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析舞劇《孔雀》表演中的動作與情感

2017-07-12 13:58贛南師范大學音樂學院341000
大眾文藝 2017年3期
關鍵詞:楊麗萍舞劇孔雀

謝 麗 (贛南師范大學 音樂學院 341000)

分析舞劇《孔雀》表演中的動作與情感

謝 麗 (贛南師范大學 音樂學院 341000)

一、舞蹈表演中的動作與情感

(一)舞蹈表演中的動與情

通常我們所說的舞蹈動作,指的是舞蹈演員在表演的過程中肢體性的動作、舞蹈姿態、技術技巧以及腳下步子四個方面,也就是必須要是一個運動中的狀態,但是除此之外,筆者認為,在舞蹈表演中,不僅僅只是運動著的才叫動作,只要是在舞蹈中用來傳達情意的,比如舞者的“眼神”,也能稱之為動作,這就在于舞者對它的把握,是否能讓這個動作表達出它所傳達的力量。舞蹈表演被視為一種身體的藝術,它需要舞者通過舞蹈動作來負荷思想、傳達情感、塑造性格。這是舞蹈動作在舞蹈表演中作為基本要素之一存在的價值,外化的動作是舞蹈表演中重要的藝術特性。舞蹈表演必須要有動作作為載體,它是為舞蹈的存在而存在的,動作的停止就意味著舞蹈表演的結束。

情感在舞蹈表演中同樣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和舞蹈動作是相輔相成的,通常在舞蹈表演中,情感的表達是需要借助動作來流露出來的,此時的情感一定是有生命力和感染力的?!靶睦餂]有,身上白走?!边@句話說的正是這個道理,這也是舞蹈與其他藝術形式之間最本質的區別。一個只會精湛的技巧和準確到位的動作,沒有思想,沒有舞者情感的投入的舞蹈作品,只能博得觀眾對其技巧的贊嘆,卻進入不了觀眾的內心,無法使觀眾為之動容。但是在舞蹈表演中,情感的表達是需要舞者在長期的藝術實踐中,通過自身的體驗與感受儲蓄起來的虛擬的動作,比如舞蹈《觀燈》,一般看到這個作品的題目,第一想法就是以燈作為舞蹈中使用的道具,然而從頭至尾舞臺上并沒有真實的燈的存在,而是舞者通過自己的情感表達,使得觀眾能夠“看”到舞蹈演員眼里的燈、心里的燈,這種“此處無聲勝有聲”的境界,正是舞蹈表演中情感表達的特殊力量。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情感體驗,而情感作為一種無聲的語言,卻能夠支配著人的各個方面,舞蹈也是這樣,正因為有情感的存在,才能產生其他藝術所不及的價值,真實、淳樸、直接的情感,才能直抵人的心靈。

(二)舞蹈表演中動與情的關系

正因為舞蹈表演是一種給觀眾帶來視覺享受的藝術,如果說動作技巧是舞蹈作品物質載體,那么情感就是舞蹈作品的靈魂,也是舞蹈演員的靈魂。我們通常評價一個舞蹈作品精彩與否,不只是單純看演員的是否有高難度技巧動作的展示,高難度的動作技巧確實能夠博得觀眾的喝彩,但是,舞蹈不是雜技,它是有生命的,不能靠單一的技巧動作來贏得一時的掌聲,所以此時就需要內心情感的支持,來給予舞蹈作品以內在的力量,讓觀眾通過舞蹈演員的情緒和面部表情的變化,感受到舞蹈所要傳達出來的情感。外行看熱鬧,內行看門道,只有當舞蹈將動作技巧與內心情感以獨特的感情形式統一起來,它所表現出來的力量就決定了舞蹈作品的成敗。這就要求了在舞蹈表演中,動作與情感必須和諧統一,只有和諧的東西才能創造出美感。

在舞蹈表演中,動作與情感就像是魚兒和水的關系,缺一不可,相輔相成。比如在楊麗萍的《雀之靈》中,她將自己對孔雀的理解,融入到了腰、臂、腕、手指等技巧動作中,讓人們感受到了一股超凡脫俗的氣質和活靈活現的藝術形象,這就說明了,只有將情感融入到每個動作中,才能賦予舞蹈以生命。舞蹈表演就是一個動作與情感相互影響、相互滲透、相互交融的周而復始的過程,沒有動作就沒有舞蹈的存在,沒有情感的動作,舞蹈就失去了意義,缺失了價值。

(三)動作與情感和諧統一的重要性

舞蹈作為一種最古老的藝術形式,其誕生之初就是為了表達情感,并且有其獨特的表現形式,無論哪種形式,都必須堅持技巧動作和內心情感的和諧統一。什么是動作與情感的和諧統一?這就包括了技與藝的統一,形與神的兼備,虛與實的結合,表情與動作的配合這四個方面。比如在舞蹈作品《小小水兵》,它之所以能成為兒童舞蹈的經典,就在于它將小水兵這個角色的完美詮釋,它通過舞蹈演員的跳躍、下后腰、翹腿晃動雙腳等動作,來展現生活中水兵的形象,除此之外,通過舞蹈演員沐浴在晨光下的微笑愜意的面部表情以及面對大海時的深深留戀的情感,也讓觀眾感受到了這些小水兵的朝氣以及對祖國的熱愛。

和諧統一的動作技巧和情感表達,才能融合成一個完整的舞蹈作品,完成藝術和美感的傳遞,于技巧中表情感,于情感中展現技巧,才能呈現出高品質的舞蹈藝術作品,才能讓欣賞著感受到獨特的肢體語言,也就是舞蹈的特殊力量。其次,技巧動作與內心情感的和諧統一是觀眾對舞蹈藝術的欣賞需求。如果舞蹈演員在表演中只是一味的追求技術技巧動作的高、精、尖,一味追求動作的新穎奇特,而忽略了情感的表達,那么舞蹈它所獨有的魅力很難展現,反之,若在表演中單純的追求情感的表達,而忽略了身體的肢體語言的展現,沒有手、腿、腰等基本技巧動作的展現,那么舞蹈也無法體現出它的獨特的舞臺張力。所以,在訓練舞蹈演員的時候,在技巧訓練的同時也要加強內心情感的表達訓練,才能在今后的表演中實現動作與情感二者的相互融合、相互促進,才能讓舞蹈作品更具有說服力,才能塑造出有靈魂的舞蹈,才能讓舞者和觀眾之間產生情感的共鳴。

二、舞劇作品《孔雀》中的“動作”與“情感”的巧妙運用

(一)概述舞劇《孔雀》

作為舞劇《孔雀》的編導和主演的楊麗萍,已然成為“孔雀”這個形象的代名詞,她所塑造出來的孔雀的舞臺形象,能夠讓人從內心深處記住這個有靈性的、高貴的“孔雀”。從最初在《孔雀公主》中的第一次亮相、到春晚上一段《雀之靈》的完美演出,再到《雀之戀》的超凡脫俗的表現,每一個作品都是展現出不一樣的孔雀形象,講訴了一段不同的故事,楊麗萍以獨特的舞蹈語言和不同階段的生命之美,賦予了她所演繹出的孔雀以不同的神采和韻味。而她創作的舞劇作品《孔雀》,是她這幾十年來對孔雀的總結和智慧的結晶,她利用舞劇的形式,所表達的不僅僅是一個不同的孔雀形象,而是通過孔雀流露出生命的哲學,對萬事萬物的探討,直擊人的靈魂,這是對生命的感悟,對人性的解讀,一種無聲的力量。正如楊麗萍本人所說:“孔雀是會讓人感覺奇妙的舞劇,它講述了一個關于自然、生命、成長、人性和愛的故事。它在我身體里涌動、流淌,有感而發地表現出來?!?

舞劇《孔雀》的故事圍繞生命和愛這兩個永恒的主題展開,用舞臺形式演繹人類共同的情懷,與之前的作品 不同的是,劇中的“孔雀”,不僅僅是鳥,它也是人,是有情世界的蕓蕓眾生。它講述了孔雀薩朵和嘎雅的相識和情愫,它們互相愛慕著對方,卻被烏鴉路斑因為自己的貪戀和占有欲活活分開,將薩朵關進鐵籠中,在這場迷戀與選擇的對峙中,孔雀嘎雅用自己身上美麗的羽毛來守護了這份愛情,但卻失去了自己的生命。路斑披上了不屬于自己的羽毛,也得不到真正的愛情。薩朵獲得了自由,經歷了愛恨情仇和生命無常的她在最后與神靈的對話中化解了悲痛與仇恨,歸于寧靜,用愛與善良來包容這個世界的險惡與丑陋。舞劇分為春、夏、秋、冬四幕,代表了一個年輪,通過舞劇的形式,對時光的飛逝,生命的脆弱,靈魂的善惡展開深刻的探索,和世間的萬事萬物進行心靈的對話。劇中有孔雀、烏鴉、神靈、時間這四個主要的角色,每個角色代表了人性里不同的層面——神靈的光明和覺知,孔雀的奉獻和犧牲,烏鴉的恐懼和貪執,除了美好的體現,人性的弱點也一次次隨著舞劇中劇情的發展,角色情感的糾結中暴露出來,但是生活終歸是美好的,愛和奉獻最終讓劇中人在四季輪回中找到了生命的答案。這不僅僅是一個講述孔雀和烏鴉的故事,更是關于人性的寓言。于平也曾談到,他更傾向于將舞劇《孔雀》的4幕戲-春、夏、秋、冬稱為雀之靈、雀之戀、雀之哀和雀之殤,從“雀之靈”到“雀之殤”,這場生命的輪回,或許就是楊麗萍本人對生命真諦的理解和講訴。

(二)以情帶舞,以舞傳情的情感共鳴

以情帶舞,是舞蹈從無形到有形的過程。舞蹈藝術不僅僅是身體的藝術,更是表情的藝術,無論舞蹈演員如何進行表演,她所要傳達出的喜怒哀樂、舞蹈作品的思想與情感,都是通過面部表情和神情的變化所表現出來的,就是將內心情感的波動外化成外在情緒,用情緒來帶動舞蹈的流動,在舞蹈作品的演繹中不停地表達自身的情感,才能與舞蹈作品相互交融,讓觀眾與舞蹈演員產生情感上的共鳴。

舞蹈沒有語言,在舞劇《孔雀》中,孔雀薩朵在晨靄中誕生、蛻變,展現著生命的美好與神奇,嘎雅看見孔雀中最美的薩朵,愛上了她的美麗和純潔,此時,美好的情愫渲染了整個舞臺,讓人為之向往。美好的事物總是容易遭人嫉妒,烏鴉路斑將薩朵關在一個大籠子中,將這對愛人活活拆散,但是愛情會讓人變得勇敢,嘎雅為了救出被烏鴉路斑困住的薩朵,決定用自己的羽衣給貪婪的烏鴉,來換取愛人的自由,沒有了羽衣的嘎雅暴露在陽光中,從心底中透出了絕望,眼神的無助、驚恐,扭動著身體,代表害怕與恐懼,因為愛情,他選擇了奉獻和犧牲。薩朵萬分悲痛,對生命的輪回,生與死感到痛恨,于是她一層層褪去了束縛自己靈魂的華麗羽衣,最終倒在雪白的冬天中,希望接受靈魂的洗禮,歸于自然,歸于平靜??兹杆_朵從萬物生靈的喜悅,與嘎雅相戀的甜蜜,對烏鴉路斑的憎恨,到嘎雅死后的悲痛,最后選擇歸于平靜的一系列的情感將舞劇變得牽動人心,令人為之心胸蕩然。楊麗萍在舞劇中足足跳了40分鐘,從美輪美奐的《雀之靈》,到纏綿甜蜜的《雀之戀》,最后在時間的流逝中回歸到自然的懷抱中,即便是同樣的動作,她的表演都能給人以全新的感受,因為她在用自己的靈魂舞動,豐富飽滿的情感給舞蹈的展開提供了堅實的內心依據,充滿韻味和力道的動作又恰到好處地表現了人物內心的情。這就是情舞交融的情感共鳴,是對生命的贊美,對靈魂的洗禮,使觀眾仿佛置身于舞臺上的世界。

(三)動而合度,形神兼備的動作藝術

作為舞蹈藝術最重要的特性,動作的展現在一個舞蹈作品中顯得尤為重要,它是舞蹈作品存在的客觀條件。凡舞必動,不動不能成為舞。但是不是所有的動作都能能稱之為舞,舞蹈是審美的藝術,不代表所有的舞蹈動作都是美輪美奐的,一個只有外在美的舞蹈作品也是沒有生命的,只有從舞蹈的內在思想派生出來的動作才能真正為觀眾所接受,無論美與丑,只要是和諧的,那都是一種舞蹈美。什么是舞蹈美?就是在舞蹈表演中,既“動”又“合度”方能產生舞蹈美,在表現舞蹈作品的內容上,舞蹈動作不能凌駕于內容之上,要有其存在的價值,正確處理好形似與神似的關系,舞蹈表演不僅要有樣子,還要有神態,才能稱之為動作藝術。

舞劇《孔雀》中有五個角色,代表光明與貞潔的女孔雀薩朵,代表愛和奉獻的男孔雀嘎雅,代表欲望與恐懼的烏鴉,代表恒古不變的時間和代表關注,卻不會為誰做什么的神靈。2它們有各自的標志性動作,例如小彩旗飾演的永恒而冷峻的時間,從序幕一直旋轉到舞劇結束,春、夏、秋、冬四季的交替變換下,時間的旋轉速度和姿態都不一樣,它沒有言語沒有表情,冷眼的看著世間的愛恨情仇和生命無常,但它從來不會為誰而停下。用旋轉代表時間,我們驚嘆于小彩旗可以不停地旋轉達到近兩個小時,并且整場演出只有一個動作,但是卻給人留下了如此深刻的印象,這也許是楊麗萍對時間和生命的感悟—從未停止,不停向前。時間是無形的存在,而我們在舞劇中,在她的不停旋轉中似乎真的感受到了時間的流逝,這處于“似”與“不似”之間的動作和姿態卻能非常準確展露此時此刻舞中人物的感情狀態,這些動作姿態看上去似不合理,但卻合情,似不合生活之理,但卻合藝術之理,動而合度,形變而神真,實際上是形神兼備,所以觀眾們才能從情感上接受了它們,并且為之驚嘆與動容。再如主宰萬物的神靈,他的一舉手一投足間讓人感到平靜而富有力量,在最后一幕與悲痛的薩朵對話時,讓她覺察生命的真相化解悲憤,歸于寧靜,也讓觀眾看到了生命的真諦,感受到心靈的洗禮,這是由內而外展現出來的力量。精準的動作姿態和恰到好處的情感表達,才能真正抒發人物感情、塑造人物形象和展現舞劇主題,讓觀眾感覺到似乎真的有神靈的存在。

三、舞劇作品《孔雀》在“動”與“情”中的藝術傳遞

列夫·托爾斯泰曾說過:“藝術不是技藝,他是藝術家體驗了的感情的傳達?!痹谖璧副硌葜?,要想準確地把握和體現舞蹈的特點、風格、韻律、節奏的能力和生動的創造舞蹈形象的本領,就必須正確的處理好動作與情感的關系,拿捏好兩者之間的度,這才是一種真正的高層次的舞蹈藝術技巧,而且掌握這些技巧也絕對不像我們想象中的那么簡單,而是需要長期的艱苦磨練之后才能見其功力,得其真諦,才能在風格、韻律、人物情態的細膩刻畫上達到性格化的高度,才能游刃有余的向觀眾傳情達意,感染他人。

在這場關于人性的寓言的故事中,楊麗萍在賦予了不同的角色同樣美的光彩,透過美的外表去揭示靈魂的糾結和掙扎,但是在舞劇中,飾演薩朵的楊麗萍,將自己對孔雀的理解,將自己對生命的了解融入到手指、腕、臂、腰等技巧動作中,讓我們不僅僅只看到了一只光鮮亮麗的的孔雀,隨著時間的流逝、故事的發展中還感受到她美的掙扎,美的糾結,美的磨難,美的歷險,最終歷經劫波,在與神靈的對話中,慢慢褪去自己的羽毛,才是美的回歸。在五個角色構成的舞劇《孔雀》背后,我們可以看到每個角色表現出的愛與恨,罪與罰,迷戀與迷失,嫉妒與虛榮,寬恕與懺悔,覺知與釋然,從而引發出對生命和自然的思考和叩問。所以,一個真正好的作品,不僅僅能給人帶來視覺上的盛宴,情感上的波動,更重要的是對藝術和生命的思考和感悟,在動作與情感的相互碰撞火花中,達到感情的傳達,精神上的表示,這是一種超越物質的享有,是“動作”與“情感”完美融合的藝術結晶。

注釋:

1.趙燕.《楊麗萍40年舞臺生涯巔峰巨作舞劇孔雀》.都市報數字報,2012年10月8日第3版.

2.霍容.《舞劇《孔雀》視覺的感動與自由》.香港文匯報,2014年1月4日第2版.

猜你喜歡
楊麗萍舞劇孔雀
百科全書舞劇
你真的認識孔雀嗎
楊麗萍表演藝術中心
舞劇《瑞鶴圖》劇照
中央戲劇學院舞劇系首屆畢業生畢業演出《向經典舞劇致敬》成功舉辦
孔雀1
孔雀
楊麗萍的“舞”俠世界
早春舞動出的“DANCE-OPERA”——現代舞劇《早春二月》觀后
楊麗萍的“苦”與“不苦”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