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析英緬戰爭和泰緬戰爭爆發的根本原因及特點和影響的對比

2017-07-17 21:54李孟竹高麗梅
大觀 2017年6期

李孟竹+高麗梅

摘要:從1824年到1885年,英國先后發動三次戰爭,對緬甸進行殖民侵略,逐步吞并了緬甸。英國的入侵打斷了緬甸封建社會的自然進程,改變了緬甸社會發展的方向,直接導致了緬甸封建社會的衰亡和資本主義因素的發展,最后使得封建的緬甸完全淪為英國的殖民地。而泰緬戰爭是泰國與緬甸之間的沖突頻繁,主權和霸權的爭奪,民族問題、邊界問題、毒品問題是造成泰緬戰爭的重要原因。因此,泰緬戰爭對泰緬兩國政治、經濟發展和文化交流的歷史進程產生過深遠影響。

關鍵詞:英緬戰爭;泰緬戰爭;原因;特點和影響

一、戰爭爆發的根源

(一)英緬戰爭

第一次英緬戰爭:第一次英緬戰爭的根本原因,是由于英帝國主義在亞洲的殖民擴張。1824年3月5日,英國正式向緬甸宣戰。

第二次英緬戰爭:第一次英緬戰爭后,英國殖民主義者并不滿足在緬甸所取得的權益。到1852年10月,英軍已占了第悅茂以南的整個下緬甸。

第三次英緬戰爭:19世紀80年代初,正當英法兩國爭奪上緬甸的斗爭日趨激烈,英緬關系日趨緊張,下緬甸的英國商人吞并上緬甸的喧嚷甚囂塵上時,發生了所謂“柚木案”。英國殖民主義者借口“柚木案”是緬甸政府對英國商人的迫害,發動了第三次英緬戰爭。

(二)泰緬戰爭

1.公元14世紀初,泰國阿瑜陀耶王朝(1349-1767)興起,奉行對外擴張政策。

2.緬甸的分裂時期(1287-1531)持續了兩個半世紀,各個政權之間戰爭頻仍。長期戰亂使緬甸國力衰弱,沒有能力發動對外戰爭。

3.16世紀上半葉的泰國中心阿瑜陀耶王國是一塊富庶寶地,動植物和礦產資源豐富,對外貿易發達,阿瑜陀耶城(即大城)中商賈云集,商品琳瑯滿目。緬泰兩國互為鄰國,這就決定了兩國的擴張政策必然發生碰撞。這是緬泰兩國之間爆發戰爭的政治原因。政治因素不是緬泰戰爭的決定性因素,經濟因素才是兩國爆發戰爭的決定性因素。

比較:從英緬戰爭和泰緬戰爭爆發的根源上來看,泰緬戰爭是因為兩國是鄰國,難免會因為經濟、領土、資源和權利等等發生一些碰撞,物質財富的掠奪,單純的主權爭奪戰爭。而英緬戰爭是英印政府蓄謀已久、戰前就進行了精心策劃和周密部署的計劃,想通過控制緬甸,來鞏固英屬印度,而且可以把英國在東方的殖民地連成一片,甚至可以進而打開中國的大門。

二、英緬戰爭和泰緬戰爭的特點

(一)英緬戰爭

1.從1824年到1885年,英國先后發動三次戰爭,對緬甸進行殖民侵略,逐步吞并了緬甸,最后使之完全淪為英國的殖民地,并一直統治到1948年。

2.其次是民族主義思想,緬甸淪為殖民地緬甸人民堅決反抗殖民統治,爭取民族獨立,進行了長期的英勇頑強的斗爭。這種斗爭表現了緬甸人民的愛國主義精神。

3.緬甸封建王朝在英國侵略軍威脅到它的存亡的嚴重關頭,完全喪失了繼續抵抗的信心,派出代表到楊達波與英方進行談判,無條件地接受了侵略者提出的各項要求,于1826年2月24日正式簽訂了喪權辱國的《楊達波條約》?!稐钸_波條約》的簽訂,標志著長達兩年之久的第一次英緬戰爭的結束。

4.英國殖民主義者入侵緬甸后,有意識、有目的地推行了“分而治之”的政策,也就是說,不是把緬甸作為一個統一的整體,采取統一的殖民政策,而是把緬甸分為緬人居住的緬甸本土和少數民族山區兩大部分,對緬族和各少數民族采取不同的政策。

(二)泰緬戰爭

1.根據資料記載,泰緬之間的戰爭可能并不止只是33次,戰爭通常都是由緬甸發起的,在33次戰爭中,只有4次是泰國主動進攻的。

2.緬甸在戰爭中往往占有主動權,并且戰爭以掠奪財物和居民、控制一些要塞港口為主要目的。緬甸于1549年、1564年和1569年三次臣服阿瑜陀耶,于1767年滅阿瑜陀耶王國。

3.緬泰戰爭往往是在兩國國勢強盛后,由一位英勇善戰的國王統治時發起的。緬甸東吁王朝的勃應囊、貢榜王朝的信漂辛(孟駁)王,泰國阿瑜陀耶王朝的納臘萱都是很好的例證。

4.從戰爭起因看,經濟因素是緬泰戰爭發生、發展和消亡的終極原因;從戰爭目的看,泰緬戰爭的最終目的是經濟利益。

5.緬甸東吁王朝和貢榜王朝都是以戰爭手段統一緬甸的,并且統一之后即發動了對泰國的侵略戰爭。

比較:從英緬戰爭和泰緬戰爭的特點來看,泰緬戰爭的特點是屬于冷兵器時代傳統的戰爭,既有原始的組織顯示,又有世襲性。帶有中南半島特色的象戰,象兵是陸上作戰最強有力的兵種,對象兵的選拔也極其的嚴格。而英緬戰爭是先進的資本主義強國對落后的封建國家發動的侵略戰爭。

三、英緬戰爭和泰緬戰爭的影響

(一)英緬戰爭

三次英緬戰爭歷時61年,是世界近代史上的重大事件。1824-1826年發動第一次英緬戰爭,取得緬甸沿海的阿拉干和丹那沙林兩??;1852年又發動第二次英緬戰爭,強占整個下緬甸;1885年,英國發動第三次英緬戰爭,吞并整個緬甸。它無論是對英國還是對緬甸,都產生重大深遠的影響。

戰敗與淪亡,給緬甸人民帶來沉重的災難。民族精神解體,民族意志消沉,封建王朝已如日薄西山,搖搖欲墜。

羅興亞人問題:羅興亞人是緬甸若開邦居住著的一個穆斯林族群,是近代英國殖民緬甸以后,從東印度被殖民者征用到緬甸的勞工,移居到緬甸后,于當地人融合后的混血族群,羅興亞人信奉伊斯蘭教,說孟加拉語的一種語言。羅興亞人無法取得緬甸公民資格,成為了非法滯留在孟緬邊界的若開邦的孟加拉族裔人群。

(二)泰緬戰爭

1.泰緬戰爭給泰緬兩國人民帶來了深重災難。

2.在緬泰戰爭的一定時期,戰爭促進了兩國經濟的發展。

3.戰爭促進了泰緬兩國之間的文化交流。

4.泰緬戰爭加快了小乘佛教在緬泰兩國間的傳播與融合。

比較:從英緬戰爭和泰緬戰爭的影響來看,泰緬戰爭的程度和范圍沒有英緬戰爭那么廣泛和程度強烈。英緬戰爭的實質是英帝國主義在亞洲的殖民擴張。泰緬戰爭的實質則是各國之間爭奪宗主權和霸權。

四、結語

泰緬戰爭延續了幾個世紀,對泰緬兩國的社會、政治、經濟、文化甚至對周邊國家以及兩國人們的心理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英緬戰爭歷時短短61年,使緬甸社會的政治和經濟發生了巨大的變化,由封建社會走上了殖民主義社會,喪失了國家的主權,造成了領土的不完整,民族矛盾的沖突,軍政府統治,歷史問題的遺留等等。近代緬甸民族主義的興起和發展,成為近代緬甸政治思想發展的主流。

【參考文獻】

[1]賀圣達.東南亞文化發展史[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1995.

[2]賀圣達,李晨陽.緬甸列國志[M].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9.

[3]孫大英,高歌.東南亞各國歷史與文化[M].南寧:廣西人民出版社,2010.

[4]賀圣達.緬甸史[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14.

[5]李霞.英緬戰爭與緬甸殖民化[J].汕頭大學學報,1997(01).

[6]高金和,李小梅. 9~18世紀的中緬戰爭與緬泰戰爭的特點分析[J].臨滄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09(04).

作者簡介:李孟竹(1992.05-), 女,彝族,云南蒙自人,云南民族大學在讀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亞非語言文學。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