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社會組織參與社會治理的問題與政策分析

2017-07-13 03:06吳春壘中共德州市委黨校
消費導刊 2017年19期
關鍵詞:在實踐中政府

吳春壘 中共德州市委黨校

社會組織參與社會治理的問題與政策分析

吳春壘 中共德州市委黨校

構建基于社會組織參與社會治理的政策支持系統,是創新社會治理體制的本質需求,社會組織在社會治理工作的開展中,在治理的目標、主體、手段與方式方法上均具有一定的嵌合性基礎,但是在實踐中社會組織參與治理過程中還存在一定的問題與不足,對此在實踐中必須要對其進行深入的了解與分析,了解社會組織參與社會治理問題與不足,制定完善的對策與手段,進而為社會治理工作的開展奠定基礎。

社會組織 參與治理 政策分析

社會治理作為一個重點問題,對于國家的穩定發展有著積極的影響與作用。在新時代的改革發展中,各種全新的社會元素在不斷的出現,激發了社會中各種矛盾與問題,在多元化的社會分化過程中,傳統的社會治理模式無法滿足新時代社會經濟文化發展的實際需求,對此在實踐中必須要積極的探究各種問題的成因,探究解決的方式與手段,進而緩解社會發展出現的各種矛盾問題,可以為社會的穩定發展奠定基礎。

一、社會組織參與社會治理存在的問題

(一)政府層面

第一,政府職能轉變較為淺顯

社會組織參與社會治理的過程中,其主要前提就是的前提政府可以基于自身的職能做到有效轉移,將政府的權利回歸與社會,通過對我國現狀的分析可以了解到,雖然簡政放權初具成效,但是在整體上來說,其仍需長期發展。同時,在政府的職能轉變過程中,相關部門機構并沒有明確社會組織的合作位置,多數的時候將社會組織作為自己的下屬部門,直接影響了社會組織自身職能的發揮。

第二,社會組織發展缺乏完善的支持系統

政府支持社會組織發展的主要方式就是通過政府購買相關服務的方式開展,但是在實踐中在相關政府在支持社會組織發展的時候,缺乏完善的制度,導致社會組織在實踐中無法凸顯自身的專業能力,無法有效的推動自身的穩定發展,不利于與社會組織生態的構建。例如,在個別地區中,政府部門甚至認為購買服務的方式就是社會組織讓是社會組織幫助政府花錢,缺乏對各相關工產品以及服務的深入了解。而一些政府部門缺乏防范性意識,并沒有深入了解社會組織在社會治理中參與的重要價值與意義,直接導致了其支持性的方式與手段相對較為之后,無法為一些外界環境的構建奠定基礎。

第三,社會組織監管體系有待提升

首先,直接登記實施的相關配套制度以及管理機構建設方面存在的不足。雖然在實踐中中央要地方都開展社會組織的直接登記,但是條例的修改還是沒有完善,這對于社會組織的改革與進步有著消極的影響,一些社會組織中登記困難問題并沒有得到解決。缺乏明確的規定與統一的標準,一些社地方的實踐還是有一定的區別。

其次,新型社會組織的監管制度有待完善。在信息化高度發達的社會中,各種全新模式的社會組織在不斷的出現,對于這些全新的社會組織方式與形式企業政府部門還是缺乏完善的監管模式,存在一定的不足與弊端,相關法律規定必須要不斷的改革創新,不斷的優化完善。

(二)社會組織層面

第一,社會組織缺乏專業性

社會組織在整體上來說其專業化與職業化不高,缺乏足夠的權威性,這也是現階段發展中較為嚴重的問題。通過對社會組織進行調查分析可以了解到,在社會組織中缺乏專職人員,社會組織的兼職工作人員也無法滿足實際的需求;一些社會組織中的主要負責人就是離退休的領導干部,專業化的社工比例相對較低,缺乏健全穩定的財務管理制度,無法及時的披露各種信息,運轉缺乏透明性,公眾普遍缺乏對社會組織文化以及發展理念的認可。

第二,缺乏自治性,對政府過度依賴

多數的社會組織在其自身的人力資源工作開展、資金資源工作開展、辦公空間范圍等一些基礎性的資源問題解決的過程并沒有凸顯自身的職能作用,對于相關政府部門以及業務主管單位具有一定的依賴性。在實踐中可以了解到多數的社會組織都是通過政府或者在政府支持之下成立的,其約有58%的資金來源就是政府資金??梢哉f在整體上來說行業協會商會無法獨立性,多數的社會組織并沒有構建完善的法制制度,內部治理結構缺乏完善性。

第三,籌資渠道相對較為單一,社會資源動員能力有待提升

通過對社會組織資源募集渠道進行分析可以了解到其整體的結構形式相對較為相對單一,主要就是通過政府的支持、收取會員費用以及活動收費等方式獲得社會組織必須的資金來源;而作為資金來源的重要方式的募捐因為缺乏規范的募捐方式、宣傳以及手段,并沒有充分的凸顯自身的價值與作用,在整體上來說,一些企業、自然人等相關社會方面中的捐贈比例相對較小。社會組織在社會資源的動員與志愿者的管理等相關工作的開展中也存在一定的不足。

(三)合作機制層面

第一,政府與社會組織之間的溝通協調有待完善

首先,是政府部門并沒有通過科學的溝通方式與手段與社會組織進行溝通,導致一些社會組織并沒有對一些政府扶持以及對社會組織培育政策的了解,個別社會組織甚至都不了解政府的相關文件內容,在整體上來說社會組織獲得政府各項目信息的方式與途徑相對較少,一些政府部門在實踐中缺乏與相關社會組織的溝通與聯系。

其次,在政府部門以及相關社會組織之間并沒有科學的合作模式。在一些物品、服務質量等相關內容之上,政府與相關部門缺乏完善的溝通方式,也沒有對稱的常規性合作模式,導致社會缺乏誠信管理,一些政府部門缺乏完善的行業規定與標準、缺乏較為明確的界定與賦權;一些提供心理咨詢以及社區服務等民生類型的社會組織,缺乏完善的社區服務方式與途徑。

第二,社會組織與企業之間并沒有形成科學的供需對接模式

首先,是社會組織以及企業二者的理念、資源缺乏足夠的互動。社會組織以及企業之間缺乏完善的交流與互動機制,其雖然是社會主體、經濟主體但是并沒有統一的社會創新發展模式、主要社會責任構建方式、社會企業發展途徑的溝通模式,缺乏必要內在發展動力以及有效的溝通平臺。

其次,社會組織與企業之間缺乏完善的供需對接。多數的企業雖然具有一定踐行社會責任與義務的意識,但是缺乏有效的途徑找到社會組織以及相關服務對象;同時,社會組織在實踐中缺乏大量的資金、公益性項目與資源,而二者供需不對稱直接制約了二者的長足發展。

第三,社會組織之間缺乏有效交流、合作機制

社會組織在發展過程中沒有形成完善的溝通交流模式,即便開展了一些主要負責人開展的專題的培訓活動,利用年度項目等相關方式進行定期匯報的活動進行溝通,但是在整體上來說,在這些社會組織中缺乏完善的培訓方式、交流模式,個別的社會組織中還是缺乏有效的、長規定的交流機制,缺乏深度交流以及制度建設。

二、社會組織參社會治理的政策選擇

(一)政府層面

政府部門必須要加強頂層設計,推動政府職能的轉變、實現政府與社會的職能分開,必須要真正的實現社會組織自身的支持系統、監管系統的完善,這樣才可以充分的凸顯社會組織的自身價值與效能,進而為其參與各種社會治理活動奠定基礎,在根本上構建一個高質量的環境。

第一,轉變政府職能

首先,必須要基于實際狀況構建一個完善的政府權利的清單、明確政府購買的具體服務指導方式與內容,這樣才可以真正的實現社區服務記錄中各種社會組織的指導信息記錄,在根本上實現政府以及社會組織的合理分工;其次,要做到系統思維的放權、保障政府職能的有序、有度以及合理的剝離;進而避免政府職能的轉變以及社會組織參與過程存在的各種碎片化問題、部門化問題、肆意化的方式;最后,要轉變傳統的觀念,必須要明確社會組織在社會治理中的主體地位,將其作為合作伙伴,充分的凸顯社會組織的價值與效能。

第二,促進政社分開

在實踐中必須將行業協會商會改革作為整個社會組織參與社會治理活動的契機,進而在根本上推動社會組織的長足發展,避免在社會組織發展中出現一些壟斷以及行政化問題。對此在實踐中必須要合理的引入相關競爭機制,積極探究各種行業協會的商業化發展,進而去除壟斷化;同時要對社會組織中的相關機構部門、工作人員、財務管理以及相關資產管理等改革進行深入的分析,對其進行系統的改革,保障其與政府機關部門進行完全的脫離,這樣才可以在相關行業協會、商會以及社會組織中真正的踐行去行政化政策與手段;積極出臺各種扶持政策與手段、配置相關配套措施,為社會組織的過渡期提供必須的幫助。另外,必須要凸顯社會組織中法人的主體地位,加強對社會組織的引導,完善法人的治理結構,進而在根本上提升其自身的組織能力。

第三,完善政府對社會組織的各項扶持政策,構建完善的支持體系

首先,為社會組織的發展提供一個相對較為持續穩定資源支持模式。同時在實踐中必須要針對實際的狀況以及制度模式,不斷的完善與優化,構建一個完善的轄區范圍,實現統一安排與管理,為社會組織的發展提供穩定的資金來源,降低在社會組織中存在的各種安全隱患。其次,要積極推動社會組織的參與性,在實踐中必須要為社會組織提供多樣化的、專業的服務模式,這樣才可以再在根本上環節各種社會問題與矛盾,加強民主協商、進而在根本上強化社會組織的社會共治力,通過共同的決策、民主的監督,充分的凸顯其價值與作用,強化公眾參與;最后,要加強資源的建設,提升對社會組織的專業能力建設,為社會組織提供專業化的服務。

第四,完善政府對社會組織的監管管理

首先,在實踐中必須要加強對配套制度的構建,在直接登記注冊之后,完善社會組織監管系統的配套制度建設,凸顯其整體價值與效能;其次,加強對各種新型社會組織的研究,了解其主要的特征結構,進而完善各種法律規定的建設;同時,對社會組織中各種財務進行內容進行詳細的披露,利用各種有效的監督方式,保障信息公開化;另外,推廣第三方評估機制,加強對社會組織績效的評估分析,了解其真實運營狀況;最后,加強對社會組織法人以及相關監督平臺的建設,通過信息技術的有效應用,強化社會的監督與管理。

(二)社會組織層面

第一,要提升社會組織的專業能力以及職業化的程度。首先,要強化學習,構建學習型的團隊,在實踐中不斷的吸取教訓,累積經驗,進而在根本上提升員工的專業能力;其次,在實踐中必須要構建科學的外部學習模式,強化對政府部門、相關學界以及相關社會組織的能力培訓,加強對各種全新的理念以及技術的學習;另外,構建專業的咨詢隊伍,彰顯專業性;最后,加強對員工內部建設的重視,強化學習,提升其職業化建設,提升其整體的專業性。

第二,增強社會組織的自主性

首先,強化組織的內部治理,全面貫徹落實各項決策制度,完善制度,抵御外部力量的過度干預;其次,提升機構的專業性以及公信力,提升組織的整體能力;最后,始終堅持組織構建的目的與宗旨,堅持理性的協商以及建設性的參與,通過理性的合作方式,凸顯自身的價值與作用。

第三,拓展渠道,整合資源

首先,要提升項目籌資的能力,通過一些優質的項目設計加強對投資的吸引性,進而為項目的開展奠定基礎;其次,構建基于籌資為主導的社會關系網絡模式,對不同種類的資源分布地圖進行系統的描繪;最后,構建專業的籌資團隊,整合資源,加強研究,拓展資金來源渠道。

(三)合作層面

在合作層面,必須要構建多元化的主體寫作模式與平臺,構建共同管理的機制。在實踐中,要構建一個政府以及社會組織的溝通協作平臺,通過有效的管理機制開展工作;在實踐中對于多元參與更為重視。強調的是一種理性的協商、通過建設性的問題解決一些社會問題,進而構建一個友好、包容以及信任的環境。

三、結束語

可以說在實踐中,推動社會組織在社會治理中參與性是現今社會中社會治理的重點,而社會組織作為我國開展公共治理的新生力量,在整體上來說有著發展時間相對較短、研究理論較少的不足,而文章通過對社會組織參與社會治理的問題與對策進行研究,希望可以通過社會組織的發展全面的帶動公民社會的發展,構建多元化的治理格局,進而實現國家以及社會關系的均衡發展,推動我國社會的和諧、穩定發展。

[1]李莉,張藝.激發社會組織參與社會治理的政策支持策略——基于湖北省地方實踐的分析[J].理論月刊,2016,(02):162-166+182.

[2]楊麗,趙小平,游斐.社會組織參與社會治理:理論、問題與政策選擇[J].北京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5,(06):5-12.

[3]易軒宇.社會組織參與社會治理的機制創新研究[D].湘潭大學,2015:4-5+10.

[4]孫濤.當代中國社會合作治理體系建構問題研究[D].山東大學,2015:3-6+12.

[5]戴海東,蒯正明.社會組織參與社會治理過程中存在的問題與對策——基于對溫州社會組織的調查分析[J].科學社會主義,2014,(02):106-109.

猜你喜歡
在實踐中政府
在實踐中理解和貫徹全過程人民民主
知法犯法的政府副秘書長
黨紀與國法在實踐中要相互契合分析
依靠政府,我們才能有所作為
用“打包法”衡量政府投入不科學
政府手里有三種工具
政府必須真正落實責任
在實踐中探索教師教育課程改革
在實踐中增強自主意識,在活動中提升綜合能力:淺談中學數學綜合與實踐活動課教學
計算機網絡技術及在實踐中的應用分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