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鄉村政治文化發展淺析

2017-07-16 02:39馬宗良
環球人文地理·評論版 2017年4期

馬宗良

(華中師范大學 城市與環境科學學院,武漢 430079)

摘要:中國作為一個以農業立國的古國,鄉村是其歷史的見證者。隨著社會的進步,各界對于鄉村政治文化的研究逐步加深, 近年的研究中興起了“鄉村精英”的概念,為鄉村政治文化的研究提供了新視角,同時政府以及教育的作用也不容忽視,在多種力量的影響下,鄉村政治文化的發展研究也進入了新的階段。

關鍵詞:鄉村政治文化;鄉村精英;政府轉型

1我國鄉村政治文化發展研究綜述

1.1中國古代鄉村政治文化研究綜述

中國是一個以農業立國的文明古國,鄉村政治文化源遠流長。在“大一統”的農業社會中,鄉村是國家的細胞,是王權是否鞏固的基礎(駱正林,2007)。駱正林先生將中國古代鄉村政治文化的特點歸納為“家族勢力與國家勢力的博弈與合流”,形象的闡釋了封建時代國家通過官民共治的形式,將權利滲透到鄉村中去的特點。林輝煌先生在近期研究中進一步闡釋了古代鄉村政治文化的內涵,即“皇權不下縣”、“準官員文化”、“民間精英文化”,他指出這些政治文化傳統的形成與當時國家治理能力較弱而社會內部組織化程度較高有關(林輝煌,2016)。

中國古代鄉村自治性相對管理性強,具有一定的家族性質,以熟人社會為基本格局,將村民維系在了一起,構成封建社會政權的基本單元。

1.2近代對鄉村政治文化的研究綜述

民國初期,國民經濟凋敝,中國農村經濟社會日益走向衰落的。以梁漱溟和晏陽初為代表的鄉村建設運動迅速興起。梁漱溟在前人“村治”的基礎上提出“鄉治”的主張,隨后提出“鄉村建設理論”,認為鄉村建設即為自根本上建設中國。他將中國問題歸結于文化失調,認為鄉村乃社會之根本,要改造中國,先從建立鄉村與時代相協調的體系開始,培養農民自覺和鄉村組織。梁漱溟認為組織農民和教育農民不應該采取強制的辦法,而應該啟發農民自覺自愿接受教育,自覺養成“新政治習慣”。晏陽初主張在農村進行政治、教育、經濟、自衛、衛生、禮俗“六大整體建設”,希望通過掃盲等一系列舉措教化百姓,提升全民素質,已達到“民族再造”的目的。

兩者的觀點均有理想化的意味,這也為兩種理論的失敗埋下伏筆。兩者并未找出農村經濟衰落的根本原因,企圖通過文化教育來實現民族復興,具有一定片面性。

1.3對當代鄉村政治文化的研究綜述

當代中國處在飛速發展的時期,社會發展日新月異。因此考察鄉土文化和鄉村治理的視角,也應超越“國家—鄉村”二元框架而采取“全球—國家—鄉村”的宏觀視野(邱建生 汪明杰,2016)。兩位學者指出,鄉村政治文化與國家安全息息相關,當今中國國家安全戰略已從傳統的單一安全觀轉向總體安全觀,涵蓋社會多個領域,鄉村承擔著維護國家的糧食安全、生態環境安全、文化安全、經濟安全和社會安全的重大責任。目前中國鄉村的發展存在著基層政府公司化、地方政府債臺高筑以及基層治理的空心化和黑社會化。這些問題造成鄉村社會組織化程度低下,嚴重阻礙了中國鄉村政治文化的良性發展。除了鄉村地位得到了進一步的重視,鄉村政權組成人員也受到了關注,鄒臘敏和柯藝偉在調查中指出,鄉村基層民主建設中存在著領導干部文化素質和政治覺悟缺乏的現象,導致政策落實存在困難。同時鄉村居民政治素養的缺乏也導致他們缺乏民主主體的意識,面對“村務不公開、村干部擁有絕對權威、村民無法行使監督權”的現象,鄉村基層群眾根本不知道該怎么正確行使自己的民主權利(鄒臘敏 柯藝偉,2016)。

2對于當今中國鄉村政治文化發展方向的思考

2.1發揮鄉村精英的引領作用

在鄉村地理學的研究中,“鄉村精英”出現的頻率較高,這一群體對于鄉村的發展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其作用不僅在經濟方面,在政治方面也至關重要。如何使他們的經濟優勢轉化為政治優勢,是我們需要探討的一個問題。政治生活需要有精英的參與,鄉村政治文化尤其需要這樣的鄉村精英來帶領村民步入正軌。中國歷時二十年的鄉村基層民主實踐一直在探尋實現村民自治的終極目標,但客觀上卻在走著一條精英治理的道路。美國學者弗里曼、畢克偉、塞爾登三人在合著的《中國鄉村,社會主義國家》一書中認為,中國的農村和農民表面上是被國家控制了,實質上卻被農村干部所控制,因為國家沒有致力于村莊政治文化的轉變,也沒有摧毀地方上牢固的關系網絡。張芳山等三人研究認為,村這一級政治精英實際上扮演的是集國家代理人、社區守望人和家庭代表人三者于一身的角色(張芳山、熊節春、涂憲華,2012)。由此看來,鄉村精英的重要性由此可見一斑。

現代鄉村精英與舊時掌握鄉村社會資源的村干部有所不同,他們更多的是讓村民在某一個方面對他們產生依賴,比如致富能手,他們可能并不參與政治生活,但是卻可以帶動村民一起致富,再比如市場的開發者,他們可能不參與生產活動,而是借助自身的社會資源為村里的產品尋找銷路,從而帶動村莊發展。張登國和任慧穎在對鄉村精英作用的研究中指出,鄉村精英的作用大致有帶動農村經濟發展、促進農村社會整合以及推動農村公益事業發展三個方面。他們可能不是全才,但是會在各個方面帶領著鄉村走向發展之路。

要發揮鄉村精英的作用,第一要義是要留住人。隨著城市化的演進,鄉村人口外流現象愈發嚴重,鄉村空心化隨之而來,空有政策而卻無人執行,導致了許多村落在隨著時間逐漸消亡,鄉愁成為了城市居民心中的結。資金和人力資源是鄉村取得發展的必要因素,從目前政策而言,戶籍制度以及城鄉差異都使得鄉村精英留不住,因此政府應該加大改革力度,實行靈活的創業政策和條件鼓勵更多的優秀人才到農村去投入發展?!叭恕钡膯栴}解決后,資金問題也不容忽視,許多年輕的鄉村精英因為當地政府的高收費而不得不打消創業發展計劃,許多村莊因為沒有足夠的資金支持失去了發展良機。因此我認為政府可以適度降低創業門檻,在稅收等方面對新興企業提供便利,從而促進新生企業的發展。

在封建時期的鄉村社會,宗族概念牢固,等級秩序森嚴。而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城鄉人口流動日漸頻繁。這種傳統的農業社會秩序被打破,族長、村干部的權威性也大不如前,因此在這種變革之時,不能單單依靠鄉村精英這一團體的主觀決策,為避免失誤,還應加強法制建設,并充分調動民眾的力量,培養與民眾培養和諧的互動關系,這樣才能使得鄉村精英起到引領作用,在公眾的配合之下促進鄉村政治文化的良性發展。

2.2采取教育相輔的方法

這個想法源自“科教興國”的思想主張,前文也提到,中國鄉村存在著村民民主意識不強,政治素養不夠,以及村干部文化水平較低,政策無法落實的情況,因此我考慮從教育入手,提升村民參政的素質。我國農村教育資源貧瘠,鄉村教育面臨著學齡兒童流失,規模不斷縮小的問題,部分地區甚至出現了新生代文盲,十分不利于鄉村政治文化建設。通過加強教育,特別是政治文化素養的教育引導,將會潛移默化的提升村民參政議政的素養,喚醒他們的民主自主意識。結合我校自身情況,我十分贊同國家現有免費師范生就業政策,將他們分派到地方需要進行教育建設的鄉村工作兩至三年,以其高素質對鄉村政治文化發展做出貢獻,讓青春發光發熱。此外,興建鄉村教育還需要國家與村民的共同努力,國家層面需要注重教育資源的合理分配以及政治文化的有效傳播,而村民也需要積極響應號召,參與到政治文化生活中去,培養主人翁意識。

2.3加快鄉村政府的轉型

“致富”的思想已經在現代農村牢牢扎根,地方政府公司化的現象逐漸增多,這種發展型政府將大量的資源投入到經濟發展,而忽視了政府本身應對公共服務以及政治引導起到的作用。這要求基層執政者根本理念的轉變,不能一味追求經濟的發展,民生問題與思想工作也不能忽視,否則會導致政府公信力的削弱以及腐敗的滋生。只有政府實現發展性向服務型的轉型,才可以為經濟發展營造有力的社會條件,從而促進經濟發展以及政府執政能力的提高,如此可成為一個良性循環,造福于民,從而吸引村民參與到與自身息息相關的政治生活中去,發揮群眾監督以及輿論監督的作用,防止權力濫用,促進鄉村政治文化建設的良性發展。

總結:世界形勢瞬息萬變,在這樣的大變革背景下,鄉村政治文化發展來自內部和外部的挑戰。本文主要從外力帶動、內部影響以及政府轉型三個方面探討了鄉村政治文化建設的出路。三個方法中,依靠鄉村精英的引領見效最快,但需要政府采取配套政策留住和吸引人才,教育的成效主要在受教育的年輕一代得到體現,而政府轉型則需要較長的時間,涉及到執政理念的轉變以及村民接受適應的過程。由于各地對政治理念的把握不同以及經濟發展和參政者素質的差異性,我國鄉村政治文化發展出現了一系列問題,但只要城鄉聯動,政府與村民共同努力,這些問題都將會得到圓滿的解決。

由于篇幅限制,本文未例舉鄉村教育資源狀況、基層政府公司化、鄉村空心化現象等數據,從理論層面做了淺析,諸多不足,敬請各位批評指正!

參考文獻

[1]駱正林. 中國古代鄉村政治文化的特點——家族勢力與國家勢力的博弈與合流[J]. 重慶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7,04:11-16+46.

[2]林輝煌. 傳統政治文化與中國鄉村治理[J]. 華南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6,04:65-70.

[3]邱建生,汪明杰. 國家安全視角下的鄉土文化與鄉村治理[J]. 中共浙江省委黨校學報,2016,06:13-21.

[4]鄒臘敏,柯藝偉. 鄉村基層民主建設面臨哪些難題[J]. 人民論壇,2016,29:64-65.

[5]張芳山,熊節春,涂憲華. 鄉村精英與鄉村治理——基于政治文化的視角[J]. 社會科學論壇,2012,09:219-224.

[6]Matthew Clarke. The “luxury of woe”: The Deserted Village and the Politics of Publication[J]. European Romantic Review,2015,262:.

[7]范先佐. 鄉村教育發展的根本問題[J]. 華中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5,05:146-154.

[8]Jing Rao,Jingzhong Ye. From a virtuous cycle of rural-urban education to urban-oriented rural basic education in China: An explanation of the failure of China's rural school mapping adjustment policy[J]. Journal of Rural Studies,2016,:.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