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有效性探究

2017-07-19 14:09張麗
新教育時代·教師版 2017年23期
關鍵詞:開拓創新課堂教育有效性

張麗

摘 要:當前傳統數學教育與新課改素質教育存在諸多矛盾,讓許多小學數學教育工作者苦不堪言。本文就針對在課堂教育中出現的這些常見問題進行淺析,并提出合理的應對策略,期望能引起共鳴,不斷提高小學課堂教育的有效性。

關鍵詞:有效性 合理引導 積極嘗試 開拓創新 課堂教育

傳統的教學模式與新課改碰撞,產生了許多矛盾,這些矛盾導致教學的猶豫與模糊。有很多老師會把“有效”簡單地理解為“大題量訓練”,學生的作業負擔沉重;也有一些老師會忽視教學的本質,形式大于內容。這樣的教學方式實際上會傷害學生對數學的感情,影響學生數學思維的發展和數學素養的提高。

一、有效性的含義

有效性教學的理念源于20世紀上半葉西方的教學科學化運動,是“教學是藝術還是科學”之爭的產物,經過一段時間的探索以后,大家普遍認為:教學也是科學。所謂有效,主要是指通過教師在一段時間的教學之后,學生所獲得的具體的進步或發展。所謂教學,是指教師引起、維持或促進學生學習的所有行為。有效教學是指教師在有限的時間和空間里,采取恰當有效的教學方式,引導學生把課堂知識轉化為真正理解的知識內容的一個過程。而對數學教學來講,要能引導學生總結出解決問題的方法和實踐能力,養成良好的數學學習習慣、提升興趣,實現學生的全面發展。

二、當前數學課堂教學存在的問題

(一)教師對于教學有效性觀念較差

課前準備不充分,臨時看教材教參便匆匆上課,導致課堂目標無效或教學內容無效。教師總認為課堂上解決不了的問題,可以利用課余時間來解決。長此以往,會挫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學習興趣,他們覺得課堂上學不會、做不完的,課后老師都會補,從而產生了惰性。

(二)教學手段單一

在應試教育大環境的影響下,灌輸式或者填鴨式教學不絕于耳。有的教師一味地照本宣科,讓學生死記硬背,加快速度地完成教學任務,以便有更多的時間準備考試,讓學生大量做題,一天一小考,三天一大考,只重視當前的成績,不關注學生的思維訓練和個體差異性。

(三)過于追求教學形式,淡化了教學的本質內容

提問是事先設計好的,不能隨機應變,讓數學從思考變成欣賞,從“做”變成了“聽”,卻忽略了數學本身就需要想象和邏輯,需要動腦動手。新課程強調促進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引導學生主動、富有個性地學習。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大膽地改革傳統的教學方式,嘗試新的教學方式。但是經過實踐,我們發現,新的課堂教學,不管是公開課,還是觀摩課,大都存在這樣一個套路:今天我們分組合作學習,于是老師一聲令下,學生分成幾個學習小組。老師出示問題后,各個小組分頭嗡嗡地討論起來,不過幾分鐘,老師叫停,繼而是逐一匯報(多是每個小組語言表達能力強的同學任匯報員)。其間也并無大錯,幾乎合乎老師的預料,偶爾某一小組有一點小小的偏差,老師就會就此大做文章,追問這個小組,你們是怎么想的?為什么這樣想?誰的想法與他們的不同?其他組的同學能不能用說服他們?完了之后便是“同學們的想法可真多”“我真為你們高興”之類的表揚話,同時還夾雜著請為他們的精彩發言鼓掌的聲音,最后就是回顧本節課,談談你有什么收獲,如此等等,一節課便大功告成。

(四)大班額教學普遍存在

目前,大班額教學在我們地區普遍存在,課堂教學難以組織,教學難以兼顧,無法滿足不同學生的學習需求。這不僅加重了教師的負擔,而且限制了部分學生的個性發展。教師只能在時空的制約下,硬著頭皮走傳統的“小步子、快節奏”的教學模式,每一步都要緊緊地抓住學生,不敢讓學生有一點兒隨意發揮的空間,教師教得苦,學生學得累,教學質量低。而且束縛學生的思維,對于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都極為不利。

三、提高數學教學有效性的策略

(一)立足課堂,轉變理念,向40分鐘要質量

1.培養學生形成屬于自己的有效學習方法。

在教學中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應摒棄傳統的填鴨式教學,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老師應對學生的學習行為做出合理的引導,選用有效的教學方法指導學生學習,讓學生學會學習。

2.有意識地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習慣。

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不僅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而且有利于學生自學能力的培養和課堂教學質量的提高。如可開展“以生幫生”的活動,營造學習的氛圍,突出老師的主導及學生的主體地位,減少差生與老師間的“對立矛盾”,減少直至消滅孩子們厭學和對老師的抵觸情緒。

(二)立足課堂,合理運用多媒體教學手段

多媒體教學可以采用動畫、圖片、聲音等形式創設有效的教學情境,為課堂增色很多,容易引起小朋友的注意,激發學習的興趣,但不能喧賓奪主;多媒體的使用要有合適的內容。例如:有一個邊長為6寬為3的長方體,6個面都涂有紅色,問如果切割成長為2、寬為1的小長方體以后,這些小長方體中有1面有顏色、2面有顏色、3面有顏色的個數分別是多少?這種需要學生有很強的空間想象能力的題目,可以采用多媒體讓學生直觀觀察,進而掌握解題的思維方式,促進空間思維能力的形成,巧妙地解決教學中的難點。

(三)立足課堂,組織有效的教學活動

1.引導學生主動參與教學活動,變“聽數學”為“做數學”。

俗話說:眼看百遍,不如手做一遍。做的過程鍛煉了學生動手、動腦、動眼的能力,學生在“做數學”的過程中對所學知識產生深刻的體驗,從中感悟并理解新知識的形成和發展。如在教學“有余數的除法”時,我主要是指導學生動手操作。為了能讓學生知道為什么“余數一定要比除數小”這個道理,我讓學生動手操作,發現:用小棒擺出三角形后,只能余1根或2根,不可能余3根。通過學生親自發現和獨立探索,加上老師的適當指導,確保了學習的有效性。這樣不僅形成了基本的數學概念,也直接培養了學生積極嘗試、探索的數學學習精神。

2.老師語言應簡潔,教學內容要簡約,聯系實際生活,以便學以致用。

首先,老教師的引導、提問、講解及評價的語言要力求精練、簡潔、準確。其次,老師要認真研讀教材,合理地處理教材,去粗取精。老師在教學過程中應努力挖掘有價值的實習作業,讓學生在現實中尋求解決方案。如教學“用計算器探索規律”一節時,基于學生的經驗可以讓學生獨立用計算器計算,完成與生活有關的簡單的計算題目??赡M超市買東西的場景,讓學生在實際操作的過程中,學習知識,積累生活經驗;同時也讓學生體會了數學源于生活,數學是解決生活問題的基本工具。新形勢下的小學數學課堂,要以積極培養小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和良好的學習習慣為目的,針對小學生的年齡特點,合理運用各種教學手段,改善課堂教學方法,能夠將所學知識運用到生活中,使數學學習變成生活的一部分,讓數學課堂“教之有效”。

猜你喜歡
開拓創新課堂教育有效性
如何提高英語教學的有效性
制造業內部控制有效性的實現
提高家庭作業有效性的理論思考
略論服務型基層黨組織建設
關于新形勢下提高黨刊編輯素養的思考
生活教育無處不在
關于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有效練習的研究
基層學校工會工作者的基本素養探究
淺析小學數學課程教育對提升教育教學質量的作用
船舶嚴重橫傾時應急行動的有效性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