”味十足的表演形態中,風格細膩委婉、清新甜亮,有著悠久的歷史傳統、深厚的文化底蘊、較強的藝術欣賞價值。近年來,隨著高校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熱度持續升溫,從文化傳承視域縱觀當前云南高?;舾栉杞虒W現狀,呈現教學模式單一、整體文化割裂、傳承價值模糊等現狀。

(一)教學資源守舊、教學模式單一

當前云南各高?;舾栉杞滩?,教學內容以舞蹈為主體,教授“動律”“扇花”“正崴”“小崴”“反崴”等組合,未結合學期末教學匯報適當增加表演性組合為點綴,該教學模式長期貫穿于各級課堂教學中,教材總體結構單一,缺乏社會實用性。尤其在綜合性高校,學生入學基礎參差不齊,在共用一個授課模式教學中,由于接受領悟差異,導致課堂教學組合牽強完成。教學資源守舊、教學模式單一呈現出花燈歌舞教材開發滯后。此外,當前云南高校云南花燈歌舞的教學傳承僅僅局限在專業舞蹈學課堂,云南花燈歌舞教材、教學模式面對大眾化、實用性缺乏整合及創新。

(二)教學歌舞剝離、整體文化割裂

由歌、舞、戲匯集的綜合性表演藝術云南花燈,歌的悅耳旋律觸動心弦,傳遞著“崴”的跳躍;舞的舒展姿態賞心悅目,述說著戲的真情;戲的求真崇善,合歌舞演繹著獨具藝術魅力的云南花燈。由此可見,在云南花燈綜合藝術形態中,歌、舞、戲互相關聯,共同提升花燈的藝術感染力、表現價值及文化內涵。而從當前云南高校云南花燈歌舞教學傳承中,歌、舞、戲是獨立藝術形態教學,割裂了云南花燈文化整體性。例如,在當前云南花燈舞蹈授課中,歌、舞教學剝離,“歌”已經完全由鋼琴伴奏或者影像設備取代,戲的內容更為忽略。

此外,在當前教學模式下,僅存于高校本科教學的云南花燈舞蹈課程,還呈重視技術技能,忽視文化內涵教學之趨勢。云南花燈舞蹈也僅存于手持扇子、手絹的肢體語言,動作動律其后蘊含的文化內涵日益淡化。例如,云南花燈“崴”的動律,傳統教學模式中,學生學習“正崴”“小崴”“反崴”單一組合訓練,所學內容的掌握局限在“膝的屈伸帶動胯、腰和肩的左右擺動”“屈伸倒換重心帶動胯、腰、肩擺動的左右協調”等動作動律要領,而忽視了云南花燈歌舞“崴”動律形成背后,提煉于勞動生產生活中崎嶇山路、坡坎的田埂,重擔肩挑生活動作,或早期祭祀本土祖活動中的娛神、娛人,或吸收借鑒云南彝族的“踩蕎步”、“跳弦”等文化內涵。

(三)教學目標功利、傳承價值模糊

中世紀來,自人類文化教育的發展,學分學位制的出現,成為衡量人類知識技能、學術水平的標尺,對構建規范教育體系發揮至關重大作用。隨著當前經濟社會的發展,金錢價值觀念的蔓延,社會“功利價值”、高?!皩W分標尺”也日益滲透高校云南花燈歌舞傳承教學中。例如,在云南高校云南花燈教學課堂中,面對基礎較弱,層次不齊的班級,教師為完成教學大綱任務推進教學,學生為獲得學分而無奈學習,二者的聯結大大的削弱了教學成效,以至于出現教師側重于動律組合的教學,學生停留于動作動律的被動學習。加之,期末匯報考核中,完全立足于云南花燈動律組合、表演性組合,學生為及格獲得學分,僅停留于記住動律、表演性組合動作,完全忽視云南花燈歌舞背后的文化蘊含。

其次,在文化多元化、信息傳播快速化的高校校園,學生興趣關注點更側重于選秀、娛樂、電影等,對非物質文化遺產云南花燈歌舞僅局限于課堂。近年來,在文化體制改革背景下,花燈歌舞劇團的改制,人類長期的“薪酬定論”對從事花燈歌舞職業定位直接產生偏差影響。在學習過程中,盡管花燈歌舞蘊含著豐厚的文化內涵,是我國戲曲藝術寶庫中的一塊瑰寶,面對走向社會未能搶居一席之地的工作崗位,直接換取經濟報酬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學生自然而然把課程當成完成學分任務,進一步模糊淡化云南花燈歌舞的傳承價值。

三、文化傳承視域下高校云南花燈歌舞教學模式探索

匯聚云南地方文化藝術之精髓的云南花燈,其歌舞藝術獨具民族特色。源于戲曲程式的云南花燈,合歌舞藝術將內容故事化、人物形象化,其表演藝術生動委婉、神形兼備。在云南花燈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與傳承進程中,作為非物質文化保護傳承重要陣營的高校,花燈歌舞藝術教學傳承現狀并不樂觀。面對當前云南花燈歌舞藝術教學資源守舊、教學模式單一;教學歌舞剝離、整體文化割裂;教學目標功利、傳承價值模糊等現狀,筆者認為,應從文化傳承的視域審視云南高校云南花燈歌舞藝術教學模式,積極探索新時期高校云南花燈歌舞傳承新途徑。

(一)建構高校云南花燈歌舞藝術傳承教學新模式

1、豐富云南花燈教學資源,延展教學內容

廣泛流傳于云南省境內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云南花燈歌舞藝術,因地域、經濟、文化的不同,花燈歌舞藝術風格也頗有差異。各高校云南花燈歌舞教材應進一步豐富教學資源,使云南花燈歌舞藝術的傳承不再局限于“正崴”“反崴”“小崴”“顛步”組合及表演性組合訓練,而是立足于云南昆明、玉溪、蒙自、建水、嵩明等不同地域民間花燈歌舞形態,深入挖掘云南花燈歌舞藝術形態特征。例如,在云南花燈的“崴步”中,“玉溪的‘小崴’輕快活潑;嵩明的‘正崴扣扇翻花’樸實大方;蒙自的‘大顛步’潑辣穩??;姚安的‘反崴’矯健、挺拔;而建水的‘蹂踩步’卻舒展、柔美”2。在不斷豐富云南花燈歌舞藝術教學資源中,為延展課程教學內容奠定堅實基礎,拓寬學生知識視域。

2、完善云南花燈課程體系,創新教學模式

隨著云南高校對花燈歌舞藝術教學資源的深入挖掘整理,云南花燈歌舞藝術的教學傳承,應進通過基礎理論、組合訓練、文化蘊含的學習,結合社會實踐,打破傳統課堂組合學習、期末考試匯報單一教學模式,改進考核機制,面對不同專業、學生基礎差異因材施教,逐步完善課程體系建設。此外,在高校云南花燈歌舞藝術傳統教學傳承中,過分依賴于課堂口傳身授,受教學空間和時間的限定,成為傳播傳承中的絆腳石??v觀當前網絡信息、科技化的日新月異,云南花燈歌舞藝術的教學不應局限于傳統課堂,可借助于信息網絡技術,增設網絡課程教學,創新傳統花燈歌舞教學模式。例如,在網絡課程教學中,借助VR虛擬現實技術,融入交互式的三維動態視景和實體行為的虛擬現實中,感受云南花燈歌舞藝術婀娜多姿、柔美矯健的獨特魅力。

(二)重視高校云南花燈歌舞教學內容整體性

1、注重云南花燈歌舞整體性教學

云南花燈是集小唱、歌舞、戲劇為一體的綜合性民間藝術,云南花燈歌舞的表演特點具有演唱的通俗性與趣味性、歌舞隊形的豐富性與普遍性,在花燈的發展歷程中,對不同文化進行吸收和融合,從而形成不同風格、不同特征的表演形式。云南花燈音樂汲取與民間小調,是花燈說唱敘事的演唱形式,顫音、倚音、花音的使用突出花燈“崴”的動律?;粑璧附柚毺亍搬恕眲勇?,抒發和表達人物內心情感,手持扇子和手絹等道具,交織于說、唱、演整個戲中。由此可見在高?;舾栉杞虒W傳承中,應注重歌、舞整體性教學,花燈歌舞的整體性不容分割,二者相互依存。

2、加強云南花燈歌舞文化性滲透

云南花燈歌舞作為滇劇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蘊含著豐富的內涵。它根植于云南各民族文化藝術土壤,與生產、生活、婚喪、儀式、娛樂互相關聯,烙上了深厚的文化記憶和歷史痕跡。云南花燈是多元文化整合體,其歌舞藝術在不同地域有著風格特征差異、不同時期存在著文化內涵的異同。在高校云南花燈歌舞藝術教學傳承中,忽略其深厚的文化內涵和多元價值,不僅會使花燈歌舞單一組合訓練的學習枯燥無味,而且還丟失云南花燈的文化傳承。故而,加強對花燈歌舞孕育形成、成長發展、興盛繁榮不同時期的文化滲透,將文化底蘊融入藝術形態,高校云南花燈歌舞藝術的傳承方可永葆生機。

(三)倡導高校云南花燈歌舞文化傳承教學理念

1、注重云南花燈歌舞文化傳承為教學先導

在人類文化發展史上,任何一種藝術形態都有其獨特的價值和文化內涵。昔日輝煌的云南花燈,如今列入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云南花燈歌舞的生存環境日趨瀕臨危機。高校作為傳播文化知識、傳承民族文化、創新知識體系重要陣營,面對多元文化的沖擊,“功利價值”、“學分標尺”現狀,高校云南花燈歌舞文化藝術的教學,從教師到學生,必須清楚認識到云南花燈是人類文明的精神財富,應更注重文化傳承整體性,摒棄教學傳承中的功利、學分標準,以文化傳承為教學先導,重視其技術技能的傳授和文化內涵的傳遞,積極推動云南花燈歌舞藝術文化的傳承與發展。

2、樹立云南花燈歌舞文化傳承正確價值觀

云南花燈歌舞藝術的形成發展與云南人民生產生活息息相關,作為云南民族文化重要組成部分,不僅反映了云南邊疆地區的文化發展歷史,也折射出當地群眾的審美情趣。伴隨著云南花燈藝術生存的困境,云南花燈歌舞藝術的衰退成為不爭事實,面對文化多元化的滲透、社會生存空間的壓力、歌舞根植土壤的破壞,正確認識云南花燈歌舞的歷史文化價值和樹立文化傳承正確價值觀,是高校教學傳承云南花燈歌舞文化藝術的根本前提。在高校云南花燈歌舞文化教學傳承中,應積極倡導云南花燈歌舞文化自覺,摒棄“金錢標簽”落后的思想觀念,認識到傳統優秀民族文化價值,積極配合支持社會各文化部門對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搶救、保護與傳承。

綜上所述,云南花燈歌舞在歷史發展的長河中逐步形成獨具深厚文化內涵、鮮明地域特色、獨特社會功能、寶貴文化價值的綜合性表演性藝術,是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中的絢麗瑰寶。高校作為傳承民族文化重要陣營,在文化傳承視域下反思高校云南花燈歌舞藝術教學傳承現狀,積極探索高校云南花燈歌舞藝術教學傳承新模式,充分認識云南花燈歌舞藝術蘊含重要文化價值,為不同地域特色和風格特征的花燈歌舞藝術提供保護、傳承和發展的空間,讓云南花燈歌舞藝術在新的歷史時期可持續傳承、永葆生機發展。

注釋:

1.參引云南花燈、滇劇的發展與保護研究——楊軍、劉佳云、《民族藝術研究》2010年12月

2.引自李湘云《云南花燈舞蹈中“崴步”的律動美及教學初探》《民族藝術研究》2007年11月

[1]《中國戲劇志 云南卷》[M]中國ISBN中心出版1994年

[2]黃映玲.2006云南滇劇花燈發展年度報告.[M].昆明:云南大學出版社.2007

[3]劉金吾.花燈舞蹈.[M].云南人民出版社.1987年

[4]郭思九.云南戲劇與民族文化.[M].中國戲劇出版社.2004年

[5]金重.云南花燈.[M].云南新聞出版局.1997年

[6]蔣鳳仙.云南花燈舞蹈的特色及發展.[J].民族藝術研究.1991年

[7]石裕祖.多彩的云南花燈及其舞蹈文化.[J].北京舞蹈學院學報.2006年

[8]楊軍、劉佳云.云南花燈、滇劇的發展與保護研究.[J].民族藝術研究.2010年12月

[9]李湘云.云南花燈舞蹈中“崴步”的律動美及教學初探.[J].民族藝術研究.2007年11月.

昆明學院科學研究項目《云南花燈歌舞高校傳承現狀的調查與研究》,課題負責人:朱迪,課題組成員:陳琳;羅銀偉;張倩

猜你喜歡
花燈歌舞云南
云南茶,1200年的發現
從“歌舞演故事”到“故事演歌舞”——論“梅舞”的緣起與形成
淺談藏北巴青“果諧”歌舞
掛花燈
云南邀您來“吸氧”
云南是你避暑的最佳選擇
一圖讀懂云南兩新黨建
歌舞歡慶“三月三”
歌舞爺爺
賞花燈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