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加快湖南對接上海自貿區的路徑探析

2017-07-13 03:06胡雨湖南科技學院經濟與管理學院
消費導刊 2017年19期
關鍵詞:試驗區湖南上海

胡雨 湖南科技學院經濟與管理學院

加快湖南對接上海自貿區的路徑探析

胡雨 湖南科技學院經濟與管理學院

上海自貿區在投資、貿易、金融、監管等方面都取得了豐富的改革經驗,值得借鑒。湖南應結合自身的區域特色和整體發展特色,選擇復制上海自貿區經驗,借鑒其他10個自貿區的發展特色和經驗,積極尋求和采取適合湖南省的各項創新性措施:推進政府職能轉變,加強金融創新,打造貿易監管新環境,積極推動貿易便利化,堅持錯位發展,加快產業的對接,提升企業國際競爭力和培養國際化人才,為湖南自貿區創建打好物質基礎和制度基礎。

湖南 上海自貿區 對接 路徑 定位

前言

隨著國內第三批7地自貿區的獲批,一個由南至北、由東至西的“1+3+7”的自貿區試點新格局正式形成。這不僅是自貿試驗區建設格局的變化,也體現出國家對外經濟改革開放的信心與期待。今年的全國兩會政府工作報告明確提出,2017年要高標準高水平建設11個自貿試驗區,全面推廣成熟經驗。湖南還能否拿到一張新船票?上海自貿試驗區作為先行者,通過“先行先試”已經積累了大量的成功經驗,接下來應當將東部沿海地區積累的成功經驗向中西部地區推廣、普及、擴充和改進,進而提高自由貿易試驗區建設與“一帶一路”建設的對接效率,為我國經濟社會發展提供新的動力和保障。

如何實施準確定位,并結合湖南地方特點,設計科學長遠的發展路徑,是湖南對接上海自貿區建設中需要不斷研究的主要問題。

一、湖南自貿區的申報及作用

(一)湖南自貿區的申報歷程

上海自貿區的設立,為全國諸多省市提供了一個新的借鑒經驗。中國(湖南)自由貿易試驗區(China (Hunan) Pilot Free Trade Zone),簡稱湖南自由貿易區或湖南自貿區,是中國政府設立在湖南的區域性自由貿易園區,位于湖南境內,屬中國自由貿易區范疇。2016年12月底,湖南省政府向國務院報送了《關于設立中國(湖南)自由貿易試驗區的請示》,2017年1月,國務院正式將請示批轉至商務部,湖南省商務廳廳長徐湘平稱,這意味著湖南自貿區申報已經拿到了第一張“綠卡”,進入關鍵時段。2017年3月3日下午,在兩會上湖南團提出了《關于設立中國(湖南)自由貿易試驗區的建議》,建議國務院批準設立中國(湖南)自由貿易試驗區,商務部等國家相關部委給予湖南一定的改革創新政策支持,支持湖南開展有中部地區特色的先行先試。

(二)設立湖南自貿區的必要性

1.有利于形成中部崛起區域協同發展新格局。建設湖南自由貿易試驗區就是充分利用好湖南聯通東西,承接南北,通江入海的樞紐作用,抓住產業梯度轉移和國家支持中西部地區發展的重大機遇,提高經濟整體素質和競爭力,加快形成結構合理、方式優化、區域協調、城鄉一體的發展新格局。

2.有利于培育中部地區參與國際競爭合作的新優勢。湖南作為東部產業向中西部梯度轉移的承接地,是全國重要的工業基地,工程機械、裝備制造、軌道交通等優勢產業具有重要的國際影響力。設立湖南自由貿易試驗區有利于完善與中部地區特點相適應的開放新體制。近年來,湖南在推進全面深化改革領域形成了特色,在商事制度、審批制度、生態文明體制、農村土地確權登記頒證、社會治理創新改革方面走在了全國前列。建設湖南自由貿易試驗區就是充分利用湖南改革的基礎和經驗,進一步強化制度創新的力度和廣度,通過對接國際規則,以開放倒逼改革;利用好湖南毗鄰開放前沿,輻射內陸腹地的區位優勢,加快制度創新的對接中繼和輻射擴散。

3.有利于探索中部地區經濟發展方式轉變新路徑。建設湖南自由貿易試驗區就是利用國內國際兩個市場,充分發揮自由貿易和自主創新政策疊加優勢,積極探索自主創新與開放創新聯動新模式;進一步對接國際經貿規則的環保標準和規則體系,通過先行先試和壓力測試,積極應對國際經貿規則新變化;通過構建促進綠色發展的機制體制,推動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將湖南的綠色優勢進一步轉化為發展優勢,為推動實現內陸地區經濟發展方式轉變探索新路徑。

4.方便湖南進出口企業出入關,降低企業成本。自貿區是直航世界的“船票”,湖南也想盡早登船。很多企業雖然在湖南,但辦理出關入關手續卻在上海、廣州、天津等地,特變電工南方輸變電產業集團董事長鐘衍民說,對于一個有大量進出口業務的企業來說,這樣倒來倒去,延長了企業的等待時間,降低了貨物進出口速度。也正是基于這一情況,很多企業雖然進出口貿易總額很大,但因為在沿海地區辦出關入關,數據也算在當地,相對應的,湖南經濟的外向度就低了,也造成了很多資源的流失。如果湖南設立自貿區,企業在自貿區就能出關了,能降低企業成本。有了這個平臺,湖南招商引資的優勢就會更明顯。自貿區整合了工商、稅務、海關、商檢等行政部門,辦事便利,手續簡單,稅收也低,對進出口企業的幫助確實很大。

二、湖南自貿區的特色定位

中國11個自貿區各具特色、各有側重。湖南將實施范圍鎖定在了三個片區:長沙片區、岳陽片區和郴州片區,規劃面積約120平方公里。

(一)區域特色

1.長沙片區特色。長沙片區實施范圍約為80平方公里,主要依托長沙經濟技術開發區、黃花綜合保稅區以及高鐵長沙南站、機場口岸,重點建設先進制造業中心、高新技術產業基地、連接粵港澳和中部地區的現代服務業中心。

2.郴州片區特色。郴州片區,實施范圍約為20平方公里,主要依托郴州國家級高新區及區內出口加工區,重點開展承接產業轉移和加工貿易轉型升級等方面試驗任務,建設中部地區產業承接重要平臺以及湘粵港澳合作示范區。

3.岳陽片區特色。岳陽片區,實施范圍約為20平方公里,主要依托城陵磯新港區及區內城陵磯綜合保稅區,重點發展航運物流、國際商貿等現代服務業和電子信息、高端裝備制造、新材料、衛星等高端制造業,圍繞強化港航綜合服務功能,建立長江中游區域性航運物流中心。岳陽港是湖南省億噸級及以上的國際貿易口岸,也是中國內陸省市最大的國際航運港口。岳陽市委書記、市人大常委會主任胡忠雄說,從2016年9月到2017年1月,城陵磯港口外貿進出口增幅接近100%。一旦自貿區獲批,城陵磯港口將會迎來井噴式發展,“速度可能保持在30%以上”。

(二)整體發展特色

建設湖南自由貿易試驗區就是利用好湖南區位特點和產業優勢,通過不斷破除制約產業轉移的限制障礙,不斷優化促進產業發展的制度供給,積極探索支持產業有序轉移的路徑和模式。落實中央關于中部地區有序承接產業轉移、建設一批戰略性新興產業和高技術產業基地的要求,發揮其在實施中部崛起戰略和推進長江經濟帶建設中的示范作用。

三、加快湖南對接上海自貿區的基本路徑

(一)推進政府職能轉變,加快管理方式和制度創新的對接

對接上海自由貿易區的發展,就是要學習、對接上海自貿區先進的管理方式。首先,在上海的眾多改革中負面清單最具推廣價值。湖南要大力學習借鑒負面清單管理模式,根據產業發展規劃和產業準入要求,列出負面清單,在保稅區等涉外區域內試行對外商投資準入前國民待遇和負面清單管理模式,取消負面清單以外的行政審批。其次,實行備案制。上海自貿區的另一特色是將境外投資項目由核準制改為備案制。這一改變掃清了“規則與非關稅壁壘”的境內障礙。湖南可借鑒此方案,結合自身經濟特色選擇并擴大開放領域,適當放松控制,促進企業進駐和就業。最后,以開放促改革,不斷加快政府職能轉變的步伐。要加快和上海自貿區對接的步伐,湖南省政府要以開放來倒逼改革,逐步探索建立與國際貿易和投資規則體系相適應的行政管理體系,切實減少行政干預。不斷深化和完善投資項目審批全流程再造,探索建立“一口受理”、綜合審批和高效運作的服務模式。在電子商務、商貿流通、會計審計等諸多服務業領域逐步放開外資準入限制,并不斷優化外貿通關環境。

(二)加強金融創新

積極發揮金融對湖南實體經濟的撬動作用。一方面要積極跟蹤研究上海自貿區金融創新發展動向,全面加強與上海自貿區金融機構的資源共享和業務合作,加快推進湖南金融組織、金融產品、金融服務創新,構建與湖南經濟轉型升級需求相適應的金融服務體系。另一方面要適應境外對人民幣需求迅速擴大的趨勢,加強與上海、香港等地的合作,探索性地開展人民幣離岸金融業務。也可借鑒國際通行做法,以長沙綜合保稅區為空間載體,爭取把長沙作為國家離岸金融綜合改革試驗,進駐該區域的企業可以直接開設離岸賬戶,也可引進外資銀行在該區域設立分支機構,加大對跨國公司、著名物流企業的招商引資力度,為外資銀行培育更好的客戶資源。

(三)借鑒貿易監管新體制,積極推動貿易便利化

上海自貿區創新了“先進區、后報關” 、“無紙化通關”等制度,實施國際貿易“單一窗口”管理,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通關速度,降低了通關成本。湖南自貿區也可借鑒此方案,對通關事項進行管理。其一,復制上海的做法,試點“先入區、后報關”的模式,并對入關貨物進行分類監管,逐步探索出比上海更便捷更高效的貨物通關管理模式;其二,完善區內運輸的物流體系,打造現代物流,保證生鮮類等有期限限制的國外商品可在短期內有效進入內陸市場。

(四)主動出擊,加快與上海自貿區的多邊合作

要加快對接上海自由貿易區,湖南就要主動出擊,強化與上海自貿區的多邊合作,積極策應上海自貿區“溢出效應”帶來的諸多良機。要根據自身產業定位,采取“以企引企、以商招商、產業鏈招商”等多種方式吸引更多的上海自貿區轉移的產業到湖南落戶。湖南在宏觀上要基于國家戰略和國際規則發展趨勢,積極借鑒上海自貿區和其他自貿區的發展經驗,在湖南省未來自貿區功能定位、實驗重點、方案設計、方案實施內容、創新特色、系統風險、軟硬基礎設施建設、行政管理體制和組織架構以及自貿區建設時間表和路線圖等多方面進行前期研究,為湖南設立自貿區奠定有效的制度基礎。特別要集中力量抓好湖南綜合保稅區建設,在爭取設立自由貿易區方面取得突破。必須強化現代化基礎設施建設,提升基礎設施的支撐能力,尤其是基于信息化和智能化,強化海關監管、跨境電商、交通、網絡、供水系統、供電系統、能源系統、樓宇建設和城市規劃等多方面的現代化建設;在軟件基礎設施方面,要加強簡政放權、稅費改革、經貿平臺建設、土地制度改革等制度建設,以及知識產權保護和生態環境保護等方面的法律建設,為自貿區創建打好物質基礎和制度基礎。

(五)堅持錯位發展,加快產業的對接

上海正在積極建設經濟、金融、貿易及航運四大國際中心,產業定位于國際化、高端化。上海自貿區正在以國際貿易、金融服務、航運服務、專業服務和高端制造五大產業為導向,大力發展新型貿易,促進國際檢測、跨境維修、離岸服務外包、信息服務等服務貿易、離岸貿易新型業態發展,加快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同時,一些非國際化、非高端化的產業正在被轉移出去。對接上海自貿區,對湖南而言,一方面要充分利用上海發展總部經濟的優勢,加快產業升級;另一方面要注重于本身優勢產業的培育,注重錯位發展,形成互補的經濟結構,避免產業趨同競爭,不斷提升湖南地方產業綜合競爭力。因此應不斷加大對新興產業的投資力度,更加注重新型服務業的培育,積極營造以質量、品牌、技術、服務為核心的新優勢。逐步培養和提升承接包括上海在內的全球各地產業轉移的能力。同時,要瞄準國際新興產業發展的最新趨勢,加快新能源、新材料、新醫藥及高端裝備制造業等戰略性新興產業培育與發展的步伐,打造自己的特色產業。重視平臺經濟研究,積極培育一批跨境電子商務平臺,積極發展保稅物流、保稅貿易展示及保稅檢測檢修等保稅貿易業態。

(六)培養國際化人才

上海自貿區建設必將加速國際頂尖人才的集聚,這給湖南推進國際化人才戰略提供了難得的機遇。為此,湖南要通過多種方式(如脫產學習、短期進修、掛職交流等)定期將各級黨政干部、企業家選派到上海自貿區去學習體驗,不斷提高其對新的國際投資與貿易規則的敏感度。同時,要采取更加靈活的方式(如按需引才、以才引才、柔性引才等)加速引進支撐湖南產業發展的國際化人才;率先擴大教育領域對外開放,加速教育國際化進程,以教育國際化推動人才國際化,吸引更多外國留學生到湖南留學、創業。同時,湖南自貿區建設需要大量的具有國際化和全球化視野的貿易、投資、法律、行政、管理等方面的人才,湖南省高校、企業、政府、研究機構等部門要加大投入,強化相關人才的教育與培訓。

四、結語

目前自貿區的爭奪主要在中西部內陸省份進行。內陸地區的最大特點是不沿海不依托港口,此外,不少地區面臨資本技術等要素短缺的問題。湖南不僅要復制、借鑒上海的成功經驗,更要認清自身的特色和優勢,加強制度創新,積極探索制定更高水平的開放政策。這需要政策制定者的前瞻性思考,更需要專家學者的深入研究和創新合作。經過三至五年的改革探索,初步建立起與內陸開放型經濟發展要求相適應的制度體系,率先實現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力爭建成投資貿易便利、要素自由流動、創新功能突出、輻射作用顯著的內陸自由貿易園區。

[1]劉洪昌.加快對接上海自由貿易區的基本路徑探討[J].商業經濟研究,2015(24).

[2]蔣宏鈺.天津自貿區建設的定位分析與路徑構想[J].天津經濟,2015(05).

[3]周航等.天津自貿區機場片區產業發展思路淺析[J].天津科技,2017(03).

[4]黃東賢.福建省“服務型政府”的構建思路初探——基于福建自由貿易試驗區建設契機[J].廣西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6(02).

湖南省情決策咨詢課題,名稱:湖南對接上海自貿區構筑開放經濟新體制的對策研究,編號:16JCD051。

猜你喜歡
試驗區湖南上海
Indoor orchids take the spotlight
上海電力大學
上海之巔
上海諦霖鄒杰 Hi-Fi是“慢熱”的生意,但會越來越好
18個自貿試驗區
三線建設在湖南
湖南是我家
各試驗區先行先試 探索創造模范做法
我國自由貿易試驗區發展現狀以及未來展望
4個自貿試驗區總體方案實施率超過90%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