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鏡像理論與倫理學雙重視角下《建筑師》解讀

2017-07-27 00:53夏雙姍
北方文學·中旬 2017年7期
關鍵詞:倫理困境倫理學建筑師

夏雙姍

南華大學語言文學學院

摘要:鏡像理論是拉康提出的一個重要的精神分析法概念,它強調的是主體在精神界中自我和本我的構建、發展以及走向。拉康把人的發展分為現實界、象征界和想象界。在倫理學中,想象界就相當于倫理秩序,象征界是倫理環境?!督ㄖ煛肥且撞飞笃诘囊徊恐匾髌?,本文試圖從鏡像理論與倫理學雙重視角下解讀《建筑師》,探討主人公索爾尼斯的精神發展。

關鍵詞:鏡像理論;倫理學;倫理困境;主體

拉康是當代西方批評界影響最大的精神分析學批評家,他把結構主義語言學與精神分析學說結合起來,對弗洛伊德的學說進行了新的闡釋,提出了“鏡像理論”。其主要論點是“無意識的話語具有一種語言結構”和“無意識是他者的話語”?!督ㄖ煛肥桥餐騽〖乙撞飞趪馍疃嗄旰笾胤蹬餐牡谝粋€劇本,具有自傳性質。與前期創作中猛烈抨擊宗教不同,《建筑師》反映了他本人晚年對藝術的一些持懷疑的態度及對宗教的向往,主要講述了建筑師索爾尼斯在生活與事業、理想與現實的各種矛盾糾葛。本文運用拉康的“鏡像理論”,對《建筑師》中的主人公索爾尼斯這一人物形象進行分析,試圖探討其心理、精神的發展歷程。1974年,拉康提出了現實界、象征界和想象界。正常人的發展是由這三個依次遞進的層次構成的一個理性主體。如果這三者的順序顛倒了,那么主體就從理性進入了非理性,甚至無理性,這一過程其實就是主體精神分裂的過程(胡朝霞,蔣天平 2015)。根據鏡像理論,可以把這部劇的敘事結構分為:第一幕主體的象征界;第二幕現實界;第三幕想象界。

一、象征界:對“父親法則”的接受與拒絕

象征界,即符號的世界,是支配著個體生命活動規律的一種秩序,個體在期間通過語言同現有的文化體系相聯系,同他人建立關系,并在此基礎上客體化,即作為主體出現。這個主體絕非自我封閉的主體而是一種語言關系中的互主性。象征是結構主義語言學中所說的能指者。象征的結構決定了主體的是非善惡原則與行為準則。

主體進入象征界即是對“父親法則”的遵守。索爾尼斯是自學成才的,沒有進過專業的學校,也沒有系統學習過建筑學。但他很有天賦和毅力,刻苦鉆研,終成一代建筑大師。當然,他的成功離不開老建筑師布羅維克的指導。布羅維克是他一直所追求的目標。布羅維克這一他者形象也是社會的要求,是“父親法則”的代表。同時,索爾尼斯堅信,建筑師就該建筑帶有高大塔樓的教堂,因為這能給人們帶來幸福,這代表著他對宗教的絕對信念。索爾尼斯成功后,本身成了“父親法則”的代表。他掌控著自己的建筑公司,高高在上,以前的老板布羅維克和他的兒子都成了他的屬下,聽令于他。他的妻子雖不再愛他,但也一直默默承擔著他給她的責任。

索爾尼斯有很多不為人知違背倫理的秘密。他曾對醫生表明自己與妻子之外的幾個女人有過關系,這是“父親法則”所不能容忍的。索爾尼斯與希爾達初見時,希爾達才十二三歲,而他已是功成名就的建筑師。他當時親了希爾達,并對她許下了諾言。他們之間的戀愛是不被世人所接受的。這是對“父親之名”的否定。

二、現實界:主體的倫理困境

現實界是一種原始的無序和無知,主體無以接近和支配的領域,不是指客觀現實界,而是指主觀現實界,是欲望之源,類似于本我,是一種“已在此地”而又在思維和語言之外的東西,一旦可以被想象、被言說,就進入了想象界和象征界?,F實的東西是由想象的東西與象征的東西結合而成。在象征的東西限制之下所實現出來的想象中的要求就是現實的東西,這就是人的個性中能夠實在存在的東西。鏡像理論中的現實界,是個體混沌狀態中的原初需要,是一個脫離語言符號秩序的“缺場的在場”,黑暗無序、處于任何思維和語言之外而又永遠“已在此地”的混沌狀態,是欲望之源,很難表達和言說(Mary Klages & Jemej Pisk 2005)。鏡像理論中的現實界就是無理性的世界。

索爾尼斯看似很成功、幸運,實際上他正經歷著種種倫理危機,深陷三重倫理困境,混亂不堪。

事業上,索爾尼斯是在布羅維克的指導和瑞格納的幫助下成為一代建筑大師的。他把布羅維克和他的兒子收到自己的工作室,這既展示了他的仁慈,又把他們父子置于監控下,使他能安心。但索爾尼斯也意識到,人都無法逃避的年老體弱的一天,布羅維克的命運正像一面鏡子,將是他未來年老之后的真實寫照。戲劇一開始就由布羅維克出場,“突然站起來,好像很痛苦,喘吁吁地...”(易卜生文集第7卷 6),并感慨自己“一天不如一天了”。瑞格納是年輕一代才華橫溢的杰出代表,他的才華與努力讓索爾尼斯深深擔憂自己被取代。他想逃避這樣的命運,所以一直壓制瑞格納,絲毫不給他展示的機會。他以為只要不給瑞格納獨當一面的機會,他就不會被超越與取代。所以不管布羅維克怎樣求他,他都不答應。事業上面臨被瑞格納所代表的年輕一代取代的危機,體現了在面對新陳代謝這條人類發展規律時,老一代人既無能為力又極其恐懼的倫理困惑以及新一代人躍躍欲試、另立門戶的倫理要求。

感情上,索爾尼斯與三個女人有情感糾葛。妻子艾琳在父母老宅被燒毀以及親生雙生子死后深陷于悲傷而無法自拔,兩人的婚姻生活早已名不副實,感情沒了,家也不再完整幸福,只剩下空洞與凄涼。當艾琳懷疑索爾尼斯與開雅有不正當關系時,他并不解釋,任由艾琳“冤屈”他,覺得這是“一種有功德的苦修行”。他不愿與妻子交流,任她經受折磨。對于開雅,索爾尼斯并沒有真的動情,平常各種親昵曖昧只是想利用她把瑞格納留下。希爾達與索爾尼斯的愛情是柏拉圖式的。希爾達心中索爾尼斯是英雄,是夢中情人;而索爾尼斯心目中,希爾達是黎明的曙光,年輕、充滿活力,給他希望和力量。他倆無話不說,她就好像是索爾尼斯的另一個自我,他們之間的對話就好像是自我之間的對話。索爾尼斯與艾琳是夫妻關系,開雅、希爾達分別與索爾尼斯是情人關系,開雅、希爾達、艾琳又是情敵關系。索爾尼斯陷于復雜的感情糾葛之中無法自拔。

信仰上,信仰危機。希爾達的兩次出現,都是在索爾尼斯出現信仰危機時。剛開始索爾尼斯很信奉上帝,一直都只建筑供奉上帝的教堂。但自從那場大火他的孩子死后,他便不再蓋教堂了。如果上帝存在的話,他那么虔誠,上帝怎么忍心把他可愛的雙生子給帶走。后來他想,上帝這么做是為了能使他專心于建筑事業,不被其他事物所打擾。上帝在他心中不再高尚,而成了自私的存在。他不再做他曾以為的最崇高的事業,轉而開始給平常人建筑住宅。但十年過去了,索爾尼斯又開始覺得,“給世間凡人蓋住宅——簡直毫無意義” “我并沒有真正蓋過房子,也沒為蓋房子費過心血! 完全是一場空!”(91)他已經迷失了自我,不知道自己所做的事情到底有什么意義。人們需要的只是一個容身之處,他并不能為他們建筑一個名副其實的家,他連自己的家都不完整,深陷嚴重的信仰危機當中。

三、想象界:對他者倫理身份渴望

想象界,是一個欲望、想象與幻想的世界,是在主體的個體歷史基礎上形成的,因而具有豐富性和多樣性的特點,個體無意識往往在期間顯露。想象通過鏡像階段把有意識地、無意識地所知覺的和想象到的東西記錄下來,形成世界的圖像。想象秩序和想象身份對主體既是誘惑又是陷阱,主體會沉浸在想象的秩序中無法自拔,造成主體倫理身份的混亂從而陷入倫理困境。倫理困境指“文學文本中由于倫理混亂給人物帶來的難以解決的矛盾和沖突。倫理困境往往是由倫理悖論導致的,普遍存在于文學文本中(聶珍釗 2014)?!?/p>

索爾尼斯逐漸意識到自己的成就是以自己和別人的幸福為代價的。他深深自責,覺得自己背負著一筆永遠也償還不清的債務,特別是對于艾琳。艾琳本應成為孩子們的靈魂建筑師,但那場大火使她無法成為那個她“應該做、可以做、并且非常想做的女人”,她成了一副空殼,整天活在悲傷中無法自拔,索爾尼斯把這一切罪過都歸在自己身上,生活困苦不堪。這時希爾達出現了,他重煥生機?;叵肫鹱约涸泴ㄖ聵I的熱情以及勇敢地爬上高處追求廣闊和自由的心情,那些壓在他身上的社會倫理困境、婚姻與愛情倫理困境都迎刃而解,即使是信仰坍塌的宗教倫理困境也煙消云散了?!皞ゴ蟮闹髟?!聽我告訴你。從今以后,我要當一個自由的建筑師——我干我的,你干你的”,“我不再給你蓋教堂了”(92)。同時,他也不再給世間凡人蓋住宅,而是要建起世上最可愛的“空中樓閣”??罩袠情w源于希爾達最初的想法,這“抹上了一層虛幻甚至虛無的色彩,并最終伴隨建筑師索爾尼斯從塔樓墜地而戛然而止,卻透漏了主人公索爾尼斯,包括易卜生本人的精神頓悟和不懈努力”(孟湘 2011)。本質上是在撥開世俗雜務之后面對人生終極問題的生命倫理選擇,換句話說,就是希爾達所謂的“抓住自己的幸福,抓住自己的生命”,只有清楚并按照自己的內心行動,才能獲得真正意義的快樂和自由。索爾尼斯最終視死如歸般地爬上新房塔樓,把花圈再次掛在高高的風向標上,可以從中感受到他被壓抑的靈魂得到了解放,人生理想得以實現。

四、結語

處在多重危機中的索爾尼斯變得有些瘋狂。他說他是一個有特殊能力,有山精氣質的人,易卜生有一句座右銘: “生活就是與內心的山精較量,寫作就是對自我的審判?!彼^山精其實就是靈魂、精神、欲望一類的東西。有山精氣質的人就是為靈魂自由、欲望實現不惜一切代價、奮不顧身的人(楊華軻 2016)。索爾尼斯最終以死亡告終,擺脫了社會對他的種種束縛。主體是一個徘徊在想象界和現實界中分裂、破碎的主體,又是一個喪失了倫理意識、非理性直至無理性的他者。

參考文獻:

[1]胡朝霞,蔣天平.鏡像理論和倫理學雙重視閾下的《海爾格倫的海盜》[J].求索,2015.

[2]Mary Klages and Jemej Pisk: Jacque Lacon[M]. Tretjidan, Letn,2005.

[3]易卜生.易卜生戲劇集[M].潘家洵譯. 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 2006.

[4]聶珍釗.文學倫理學批評導論[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2014.

[5]孟湘.建筑師 生命超越之祭[J].山西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

[6]楊華軻.論《建筑師》索爾尼斯的三重危機[J].芒種,總第431期,2016.

猜你喜歡
倫理困境倫理學建筑師
開拓·前沿·創新與學科建設——簡評《中醫生命倫理學》
“紀念中國倫理學會成立40周年暨2020中國倫理學大會”在無錫召開
倫理批評與文學倫理學
當建筑師
本土文化視角下人力資源管理倫理困境的研究
寧養社會工作服務中的倫理困境及反思
夢想成真之建筑師
“蟻族現象”的倫理學思考
一個建筑師的獨白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