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省沽油果實性狀表型多樣性分析

2017-07-13 05:28韓磊趙罕
安徽農業科學 2017年34期
關鍵詞:果長

韓磊 趙罕

摘要 [目的]了解省沽油果實性狀表型多樣性變異規律。[方法]對河南桐柏縣、湖北大悟縣和安徽石臺縣省沽油各生長和結實性狀進行調查分析,并對省沽油果柄長、果長、果寬、果厚和每果實種子數等指標的表型變異模式進行探討。[結果]結實性狀變異幅度較大的是每果序果實數和每果實種子數,其次是果厚,種子百粒重,果長和果寬相對較小。方差分析表明,省沽油果柄長、果長、果寬、果厚種源間差異均達到顯著水平。方差分量分析表明,省沽油各性狀種源間方差分量(0.14% ~ 9.10%)均小于種源內個體間(4.92%~40.55%)。[結論]在對省沽油結實性狀進行選擇時種源內的單株選擇具有較好的選擇效果。

關鍵詞 省沽油;果柄長;果長;果寬;果厚

中圖分類號 S789.5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0517-6611(2017)34-0162-03

Abstract [Objective]To understand the phenotypic diversity law of Staphylea bumalda.[Method]Growth characters and fruit characters of Tongbai County in Henan,Dawu County in Hubei and Shitai County in Anhui of Staphylea bumalda were analyzed.The variation model of stalk length,fruit length,fruit width,fruit thickness and number of seeds per fruit in three populations were discussed.[Result]Fruit number per infructescence and seeds per fruit have a more significant variation range,the next were fruit thick and seed kernel weight,and fruit length and fruit width were followed.Variance analysis showed that stalk length,fruit length,fruit width,fruit thickness had a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among provenances.By the analysis of variance components,the variance components among provenance (0.14%~9.10%) was less than the variance components among individual trees within provenances (4.92% ~ 40.55%).[Conclusion]The better select method of Staphylea bumalda was individual selection within provenance.

Key words Staphylea bumalda;Stalk length;Fruit length;Fruit width;Fruit thickness

省沽油(Staphylea bumalda DC),又名珍珠花、水條,為省沽油科省沽油屬植物。省沽油樹適應性強,分布較為廣泛,主要分布在亞洲東部的我國、日本和韓國。在我國從北方的黑龍江到南方的云南均有分布,集中生長在河南、湖北、安徽和四川等地[1-2]。省沽油是一種優良的灌木油料樹種,樹體生長迅速,結實周期短,樹體矮化,盛果期植株樹高一般在2 m左右,果實易采摘,同時花芽分化能力強,結果枝比例高,在營養充足的情況下,可達90%以上。省沽油種子出油率為30.4%,種仁出油率為59.4%,油脂中多不飽和脂肪酸含量占59.4%~67.7%,其中亞麻酸含量達到6.5%,屬于亞麻酸類油脂,脂肪酸含量與核桃油和小麥胚芽油相似,具有較高的食用和保健價值[3-6]。

國外對省沽油的報道較少,日本有對其提取物進行分析

的報道,韓國有對其天然更新的研究報道[7-8]。國內對其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繁殖技術和油脂品質、功能方面[9-11]。目前人們對其利用也主要集中在花蕾上,對果實性狀遺傳變異的深入研究鮮見報道。表型多樣性是遺傳多樣性研究的重要內容,利用表型性狀研究群體的遺傳變異具有簡單、快速、節省費用等優點,且具有較高的直觀性和實用性。筆者對省沽油核心分布區3個群體的表型多樣性狀況進行了闡述。

1 調查地概況與研究方法

1.1 調查地概況

調查地位于河南省桐柏縣、湖北省大悟縣和安徽省石臺縣,分別代表桐柏山區、大別山區和皖南山區的氣候類型。調查地概況見表1。

1.2 調查指標

以對角線為取樣路線,按照10 m 1個間隔,從所調查的群體中各選擇30株個體進行調查。調查指標包括樹高、地徑、冠幅、冠下高、新枝長、新枝粗度、總果序數、每果序果數、每果實種子數、種子百粒重、果長、果寬、果厚等指標。

1.3 表型測定方法

每個植株選擇5個果序測量每個果序的果實數,選擇30個果實測量每個果實的長、寬、厚和每果實的種子數,每個植株選擇30粒種子,3次重復測量種子的百粒重。樹高、冠幅、冠下高均精確到0.01 m,地徑、新枝長度均精確到0.01 cm,當年生新枝粗度、果長、果寬,種子重量精確到0.01 g。

1.4 分析方法

2 結果與分析

2.1 各性狀總體變異幅度

變異系數是衡量群體變異程度的重要指標??傮w來看,省沽油植株各性狀變異幅度較大(表2)。各性狀變異系數大致可分為3個層次。變異系數最大的是每果實種子數(52.8%),與之相近的依次是單株總果序數(50.5%),冠幅(49.5%)和冠下高(48.9%);變異系數處于中等水平的有每果序果實數(27.7%),新枝長(25.3%),地徑(22.4%),新枝粗(19.1%),果厚(16.2%),種子百粒重(15.3%)和樹高(14.3%)等指標;果長(11.2%)和果寬(10.4%)變異幅度較小。

2.2 果實性狀種源間方差分析

對省沽油果實種源間各形態指標和每果實種子數進行方差分析,結果表明,省沽油種源間每果實種子數無顯著差異,其他指標差異均達到極顯著水平,且各指標在種源內單株間的差異也均達到極顯著水平。多重比較表明(表3),種源間果實果柄最長的是石臺種源,最小的是大悟種源,各種源間差異均達到顯著水平;果長最大的是大悟種源,最小的是石臺種源,其中桐柏與石臺種源間差異不顯著,而大悟種源與桐柏、石臺的差異均達到顯著水平;果寬最大的是石臺種源,最小的是桐柏種源,3個種源間差異均達到顯著水平;果厚最大的是石臺種源,最小的是桐柏種源,其中石臺和大悟種源間差異不顯著,桐柏種源與其他2個種源間差異顯著。

2.3 果實性狀種源間、種源內方差分量及表型分化系數

按照巢式設計將各表型性狀分解為種源間變異、種源內變異和個體內變異(機誤),各層次的方差百分比說明各變異來源的重要性。由表4可知,果實各表型性狀和每果實內的種子數方差分量在種源間變化在0.14%~9.10%,其中,最大的是果寬,最小的是每個蒴果內的種子數;種源內變化在4.92%~40.55%,最大的是果長,最小的是每果實種子數;單株內變化(機誤)在52.97% ~ 94.94%,其中最大的是每果實種子數,最小的是果長。表型分化系數變化在2.72%~54.58%,其中分化程度最大的是果寬,最小的是每果實種子數。省沽油群體變異來源在各性狀間最大的均為個體內變異,其次是種源內變異,種源間變異最小,說明省沽油各性狀單株內變異幅度較大。

3 結論與討論

該研究結果表明,省沽油各性狀總變異可大致分為3個層次,變異較大的是每果實種子數、單株總果序數和冠下高;變異程度處于中等水平的是每果序果實數、冠幅、新枝長、新枝粗、地徑、果厚、種子百粒重和樹高等指標;果長和果寬等指標變異較小。省沽油各結實性狀在不同種源變化也較大;在各結實性狀中,除種源間每果實種子數無顯著差異,其他性狀差異均達到顯著水平,各性狀在種源內的差異也均達到極顯著水平。省沽油種源間各性狀方差分量最大的均為個體內,其次是種源內個體間,種源間方差分量最小。

變異是選擇的基礎,在育種項目初期,由于林木在自然界長期積累的變異尚未被人們充分發掘和利用,往往存在較大變異[14]。目前省沽油大多處于天然林狀態,人工種植的林分也大多是隨機采摘的野生種子播種所得。因此,探討省沽油變異規律對后續良種選育工作具有重要作用。通過對省沽油變異系數的比較,每果實種子數和單株總果序數在各性狀中的變化最大,分別達到52.8%和50.5%,具有較大選擇潛力。每果實的種子數和單株總果序數在種子產量的形成中具有重大的決定作用,這說明省沽油種子產量也具有較大的變異幅度,具有較高的選擇潛力;省沽油果實胎座數在16~24個,但是種子數一般僅2~6個,且果實間差異較大;如果能夠制訂適當的育種路線和方法,提高省沽油種子數量,對省沽油整體產量的提高具有重要作用。

研究種源間和種源內遺傳變異模式和規律有利于全面理解種內個體所表現的形態差異,揭示物種的進化機制。通過對省沽油果型各性狀的方差分量進行分析可知,省沽油各性狀方差分量均為種源間方差分量(6.48%~9.10%)小于種源內個體間(4.92%~40.55%)。這與翅果油、臘梅、榿木、花楸等其他樹種的研究一致[15-18]。趙冰等[15]對臘梅10個群體的10個表型性狀進行研究表明,臘梅的果型性狀在種源間和種源內的變異模式均為種源間(2.49%~47.52%)變異小于種源內(51.73% ~ 71.07%)單株間變異。王軍輝等[16]對榿木5個種源的變異模式進行研究,結果表明,種源間(0.90% ~ 22.26%)變異幅度小于種源內(40.83% ~ 72.49%)。省沽油果型性狀的表型分化系數在13.78% ~54.58%,這與其他樹種的研究也具有相似之處。每果實種子數在種源間分化系數較小,方差分量主要來自于種源內單株間和單株內,這表明在對省沽油每果實種子數進行選擇時種源內的單株選擇具有較好的選擇效果。

參考文獻

[1] 賈良智,周俊.中國油脂植物[M].北京:科學出版社,1987.

[2] 戴寶合.野生植物資源學[M].北京:中國農業出版社,2003.

[3] 劉正祥,張華新,劉濤.省沽油生物學特性研究[J].林業科學研究,2007,20(5):705-709.

[4] 劉正祥.省沽油生物學特性及其利用技術基礎研究[D].北京:中國林業科學研究院,2006.

[5] 毛多斌,賈春曉,金保全,等.省沽油種子油中脂肪酸的GC-MS分析[J].中國油脂,2004,29(3):63-66.

[6] 賈春曉,毛多斌,孫曉麗,等.省沽油種子油中亞麻酸、亞油酸的分析[J].營養學報,2004,26(5):410-411.

[7] CHUNG J C,JANG K K.An analysis on the forest vegetation in around Daea Dam by ordination[J].Journal of korean forestry society,2003,92(1):1-7.

[8] MAENO H,HIURA T.The effect of leaf phenology of overstory trees on the reproductive success of an understory shrub,Staphylea bumalda DC[J].Canadian journal of botany,2000,78(6):781-785.

[9] 劉正祥,張華新,劉濤.省沽油硬枝扦插生根特性[J].東北林業大學學報,2007,35(7):13-16.

[10] 劉正祥,張華新,劉濤.省沽油種子油脂分析與功能特性評價[J].林業科學,2008,44(2):48-54.

[11] 劉正祥,張華新,劉濤.省沽油嫩枝扦插生根特性[J].南京林業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7,31(5):75-80.

[12] SUEYOSHIL E,QIAN Y,MATSUNAMIL K,et al.Three new olefinic acetogenin glycosides from leaves of Staphylea bumalda DC[J].Journal of natural medicines,2009,63(1):61-64.

[13] QIAN Y,MATSUNAMI K,OTSUKA H,et al.Staphylionosides A-K:Megastigmane glucosides from the leaves of staphylea bumalda DC[J].Chem Pharm Bull,2005,53(7):800-807.

[14] 鄭勇奇.常規林木育種研究現狀與發展趨勢[J].世界林業研究,2001,14(3):10-16.

[15] 趙冰,張啟翔.蠟梅種質資源表型多樣性[J].東北林業大學學報,2007,35(5):10-13.

[16] 王軍輝,顧萬春,萬軍,等.榿木不同種源球果及種子性狀的遺傳變異[J].東北林業大學學報,2006,34(2):1-4.

[17] 鄭健,鄭勇奇,宗亦塵,等.花楸樹天然群體種實多樣性研究[J].植物遺傳資源學報,2009,10(3):385-39l.

[18] 趙罕,張華新,李鳳鳴,等.山西翅果油天然群體果實多樣性研究[J].林業科學研究,2011,24(6):774-778.

猜你喜歡
果長
木姜葉柯種源內不同家系種實生物學性狀變異研究
辣椒良種薈萃
2019年辣椒新品種區域試驗簡報
耐貯運粗鱗綠皮絲瓜品種
3個辣椒品種
大興安嶺地區野生藍莓果實的形態變異
江西辣椒品種應用現狀及潛力品種推薦
馬尾松球果各標志值與出種粒數回歸分析補報
介紹幾個朝天椒品種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