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芻議綠色循環農業

2017-07-26 09:51邸光顯
農村農業農民·B版 2017年7期
關鍵詞:治蟲雨雪水蒸氣

邸光顯

綠色是當今農業發展的新理念,筆者結合多年的種田經驗,在這里談談對綠色循環農業的一些觀點和看法,希望和大家交流分享。

假設一對中年夫婦,流轉承包10畝或30畝耕地,分別建造圈棚兼太陽能發電,挖掘蓄水池兼養魚蛙、栽蓮藕,保留其他地塊育苗套種五谷、菜果、棉油等。采用電機耕作、家肥還田、蓄水噴灌、生物治蟲等生產方式,常年向市場上提供安全、可靠的糧、菜、肉、果等綠色食品。

從表面上看,這種農業模式是傳統、低效、穿舊鞋走老路的小農經營,無法與高效的現代農業種植方式相媲美,但當我們站在綠色農業大局的高度上去分析時會發現,這其實是一種防患、節能、環保、綠色、發展的好舉措。

綠色循環農業涵蓋很多科技新理念,潛能特別可觀。植物的葉片通過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生成碳水化合物,釋放出氧氣;動物吸進氧氣,從事有氧運動,呼出二氧化碳,這就形成一個氣體循環圈。采用“電機耕作、育苗套種”能在減少氣體污染的同時,擴大光合作用,加快二氧化碳的吸收和氧氣的排放,進一步凈化空氣。如果農業專家對葉片擴大光合作用的能力有所新突破,不僅能相應提高農作物的產量,而且還能確保田野的空氣更加清新。

天上的雨雪落到地面,受熱變成水蒸氣升到天空,天空的水蒸氣受冷又變成了雨雪,這就形成一個液體(水)循環圈。采用“蓄水噴灌、生物治蟲”就能在節約地下水的同時,加大地表面的潮濕度,使水蒸氣、雨雪增多,緩解干旱,凈化水源。進一步講,如果能在地表一米下設置隔水滲透層或地下水保護區,那么借助“夜潮沙”(夜間沙粒受涼使地下的水蒸氣凝聚成小水珠)原理,就不需要抽取地下水來抗旱。在地下水位沒下降的年代,民諺稱“淹不毀的山東,旱不毀的河南”,就是“夜潮沙”所發揮的作用。

此外,植物被動物吃掉后,排出的糞便經微生物發酵分解后,又被植物所吸收,這就形成一個生物循環圈。那么,采用“種養結合、家肥還田”,就能在減少化肥使用量的同時,利用大量的秸稈、草葉、粗糧,通過“黃牛加工廠”生產出大量的有機肥,進而種植出綠色食品。

初步預計,假設這種綠色農業能夠取得成功,按2畝地的秸稈、粗糧養一頭牛計算,10年后,我國黃牛數量將會增加很多,所有的秸稈、草葉會得到有效利用,糧食產量和品質會同步增長,生態環境會得到改善。否則,按一畝地每年投資“100公斤化肥+6升柴油+3升農藥+60立方米地下水……”計算,百年過后,人類將面臨“氣候變暖、能源枯竭、淡水短缺、食不養體”的生存危機。

為此,筆者希望國家能制定出關于“水土護理、綠色種植”的法規及扶植政策:在農田周圍不得有工廠廢氣和高大樹木,確保田間空氣新鮮,陽光充足;蓄水池的水源主要來自雨雪水,以青蛙、蓮藕能健康生長作為水質合格的標準;每10畝農田要養3~5頭牛,每畝保證施加70%的綠色有機肥,限制化肥使用量在30%左右;再逐步限制化學農藥的噴灑,最好不使用除草劑;在降低南方蔬菜運輸價格的前提下,限制北方的大棚數量(因反季節蔬菜欠缺綠色營養);定期進行土壤檢測、深翻改良、滅菌殺蟲,同時配套完善的電機設施;保證綠色農產品,尤其是蔬菜、牛肉、奶基本價格,激發中年農民工返鄉種田的積極性;在以點帶面的基礎上逐步推廣綠色循環農業,造福子孫后代。

總之,盡管綠色循環農業(電機耕作、育苗套播、種養結合、家肥還田、蓄水噴灌、生物治蟲)是一匹“治理水土污染,生產綠色食品”的“千里馬”,但要想成功駕馭,還需要政府、科技人員和廣大農民朋友的重視和馴養。

猜你喜歡
治蟲雨雪水蒸氣
藏在空氣里的水蒸氣
悲傷的事就不說了
新閨怨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functional fabrics and fashion trends
雨雪天氣城際站防止旅客摔滑問題探討
農科110專家赴汾陽“治蟲”
農業部啟動春季防病治蟲奪豐收行動
秋蠶期桑螟防治的關鍵技術
秋蠶期桑螟的防治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