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馬克思主義基本立場的兩個維度

2017-07-19 16:28王莉
新西部下半月 2017年6期
關鍵詞:革命性人的本質科學性

王莉

【摘 要】 該文基于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從現實的人和人的解放等理論探索出發,較深入分析了馬克思主義基本立場的科學性與革命性兩個維度、及其對傳統西方哲學的超越意義。

【關鍵詞】 馬克思主義;立場;科學性;革命性;人的本質

馬克思主義是無產階級立場的理論呈現,是無產階級革命實踐的必然產物,也是科學的世界觀,馬克思主義的基本立場體現了科學性與革命性兩個維度。

馬克思進行理論研究的價值目標是實現人的解放,因為自人類誕生以來就面臨著各種自然壓迫與社會壓迫,自然壓迫是由于人們還未認識和掌握自然運動變化的規律時,使得自然界成為外在的強制性力量束縛著人們的行為,甚至于造成一系列的自然災害,如當人們無法理解自身的生命運動時,面對生老病死就以為是神的安排而聽天由命,當自然災害到來時只能祈求神靈保佑而束手無策。社會壓迫則是指建立在生產關系基礎上的一系列社會關系對于人的束縛,如人對人的剝削和壓迫以及各種社會不公正現象。

擺脫自然壓迫依賴于生產的發展和科技的進步,擺脫社會壓迫則需要社會制度的變革,而這兩者是緊密不可分的。一方面,通過生產發展和科技進步,人們增強了認識自然和改造自然的能力,在把握自然規律的基礎上既利用自然又保護自然,打造出人與自然之間的和諧關系。但是,人與自然之間的和諧與否會受到人與人之間關系的影響,如果人與人之間充滿著對抗與沖突,人類就無法順利有效地去改造自然。人與人之間的和諧依賴于變革社會的實踐活動,即推翻不合理的社會制度,消滅剝削與壓迫,讓每個人都能得到自由而全面的發展。解除自然壓迫需要自然科學的指導,消除社會壓迫則需要正確的世界觀和價值觀的引導,即人們應在把握社會發展規律的基礎上認識到什么樣的社會理想才是值得追求和能夠實現的。

自有階級以來,人與人之間就有了剝削與壓迫,一切剝削者階級由于占有了生產資料,也就擁有了對于財富創造的統治權、支配權和解釋權,他們為了論證自己剝削的合理性往往顛倒事實,對人們之間的關系以及財富的生產與分配作出有利于自己統治的說明。如奴隸主認為奴隸都是神創造出來的極為卑賤的人,甚至連人都算不上,因此就只能過著牛馬一樣的生活,地主則認為如果不是他們給農民提供土地,農民就得餓死,資本家則說是他們給工人提供了就業機會,是他們在養活著工人。因此勞動者忍受的不僅是物質的困頓,還有精神上的屈辱。但這一切并非是歷史的真相,馬克思主義的創始人通過嚴謹的科學研究揭開了罩在真相上的層層迷霧。一方面,在批判地繼承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礎上實現了哲學世界觀的根本改變,另一方面立足于現實回應時代提出的課題,正確指出了無產階級和人類實現解放的途徑和條件。

一、立足于現實的人研究社會歷史的發展

當人類以自我為中心去認識世界時,就會涉及到人與世界的關系問題,人是怎么產生的?人的本質是什么?人的價值是什么?人應該怎樣生存和發展?這一系列問題在不同發展階段有不同的答案。最初的人類由于剛從自然界分化出來,力量過于弱小而對外部世界感到恐懼和敬畏,認為人是由神創造出來的,不論是在東方還是西方,各個民族都有自己的造物主。人是神的創造物,人的價值就在于能得到神的庇佑,因此要信神、供奉神,人們關注的是神的旨意而不是人的需要,在歐洲中世紀這一觀念達到頂峰,人的存在被看做是微不足道的,人被遮蔽了。文藝復興時期提出以人為中心,肯定了人的價值和尊嚴,使人們從封建神學的束縛下得到解放,倡導個性解放,反對愚昧迷信的神學思想,但由于過分強調人的價值,在后期導致個人私欲膨脹,物質享受和奢靡泛濫。近代歐洲的啟蒙運動則認為人的本質是理性,如笛卡爾提出了“我思故我在”,認為只有人才有靈魂,人是一種二元的存在物,既會思考,也會占空間,而動物只屬于物質世界。德國古典哲學時期,康德把人看成是二重性的存在:一方面作為感性的存在物,受自然規律支配,這與動物是一樣的;另一方面又是理性的存在物,按理性原則行動,這是人與動物的最根本的區別。黑格爾則認為,理性是人的本質,但理性并非是與生俱來的,它是人的實踐活動的產物。人在絕對精神控制下進行創造性勞動,使對象物化并占有它。人在自己勞動的產物中認識自己和實現自己。所以,人的本質是在勞動中自我創造的結果。馬克思指出,黑格爾抓住了勞動的本質,把人理解為他自己勞動的結果,這是其重大的理論貢獻。但是在黑格爾的唯心主義體系中,能動地創造一切的是“絕對精神”而不是人,人不過是“絕對精神”實現自己目的的工具,人的自由與解放依賴于精神的自由,人被抽象化了;費爾巴哈批判了黑格爾對于人的定義,反對將人的本質神秘化,并嘗試以唯物主義理解人的本質,認為人的解放依賴于擺脫神的束縛,回歸人本身,費爾巴哈由于不懂辯證法,使得他對人的理解是孤立和靜止的,將人的本質歸結為自然本質,因而他所講的人仍然是抽象的人。他的哲學以人為核心,稱為“人本學”,但他理解的人是脫離具體歷史和社會關系的抽象的人,始終未能擺脫歷史唯心主義的謬誤。

因此,西方哲學對人的本質的理解經歷了“神的創造—理性存在—自然存在”這一發展脈絡,并提出了為實現人的自由與解放所遵循的不同路徑。由于缺乏正確的世界觀和方法論,傳統的哲學思想也就不能正確理解人的本質,在如何求得人的發展與解放問題上,要么借助于神的救贖,要么只是滿足于思想的改造。馬克思在吸收前人成果的基礎上進一步深化了對于人的本質的認識,指出其哲學研究“不是從口頭說的、思考出來的、設想出來的、想象出來的人出發,去理解有血有肉的人。我們的出發點是從事實際活動的人”,[1]現實的人及其活動是社會歷史存在和發展的前提,馬克思指出現實的人是處在現實的、可以通過經驗觀察到的、在一定條件下進行的發展過程中的人,現實的人不是抽象的存在,而是可以通過經驗觀察到的、處于一定社會關系中的、出于自身需要和社會需要從事一定實踐活動的具有能動性的人。馬克思從實踐出發理解人、理解社會,指出人之為人的依據、人和動物的本質區別在于勞動,勞動作為人類最基本的實踐活動,是人的存在方式,也是社會生活的本質,是人類歷史的發源地,因此,勞動成為理解人的本質進而理解社會發展奧秘的關鍵。從這一理論前提出發,就得出人的本質不是抽象和固定不變的,而是在社會實踐中生成的合理結論,人在實踐中展開自己的社會關系從而成為社會存在物,即人的活動構成了社會環境而人又在社會環境中存在,因此人的發展與社會發展有著密切的聯系,人的自由與解放就建立在社會發展的基礎上。人類為了滿足生存與發展需要進行的生產勞動推動著社會的發展,一部社會發展史就是勞動發展史,而不是“像那些本身還是抽象的經驗主義者所認為的那樣,是一些僵死的事實的匯集,也不再像唯心主義者所認為的那樣,是想象的主體的想象活動”。[2]當我們從勞動的觀點去認識人類社會時就會發現,從古至今,以勞動者為主體的廣大人民群眾的意愿代表著生產力發展的方向,他們的利益和要求與歷史發展的趨勢是一致的,顯然,歷史的創造者不是少數的英雄人物而是以勞動者為主體的廣大人民群眾,站在勞動者的立場上去看待世界和分析問題,這是順應歷史發展規律的科學選擇。

二、立足于現實的社會爭取人的解放

馬克思主義誕生于19世紀40年代的歐洲,這一時期,歐洲各主要國家先后完成了第一次工業革命,確立了資產階級的統治地位。資本主義取代封建社會推動了社會生產力的極大發展,但隨之而來的矛盾和弊端也日益顯現。資本主義的生產是高度社會化的,表現為分工越來越專業化,生產效率越來越高,生產規模越來越大,但生產資料和社會財富卻越來越集中在少數資本家手里,日益擴大的貧富差距和兩極分化不可避免地導致周期性經濟危機的爆發,而每一次危機都使無產階級陷入更窘困的境地,為反抗資本主義壓迫以獲取本階級的解放,無產階級展開了革命斗爭。隨著大工業的發展,無產階級力量不斷壯大,19世紀中期的三大工人運動標志著無產階級開始成為獨立的政治力量登上歷史舞臺,顯示出無產階級的偉大歷史作用,但由于缺乏科學理論的指導最終都以失敗而告終。馬克思和恩格斯以自覺的歷史擔當密切關注著現實社會的運動,面對“資本主義向何處去、人類社會向何處去”的時代課題,他們積極投身于無產階級的革命實踐活動和科學理論研究工作,為無產階級的解放事業提供科學的理論指導。

馬克思與恩格斯在總結無產階級斗爭經驗的基礎上,為了讓無產階級正確認識自己的力量、地位和歷史使命,運用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分析了資本主義的本質及其特殊發展規律,指出資本主義制度是人類歷史上最后一個也是最完善的剝削制度。資產階級在歷史上曾經起過非常革命的作用,在過去和現在也還是生產力的推動力量,但是資本主義基本矛盾的運動最終會導致資產階級站到社會發展的對立面而喪失其曾經的進步作用。當今世界,無產階級才是擁有未來的階級,必將在追求自身解放的運動中站到歷史的制高點而成為人類利益的代表,這是因為無產階級是伴隨著社會化大生產而出現的,具有歷史上其他勞動者階級所沒有的優越性,如嚴密的組織性和紀律性,徹底的革命性等,成為代表先進生產力發展方向的階級。無產階級尋求自身解放的運動與社會發展的趨勢是完全一致的,無產階級的解放意味著整個人類的解放。因此,無產階級追求的共產主義理想不是烏托邦,而是建立在馬克思恩格斯對人類社會發展規律特別是資本主義社會發展規律科學研究的基礎上,反映了歷史發展的必然趨勢。

人類從哪里來?將向哪里去?圍繞著人的根本問題,不同時代的思想家給出了不同的答案。馬恩在批判繼承前人成果的基礎上確立了認識和分析社會歷史現象的正確觀點與方法,即“物質生活的生產方式制約著整個社會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過程。不是人們的意識決定人們的存在,相反,是人們的社會存在決定人們的意識。社會的物質生產力發展到一定階段,便同它們一直在其中運動的現存生產關系或財產關系(這只是生產關系的法律用語)發生矛盾。于是這些關系便由生產力的發展形式變成生產力的桎梏。那時社會革命的時代就到來了。隨著經濟基礎的變更,全部龐大的上層建筑也或慢或快地發生變革?!盵3]人類社會自從誕生以來就在生產勞動的基礎上不斷進步,隨著生產力的發展人們也在改變著自然與社會,為人本身的發展創造著更好的條件,這是一個從必然王國向自由王國不斷邁進的歷史進程。當人類發展到資本主義時代,社會的基本矛盾就表現為生產的社會化和生產資料私有制之間的矛盾,這一矛盾的運動表現為無產階級反抗資產階級壓迫與剝削的斗爭,而斗爭的結果則是資本主義的必然滅亡與社會主義的必然勝利,人類將最終實現沒有階級壓迫、人人平等的共產主義。

社會的發展是一個自然歷史過程,不管人們是否認識以及是否愿意,人們的社會活動都要受到客觀規律的制約,越是深入地認識規律就越能自覺地遵循規律從而避免實踐的盲目性,減少社會發展過程中所付出的代價。無產階級要解放自己乃至全人類就離不開科學理論的指導,馬克思主義要證明理論的力量同樣離不開無產階級,“哲學把無產階級當作自己的物質武器,同樣,無產階級把哲學當作自己的精神武器”。[4]站在無產階級的立場上去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這是科學研究的必然要求,也是指向未來、實現人全面而又自由發展的正確道路。

【參考文獻】

[1][2][4] 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12.152、153、17.

[3] 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2012.2-3.

【作者簡介】

王 莉(1974-)女,貴州正安人,貴州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副教授,主要從事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教學與研究.

猜你喜歡
革命性人的本質科學性
以人為本,構建和諧學校
論信息技術對教育發展的革命性影響
論《〈黑格爾法哲學批判〉導言》批判性的雙重向度及當代啟示
試論太平天國公文之革命性
再論唯物史觀的人本思想
人不是什么:卡西爾批判式人學觀探究
注重職校學生職業素養訓練的科學性系統性
關于青少年科幻畫創作輔導的幾點思考
從“人的本質”看犯罪的刑罰預防
淺談人的本質與價值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