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夢幻”向“死亡”的轉變
——探索顧城悲劇色彩

2017-07-13 17:57翟星宇遼寧師范大學116000
大眾文藝 2017年12期
關鍵詞:顧城夢幻黑夜

翟星宇 (遼寧師范大學 116000)

“夢幻”向“死亡”的轉變
——探索顧城悲劇色彩

翟星宇 (遼寧師范大學 116000)

顧城作為當代文學中朦朧詩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其詩歌在除營造夢幻般世界,也越來越散發出神秘的悲劇意味。其悲劇色彩不僅體現在詩風的變異上,更體現在非?;?、極端性格的暴露。悲劇氣氛的蔓延終釀成現實慘禍,理想與現實相悖,他執著于不可能的夢,終走向生命的盡頭。

顧城;夢幻;死亡;悲劇色彩

顧城的詩歌給眾多讀者帶來的感受是營造童話般世界和夢幻般世界,他的童話與夢幻世界里,詩歌語言簡潔明了,傳神富于活力,形成異常優美的畫境。但創作后期,處于癲狂狀態的顧城完全與世界隔絕,他的童話之美與夢幻之美也漸趨悲傷的情感基調,直至最后現實慘劇的發生。

一、悲劇詩風的顯現

顧城是以“一個任性的孩子”,在經歷了“黑夜給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卻用它尋找光明”(《一代人》)的失敗嘗試后,很快放棄了對光明的尋找,“以逃避的態度轉而去尋找自己眼中的童話世界,去創造一個與世俗世界相對立的美好幻境?!?顧城是固執的,現實是不允的,他過于沉溺在自己的夢中。在《一代人》中,“黑夜”象征著塵世的痛苦與磨難,“眼睛”象征著對希望的渴求,而詩中的“我”則象征著一代人。在客觀條件上,“黑夜”集一切非正義、非常態的環境于一身,涵蓋了時間與空間的一切非人性的磨難與艱辛,其本身便是悲劇的發展源頭。隨之,“我”成為“黑夜”與“眼睛”的介質,悲劇化的一幕向前演進,“我”在承受痛苦的同時已經深入到不可調和的矛盾之中,“我”不僅要叛離黑夜,而且還要用它賜予我的眼睛尋找光明,結果明顯是否定的,這是新形式悲劇產生的衍生物,是一種惡性循環。在“黑夜”、“黑色的眼睛”出現的那一刻,早已不見了孩童的本真和自然物語,展現的更是矛盾復雜、悲涼的詩風。由此我們可以看出,這首詩在體現尋找光明的同時,也凸顯悲劇色彩,增強悲劇意味,是之后現實悲劇發生的真實縮影。

二、非?;愿竦谋┞?/h2>

顧城對生活是弱智的,甚至連日常生活小事都靠妻子謝燁去打理,自己根本無能為力,從而扭曲的性格、極端幼稚的幻想主義、極端愚昧的大男子主義精神暴露無遺,他幻想的世界讓人捉摸不透,他曾自嘲道:自己要和妻子赴美講學,在辦理赴美簽證時,辦事處職員問顧城是什么膚色的人種?顧城說:你可以在這一欄里寫上“美麗的”。這種非?;奶幨路绞揭仓荒苡煞浅;愿竦念櫝莵韺崿F。顧城是占有欲極強的人,尤其對愛情,他始終對一妻一妾的生活充滿幻想,膨脹的欲望和大男子主義迸發出來,他想對妻子謝燁和情人李英兩個女人同時占有以填補內心世界的欲壑,強烈的控制欲終會迷失本心,一切向往、渴求得到的“圣物”終將成為他非?;愿裣碌摹把吃崞贰?。詩人曾在《小春天的謠曲》中表達自己猥瑣的意念:“我是一個王子,心是我的王國……我要對小女巫說你走不出這片國土?!鳖櫝遣]有沉浸在自己理想的王國中,而是要成為國的主宰、君王,將兩個女人囚在其中。他用最原始、最粗鄙不堪的納妾手段調試自己性愛情欲的口味,這種怪誕的想法是有史以來男權社會下男性追尋的理想,但顧城駕馭不起自己極具膨脹的欲望,他完全背離了客觀規律,在迷失自我、陷入癲狂的狀態下顯露出卑瑣、扭曲的性格,為殺妻、自縊身亡埋下了火種,成為走向生命盡頭的導火索,正如他詩歌意境一樣,人生也披上悲劇色彩的神秘面紗?!笆浪咨畹摹踔恰搅怂囆g世界中,卻成為罕見的天才,被萬人追捧、仰慕,造物主就是那么神奇?!?絕不會打破平衡,偏重任何一方。當“夢幻”變成“死亡”、美好化成慘象的時候,對顧城非?;男愿癖愣嘀厮伎?,或許慘劇的發生是必然的,注定無法逃避。

三、追溯“夢幻”向“死亡”的根源

顧城在詩和生活中偏執地保持與現實的間隔,實行自我放逐,他的理想與現實背道而馳,關系頗為緊張,“使他為有關人生歸宿、命運等問題所纏繞,特別是‘死亡’那扇神秘的門?!?詩人在短暫的生命中一直努力尋求生命里的桃花源,他對這個別樣的世界感到前所未有的恐懼,眼前世界的絢爛多彩在顧城眼中卻是煩躁、動蕩不安的化身,他曾說過:“我知道我是在一片蚌殼中間長大的,我看見銀亮的天空只是一片蚌頁的一個面,但是這種美麗留在了我的心里?!?一個拒絕塵世的詩人卻不得不生活在塵世中,內心渴求擁有一片純真的世界卻又與渾濁的周圍沆瀣,他永遠不會和自己眼中的世界茍同或妥協,卻又經不起紅塵俗世的侵擾,這種矛盾把顧城逼上絕路,一條不歸的路。愛情的失意成為悲劇的催化劑,英兒和謝燁都向往外面的世界,而顧城卻用一廂情愿構筑的牢籠將二人困住,讓她們生活在自己的理想王國中。顧城在遺書中道:“燁要跟別人走,木耳我也得不到。媽媽,我沒法忍了?!蓖鯂?,詩人的夢醒了,生命也將畫上最痛苦的句號。他用斧頭砍向了妻子,自己也縊于樹下,死亡總會給灰暗色調的悲慘景象增添一抹血色,血痕是顧城由“夢幻”向“死亡”留下的印記,愛情破滅終將詩人推向暗黑無比的深淵,直至“死神”降臨的那一刻?!八劳觥笔穷櫝堑淖晕疫x擇,單純的生命信仰和永遠長不大孩子的任性使他浸淫在自造的幻象里,本真童心是難得的藝術精神,但也使顧城增添了世界外的憂郁和偏執。他是夢的詩人,遙不可及,與現實不同,所以顧城有“遠和近”的質疑,他向世界告白,在“遠”與“近”之間,他寧愿選擇“云”,而不選擇“你”。他有超越現實的臆想,努力探求物外、單純、與世隔絕的世界。顧城對自己早有清醒的認識,“我是一個偏執的人,喜歡絕對”。絕對的背后必然要在“夢幻”與“死亡”之間做出抉擇,非此即彼?!敖^對化”使詩人喪失理性,達到癲狂的狀態,這個神經質的瘋子最終做出了他的選擇,“死亡”也許是“夢幻”最好的復歸。顧城自我選擇的結果外力無法左右,而后人能做的僅僅是在追憶顧城的過程中編織一條帶血的花環祭奠這位癲狂的“英雄”。

四、結語

面對顧城,眾說紛紜,一些學者把他看作是集自私主義、極端空想主義、愚昧的大男子主義于一身的詩人,是各種極端事物共生的矛盾體,時而像純真幼稚的孩童,時而又像殘虐狂暴的瘋子。悲慘和死亡并不能給他扣上沉重的枷鎖,他和許多詩人一樣,極敏感又極脆弱,靠著自己的幻想去支撐、生存。他是成熟兼幼稚的化身,黯淡的悲情色調拂不盡他的天真爛漫。正如魯迅先生道:“仁厚黑暗的地母呵,愿在你懷里永安她的魂靈!”5無論最后結局是“夢幻”還是“死亡”,它都永遠無法抹去顧城的本真。

注釋:

1.溫儒敏,趙祖謨.中國現當代文學專題研究[M].北京大學出版社,2002:253.

2.劉春.顧城:我是一個悲哀的孩子[J].全國新書目.新書導讀,2010(03):56.

3.洪子誠.中國當代文學史.[M]北京大學出版社,2007:248.

4.顧城.顧城文選.別有天地.[M]北方文藝出版社,2005:10.

5.魯迅.魯迅文集.阿長與山海經[M].吉林出版集團有限責任公司,2016:1702.

猜你喜歡
顧城夢幻黑夜
遠和近
雨后
遠和近
黑夜
沉默
為什么會有白天和黑夜
夢幻鞋旅
夢幻童年
夢幻西游
白天和黑夜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