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傳動直絲弓技術矯治安氏Ⅱ類錯頜臨床療效研究

2017-07-24 17:20范俊恒
寧夏醫學雜志 2017年6期
關鍵詞:錯頜安氏矯治器

封 凈,范俊恒,張 佐,白 晶

傳動直絲弓技術矯治安氏Ⅱ類錯頜臨床療效研究

封 凈,范俊恒,張 佐,白 晶

目的 觀察傳動直絲弓技術矯治安氏Ⅱ類錯頜的臨床療效,為其臨床應用提供理論依據。方法 選取就診的Ⅱ類錯頜畸形患者24例(女性13例,男性11例),應用傳動直絲弓矯正技術進行矯治,比較矯治前后頭影測量數值的變化。結果 治療療程平均20.5個月,覆牙合覆蓋達到正常,尖牙磨牙關系達到中性,側貌改善明顯。矯治前后X線頭影測量顯示,U1-SN、LI-MP、UI-NA 角、UI-NA距、Ll-NB角、Ll-NB距變化明顯,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傳動直絲弓矯治技術對安氏Ⅱ類錯頜有良好的矯治效果,可有效地內收上頜前牙,并快速、高效地改善側貌。

傳動直絲弓;安氏Ⅱ類;頭影測量

傳動直絲弓矯治技術是具有我國自主知識產權的改良新型直絲弓矯治技術。該技術不僅兼具了Tipe-edge及自鎖托槽等低摩擦的優勢,較傳統直絲弓矯治器更具有便捷、對支抗要求低等特點。該技術能使患者不適感減少的同時,提高了矯治速度,縮短了療程,并具有低廉的價格。臨床研究顯示,傳動直絲弓矯治技術在安氏Ⅱ類和Ⅰ分類的矯治中具有高效、便捷的特點[1]。本文就該技術在安氏Ⅱ類錯頜畸形患者矯治前后X線頭影測量變化進行分析研究,以探討其臨床應用療效。

1 材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選取2012年1月-2012年9月在寧夏人民醫院口腔醫學中心就診的安氏Ⅱ類錯頜患者24例,其中女性13例,男性11例,中位年齡14.6歲。納入標準:患者為上頜前突為主的安氏Ⅱ類錯頜畸形,并伴有深覆蓋,牙列輕度擁擠,深覆牙合Ⅱ度及以上?;颊呔裾J存在正畸史、口腔不良習慣、顳下頜關節紊亂、外傷史、重度牙周炎。應用傳動直絲弓矯正技術進行矯治,矯治結束后均獲得滿意效果,面型有所改善。

1.2 材料與方法

1.2.1 正畸材料:傳動直絲弓托槽及頰面管(新亞),鎳鈦絲,不銹鋼方絲,澳絲(Australia Wilcock)、結扎鋼絲,橡皮圈。

1.2.2 矯治方法及測量項目:選用傳動直絲弓矯治技術對患者進行矯治,拍攝矯治前后X 線頭顱定位側位片并進行數據測量,由同一人不同時間測量3次,取均值。測量項目為:SNA角,SNB角,ANB角,U1-NA角,L1-NB角,U1-L1 角,U1-NA距,L1-NB距,MP-SN。

1.2.3 矯治程序:應用傳動直絲弓矯治技術,按矯治步驟對患者進行矯治。分3期:第1期排齊前牙,打開咬牙合、將覆牙合調整至對刃。措施:使用0.016英寸(1英寸 =25.4 mm)澳絲為主弓絲(托槽斜結扎達到自鎖托槽低摩擦的效果),0.014英寸鎳鈦絲為輔弓入托槽橫管用以排齊,其中澳絲雙側第一磨牙頰面管近中 3~ 5 mm處彎制后傾彎,并全程使用約50 g左右Ⅱ類牽引。實現排齊前牙的同時打開咬牙合、內收前牙的目的,末期粘第二前磨牙托槽并使用鎳鈦絲排齊。第2期:保持1期結果,繼續關閉間隙,同時調整中線及磨牙關系。措施:使用0.020英寸不銹鋼高彈性不銹鋼絲為主弓,使用“Z”字形牽引(上下牙弓頜內牽引配合Ⅱ類牽引)。第3期:前牙轉矩調整,尖牙正軸。措施:使用0.019英寸×0.025英寸方絲進行轉矩調整的同時,橫管內插入×0.016英寸熱激活鎳鈦輔弓,為傾斜移動的牙齒正軸。

2 結果

24例患者,平均療程20.5個月。矯治后療效顯著,即上前牙最大限度回收,覆牙合覆蓋變化明顯,尖牙磨牙關系達到中性,軟組織側貌改善明顯。矯治前后X線頭影測量顯示,U1-SN、LI-MP、UI-NA 角、UI-NA距、Ll-NB角、Ll-NB距變化明顯,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治療前后部分頭影測量結果±s)

3 討論

3.1 傳動直絲弓矯治技術優勢:正畸牙齒移動效率常與托槽的被動摩擦范圍及滑動摩擦力相關。傳統直絲弓矯治器托槽的設計常被動摩擦范圍小,導致牙齒不易大范圍有效傾斜移動,增加了矯治療程及支抗的需求。同時滑動法關閉拔牙間隙的過程中摩擦阻力可致12%~60%的矯治力喪失[2]。傳動直絲弓托槽設計時不僅增大了尖牙的被動低摩擦范圍,使尖牙可以快速地傾斜移動,提高矯治效率;同時為托槽槽溝增加了橫臺階,使斜結扎時弓絲與結扎絲不接觸,大大降低了滑動摩擦力,最終達到了快速輕力矯治的設計理念。該托槽兼具了Tip-EdgePlus 直絲弓[3]及自鎖托槽[4]的優點。在矯治程序設計方面,傳動直絲弓技術早期使用輕力Ⅱ類頜間牽引,將持續的輕力通過唇弓傳導致中切牙使之發生舌向移動,同時該力通過牙冠鄰面接觸點傳遞,直到最后一個牙冠近中鄰面接觸點,使該牙遠中傾斜移動,其他牙也依次向后傾斜移動,即傳動效應。這不僅使前牙可以快速向后移動,同時節省后牙支抗,防止后牙前移,有效避免了口外力、種植體支抗等強支抗的使用,使患者在快速且舒適的完成矯治的同時達到理想的矯治結果。本組病例研究結果顯示,患者平均治療療程約20.5個月,較滑動直絲弓矯治技術[5]療程短,較傳統的矯治技術療程明顯縮短[6]。有研究顯示,傳動直絲弓矯治系統治療相較輔助平導矯治治療在矯治完成時間上有所縮短[7]。本研究于以往研究結果一致。

3.2 傳動矯治技術對安氏Ⅱ類錯頜畸形的優勢

3.2.1 側貌改善明顯:安氏Ⅱ類錯頜畸形是臨床常見錯牙合畸形,患者常因突面型嚴重影響美觀而就診,臨床以上頜前突或上頜前突伴下頜后縮多見。本組研究顯示,治療前后 U1-NA角、U1-NA距、L1-NB角、L1-NB距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提示矯治后上下切牙明顯內收,上前牙突度明顯減??;SNA角、SNB角、ANB角矯治前后差異無統計學意義 (P>0.05),可能是由于病例選取多為青少年骨性患者,下頜雖然有部分生長潛力及持續輕力的Ⅱ類牽引促進了下頜骨向前生長及下前牙前移,但骨性一類關系仍然保持。同時患者側貌外形的改善明顯,證實了傳動直絲弓矯治技術可以很好地改善安氏Ⅱ類患者軟組織側貌,具有良好的治療效果,與林久祥等[8]研究結果相近。

3.2.2 節省支抗:安氏Ⅱ類錯頜磨牙多為遠中尖對尖,甚至完全為遠中關系,并常伴有上前牙明顯唇傾,臨床治療中常為了上前牙最大程度內收及磨牙關系達到中性而設計強支抗,甚至使用口外弓推上頜磨牙向后。而傳動直絲弓矯治技術設計利用差動力原理,通過早期及大量的頜間交互牽引,保護了上頜磨牙支抗的同時改善了Ⅱ類磨牙關系。低摩擦力托槽的設計使小而持續牽引力的使用成為可能,這既確保了下頜磨牙不會發生支抗喪失,又保證了前牙快速、大幅度地后移傾斜。有研究報道[9],較輕的牽引力有利于保持支抗牙在原始的位置。因此,傳動直絲弓矯治器在不用額外支抗,避免口外力或者種植支抗給患者帶來的不便與痛苦的同時為患者達到了理想的軟組織側貌及咬合關系。本研究結果達到了李靜平等[4]運用種植支抗治療安氏Ⅱ類錯頜畸形的結果及療效,且患者更容易配合。

綜上所述,通過本組病例研究,證實了傳動直絲弓矯治器及技術可簡便、有效地改善安氏Ⅱ類錯頜畸形患者側貌,同時又具有療程短、患者痛苦少、矯治成本低的特點,適于在我區推廣使用。

[1] 谷芳,陳正國.傳動直絲弓矯治器矯治安氏Ⅱ類Ⅰ分類錯頜畸形11例臨床研究[J].中國醫藥導刊,2012,14(11):1926-1927.

[2] 丁鵬,林久祥,周彥恒.自鎖托槽矯治器的摩擦力研究進展[J].口腔正畸學,2007,14(3):140-143.

[3] 陳世穩,周嫣,方志欣,等.Tip-Edge plus 直絲弓技術矯治安氏Ⅱ類Ⅰ分類錯牙合的臨床分析[J].中國臨床新醫學,2010,3(8):706-708.

[4] 胡林華,林曉瑜.DamonⅢ自鎖矯治器在拔牙病例中的應用[J].臨床口腔醫學雜志,2010,26(11):678-679.

[5] 李渤,柏鋼,駱秋鄖,等.傳動直絲弓與滑動直絲弓技術在安氏Ⅰ-Ⅱ錯牙合矯治中的臨床對照研究[J].臨床口腔醫學雜志,2011,27(6):372-373.

[6] 郭艷莉.傳動直絲弓技術在安氏Ⅱ類錯牙合矯治中的臨床應用[J].西北國防醫學雜志,2012,33(6):671-672.

[7] 黃愛萍,旭東,何玲,等.傳動直絲弓技術在正畸臨床應用的優勢[J].臨床口腔醫學雜志,2010,26(11):677-678.

[8] 林久祥.矯正器及技術進展[J].中國實用口腔科雜志,2009,2(1):5-8.

[9] 陳莉.搖椅弓唇弓作用下牙弓三維變化趨勢的研究[J].口腔正畸學,2002,9(1):24-27.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資助項目(81260171);寧夏自然科學基金資助項目(NZ1276)

寧夏人民醫院口腔醫學中心,寧夏 銀川 750002

張佐,Email:yy.zhz@163.com

R783

B

2016-12-12 [責任編輯]王凱榮

10.13621/j.1001-5949.2017.06.0558

猜你喜歡
錯頜安氏矯治器
Twin-Block矯治器在正畸治療中應用的研究進展
新型上頜墊矯治器治療乳前牙反的臨床應用
正常咬合與錯頜畸形磁性覆蓋義齒種植體生物力學比較分析
無托槽隱形矯治器與固定矯治器用于口腔正畸治療的臨床比較
安氏Ⅱ類錯畸形咬合接觸特征及其與口頜系統關系的研究現狀
大塊頭安氏中獸
錯頜畸形 不僅傷牙還傷臉
恒牙初期安氏Ⅱ1類錯畸形顱底形態特征的分析
自貢地區學生錯頜畸形調查與分析
固定矯治器佩戴健康宣教方式的持續改進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