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略論柏拉圖《蒂邁歐篇》與《理想國》中的“模仿”

2017-07-13 17:57秦皇島畫院066000
大眾文藝 2017年12期
關鍵詞:摹本造物者理想國

李 皓 (秦皇島畫院 066000)

略論柏拉圖《蒂邁歐篇》與《理想國》中的“模仿”

李 皓 (秦皇島畫院 066000)

《蒂邁歐篇》和《理想國》是柏拉圖的兩個重要文本,里面均涉及到了“模仿”這一重要概念。在《蒂邁歐篇》中,柏拉圖非常重視人的模仿,而《理想國》中,卻嚴厲的批判了模仿藝術。本文試圖比較二個文本中關于模仿的思想,得出柏拉圖模仿理論的真實含義。

《蒂邁歐篇》;《理想國》;模仿;柏拉圖

模仿說是古希臘哲學和美學中重要的內容,柏拉圖在許多篇章中曾深入探討了模仿的理論,如《蒂邁歐篇》、《理想國》等著作?!兜龠~歐篇》探討了諸神對造物者創世過程的模仿、人對宇宙的理性秩序的模仿以及理式與摹本的關系,在這里,柏拉圖肯定了模仿的作用和價值;而《理想國》則主要從藝術的模仿角度出發,柏拉圖認為藝術模仿的東西是不真、不善也不美的,否定了模仿。本文最終想說明,柏拉圖并沒有對模仿行為本身進行肯定或否定,他只是對模仿的對象和模仿的結果進行了價值判斷。

一、“模仿”概念

在中國藝術創作中,也很早就提出了“臨摹”、“摹寫”等方法。如南朝謝赫在《古畫品錄》中提出的“六法之一”中就有“傳移模寫”1。臨和模,都是對原作的復制和學習,是藝術家學習的最初階段和基本手法,但是,藝術家的創造雖然建立在模仿學習前人的基礎之上,畢竟要超出這種模仿,所以畫論家張彥遠認為此法乃畫家末事。

“模仿”說在西方美學史上是非常重要的概念,以致于有人說古代西方藝術是模仿的藝術?!澳7隆钡南ED語Mimesis,翻譯成英文有Imitation(模仿)、 Representation(再現)、Enactment(扮演)、 Reproduction or copying(仿制或復寫)、 Making or creation(制作或創作)等含義。因此,模仿可能只是一種單純的復制,這種復制中,復制者并沒有任何附加的行為,如創造行為等。模仿也可能是一種包含了主動創造的行為,并且通過模仿會給模仿者帶來認識的、心理的、情感甚至道德觀念上的變化。

那么,柏拉圖是在什么意義上使用模仿這個概念的呢?我認為,柏拉圖首先是將模仿視作一種簡單的復制,如他在《蒂邁歐篇》中所說的壓模,摹本對原型的復制,就是這種被動的、壓模式的復制。在《理想國》中他說到藝術家的模仿就是人拿著一面鏡子去照對象,那么,這種鏡面反射式的模仿也是一種復制,只不過模仿者的行為變成了主動。這兩者其實并不矛盾,只不過模仿的主動性是在客觀性之下的。下面我們來分別考察一下兩個文本中的模仿意義。

二、《蒂邁歐篇》中的模仿說

要想理解柏拉圖的模仿理論,我們首先要了解柏拉圖的核心概念“理式”(idea)。柏拉圖認為萬事萬物的原型就是理式或靈魂(理式與靈魂有時是一致的,有時又有區別),造物者是先創造了理式,再按照理式,來創造了其他事物,其他事物是理式的摹本?!拔覀兊氖澜缇褪悄撤N模式的摹本”2。英文版將模式翻譯成“model”,摹本譯成“image”3。據此,我們可以看到,首先,摹本和模式(理式)是有區別的,現實世界是由摹本構成的,而理式本身構成了一個超越于現實世界之上的集合。理式是“永遠與自身同一的理性原型”,而這原型的摹本是“派生的、可見的”4。

根據模式與摹本、理式與萬物的區分,有人認為存在著理式世界和現實世界的區分,現實世界就是對理式世界的復制、模仿。我對這種所謂的二元區分表示懷疑,如果兩者是截然區分的,那么人是不可能認識理式的,更不可能回到理式狀態,兩種完全不同質的東西如何能發生關系?在《蒂邁歐篇》中,我們看到造物者制造的整個宇宙是一個包含了靈魂(純潔靈魂、不純靈魂)和物質的完善的生命體。天上的星星(諸神)就是一些并不是絕對完善的靈魂,人也是由不純的靈魂和身體組成的,人最終要試圖回到他的創造者(諸神)那里。而且柏拉圖在后面說到三種存在,理式、事物和空間(載體)。理式集合和現實世界并非是截然區別,兩者有著緊密聯系,其聯系就在于兩者是一種摹本與原型的關系,兩者是“同名并相似的東西”5。

那么這種摹本具體是怎么產生的呢?柏拉圖在它們之間引入了一個“載體”的東西,他又將之叫做空間,我認為,它是一種實體性的材料空間,而非虛空。柏拉圖認為,這種載體是無形式但是有廣延的(因為不能設想沒有廣延的事物),它是其他可見事物的承受者,是一種材料,“那個能承受一切有形體的存在,永遠是同一存在;當它承受萬物時,它完全不喪失它的本性;也不以任何方式在任何時候占據任何一種形式,盡管事物進入它時是擁有形式的。它是承受一切形式的鑄造材料,由它所承受的各種形式所改變、所表現,并因此在不同時候看上去不一樣。這些進進出出的事物乃是不朽存在的摹本;其中的壓模過程令人驚奇而言之不盡?!?(50B-C)這個所謂的“壓模過程”就是理式在載體上留下自己印跡,從而使得載體有了形式成為事物的一個過程,柏拉圖將理式比喻成父親,而載體比喻成母親,生成的事物就是兒子。

既然現實事物只不過是理式的摹本,因此,盡量的回到自己的原型那里,就是事物應該做的事,也就是一種向善。如果事物不是往原型靠攏,而是向無序、非理性發展,就是行惡了。這種向原型靠攏,首先要做的就是模仿,這種模仿既包括諸神向造物者的模仿,又包括了人向諸神的模仿。諸神模仿造物者,從而造出人類,這是為了協助造物者的創世行為,他們創造事物是根據造物者所創造的不純的靈魂和其他宇宙材料。他們依照造物者的命令,制造肉體,容納靈魂,從而造出了人?!八麄兡7滤?,并在得到靈魂的不朽本體之后,就鑄模了一個可朽的球體來安置它,并造了一個身體來支撐整個球體”7。我們看到,在諸神的造人過程中,他們是沒有任何獨創性可言的,他們所依據的材料也是造物者所賜予的。他們所創造的人,也是按照實現某種程度的完善這一目的而造的。

至于人向諸神的模仿,柏拉圖是這么說的,“造物者將視覺賦予我們,是要我們能夠注視天上智慧的運行,并把它們應用于相類似的人類智慧的運行,包括正常的和不正常的。進而,我們通過學習而分享它們,然后通過模仿(英文版翻譯為“imitate”)造物者的完善運行來調節我們的游離運動。同樣的話也適用于講話和聽覺:諸神以同樣的目的和相似的理由把它們給予我們。這是講話的主要目的?!?這段話里,柏拉圖似乎將學習和模仿區分開來,造物者的智慧可以為人所學習也可以被人所摹仿。但是,我認為這里要做一下細致的區分,造物者、理式因為是無形的,所以不能被看到,這些智慧的本性只能被學習;而造物者憑借理性造出的天上的星星(諸神),他們的運轉是符合理性的,而且他們是可見的,只有可見的東西才能被模仿。

人的各種感官感覺,是模仿造物者理性的基礎,在這里,我們看到,柏拉圖對于人類模仿造物者顯然是持贊成的態度的。諸神模仿造物者,使得宇宙完美,而人模仿造物者,使得自己完滿。

因此,我們可以看到,《蒂邁歐篇》中,摹本與原型之間,基本就是一種鏡面的模仿,所以摹本也是一種形象(image),它們是可見的,但是,真實和完善程度并不高。柏拉圖認同人和諸神對造物主的模仿。

除此之外,柏拉圖還說到了人對現實世界事物的模仿,這種模仿分為兩種,一種是實用性模仿,一種是非實用性模仿,也就是藝術的模仿。柏拉圖對藝術的模仿是持否定態度的,這又是為什么呢?

三、《理想國》中的模仿思想

如前所述,“模仿”最初的含義是古代宗教儀式戲劇中的表演,因此有扮演、表演、重現和偽裝之義。柏拉圖保留了這種在戲劇活動中的意義,但更重要的是他對模仿的轉義,即從行為活動意義上的模仿轉到了平面藝術——繪畫上的模仿(《理想國》卷十)。柏拉圖實際上試圖將模仿定義為藝術的生成與存在的本質。

在 《理想國》卷十中柏拉圖以造“床”為例,敘述了三種創造模式,神、工匠和畫家,神創造的是“床”的理念,是獨一無二的,是原型。而工匠是對床的理念的模仿,畫家,則是對工匠所創造的床的模仿,因此,“和自然隔著兩層的作品的制作者稱作模仿者”9,悲劇詩人和畫家一樣,都是這種意義上的模仿者,都是對事物“影像的模仿”。這種意義上的模仿者通過幻象騙人,因為模仿術只是只“把握了事物的一小部分(而且還是表象的一小部分)”,不能制造出實用的物體,更遑論表現出真理了。因此,模仿具有了雙重的不真實,一方面,它模仿的是不真實的影像,另一方面,它本身就是會欺騙人的幻象。因此,模仿藝術家就像魔術師或者拿著鏡子照的人,是騙人的人。

柏拉圖實際上從兩方面來判定模仿藝術家的罪行,一不實用,二不能讓人獲得美德或者真知識。而且因為模仿者既非使用者又非制造者,他對自己模仿的對象并不真正了解,因此對自己所創造的東西的優劣無法判斷,因此是“既無知識也無正確意見”10。因此,“模仿者對于自己模仿的東西沒有什么值得一提的知識。模仿11只是一種游戲,是不能當真的?!?2

另外,模仿術所運用的是人“心靈中低賤部分”,因此,模仿術“是在創造遠離真實的作品,是在和我心靈里的那個遠離理性的部分交往,不以健康與真理為目的地在向它學習?!?3而同時,模仿術所打動的也是觀眾中最軟弱、最無秩序的部分,即情感。而且,更為過分的是,摹仿的詩歌會培養這種人心中的低賤的情感:愛情、憤怒、欲望和苦樂,會腐蝕人的心靈。這也是為什么柏拉圖要將模仿藝術家驅逐成城邦的最重要的原因。

但是,我們也要看到,柏拉圖在無情鞭撻模仿的藝術時,他實際上區分了“模仿術”和“模仿”。他同時說到,對于理智的平靜的精神狀態,也是可以模仿的,盡管“是不容易模仿的,模仿起來也是不容易看懂的,尤其不是涌到劇場里來的那一大群雜七雜八的人所容易了解的?!?4人們由于受到了情感、欲望等方面的遮蔽和影響,所以難以認識和觀察理智,所以難以模仿理智??梢?,真正的模仿是要建立在認識的基礎上的。

另外,柏拉圖還從模仿對象是否簡單來判定模仿的好壞,“人性好象鑄成的許多很小的錢幣,它們不可能成功地模仿許多東西,也不可能做許多事情本身。所謂各種模仿只不過是事物本身的摹本而已?!?5模仿太多的東西只會造成混亂,人們應該集中精力做那些好的事情,模仿好的事物如理性等。因此,藝術也應該是單純的,“復雜的音樂產生放縱;復雜的食品產生疾病。至于樸質的音樂文藝教育則能產生心靈方面的節制,樸質的體育鍛煉產生身體的健康?!?6我們可以看到,柏拉圖并不是反對所有的藝術,相反,柏拉圖非常重視藝術和體育的教化功能。

柏拉圖將模仿與教育聯系起來,認為模仿會起到改變的人的天性的作用,模仿好的方面,可以使人向善,模仿不好的方面,則可能弄假成真,“如果他們要模仿的話,應該從小其模仿與他們專業有正當關系的人物——模仿那些勇敢、節制、虔誠、自由的一類人物。凡與自由人的標準不符合的事情,就不應該去參與或巧于模仿。至于其他丑惡的事情,當然更不應該模仿,否則模仿丑惡,弄假成真,變為真的丑惡了。你有沒有注意到從小到老一生連續模仿,最后成為習慣,習慣成為第二天性,在一舉一動,言談思想方法上都受到影響嗎?”17很顯然,柏拉圖在這里,混淆了模仿與學習、藝術和生活中模仿的關系。模仿對方不等于就是贊同對方,更不一定就會學習對方,柏拉圖也說過,模仿可能只是模仿的一部分,或者是表面,因此,模仿壞人也可能只是模仿他的表面行為。我認為,柏拉圖之所以得出如此機械的結果,是因為他忽視了人性中的主動部分,如前所述,他認為人性也只是摹本,只有接受性,如若是這樣,那么人性就缺乏了主動性和創造性了。

四、柏拉圖模仿說總結

綜上,我們看到,柏拉圖并沒有完全否認模仿,模仿行為本身不是問題,要看的是模仿的對象、如何使用模仿行為以及模仿最終的效果的。

首先,模仿的對象應該是真實的、好的東西,如理式、好的品格、美德、美等等。如果模仿的對象是不真實的,如現實世界的東西,那么仿制的東西只能離真實越來越遠。但是這里有一個問題,柏拉圖所說的真實與虛假如何判定?從柏拉圖在《蒂邁歐篇》中的理論,真實似乎和完善是緊密聯系的,越完善的東西越真實,據此,最完善的只有造物者,也包括最純潔的理式。根據柏拉圖的“理式”說(具體可以參看《大希庇阿斯篇》中對“美”的理念的論述),真實本身不能是相對的,只能是有一種“真”的理念,其他真實的東西只能是分有了“真”的理念的部分。如果按照這種說法,只要分有了真的理念的東西,就有了真實性,就不是虛假的了。進一步而言,現實世界的東西,也是部分分有真實理念的,例如“床”的理念是真的,工匠做的實際的“床”分有了床的理念,它也應該有真實性,畫家再去畫床,雖然只有部分真實性,但是也不能認為是虛假的啊。所以,我認為,柏拉圖在此處,難以自圓其說。

其次,在模仿的方式上,柏拉圖認為應該模仿應該盡量單純,不應該模仿太多的東西,因為好的藝術就是單純的。另外,模仿應該去盡量接近原本,在模仿之前,應該去學習和了解實在。柏拉圖認為如果使用模仿的人只是模仿表面之物,而不去了解實在,他用的心靈的非理性部分去模仿,那就是不真實的。這里有個問題,就是無形的東西可否模仿?在《蒂邁歐篇》中,理式作為摹本,它本身就是不可見的,所以,不可見的、無形的東西顯然是可以模仿的,但是這種模仿,要建立在對不可見的東西的準確認識的基礎上,所以《蒂邁歐篇》才將人摹仿智慧運行放在學習之后。柏拉圖將摹仿與學習緊密結合起來,有時候也將之混為一談,如認為模仿心靈低賤的部分,就會學習心靈低賤的部分。

最后,模仿的最終效果實際上取決于模仿的對象和如何模仿,模仿好的、真實的事物,可以培養人的美德,反之,則會對人造成腐蝕。在這里,我們看到,柏拉圖承認了模仿對心靈、品德會造成重大的影響,也即是模仿的重要性。

那么,柏拉圖筆下的模仿如果只是鏡面模仿,如何會對人性、心靈、品德產生如此大的影響呢?有些研究者認為,柏拉圖肯定不是將藝術視作簡單的鏡面摹仿,否則就無法解釋柏拉圖為什么會認為藝術能夠影響靈魂了。18我認為,這兩者并不矛盾,因為在柏拉圖那里,理式與世界的關系,就是原型與摹本的關系,所有的東西,包括人性,都是摹本。在柏拉圖那里,所謂的主動性,是附屬于這種客觀性之下的。

另外,模仿說也可以彌合現實世界和理式之間的分裂?,F實世界是對理式世界的模仿和分有,但是,理式卻不受現實世界的影響。在柏拉圖探討美的理念時,最高的美的理式決定了低級的具體事物中的美,是其根源,現實中的美只是摹本,只是被動的。

學習和模仿是人從現實世界走向理式世界的一種重要方式,柏拉圖有時是將學習和模仿混用的,可見模仿確實具有與學習相似的作用,這一點影響了亞里士多德,在《詩學》第一部分,亞里士多德就提到了模仿是人的天性,通過模仿,可以學到知識。正是因為如此,人們通過模仿造物者所創造的秩序的、理性的運動,以此來規范自己身體中靈魂和情感的運動,就有機會能夠接近理式,獲得真理。

因此,我們看到,在《蒂邁歐篇》中,柏拉圖說到,現實世界中所有事物,甚至宇宙中所有事物,都是對理式的模仿,柏拉圖尤其重視這種模仿的作用,雖然,可能這種模仿只是被動的,或者說純粹客觀的,因為摹本只有越忠實于原型,才能越完善。而在《理想國》中,他提到了人的模仿特別是藝術模仿,他告誡人們不要濫用模仿,更不要模仿虛假的、惡的事物,這樣只會讓人學習惡,最后變成惡的東西。柏拉圖的模仿說并不是矛盾的,他沒有否定模仿本身,他否定的只是那些不好的模仿。

注釋:

1.謝赫,姚最.《古畫品錄 續畫品錄》.王伯敏,標點注譯. 人民美術出版社. 1959年版. 第一頁。

2.柏拉圖.《蒂邁歐篇》. 謝文郁 譯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5年版 第20頁, 原文本29B。

3.PLATO: COMPLETE WORKS. Edited by John M. Cooper. Hackett Publishing Company. Cambridge. 1997,P1235(29B) 以下英文版本皆為此版。

4.柏拉圖.《蒂邁歐篇》. 謝文郁譯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5年版第33頁(49A)5.柏拉圖.《蒂邁歐篇》. 謝文郁譯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5年版第36頁(52A)

6.柏拉圖.《蒂邁歐篇》. 謝文郁譯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5年版第33頁(50B-C)

7.柏拉圖.《蒂邁歐篇》. 謝文郁譯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5年版第49-50頁(69C)

8.柏拉圖.《蒂邁歐篇》. 謝文郁譯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5年版第32頁(47B-C)

9.柏拉圖.《理想國》. 郭斌和、張竹明 譯. 北京:商務印書館. 1986版,第392頁(597D)以下簡稱為《理想國》

10.柏拉圖.《理想國》. 郭斌和、張竹明 譯. 北京:商務印書館. 1986版,第399頁(602A)

11.柏拉圖.《理想國》. 郭斌和、張竹明 譯. 北京:商務印書館. 1986版,第401頁(603A)

12.柏拉圖.《理想國》. 郭斌和、張竹明 譯. 北京:商務印書館. 1986版,第399頁(602B)

13.柏拉圖.《理想國》. 郭斌和、張竹明 譯. 北京:商務印書館. 1986版,第401頁(603A-B)

14.柏拉圖.《理想國》. 郭斌和、張竹明 譯. 北京:商務印書館. 1986版,第404頁(604E)

15.柏拉圖.《理想國》. 郭斌和、張竹明 譯. 北京:商務印書館. 1986版,第98頁(395B)16.柏拉圖.《理想國》. 郭斌和、張竹明 譯. 北京:商務印書館. 1986版,第113頁(404E)

17.柏拉圖.《理想國》. 郭斌和、張竹明 譯. 北京:商務印書館. 1986版,第98頁(395C-D)

18.帕帕斯:《柏拉圖與<理想國>》 朱清華譯 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07年版,第202頁

[1]謝赫 姚最:《古畫品錄 續畫品錄》. 王伯敏 標點注譯. 人民美術出版社. 1959年版.

[2]柏拉圖.《蒂邁歐篇》. 謝文郁 譯.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5年版

[3]PLATO: COMPLETE WORKS. Edited by John M. Cooper. Hackett Publishing Company. Cambridge. 1997

[4]柏拉圖.《理想國》. 郭斌和、張竹明譯. 北京:商務印書館. 1986版

[5]帕帕斯:《柏拉圖與<理想國>》. 朱清華譯. 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07年版

猜你喜歡
摹本造物者理想國
摹本王羲之草書法帖氣息比較分析
大理:夢游理想國
一切才剛開始
莎士比亞的全球異常:《麥克白》之“人類”摹本、影視化以及滅絕時代
一場文化之旅
第十二屆北京舞蹈雙周演出照
郭店楚簡《老子》匯釋今譯選載
一切才剛開始
理想國——馬來西亞的車與“道”
大理,抵達自由之后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