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腹腔鏡下子宮肌瘤剔除術的臨床療效及安全性分析

2017-07-12 13:43劉銘
河南醫學研究 2017年7期
關鍵詞:肌瘤出血量腹腔鏡

劉銘

(鄭州市婦幼保健院 婦科 河南 鄭州 450000)

腹腔鏡下子宮肌瘤剔除術的臨床療效及安全性分析

劉銘

(鄭州市婦幼保健院 婦科 河南 鄭州 450000)

目的 分析腹腔鏡下子宮肌瘤剔除術的臨床療效及安全性。方法 選擇2014年3月至2015年3月鄭州市婦幼保健院收治的子宮肌瘤116例作為研究對象,將其隨機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各58例。給予對照組患者開腹子宮肌瘤切除術治療,觀察組行腹腔鏡下子宮肌瘤剔除術,記錄兩組手術操作時間、術中出血量,術后下床活動、肛門排氣、住院時間,并比較其不良反應(切口及盆腔感染、肺部感染、尿路感染、惡心嘔吐)發生情況。結果 腫瘤直徑≤6.0 cm時,觀察組患者術中出血量與手術操作時間均明顯少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腫瘤直徑為7.0~9.0 cm時,兩組術中出血量與手術操作時間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者術后下床活動、肛門排氣及住院時間均少于對照組,不良反應發生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腹腔鏡下子宮肌瘤剔除術治療子宮肌瘤患者效果顯著,有利于減少并發癥的發生,值得廣泛推廣。

子宮肌瘤;腹腔鏡;臨床療效

子宮肌瘤發病率在臨床高達20%~30%,是女性良性腫瘤常見類型,以30~50歲為高發年齡,極大影響了患者的身心健康[1]。采用藥物方案治療效果有限,手術對瘤體切除仍為主要處理手段[2]。以往多應用全子宮切除術,對患者生理功能造成了較大影響,使生育功能喪失,無法維持正常月經周期,患者依從性不佳。隨著微創醫學近年來取得的巨大成就,腹腔鏡子宮肌瘤剔除術已在臨床廣泛普及應用,有效規避了上述不足,保障了患者的生存質量[3]。本研究旨在分析腹腔鏡下子宮肌瘤剔除術的臨床療效及其安全性。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4年3月至2015年3月鄭州市婦幼保健院收治的子宮肌瘤116例作為研究對象,將其隨機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各58例。對照組患者年齡為28~49歲,平均(34.51±6.31)歲;腫瘤直徑為2.8~9.0 cm,平均(5.61±2.42)cm;腫瘤類型;子宮腺肌瘤28例,子宮肌瘤30例。觀察組患者年齡為28~48歲,平均(34.28±6.25)歲;腫瘤直徑為2.8~8.0 cm,平均(5.42±2.14)cm;腫瘤類型:子宮腺肌瘤27例,子宮肌瘤31例。兩組患者年齡、腫瘤類型及腫瘤直徑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1.2 治療方法 對照組實施開腹子宮肌瘤切除術治療,氣管插管全麻,取平臥位,常規開腹入腹腔,于腫瘤突出組織切開肌層[4],將腫瘤剔除后即時縫合,最后逐層關腹。觀察組行腹腔鏡下子宮肌瘤剔除術,連續性硬膜外或全身麻醉,取截石位,足高頭低,于患者臍上緣約1 cm做一切口(約10 mm)。應用腹腔鏡對腫瘤部位與大小進行有效查看,瘤體暴露后,對肌瘤周圍組織分離,子宮肌瘤用齒抓鉗行夾持操作,旋轉,將腫瘤提起。沿肌瘤包膜進行剝離,予以電凝止血。手術創面采用手術縫合線行間斷縫合,后腫瘤經電動旋切器切成條狀,分次取出,送標本至病理室檢查,做好患者病情監測。

1.3 療效評判標準 記錄兩組手術操作時間、術中出血量,術后下床活動、肛門排氣、住院時間,并比較其不良反應(切口及盆腔感染、肺部感染、尿路感染、惡心嘔吐)發生情況。

2 結果

2.1 術中出血量與手術操作時間 腫瘤直徑≤6.0 cm時,觀察組患者術中出血量與手術操作時間均明顯少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腫瘤直徑為7.0~9.0 cm時,兩組術中出血量與手術操作時間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術中出血量與手術操作時間比較

2.2 術后下床活動、肛門排氣及住院時間 觀察組患者術后下床活動、肛門排氣及住院時間均少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術后下床活動、肛門排氣及住院時間比較

2.3 不良反應 觀察組不良反應發生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不良反應發生率比較(n,%)

3 討論

目前,關于子宮肌瘤的具體病因尚未明確,多認為是局部生長因子、性激素以及正?;鶎蛹毎蛔兓ハ嘧饔靡餥5]。臨床表現為子宮出血、白帶增多、貧血等癥狀,嚴重時出現流產或不孕等,對患者的健康及家庭造成嚴重影響。傳統多采用開腹子宮肌瘤切除術對子宮肌瘤患者進行治療,但對患者造成的創傷較大,術后恢復時間長,且易出現肺部感染、切口及盆腔感染、尿路感染等不良反應。腹腔鏡下子宮肌瘤剔除術,術野清晰,能多角度探明盆腔情況和肌瘤性狀,有助于徹底清除肌瘤,且可保持盆底結構的完整性,對生育等功能影響小[6]。本研究結果顯示,腫瘤直徑≤6.0 cm時,觀察組患者術中出血量與手術操作時間均明顯少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腫瘤直徑為7.0~9.0 cm時,兩組術中出血量與手術操作時間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者術后下床活動、肛門排氣及住院時間均少于對照組,不良反應發生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因此,腹腔鏡下子宮肌瘤剔除術治療子宮肌瘤患者效果顯著,有利于減少并發癥的發生,值得廣泛推廣。

[1] 洪漫.傳統剝除術與腹腔鏡下剝除術治療子宮肌瘤臨床對比研究[J].數理醫藥學雜志,2015,28(8):1133-1134.

[2] 周麗琴,王智慧,吳惠.分析腹腔鏡下子宮肌瘤剔除術的臨床療效及其安全性[J].數理醫藥學雜志,2016,29(10):1483-1484.

[3] 楊衛荔.腹腔鏡全子宮切除術與腹腔鏡次全子宮切除術對子宮肌瘤患者卵巢功能的影響[J].河南醫學研究,2016,25(10):1864.

[4] 張巍,任秀萍.子宮肌瘤剔除行腹腔鏡手術與開腹手術的臨床比較[J].淮海醫藥,2013,31(01):10.

[5] 王小榕,范玲,謝丹.腹腔鏡與開腹手術治療子宮肌瘤的效果及妊娠結局比較觀察[J].人民軍醫,2016,59(10):1024-1025.

[6] 陳松漪.腹腔鏡子宮肌瘤剔除術患者實施手術室護理路徑的效果[J].中國數字醫學,2016,15(10):65-66.

R 737.33

10.3969/j.issn.1004-437X.2017.07.019

2016-07-14)

猜你喜歡
肌瘤出血量腹腔鏡
致敬甘肅省腹腔鏡開展30年
子宮肌瘤和懷孕可以共存嗎
你了解子宮肌瘤嗎
經陰道分娩產婦產后出血量的估測方法
肺淋巴管肌瘤病肺內及肺外CT表現
不同分娩方式在產后出血量估計上的差異
你了解子宮肌瘤嗎
旋切器在腹腔鏡下脾切除術中的應用體會
腹腔鏡肝切除術中出血的預防及處理
完全腹腔鏡肝切除術中出血的控制與處理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