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陽江風箏在地方高校傳承模式的探究與思考

2017-07-12 13:58張河英陽江職業技術學院529566
大眾文藝 2017年3期
關鍵詞:陽江風箏文化遺產

張河英 (陽江職業技術學院 529566)

陽江風箏在地方高校傳承模式的探究與思考

張河英 (陽江職業技術學院 529566)

國務院關于加強文化遺產保護的通知》指出,要“大力培養文化遺產保護和管理所需的各類專門人才?!北疚淖髡咴诘胤礁咝7e極推進陽江風箏文化的傳承,從在地方高校開設傳統地方特色非遺文化《陽江風箏》課程;優化風箏制作環境,提高學生制作興趣;開展陽江風箏宣傳日,提升陽江風箏的宣傳力度;聘請陽江風箏制作名人到校講學或助教,拓展學生視野;成立課外風箏俱樂部,拓展風箏愛好者;組建風箏訓練隊,提高制作與放飛水平;積極參加各類級別的風箏比賽或表演活動,提高競技水平,提升陽江風箏知名度等一系列的教育手段和措施,多維度地推動陽江風箏文化在地方高校中的傳承,為成功拯救、傳承并發展陽江風箏提供保障。同時給各地高校傳承地方非遺文化起到一個良好的借鑒和推廣作用。

非遺;風箏;地方高校;傳承;探究

廣東省教指委課題:WHSZYB 002

2005年12月22日,自國務院下發《國務院關于加強文化遺產保護的通知》,并特別指出,要“大力培養文化遺產保護和管理所需的各類專門人才”后,國家先后出臺了一系列措施來保護非遺文化。令人遺憾的是,我國高校目前的教育模式對各地非物質文化遺產重視度仍然不夠,鮮有高校開展極具地方特色的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教學和宣傳活動。

地方高校作為文化傳播與人才培養的重要基地,保護與傳承非物質文化遺產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而服務地方是高校的職能之一。地方高校若能與地方文化部門緊密合作,就可以有效的進行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與傳承。依據我國教育部頒發的《全國普通高校體育教育專業人才培養的改革、創新與實踐》和《全國普通高校體育教育專業課程方案》的文件精神,我們可以大力發揚民族特色文化,積極進行改革、創新,將某些具有民族特色的傳統體育運動項目引進高校體育教育課程。地方高校周邊的地方非遺文化資源豐富,在高校開設當地的非物質文化傳承項目的課程,具有天時地利人和的優勢,也是傳承地方特色文化發展的大趨勢。

風箏是我國既古老又文明的傳統體育項目。陽江風箏有1460多年的歷史,是“中國風箏之鄉”,是南國風箏的代表,有著悠久的風箏文化底蘊。風箏放飛活動是一項老少皆宜的、綜合體育、工藝、美術、健身、娛樂為一體的體育活動項目。然而,隨著時代的發展,許多新興的體育娛樂項目取而代之,導致年輕一代愿意學習制作傳統風箏的人數極少,陽江風箏制作面臨“后繼無人”的尷尬境地。

本文作者在地方高校積極推進陽江風箏文化的傳承,在開設了《陽江風箏》課程的同時,積極探究傳承陽江風箏文化的教育形式和手段,采用多維度、立體的傳播模式進行了一系列的教育教學活動,探索出了一條有效的路徑,讓更多的學生了解陽江風箏文化,傳承陽江風箏文化,同時培養了一批陽江風箏文化的接班人。以期能給各地高校傳承地方特色文化提供一定的參考和借鑒。

一、在地方高校開設《陽江風箏》課程

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開發與保護需要一大批專業人才參與其中。高校的教學條件相對較好,師資場地設備有保障,地方高校所處的周圍環境中有良好的地方特色文化土壤和人文環境。有利于傳統地方特色文化課程的開設。我國將風箏歸入體育的范疇,加上體育專業的學生有良好的身體素質和體育基礎,學生能較快地掌握風箏制作與放飛運動技術和技巧,并不斷創新發展。因此在體育教育專業中開設風箏課程切實可行?!蛾柦L箏》可作為一門專業選修課在高校體育教育專業中開設。隨著風箏運動的發展,以及高?!胺盏胤健钡淖谥?,社會重視程度會越來越高,開設《陽江風箏》專選課,能提高高校的社會影響力。因此,體育院校應在教學目標的指引下,制定教學計劃和課程目標,保障教學時間,把風箏文化、風箏制作和風箏放飛運動作為教學重點,讓學生重點掌握,同時,積極鼓勵學生結合時代特點,創作新的風箏式樣。在體育教育專業的學生學習了《陽江風箏》課程,可以將所學的風箏知識帶回自己所在的地區推廣,可以使風箏文化成幾何遞增的速度向全省范圍內推廣,對傳承風箏文化起到良好的促進作用。在公共體育課中開設《陽江風箏》選項課程,可以培養學生愛好風箏文化的興趣,也可以使他們進一步了解風箏歷史,學習傳統風箏制作方法,達到在廣大學生中有效地傳承風箏文化。

二、建設固定的風箏制作室,優化風箏制作環境

風箏制作是一個繁雜的過程,需要提前二至三年準備好制作風箏的原材料——竹條;購置制作風箏的各種工具:剪刀、小刀、酒精燈、電熱絲、吹風機、刨子、砂紙、各種粘貼劑、各種扎線、平整的工作臺;制作風箏的其他材料:各種風箏放飛線、風箏面料、各種繪畫風箏的顏料和線盤等。制作風箏不是馬上就可以成功的,有的風箏制作需要花費幾周甚至幾月的時間,所以要有存放制作風箏半成品的場所。因南方氣候潮濕,制作好的風箏容易受潮變形,所以制作場所需要通風、干燥等??傊?,建立一所固定的、可以放置風箏制作所有工具、收藏風箏的多功能風箏制作室必不可少。良好的風箏制作場所,可以不但可以延長風箏的使用壽命,還可以吸引更多的青年愛好者加入到制作風箏的行業上來。

三、開展陽江風箏宣傳日,提升陽江風箏的宣傳力度

陽江是風箏之鄉,具有良好的風箏文化氛圍,每年的重陽節都有“放鷂競高”的習俗。地方高??梢越Y合地方文化習俗,開展相應的宣傳日活動。比如在重陽節的前后,邀請陽江風箏文化的省級或市級非遺傳承人來學校舉辦風箏講座、進行陽江風箏特色作品展、現場制作風箏展示或舉行風箏放飛表演等等一系列互動活動。加大宣傳力度,將陽江風箏文化宣傳給在校的大學生,使得他們近距離接觸風箏文化、了解風箏文化,感受中國傳統風箏文化的璀璨魅力,讓更多的學生喜愛上風箏文化。

四、聘請陽江風箏制作名人到校講學或助教,拓展學生視野

陽江風箏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和民間藝人有著豐富的制作經驗,他們精湛的制作技術和高超的放飛技術得到了風箏界的一致好評,他們多次參加國內外的各種風箏比賽或表演,并獲獎無數,在行業內有很高的知名度。通過聘請這種民間知名藝人來校講學,可以使高校的大學生近距離接觸民間藝人,了解藝人的成長過程,知悉他們的獲獎史。通過民間藝人嫻熟的制作技藝、精湛的風箏放飛表演,使大學生見識傳統風箏文化的精髓,拓展學生的視野,有效地在大學生中引起共鳴,觸發他們熱愛祖國,自覺傳承民族傳統文化的熱情。為弘揚民族傳統文化而努力。

五、成立風箏協會,拓展風箏愛好者

放飛風箏寓意深遠,素有放飛夢想、放飛心情之說。放飛者通過放飛自己制作的、寓意深刻的風箏,達到愉悅身心,增強體質等目的。觀眾通過欣賞漫天飛舞的風箏,而達到賞心悅目的效果。色彩斑斕的各色風箏,具有很高的藝術欣賞價值,可以達到吸引眼球的效果。成立課外風箏協會將有助于風箏在高校的開展和傳承。風箏協會側重于制作傳統風箏、學習單架風箏的放飛技術、了解串類風箏的放飛技術、協作放飛大型風箏等。以學生自我管理、互相教學為主,教師輔助指導為輔的教學方式,組織戶外教學、實地觀看表演或訪問民間藝人等形式,讓更多的學生參與其中,體會放飛的樂趣,培養學生的耐心、恒心,鍛煉他們的頑強的意志品質,強身健體。

六、組建風箏訓練隊,提高制作與放飛水平

組建風箏訓練隊。積極爭取學校領導和省市風箏協會的支持,安排老師參加風箏制作與放飛和風箏裁判培訓,組建了由師生組成的風箏訓練隊。積極邀請愛好風箏文化的老師、體育專業和有一定繪畫基礎的學生參與,系統地組織他們訓練,培養一批具有較高放飛水平的運動員。訓練隊側重于自己動手設計并制作傳統的風箏,要求隊員較系統地掌握風箏文化的相關知識,熟練掌握各種風箏放飛的技術與能力,團結協助放飛各種風箏的技巧,且具有一定的組織和領導放飛超大型風箏的能力。

七、積極參加各類級別的風箏比賽或表演活動,提高競技水平,提升陽江風箏知名度

“以賽促進”是快速提高競技水平的有效途徑。通過在校內開展風箏比賽,調動他們學習的積極性,提高隊員之間的競爭力,不僅可以促進學生的制作和放飛水平的提高,還有效地在校內宣傳陽江風箏文化,讓更多的人了解陽江風箏。組織放飛技術好的學生參加國內外的各種風箏比賽和風箏放飛表演活動,拓展學生的視野,提高學生的競技水平,不僅可以宣傳學校的品牌特色,通過表演,還可以獲得一定的經濟報酬,可作為訓練隊的維持資金,減少學校教育經費的支出。為培養較高水平的風箏運動員和傳承人而奠定基礎。通過參加省內外的各類風箏比賽或表演,還可以讓更多的人了解陽江風箏文化,提升陽江風箏的知名度。

八、結語

根據文化教育的規律,通過在地方高校開設《陽江風箏》課程;建立風箏制作室,優化風箏制作環境,提高學生制作興趣;開展陽江風箏宣傳日,提升陽江風箏的宣傳力度;聘請陽江風箏制作名人到校講學,拓展學生視野;成立風箏協會,拓展風箏愛好者;組建風箏訓練隊,提高制作與放飛水平;積極參加各類級別的風箏比賽或表演活動,提高競技水平,提升陽江風箏知名度等一系列的教育手段和措施,從不同的角度,多方位地推動陽江風箏文化在地方高校中的推廣,讓更多的人了解和認可陽江風箏文化的魅力,有效地保護和推動地方特色非遺文化——陽江風箏的傳承與發展,弘揚了民族精神。既豐富了大學生的課余文化生活,深化教學改革,促進了校園文化發展;還將地方特色非遺文化以點帶面地向省內的其他地區傳播輻射開來,為傳承地方特色非遺文化——陽江風箏做出積極的貢獻。為成功拯救、傳承并發展陽江風箏提供保障。

[1]王光明,馬珍柯.學校體育開展風箏運動的可行性分析[J].九江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0年第3期.

[2]劉忠.風箏薈萃[M].北京:人民體育出版社,2003.

[3]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公約[C].2003.

[4]鐘金貴,周菁.傳承視野下的仡佬族非物質文化遺產開發與保護[J].黑龍江民族叢刊(雙月刊),2013年第5期.

[5]張河英.簡析非物質文化遺產陽江風箏現狀與學校傳承[J].青少年體育11(月刊),2016年總第43期.

[6]金開誠.風箏[M].長春:吉林文史出版社,2011.

[7]孔德平.風箏—中國國粹藝術讀本[M].北京:中國文聯出版社,2008.

[8]張河英.高校開設陽江風箏課程建設初探[J].當代體育科技,2015年第20期.

張河英,(1971.10.19),女,廣東揭陽人,碩士,陽江職業技術學院體育系講師,研究方向:體育教育、體育人文社會學。

猜你喜歡
陽江風箏文化遺產
World Heritage Day 世界遺產日
陽江十八子集團有限公司
陽江開放大學
陽江核電工程建設期間安全管理
創優陽江 追求卓越
與文化遺產相遇
酌古參今——頤和園文化遺產之美
Tough Nut to Crack
在手賬中為風箏比心
學做風箏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