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問題—情境教學法的地理教學設計與實踐

2017-07-16 02:17車秋麗
環球人文地理·評論版 2017年4期
關鍵詞:原則問題

車秋麗

(廣州大學地理科學學院,廣東 廣州 510006)

摘要:在教學改革的潮流中,問題—情境教學法是改革傳統“填鴨式”教學方法的一種較好的教學方法。它是以問題—情境為主線貫穿整一堂課的教學方法,它能很好的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在問題的情境中建構自己的知識,提高地理思維能力和實踐力。

關鍵詞:問題—情境教學方法;原則;大氣的受熱過程

問題—情境法是教師在學生原有知識的基礎上圍繞教學內容有目的的提出教學問題,創設問題情境,然后讓學生獨立思考或小組合作探究,解決問題,建構自己知識的教學方法。問題—情境法能很好的體現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教育理念;能讓學生在問題情境中建構自己知識的同時,又能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交際能力、科學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

要用好問題—情境法,教師必須做好基本功,如要遵循好以下原則:

(1)做好預設,課前要了解學生的學情。做好預設,認真備好課,如認真研究與本節內容有關的教材、教案、文件、音頻和視頻等資料。只有預設好了,問題—情境法的教學才能成功。了解學情是問題—情境法實施的基礎,也就是說問題—情境法的問題是基于學生原有基礎知識的,問題情境的創設要符合學生的“最近發展區”,讓學生在原有知識水平上有所收獲,甚至達到有所突破的效果。讓學生感到自己解決問題的喜悅感,并讓他們能從喜悅中獲得繼續學習的動力。

(2)問題情境要緊扣教學內容,貼近生活實際,同時要考慮趣味性。問題情境的創設要符合課標,緊扣教學內容。也就是說在創設問題情境時要把問題情境結合本節的各個知識點,讓其起到承上啟下,達成教學目標的作用;貼近生活實際,具有趣味性的意思是創設的問題情境要聯系身邊的生活現象,聯系時事新聞,要讓學生感到地理知識是學有所用,而不是教師的空洞說教。同時,問題情境的創設還要考慮趣味性。俗話說得好: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所以鑒于這點教師在創設問題情境時,要站在學生的角度,創設一些能吸引學生興趣的符合教學內容的問題情境。

(3)善于引導學生,注重方法思路的引導。問題—情境法的最終目的不是讓學生知道哪道題的答案,而是要學生理解事情發生的緣由,學會自主學習、合作探究,學會解答某種問題的方法和技巧,學會運用所學知識解釋生活現象或解決生活問題,從而提高學習興趣、效率和能力。因此教師要善于問,善于引導學生回答,鼓勵學生在作答時大膽發揮自己的見解。同時在此過程中,教師要尊重學生,不打斷學生或批評學生;要善于觀察記錄學生的疑惑或錯點;要善于引導學生可從哪方面思考等。

(4)要注重用多智能理論評價學生。每一個學生都是一個獨立的個體,他們都有各自的優點和缺點,所以教師在教學評價學生時不能單憑分數的高低而否定一個學生。同樣的,在問題—情境法的教學中,教師也要注重評價學生的其它智能,如空間智能、語言智能、人際智能和內省智能等,要考察學生的觀察、探究、合作、思維、動手能力等,而非只以學生答對題與否來評價學生。況且僅以答得對與錯來評價學生是不全面的,因為它已不能符合當今教育改革對人才培養的要求了。

基于問題—情境法,我在高中教學實習中設計并實踐了必修一的教材內容,下面我舉《大氣的受熱過程》的這一案例來說明如何在高中課堂上運用問題—情境法。

課程標準: 運用圖表說明大氣受熱過程。這條標準要求學生通過繪圖分析大氣的受熱過程,要求學生能夠繪圖、析圖,把看不見、摸不著的大氣受熱過程用圖表示出來。

教材分析:本節教材內容主要來源于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一)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氣中的第一節冷熱不均引起大氣運動第一課時大氣的受熱程。本節內容主要由大氣的受熱過程、熱力環流和大氣的水平運動三部分組成。第一課時中主要介紹大氣的受熱過程。大氣的受熱過程是本節的基礎知識和重點,只有理解了地面是近地面大氣主要的直接熱源而不是太陽輻射,才能正確理解熱力環流的成因和不同的表現形式,才能更好的理解大氣的水平運動。為后面學習大氣環流、天氣系統以及全球氣候變化打下理論基礎。因此本課時內容是本單元學習的基礎。

大氣受熱過程”主要包括以下幾個要點:①太陽輻射能是地球大氣最重要的能量來源;②太陽輻射穿過大氣層的過程;③地面吸收太陽輻射而使地面增溫,又以長波輻的形式把熱量傳遞給大氣;④地面是近地面大氣主要的直接熱源;⑤大氣受熱過程的重要性。核心結論“地面是近地面大氣主要的、直接的熱源”,“活動”說明大氣對地面的保溫作用,利用大氣保溫和削弱原理解釋自然現象。

學情分析:①高一學生具有一定地理基礎知識,但是僅是對一些表面現象的認知,對理性認知比較少。如本節課推理過程嚴謹,涉及的光學和熱學知識較多,而這些知識學生沒有學過,導致學生學習大氣受熱過程的知識障礙較多。這要求教學時給學生必要的相關知識鋪墊;②高一學生好奇心比較強,又有一定的探索能力,本課時內容大氣的受熱過程和生活聯系緊密,能吸引學生對大氣現象的好奇心,從而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

教學重點:大氣的受熱過程; 地面是近地面大氣的最主要、最直接熱源;大氣的削弱作用和保溫作用。

教學難點:大氣的受熱過程;大氣的削弱作用和保溫作用。

教學方法:問題—情景法(主)、啟發式教學法、小組討論法、多媒體輔助教學法。

教學過程:一、情境導入:今天我們來學習第二章第一節冷熱不均引起大氣運動中的第一課時大氣的受熱過程。在講授新課之前,老師要問同學們一個問題,為什么我們去爬山時,總感覺山上比較寒冷呢?

生:……

師:那我們就帶著問題來學習本節課的內容,相信學完同學們就知道為什么了。

二、新課教授:

師:地球上的熱量主要是從哪兒獲得的?

生:……

師:嗯,這是我們第一章第二節太陽對地球的影響中的知識。同樣的,地球大氣的最重要熱量也來源于太陽輻射。那太陽是怎樣使大氣受熱的呢?我們一起來學習一下,首先我們來看一下大氣的受熱過程示意圖。太陽輻射要穿過厚厚的大氣層才能來到地面使地面增溫。在這個過程中,我們把太陽輻射的總能量看成100%,到達地表的太陽輻射只有47%。那剩下17%的太陽輻射被大氣的云吸收了,36%的太陽輻射被大氣中的塵埃、分子等給反射、散射了。大氣的吸收、反射、散射對太陽輻射起到了削弱作用。

師:播放大氣削弱作用的微視頻,具體解釋大氣削弱作用在生活中的具體表現:①炎炎夏日站在烏云底下,我們會感覺到比較涼爽,這是因為云層吸收、反射了太陽輻射,所以到達地面的太陽輻射就減少了;②白天我們看到天空呈現蔚藍色是因為大氣中的塵埃、分子容易散射太陽輻射中波長較短的藍紫光,所以天空呈蔚藍色;③日落后的黃昏或日出前的黎明以及陰天,天空仍是明亮的,也是因為大氣對太陽輻射起到的散射作用。日常生活中還有很多大氣削弱作用的例子,同學們感興趣的話可以自己課后去了解,然后跟同學交流分享。那我們把這一個太陽使地面增溫的階段叫做太陽暖大地。學完該知識點后,我們來應用一下。

師:青藏高原為什么是我國太陽輻射最豐富的地區?思考一下,等一下叫同學起來回答。

生:……

師:(總結)青藏高原海拔高,空氣稀薄,對太陽輻射的吸收、反射和散射都較少,所以太陽輻射量大,太陽能資源豐富。

師:那接著我們來學習大氣受熱過程的第二個階段。在第一階段中地面升溫了,那地面會以長波輻射的形式把熱量傳給近地面大氣,使大氣升溫。同時它也會把熱量傳給大氣上界。這里我們遇到了一個新名詞長波輻射,它是指什么呢?由實驗得知,物體的溫度越高,輻射的波長越短;反之則越長。所以太陽輻射是短波輻射,地面輻射是長波輻射,大氣輻射也是長波輻射。從示意圖箭頭的大小和數據中,我們可以看出地面長波輻射大部分被近地面大氣吸收了。在這里,我們可以總結:近地面大氣的主要、直接熱源是:地面。這個大地使大氣增溫的階段我們叫做大地暖大氣。

師:學到這里同學們就可以運用所學知識解答老師一上課所提出的問題了。為什么當我們去爬山時,總會感覺山上比較寒冷?為什么呢?利用所學知識,動腦筋思考一下。等一下老師提問。

生:……

師:(總結)地面是近地面大氣主要、直接的熱源。越高離地面就越遠,接收到的地面長波輻射就越少,所以比較寒冷。夏天人們喜歡到山上避暑也是同樣的道理。

師:當大氣增溫時,大氣也會向外輻射,方向有向上和向下,向上部分叫大氣輻射;向下部分因為和地面輻射相反,所以被稱為大氣逆輻射。大氣逆輻射對地面有什么作用呢?我們來看一個信息。如果沒有大氣層,近地面的平均氣溫為-23°C,但實際有大氣層的大氣逆輻射作用,而使得近地面的平均氣溫為15°C。這說明了大氣逆輻射可以使因地面輻射損失的熱量得到一定程度的補償。這個大氣使地面增溫階段我們叫做大氣還大地。

師:那學完該知識點后,請同學們做一下PPT的題,為什么月球表面晝夜溫差變化比地球表面劇烈?大氣逆輻射的存在,對地面有什么作用?小組討論一下,等一下請同學起來回答。

生:……

師:(總結)地球:白天,大氣削弱了到達地面的太陽輻射,使氣溫不會太高;夜間,大氣逆輻射把熱量還給地面,使氣溫不致于過低。(晝夜溫差?。?/p>

月球:白天,沒有大氣對太陽輻射的削弱作用,月球表面溫度會上升得很高;夜間,沒有大氣逆輻射對月球表面的保溫作用,月球表面溫度會急劇降低。(晝夜溫差大)

所以,大氣對地面起保溫作用。

師:學完了大氣的受熱過程,我們來總結一下這個大氣的受熱過程,這個過程由三個階段組成,太陽暖大地,大地暖大氣,大氣還大地。在這個過程中大氣對太陽輻射具有削弱作用;大氣的重要能源來源于太陽輻射;近地面大氣的主要、直接熱源是地面;大氣對地面起保溫作用。

師:學了大氣的受熱過程,那它有什么意義呢?我們一起來看一下。

意義:大氣的受熱過程影響著大氣的熱狀況,溫度分布和變化,制約著大氣的運動狀態。

經過高中的實習實踐證明,問題—情境法能提高地理課堂氣氛,激發學生主動學習的積極性;能克服“填鴨式”的傳統教學模式,讓學生在問題情境中建構自己的知識,而不是教師的滿堂灌;能培養學生的觀察、探究、合作、思維、創新和實踐能力,讓學生學會學習;同時它還能在師生教學相長的融洽教學環境下增進師生的感情。

參考文獻

[1]王錕. 地理教學中問題教學法的應用[J]. 科學大眾(科學教育),2012,(703):49.

[2]周慧. 基于地理事實學習的組件教學設計方法[J]. 教育導刊 , 2015,(05):74-77.

[3]張丹,李君華,唐克.分析化學教學中問題教學法的應用[J].遼寧工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5,17(2):141-142.

猜你喜歡
原則問題
堅守原則,逐浪前行
避開“問題”銀行股
演員出“問題”,電影怎么辦(聊天室)
超越傷害原則
韓媒稱中俄冷對朝鮮“問題”貨船
無罪推定原則的理解與完善
“問題”干部“回爐”再造
惹人喜愛的原則(二)
惹人喜愛的原則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