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特殊或易感人群健康的城市綠色景觀現狀及建設研究

2017-07-16 01:58鄭爽
環球人文地理·評論版 2017年4期
關鍵詞:城市綠地景觀設計人群

鄭爽

(重慶大學城市科技學院)

伴隨著大氣污染等諸多方面的因素,當今城市公眾的健康已經成為了嚴重的問題。城市綠色景觀對于改善公眾健康有著積極的作用,然而現在對于社會特殊群體和易感人群的健康在城市景觀設計中的關注并不突出,其實這類人群同樣需要社會的關懷。本文的研究是通過分析當今城市景觀設計對于特殊群體的關注現狀,從而分析總結存在的問題,提出針對不同類型的社會特殊人群的景觀關懷。

一、環境惡化引發的公眾健康問題

自上個世紀50年代以來,全世界范圍內掀起了城市化發展的浪潮,大批的人群從農村涌向城市,在給人類帶來巨大繁榮的同時,也產生了一系列的環境問題,其中城市環境不斷惡化引發了嚴重的公眾健康危機。這種健康問題不僅是指生理上的,很多時候也是精神上的危機,例如人們長期生活在鋼筋混凝土的森林中逐漸和大自然失去了聯系、在都市生活的壓力下人們變得焦慮不安、外來務工人員沒有歸屬感和安全感、人們的居住環境變得嘈雜、層出不窮的環境問題已經成為了公眾健康的嚴重威脅。信息化時代的到來,使得人們的體力勞動大大減少,足不出戶就可完成多項事情,人們之間面對面的交流越來越少,與大自然的接觸也越來越少。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和環境污染,導致的各類疾病例如癌癥、心腦血管疾病以及糖尿病已經逐漸成為了當代人們疾病死亡的主要殺手。

二、城市綠色景觀對身心健康的積極作用

城市綠地景觀不僅有美化環境,改善局部小氣候的作用,同時城市綠地對于城市居民的身心健康的良好作用也是不可或缺的。人們釋放壓力的場所很多時候會選擇有綠色植物的地方,并且人們常常會選擇在環境適宜的公園綠地中休息和聊天,這樣也可以更好地促進社會交流。在房地產開發中,周邊的綠色環境以及后期的綠地景觀面積,逐漸成為了評判居住區好壞的標準之一,這足以證明當今人們對城市綠地景觀的渴望和需求。例如,城市中的口袋公園,成為了都市白領們休息的良好去處,它的存在對市民的生理和心理上都產生了積極的影響。城市綠地不僅僅是休閑的運動的場所,很多時候更是起到了緩解緊張情緒,增強免疫力,降低犯罪率,提高工作效率的作用。

三、城市公共綠地設計對特殊群體健康的關注缺乏

隨著城市化的進程,在人們關注市民群體的身心健康的同時,特殊人群的健康問題也需要得到大家的重視。

1、城市白領和外來務工人員

越來越多的外來務工人員在陌生的城市找不到歸屬感,文化和城鄉差異使得他們承受著巨大的精神壓力。當今的城市綠地設計規劃很多時候并沒有考慮到綠地周邊的使用人群,高端住宅和寫字樓周圍可以飽覽美麗的城市綠地景觀,而普通街道則是簡單的綠化種植,甚至工廠周邊的綠化竟成為了奢侈品一般。這種不公平的現象已經在當今的景觀設計中表現的十分明顯。其實無論是公司的白領還是流水線的工人,他們都有著高強度的精神壓力,同樣需要綠色景觀對他們的身心進行調節。

2、老齡化人群

老齡化問題已經成為當今世界普遍性的社會問題,那么讓綠色景觀更好地調節老年人的身心健康,也是維持社會和諧的重要因素。在城市綠地中對老年人的關注也較少,老年人經歷了歲月變遷,心境趨于沉靜,對于生活的要求與年輕人追求標新立異、新鮮刺激不同,他們需要的是一個可以好好呼吸新鮮空氣,有地方可以唱一段京劇,品一壺好茶,下一局象棋的地方,這就需要景觀具有一定的私密性。另外老年人的視力、記憶力都不如從前,需要設計些景觀差別較大的,方位感強的空間。但實際上,很多小區的景觀和城市綠地中并沒有考慮到這些因素,老人的活動空間很少,并且常常和其他的活動空間相沖突。老人缺少這樣的活動空間,很容易產生各種心腦血管疾病,威脅到他們的身心健康。

3、兒童的成長

在現在的景觀設計中對于兒童活動區幾乎沒有關注到兒童成長的真正的身心健康。很多時候就只是簡單地放置一組兒童游樂設施,地面鋪上塑膠的材料。實際上,兒童的活動方式不僅僅是使用游樂設施,他們有著自己的想法,可以提供一些彈性的空間,讓他們有選擇性地來支配自身的行為才是真正關心兒童的設計。

4、殘疾人

在當今的城市公園中經??梢钥吹揭恍﹨^域只有臺階沒有坡道,使用輪椅的殘疾人無法進入這一區域,一些地方即使有坡道但是坡度較大或寬度過窄也使得輪椅不能使用。在一些人行道上,沒有設計盲道或者有盲道但是常有電線桿等障礙物,非常不利于保護盲人的安全。

5、災后幸存者

例如像汶川、玉樹、天津等城市中,對于災難后的幸存者他們的身心健康在景觀方面關注還沒有提到一個重要的位置上來。然而,他們的確需要城市中給他們一片交流放松的空間,讓他們在這里釋放壓力,交流情感。對于這樣的特殊群體,他們更容易產生身體和心理上的健康問題,因此需要我們投入更多的關注在他們身上。

四、健康理念引導下的城市園林的發展歷程

對于綠色景觀和公眾健康的積極作用,早在12世紀的歐洲就已經有了這些方面的運用,中世紀的修道院可以說是最早的康復園林,流浪者和朝圣者在出現疲倦、生病的癥狀時就會帶他們到修道院中的療養室中進行治療,這些療養室緊挨著修道院的花園和藥草園。在19世紀,閣式醫院成為了醫院的主要形式,閣式病房之間是戶外空間,將陽光和新鮮的空氣引入房中,起到了療養的作用。但是在20世紀之后,隨著醫療技術的發展,外科手術等先進的醫療手段逐漸被認為是可以治愈一切病癥的,這種古老的治療方法逐漸被取代。直到20世紀晚期,康復園林的概念又被重拾到景觀設計師的視野中來,越來越多的關注到綠地景觀和人類身心健康之間的關系。

然而對于特殊人群的身心健康和城市綠色景觀的研究還為之尚少,更多時候是從人性化設計的角度出發,而沒有過多地從特殊人群的健康角度考慮和研究。

五、針對社會特殊人群健康的城市綠色景觀建設

1、老年人活動空間

老年人較其他的人群而言有更多的閑暇時間,剛退休不久的老人往往喜歡做些適量的運動。年紀在70多歲的老人,行動開始變得遲緩,一般喜歡坐在離家近的地方和鄰居朋友聊天。80歲以上的高齡老人,很多是由子女或者護工推著輪椅出門,曬曬太陽,隨處看看。

那么面對這樣的三類老人,在社區景觀設計中應當注意一下幾個方面:首先,需要給他們提供更多有樹蔭或者遮擋的區域,要能做到夏天不曬,冬天擋風,下雨不會躲閃不及。其次,要保證他們的心理安全感,有一定的私密空間不相互打擾。同時要有較為豐富的可觀內容,看人或者是看景。第三,場地要開闊平整,地面不要有過多的障礙物,以防跌倒受傷。第四,設施的完善,無障礙通道方便輪椅的進出,座椅最好能有扶手方便老年人起身。

2、兒童活動空間

當今多數社區中的兒童活動空間都是以安裝整套的兒童娛樂設施的形式出現,地面鋪上塑膠材料,兒童沒有辦法自主選擇他們活動的方式。真正合理的兒童活動區應當是關注到孩子的成長需求,他們對世界有著強烈的好奇心和探索的欲望,他們希望可以在多元化的空間中找尋快樂。第一,符合兒童的生理特征。在兒童活動區的座椅不易過高,在設計上不僅僅是放置兒童游樂器材,可以設計一些可供他們自己創造的空間,例如沙池,軟質擋墻等。同時也不應該有尖銳的物體在這里出現,這樣很容易讓小朋友由于好奇心而傷到自己。第二,對于空間邊界的處理。在每個場地與場地之間邊界的區域是設計中較為容易忽視的地方,但是這一區域的安全性是十分重要的,植物不易種植的過密,如果需要的話也盡量避免人的進入,不然兒童在不小心進入這些區域很容易發生意外和危險。第三,色彩的處理。兒童喜歡較為鮮艷的顏色,但是在鮮艷的顏色的同時不宜做的過于繁雜,這樣容易使得家長在看護的過程中,視覺產生疲勞。第四,場地應該盡可能的開闊,便于家長的看護,過于復雜的空間會增加孩子走失的可能性。

3、城市白領

城市白領這樣的一類人群雖然不需要過多的在室外工作,風吹日曬,但是長期的工作壓力使得他們成為最容易處于亞健康狀態的人群。他們處在鋼筋混凝土的森林中,很難看到綠色,享受到大自然的氣氛。上個世紀的美國正式為了解決這一問題在很多城市的中心商務區都建造了“口袋公園”,為高壓中的上班族帶來一抹綠色。在這樣的環境中的綠地應當具備以下的特點:首先,需要有獨處的空間。上班族在這樣的區域往往是在中午午飯的時間,有的人希望在這時可以放空自己、緩解壓力,這是就需要較為私密的空間而不被其他的人打擾。其次,需要有可供交流的空間。這樣的空間可能是大樹下的幾個座椅加上一個小桌子,也可能是小池塘邊濱水的休息區。他們往往會選擇這樣的地方和同事朋友一起聊天吃午飯,并且在春風徐徐的日子里,這同樣也可以成為約談客戶的好去處。并且這些地方的座椅最好是可移動的,這樣可以方便人們自由形成任意數量的組合。

4、外來務工人員

外來務工人員上班的區域一般是在較為偏僻的工廠或者是建筑工地,這樣的區域往往對景觀設計的關注很少。工廠常會排放出有毒有害的氣體,危害人們的健康,工廠中應當種植能夠吸收有害氣體的植物,例如夾竹桃能吸收硫化氫、二氧化硫等氣體,可以起到凈化空氣的作用。

另外,外來務工人員背井離鄉出來打工,對家鄉有著強烈的思念之情,工廠外的環境更應該提供一些可供他們休息聊天的地方,豐富他們的工作之余的生活。在節約成本的前提下,同樣可以用較為平價的樹種營造出和諧的景觀氛圍。

5、災后幸存者

災后幸存者在很長的一段時間內會處在臨時安置點,他們的情緒由于災難的降臨很多人在短時間都沒有辦法恢復到原來的狀態,常常會出現失眠、恐慌、自我懷疑、抑郁等不良的情緒。心理醫生的數量沒有辦法滿足這么多人的需求,這就需要在設計室外空間時盡可能的關注到他們的健康恢復。首先是營造運動的空間,其中包括康健恢復器材,如高低杠、訓練階梯和吊環等。另外是面向身體已經康復了的人群,他們由于災后存在的恐慌和緊張的情緒,急需得到釋放,籃球場、乒乓球臺和活動廣場這樣的地方為他們提供了很好的鍛煉場地,可以通過運動來減輕壓力,促進心理健康的恢復。其次,利用園林景觀來排解心理障礙??梢赃x擇種植一些開花的植物,芳香的氣味和鮮艷的顏色會愉悅他們的心情。通過地形的設計,增加一些緩坡,加強他們的運動量也有助于降低血壓和肌肉放松的作用。同時,應當有較多可供他們交流的空間,可以向朋友傾訴自己的內心,這樣也有助于加快內心的排解。第三,在設計中也應當避免一些問題,如果此地區是由于洪水泛濫導致的家園被毀,他們很多人就會對水有很大的恐懼感,應當避免大的水面的設計,以防加重他們的心理恐慌;如果是對于地震災后的景觀建設,就應避免類似震波、裂痕這樣的雕塑和鋪裝,這樣的元素可能會引起他們對地震的回憶。另外,在景觀設計中要盡量避免出現可供他們向外界人群發泄和自殘的物體,如散落的石子和尖銳的構筑物等。

結語:城市綠色景觀設計對關注公眾健康有了一定的認識,同時也越來越重視在這方面的設計,但是對于弱勢群體、特殊人群的健康關注還有待加強,其實為了整個社會更加和諧的發展,關注這類人群的健康是十分重要的。本文根據現有的案例結合現狀問題,對當今基于特殊易感人群的城市綠色景觀建設提出幾點思考,希望可以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引起更多的設計者關注到這一方面人群的健康,從景觀設計的角度上更好地為公眾健康社會和諧的目標服務。

參考文獻

[1].亞力山大·加文,蓋爾·貝倫斯等著.城市公園與開放空間規劃設計[M].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 2007,8.

[2].閆洪杰.城市公園景觀設計與老人需求的適配[J].北京園林,2011(2)

[3].畢燃.城市公園中弱勢群體使用功能拓展及設計研究[D].東北林業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4,6

[4].謝彩霞.農村震后重建安置點康復性景觀設計初探[D].四川農業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4,5

[5].姜斌,張恬,威廉·C·蘇利文.論城市綠色景觀對大眾健康的影響機制及重要研究問題[J].景觀設計學.2015,1

[6].王敏,劉濱誼.為健康生活的設計——美國風景園林規劃新趨勢[J].中國園林.2005,6

猜你喜歡
城市綠地景觀設計人群
作 品:景觀設計
——《勢能》
巧用景觀設計和諧中的一致化
編制城市綠地養護規范和標準應注意的事項
色彩在景觀設計中的應用
城市綠地綠化種植與養護
城市綠地功能與作用的重新認識
高科技園區景觀設計探討
透水性鋪裝在城市綠地中的應用初探
財富焦慮人群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