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地質災害影響和預防研究

2017-07-16 01:12宋世杰
環球人文地理·評論版 2017年4期
關鍵詞:災害預警機制

宋世杰

(山東省第七地質礦產勘查院,山東 250000)

摘要:地質災害在今年來越來越進入人們的視線,也引起了社會各界的熱議。地質災害給人們的生活、乃至生命造成的危害都是不可逆的。隨之而來的就是如何應對、預防地質災害,甚至是如何規避的問題,這就要求我們對于地質災害發生的原因、機理都要有深入而透徹的了解和理解。首先,調研了解、細致研究地質災害發生的影響因素;然后,在了解癥結所在的基礎上,做好針對性的預防工作;之后,才能通過對地質災害影響和預防研究來為我們現實工作開展提供一些參考和建議。

關鍵詞:地質災害;影響因素;預防措施

一、地質災害的發生機理

地質災害是指由自然因素或人為活動引發的危害人民生命和財產安全的山體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縫、地面沉降等與地質作用有關的災害。導致地質災害發生的原因有二:一是自然因素;二是人為因素。地質災害的發生機理無外乎以上兩種,一定程度上自然因素導致的地質災害是不可控的,存在未知性。在自然規律面前,我們的力量是有限的,主觀能動性能發揮的作用也是有限的。然而因為人為因素而導致的地質災害,卻是我們能發揮最大效用的領域。人類可能是出于利益追求、無知等原因而枉顧自然存在和發展的規律,最終引發了危害生命安全、造成經濟損失的地質災害。

(一)自然因素。地質災害屬于自然災害的一種。具體表現形式有:山體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縫、地面沉降……在自然因素中導致地質災害的最主要的原因是地質構造和地理環境的特殊性。此外,氣候原因也會一定程度上引發地質災害。首先,地理環境的特殊性。一些地區地理環境先天條件差,比如地處活躍的板塊運動地帶,地殼運動異?!浯?,地質構造的特殊性。有些地區因為地震等災害發生,地質結構發生變化,具備易于發生地質災害的特質;甚至一些巖體、山體本身斷裂發育,為地質災害發生埋下了隱患。再者,氣候原因也不容忽視。一些地區雨季時間長,雨量充沛,季節性的引發地質災害……對于存在的這些自然因素,在誘發地質災害發生機理研究中,都要做好研究,引起重視的。

(二)人為因素。人類在“天災”面前本就弱小,如果還有“人禍”,那么地質災害給我們帶來的危險將是無可估量的。很多地質災害的發生誘因中,都不乏人為的因素。市場經濟發展、資源的稀缺、可持續發展理念的欠缺,也缺乏對大自然的敬畏心,出現了過度墾荒、濫砍濫伐、胡亂開山等現象,最終引發了地質災害。

二、地質災害的影響

地質災害的發生,會對我們生活、生命產生巨大影響。產生的影響主要表現在自然和經濟兩個層面。

(一)自然層面。地質災害在自然層面的影響有兩個方面。一是地質結構和環境本身。很多地質災害,比如地震、因礦產資源過度開采導致的山體損害等都是不可逆的,而且還會對地質環境自身的后續成長和發展產生持續性影響。二是對于人類生命安全而言。因為山體滑坡、洪澇災害、泥石流等地質災害導致的危及生命的事件已是屢見不鮮。生命只有一次,失去了就沒有重來的機會。不論是對自然、還是生命,我們都還是要懷揣著敬畏之心。

(二)經濟層面。經濟損失是地質災害發生必然引發的結果。比如:對于突然發生泥石流等地質災害的地區來說,不僅會損毀道路交通、破壞通信、堵塞河道,嚴重地,甚至會發生村落被掩埋的情況。災害的發生,不僅破壞了原來的經濟基礎環境,而且后期的救災工作也需要大量的資金投入。

三、地質災害的預防舉措

(一)建立完善的調查機制?!皼]有調研就沒有發言權”。根據災害的發生機制,要建立起完善的調查機制。調查機制建立工作包含如下幾個方面:一是各地區地質結構和地質環境定性調研工作;二是對于已發生地質災害的地區進行改變情況進行調研工作;三是各地地質災害應急預案管理辦法建立情況調研。

(二)完備的地質災害預防意識宣傳。地質災害發生的誘因中,認識層面意識淡薄是關鍵的因素。政府相關部門應會同媒體在全社會進行地質災害預防意識的宣傳,幫助人民、企業家樹立起節約資源、合理規劃的理念,才能從源頭減少地質災害的發生。

(三)加強地質災害救災抗災硬軟件配套工作。很多情況下,之所以地質災害會造成經濟損失重大、災情拯救有延誤,是因為在抗災救災硬軟件條件上的不足。一是增設地質災害逃生技能教育課程;二是加強應急救援工作的演練;三是加強對交通、通信以及專業設備的配備

(四)健全地質災害監測機制。預防具體工作第一步就是要健全地質災害監測機制。監測機制的建立可以抓好兩個主體:一是地質災害監測專家;二是地區基層執行人員。地質災害監測專家提供專業的地區地質災害監測,提供最及時的信息和資訊。地區基層執行人員,加強基層地質災害巡查監測的工作,建立常態化的工作機制。

(五)建立健全地質災害預警機制。在防治策略中,首要的防治重點就在于健全預警。這是由于,相關部門只有具備了健全的地質預警體系,才能夠明確特定地區的災害隱患和風險。在預警體系中,監測災害的關鍵點應當在于提升預警的技術性,同時也不能夠缺乏災害防控的投入。一旦發生了異常,那么有關人員就需要借助監控手段來搜集特定區域內的地質災害信息。通過預警體系的反饋,就可以給出實時性的災害預警信號。在短時間內,可以迅速判斷地質災害的成因,這樣做有助于爭取珍貴的救援時間。

結語:我國地域范圍廣,地質結構的多樣性、特殊性也是多有體現,所以如何做好地質危害的預防工作也是難度較大。這就要求我們在面對多樣復雜的地質結構和環境是務必要做好調研,有緊急預案以便應對這種突發情況,監測工作更是要常態化,預警工作要及時,這樣才能讓災害防控工作有序開展。工作開展過程中,也要結合實際情況,因地制宜,精準預防。

參考文獻

[1]王亮,劉長憲.解析地質災害防治及其地質環境利用[J].建材與裝飾,2016(11):205~206.

[2]閆國芹.地質災害防治策略和地質環境應用探討[J].價值工程,2016(10):207~209.

[3]劉傳正,劉艷輝.論地質災害防治與地質環境利用[J].吉林大學學報(地球科學版),2012(05):1469~1476.

猜你喜歡
災害預警機制
河南鄭州“7·20”特大暴雨災害的警示及應對
我省汛期常見氣象災害及防御
推動災害防治工作實現新跨越
法國發布高溫預警 嚴陣以待備戰“史上最熱周”
園林有害生物預警與可持續控制
機載預警雷達對IFF 的干擾分析
破除舊機制要分步推進
注重機制的相互配合
打基礎 抓機制 顯成效
《災害來臨怎么辦?》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