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論宋代馬遠山水畫中的審美建構

2017-07-17 09:55李倩雪
大觀 2017年6期
關鍵詞:水墨畫美學

摘要:學習中國畫史我們知道,馬遠在山水畫方面取得的主要成就是他把李唐開創的剛勁、簡練、局部取景的山水畫風推向更高的巔峰,創造出強烈的獨具個人風貌的山水畫作品。本文試就馬遠山水畫中所蘊涵的不同審美特征作簡要品評概述。

關鍵詞:水墨畫;美學;藝術心理

馬遠在我國繪畫史上享有極高的盛譽。是一位具有獨特視角、不一樣眼光,不一樣胸懷,不一樣藝術觀,不一樣畫法的大畫家。馬遠除了善于發現表達山之一角,還畫了江河湖海的運動狀態,以及佛道、貴族、文人雅士、漁樵、農夫等人物形象閑雅軒昂的神氣情趣。最為突出的是,馬遠善于將復雜的景色給以高度的集中和概括,非常善于取舍。畫的東西源于自然卻又高于自然。

馬遠的山水畫水墨蒼勁,意境深邃清遠,標志著南宋山水畫的時代特色。在構圖上,馬遠在取景上善于以偏概全,小中見大,只畫一角或半邊景物以表現廣大空間,故人稱“馬一角”,品評者多以馬遠的畫為“殘山剩水”,贊譽他的獨特畫風。其畫面有強烈的空間感,突出近景的藝術效果。

馬遠有兩個主要特點,一是構圖上,常以局部取景,畫景物的一角,其余的大片留白。一是技法上,畫樹枝則以瘦硬線條向下斜拖,被人稱為“拖枝馬遠”。馬遠的“邊角之景”是藝術上的高度提煉,也是北宋以來在繪畫上追求真實、精細的必然產物。任何一種畫風,發展到一定階段,如不創新就會出現弊端。北宋末年的山水畫家一直延續前期的藝術風格,再無創新。北宋全景式山水內容豐富,氣勢宏偉,但要想把其中某一物象刻畫得細致入微,是很難做到的,原因在于畫面取景繁密,每個景物在畫面上所占的面積就極為有限,從而限制了刻畫的精細程度。并且畫家必須照顧到各個景物之間的整體關系,如果一味刻畫某一物象就會影響畫面的整體效果。而南宋邊角山水的構圖方式恰好解決了這一問題。一幅畫選擇有限的景物,對它們進行著意刻畫,苦心經營。如此,景物雖少,但刻畫卻反而更加精細。

馬遠所處的時代,正是院體畫的輝煌時期,南宋院體畫無論是技法還是意境,都將中國繪畫推向了一個歷史性的高峰。無論是內容、題材還是形式,都更加完善,呈現了空前的繁榮。一方面,院體畫經常被理解為畫家為皇室服務,投其所好的產物,具有宣傳教化的功能,所表達的內容也多是官方審美范圍內的趣味。所以題材上一般以花鳥、山水、宮廷生活及宗教內容為主。但另一方面,畫院畫家地位自北宋以來被提到了歷史上最高的位置,畫院制度也是最為完備的。畫院畫家以“翰林”、“待詔”的身份享受與文官相近的待遇,享受國家發放的“俸值”。這樣優越的環境,備受尊重的地位,應該是另一種優勢的體現。至南宋時畫院的管理也寬松了很多,對于造型已經不像以前的院體畫那么嚴謹了,而是更加注重水墨的運用,強調畫面的水墨風韻。所以才有馬遠、夏圭等畫家在繪畫上的新發展,如同馬遠的行書落款“馬遠”與“臣馬遠”的區別,這新繪畫的新思路上,除了追求細節的寫實、技法的純熟,更是將詩意的意境引入繪畫。

弗洛伊德對于寧靜的水面的解析是水總是喻示著生命的精華,代表了精神的洗禮和重生,從馬遠的作品就可見一斑?!八ā边@一中國山水畫??吹降募毠?,馬遠都是處理得有自己獨特的語言,這一物象被抽取出來成為山水畫的要素,對它的表現成為一個很有意思的點,馬遠的畫中的水波造型采用線的造型方式,水面沒用大的起伏,細密中透漏著規律性的動勢,將平靜的水面帶來了生機,馬遠的《水圖》便是表達這種意境最好的詮釋,《水圖》共有12段。這12段作品,專門畫水,除個別幅有極少巖岸之外,其他沒有任何別的景色,完全通過對水的不同姿態的描寫,來表現種種不同的意境。使繪畫看起來更加富有哲理性,從而將北宋的“無我之境”漸漸推向了“有我之境”,這種精神上的自由度也影響了后世幾代畫家。

又如他的《寒江獨釣圖》中的“簡”、“遠”和“空”體現了他的疏蕭之境和平和沖融之境以及荒寒之境,平和沖融恬淡的審美境界,正是此時士大夫們所努力追求以達到的心靈解脫之途。一切偉大的藝術家所追求的正是可以完全把自己安放進去的精神空間,因而使得自己人生精神上的擔負得到解脫。馬遠的作品營造一種平和沖融之境,更能撫慰人的心靈,把心靈引升到一種無限至上的境界。從詩畫融合這一特定的追求出發,融合了道家的天人合一的宇宙意識以及禪定的生活情趣,從不同的角度營造了多重而又合一的審美境界。

通過對馬遠作品的例子進行分析得出,馬遠是善于把握契機的畫家,他的藝術淵源融合了三大方面的傳統。其一,來自祖上的與民間喜好相聯系的“佛像馬家”的職業畫家的傳統;其二,來自家世相傳的與宮廷貴族趣味相聯系的“待詔馬家”的宮廷繪畫的傳統;其三,來自士大夫需要又自宣和時代融入宮廷繪畫的文人畫傳統。他的山水人物畫以精奇動人的詩情、真實而夸張的形象和淋漓蒼勁的筆墨相統一的新風格,完成了中國山水畫更富于文學內涵,水墨趣味和空間視覺真實的一變。

雖然馬遠作品中體現出的種種審美意趣并非其獨有,但他在大量繼承、吸收前人的基礎上,依據自身的個性追求對某些意趣敢于大膽突破 和發展,增強了畫面的意組。品味馬遠的山水畫,在一山一石,一草一木中他用筆墨塑造出自己的心性與追求,這不僅使馬遠通過作品達到“對本體的詩意接近”,同時也呈現給觀者一幅幅可供暢游的圖卷,使觀者在賞析其作品時體會到一個充滿剛性、簡約、孤寒而又不失精微的藝術世界。

【參考文獻】

[1]葛兆光.禪宗與中國文化[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6.

[2]劉墨.中國畫論與中國美學[M].北京:人民美術出版社,2003.

[3]徐復觀.中國藝術精神[M].遼寧:春風文藝出版社,1987.

[4]張延風.中國藝術的文化闡釋[M].北京:人民美術出版社,2003.

作者簡介:李倩雪(1989.12-),女,山東濱州人,碩士學位。單位:天津工業大學。研究方向:藝術設計。

猜你喜歡
水墨畫美學
印花派對
相悖美學
針對學生自主學創作水墨畫需要、興趣及心理特點培養水墨畫社團學生自在創作水墨畫能力
神奇的水墨畫
小學階段創意水墨畫教學模式的創新策略
純白美學
當古人穿越到現代水墨畫
麥西西摩登童裝美學
春食色彩美學
“妝”飾美學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