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魯迅與《北平箋譜》的編輯出版

2017-07-17 02:54戴利朝張予涵
中國出版 2017年20期
關鍵詞:箋紙編印鄭振鐸

□文│戴利朝 張予涵

箋紙是一種中國特色的紙張,主要用于古代文人之間的詩文唱和、書札往來。一般地,箋紙上以木板水印的方法印上各式各樣的圖案,使往來雙方在使用和閱讀過程中擁有一種視覺的愉悅感。而將箋紙匯集起來,分門別類予以整理,編輯印刷成書或冊子,就形成了箋,如今箋譜并不多見?;赝麣v史,1933年12月,由魯迅與鄭振鐸共同編輯的《北平箋譜》正式印行,“堪稱文化史和出版史上不朽豐碑的偉業”。[1]《北平箋譜》雖是兩人合作的結晶,但正如當年鄭振鐸的記載:“這部《北平箋譜》所以有現在的樣式,全都是魯迅先生的力量——由他倡始,也由他結束了這事?!盵2]考察歷史,這是中肯之論。事實上,魯迅的作用不僅僅在于倡導、出資,而且在于全程的把關、編輯及印行后的傳播。

一、“真非印行不可”:《北平箋譜》編輯的緣起

《北平箋譜》是由魯迅提議并得到鄭振鐸的支持和參與才得以編印成書的。

1933年2月5日,在給鄭振鐸的一封信中,魯迅首先提出了編印的建議:“因思倘有人自備佳紙,向各紙鋪擇優各印數十至一百幅,紙為書葉形,彩色亦須更加濃厚,加上序目,訂成一書,或先約同人,或成后售之好事,實不獨為文房清玩,亦中國木刻史上之一大紀念耳?!盵3]

1.為什么是北平

為什么題為《北平箋譜》,顯然是因為書中的箋紙來自北平的店鋪。具體理由有三:其一,自古以來北平是中國文人的匯集之地,有文人使用的大量名箋。正如魯迅在《北平箋譜》一書的“序”中指出的,“北京夙為文人所聚,頗珍楮墨,遺范未墮,尚存名箋。顧迫于時會,苓落將始,吾儕好事,亦多杞憂。于是搜索市廛,拔其尤異,各就原版,印造成書”。[4]因為文人匯集,北平也成為箋紙的集中之地。其二,與上海、廣州等其他城市相比,北平箋紙的品相、價值等皆更優,刻工印工等編印條件更為充分。1933年10月27日,魯迅在給鄭振鐸的信中說到,以自身所見,上海、廣州、杭州等地的箋紙皆不如北京。確實,鄭振鐸也對比過上海和北京的詩箋,發現后者的刻工、色彩都“高明得多了”。在與鄭振鐸共同撰寫的“廣告”中,魯迅又進一步指出:“民國初元,北平所出者尤多雋品,抒寫性情,隨筆點染,每入前人未嘗涉及之園地。雖小景短箋,意態無窮??坦び」?,也足以副之。惜尚未有人加以譜錄?!盵5]此外,除了天時地利,還有人和的因素,即當時鄭振鐸任教并居住在北平,有搜集箋紙的地利之便。

2.編輯的緣起

《北平箋譜》之所以能夠面世,是多種因素相結合的產物。簡言之,是社會關懷與個體興趣密切吻合的產物。前者即魯迅對中國古代文化傳統的呵護,后者則系魯迅對箋紙和木刻美術的天然興趣。此外,還有時局的刺激。

先看前者。民國時期,中國社會發生劇烈的轉型,在西學東漸、列強虎視眈眈的背景下,中國傳統文化遭遇西方文化的沖擊和社會轉型的刺激,面臨何去何從的問題。具體到箋紙,如何為后代留下這一彌足珍貴的傳統藝術,這是魯迅首要的關懷。他在《北平箋譜》的“序”中明確指出:“意者文翰之術將更,則箋素之道隨盡;后有作者,必將別辟途徑,力求新生;其臨睨夫舊鄉,當原俟于暇日也。則此雖短書,所識者小,而一時一地,繪畫刻鏤盛衰之事,頗寓于中;縱非中國木刻史之豐碑,庶幾小品藝術之舊苑,亦將為后之覽古者所偶涉歟?!盵6]1934年3月18日,魯迅在回復增田涉的信中說到,之所以這么做,由于“箋畫漸趨衰亡”,“雕工、印工現在也只剩三四人,大都陷于可憐的境遇中,這班人一死,這套技術也就完了”。[7]從上述可知,出于對“文藝界會變成白地”的擔憂,也為保留“不久將絕跡”的箋紙和“漸趨衰亡”的箋畫,魯迅倡議編印此書。他期待,箋素之道的存留,繪畫刻鏤的盛衰,將借助于《北平箋譜》予以實現與展示。

次看后者。魯迅對箋紙及木刻畫,自年輕時就有一定的興趣。據《魯迅日記》,從1912-1926年的14年間,魯迅曾到北京琉璃廠480余次,購物3000余件,其中有不少箋紙。[8]不僅是在北京,在上海、廣州等地生活過的魯迅也一直不忘到處搜尋箋紙。鄭振鐸之所以和魯迅能夠一拍即合,是因為兩人對于箋紙有“同嗜”。鄭振鐸也喜歡木刻畫,在合作編印《北平箋譜》之前,鄭振鐸“搜求明代雕版畫已十余年”,且在上海和北平都曾購得若干箋紙。真正激發鄭振鐸對詩箋產生更大興趣,并使之愿意投身于此事業的正是魯迅。據鄭振鐸說:“我的研究中國版畫是偶然的事。為了搜集中國的小說和戲曲,便引起了對于那些‘不登大雅之堂’的書里所附的木刻插圖的興趣。也偶然的得到那些純粹版畫的書?!薄暗_始對于版畫作比較專門的搜集與研究,則是魯迅先生的誘導之功?!盵9]

此外,時局和國運的刺激也是一個原因?!侗逼焦{譜》編印期間,正值日本步步侵華之際。北平淪陷,華北戰事延滯了這項工作。但戰爭同時也刺激了兩人,魯迅與鄭振鐸不僅沒有輕易放棄,反而以更大的決心繼續完成這個工作。1933年9月,魯迅與鄭振鐸在上海再次會面,“這場可怖可恥的大戰,刺激著我們有立刻進行這工作的必要。也許將來便不再有機會給我們或他人做這工作?!盵10]

二、“可憐無補費精神”:《北平箋譜》的編印過程

編印《北平箋譜》不僅需要自費出資,而且需要身體力行進行編輯,實屬“可憐無補費精神”(鄭振鐸語)。但魯迅認定,《北平箋譜》的編印“縱非中國木刻史之豐碑,庶幾小品藝術之舊苑”。在得到鄭振鐸的響應后,魯迅根據兩人分居北平、上海兩地的事實,作了分工,并充分借助信紙傳意,遇事共同協商,嚴謹而高效地展開工作。雙方近60封通信,記錄了這項工作的點點滴滴。根據雙方的通信和鄭振鐸《訪箋雜記》一文充滿細節的描述,《北平箋譜》的編印工作涵蓋如下三個方面。

第一步是“搜訪箋樣”。這項工作不啻為“大浪淘沙”“披沙揀金”。鄭振鐸記載了從清秘閣到淳菁閣,再到十竹齋、榮寶齋等地往返搜尋箋紙的過程。如下記敘生動地展示了這項工作的艱辛與愉悅:

我很滿意的得到不少的收獲?!雮€下午便完全耗在榮寶齋,外面仍是卷塵撼窗的狂風。但我一點都沒有想到將怎樣艱苦地冒了頂頭風而歸去?!規е鶒偟男那樵诜{樣簿?!质堑缴蠠魰r候才歸去。[11]

第二步是“選樣編輯”。鄭振鐸搜得箋樣之后,郵寄給遠在上海的魯迅,后者接到后即進行選定。據統計,鄭振鐸寄送給魯迅的為500余種,最終由魯迅選定的為330余幅。[12]選樣之后進行編輯。在這個過程中,兩人反復多次通信,就該書的選材、用稿、紙張、印刷、版式、裝訂、發行等事宜逐一進行了磋商。在編輯過程中,魯迅對諸多事宜進行認真處理,從1933年9月~10月間兩人的一些通信中可見一斑。

第三步是“交涉刷印”。這個環節,是“全部工作里最麻煩、最無味的一個階段”。因為箋譜的最終出版要靠店家的配合,還離不開畫家、刻工、刷印工等。其中,尋訪畫家和刻工也費時不少,“為了訪問刻工姓名,也頗遭逢白眼。他們都覺得這是可怪的事,至多只是敷衍地回答著。有的是經了再三的追問、四處的訪求,方才能夠確知的。有的因為年代已久,實在無法知道。目錄里所注的刻工姓名,實在是不止三易稿而后定的”。[13]

1933年12月,這項跨越空間進行協作的工程,終于大功告成?!侗逼焦{譜》由北平榮寶齋印刷裝訂,共收錄晚清光緒以來至民國期間的箋紙樣張332幅,分6冊出版。魯迅在初版本中親自予以編號及印章。魯迅、鄭振鐸分別作序。兩序的撰寫,則分別由魯迅邀請魏建功、鄭振鐸委托郭紹虞完成。這套煌煌巨著,初版的100部上都有兩人親自在版權頁的簽名。以版畫叢刊會的名義初版100部,再版100部?;仡欉@個編輯出版的過程,委實不易:“訪箋選箋,研究色澤,選取印工,挑選紙張,確定目次,設計款式,既照顧畫師之先后和質量,又照顧到刻工印工的優劣,既要于創作有參考作用,還要考慮到歷史性和文物價值”,終于成就了“我國木刻水印史上的這次壯舉”。[14]

三、“必與唐版媲美”:《北平箋譜》的價值及其傳播

1934年2月24日,收到樣書后的第二天,魯迅就在給鄭振鐸的信中說:“重行展閱,覺得實也不惡,此番成績,頗在豫想之上也?!盵15]不僅自己滿意,受眾也滿意。剛剛上市的《北平箋譜》頗受顧客的歡迎,內山書店在3天內就賣出11部,不到一周就全部賣完20部。1935年3月30日,魯迅在給鄭振鐸的信中提及:“《北平箋譜》如此迅速的成為‘新董’,真為始料所不及?!盵16]起初還以為要折本,事實證明要者甚眾,兩人商定再版印行100部。

《北平箋譜》的價值不言而喻。編印《北平箋譜》這項工作“結束了古舊的木版畫的一個紀念碑”。正是《北平箋譜》出版的成功,堅定了兩人發掘和弘揚中國傳統版畫藝術的信心,這其中最直接的成果,就是緊隨而來的《十竹齋箋譜》的編印?!啊侗逼焦{譜》的編印,使我們覺得中國古代版畫的生命還沒有完全斷絕”?!拔覀冇X得使古代藝術的精品,大量的傳播出去,作為新生的創作者的‘借鏡’或‘參考’,是很重要的事業”。[17]在《北平箋譜》面世后,兩人又立即著手翻刻《十竹齋箋譜》的工作。

魯迅自己定購了20部,其余的要么送給中外友人,要么送給部分國家的圖書館,使之傳播到了國際舞臺(見圖1、圖2)。1934年2月9日在回復鄭振鐸的信中,魯迅談到向英國等國家圖書館贈送《北平箋譜》的事情,闡明由于德國和意大利實行法西斯專政,暫不予贈送,要等他們結束法西斯統治之后。為什么要贈送給各國圖書館?以俄國為例,魯迅認為俄國木刻家看待中國時“知識甚少”,[18]對中國的認知仍然傳統。因此,魯迅將《北平箋譜》贈送給俄國木刻家,試圖使對方更為客觀地認識中國。

圖1 許廣平所贈《北平箋譜》

圖2 1940年代《北平箋譜》德文版

四、結語

作為一項文化工程,《北平箋譜》的編印,不僅留下了一部匯集箋紙藝術的出版物,同樣也留給后世豐厚的精神遺產?!侗逼焦{譜》之成功編印,不僅大大得益于而且充分展現了魯迅科學的編輯理念。

一是嚴謹而高效。魯迅對編輯的態度嚴肅認真,并講究裝幀的美觀和實用,多用插圖。凡是由他編的書刊,“一定親自校對、批版式、找插圖,請人畫封面,親自寫廣告、跑印刷廠、跑制版所,連字體的規定,也一定自己標明,毫不含糊”。[19]他在《三閑書屋校印書籍》中說:“寧可折本關門,決不偷工減料?!痹谥玛悷煒蛑姓f到:“不能單圖廉價,因為價廉,則版往往不精,有時連線的粗細,也與原本不合?!痹谥锣嵳耔I信中說:印行書籍“廣布者其一,永存者其二,所以紙張須求其耐用”。據上述可知,《北平箋譜》的編印也不例外。雖然分居在京滬兩地,時間不過幾個月,且兩人另有諸多事務,但編印工作進展順暢。鄭振鐸的回憶,負責選樣的魯迅,工作非常高效:“他一接到我的信,便立刻答復,從來不曾延擱過一二天的?!盵20]

二是心中裝有讀者。魯迅嚴謹認真、一絲不茍的編輯態度,本身就體現了這點。再如,序言或后記的撰寫意在幫助讀者了解編輯的環境與境況,便于讀者之閱讀。此外,《北平箋譜》的編印展示了魯迅先生對中國傳統文化的強烈責任感與獨特的藝術眼光。據鄭振鐸的分析,中國古舊的木刻版畫和中國畫相同,是以線條為主的。后人把彩色套印的木刻版畫,發展到最雋美的巔峰,即以襯托的手法表現畫面的美。木刻版畫在清末以來又有復興的氣象,以后許多現代畫專家的作品,翻上了箋紙而且色彩、線條都不失原作的精神。北平的刻工們別出心裁地把這些畫家的作品復印在箋紙上,這種烘托方法更進一步。對此,魯迅先生“具有極深邃的藝術批評家的眼光”,故搜集晚清以來的箋紙編印為《北平箋譜》一書。所謂“刻的豐碑”確是當之無愧。

猜你喜歡
箋紙編印鄭振鐸
魯迅對箋紙情有獨鐘
鄭振鐸的錚錚鐵骨
鄭振鐸炒股
鄭振鐸虛心接受批評
用手撕出來的建筑模型
略施粉黛
浪里追逐,浪里歡笑
晉中市:編印《懺悔錄》系列讀本 助推監督執紀“四種形態”落實
內部資料性出版物管理辦法
明代箋紙中的博古紋飾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