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網絡時代政府對突發事件輿論引導研究

2017-07-29 22:25陳絲路
新媒體研究 2017年12期
關鍵詞:事件輿論引導常州

陳絲路

湖北大學楚才學院,湖北武漢 430000

摘 要 選取百度指數數據資料,對常州外國語學?!岸镜厥录边M行案例和輿情分析,發現網絡時代下政府輿論引導存在應對不及時、不透明等問題,采取拖延政策,容易造成民憤累積和輿情負面效應的持續擴大。針對政府輿論引導存在問題提出建議,有利于政府面對突發事件更好地進行輿論引導和群眾動員。

關鍵詞 常州“毒地”事件;政府;輿論引導;突發事件

中圖分類號 G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2096-0360(2017)12-0122-02

網絡時代背景下,重大突發事件一經發生或曝光,如果政府應對不及時或反應不力,就可能引發次生的輿情災害[1]。網絡媒體進一步擴大公共事件的影響力,為政府的輿論引導提出挑戰。政府如何應對突發事件進行輿論引導,對維護社會穩定和人民安定有重要作用,逐漸成為網絡時代政府公共管理和新聞管理中的重要課題。本文以常州“毒地”事件為研究對象,具體分析該事件輿論演化和政府輿論引導,從而對政府輿論引導提出建議。

1 常州“毒地”事件輿論分析

在百度指數中以“常州毒地”為關鍵詞,選取2016年1月至12月時間段,檢索得到“常州毒地”的網絡搜索量變化趨勢圖。從時間點來看,“常州毒地”的搜索指數和媒體指數基本保持一致,都是從4月開始快速增長。4月17日央視報道后,4月17日到4月23日搜索量周平均值達到609,4月23日到4月30日搜索量加快增長,周平均值達到726,5月1日到7日有所下滑,但在8日至17日重新回升至峰值,周搜索量平均值為1 173。之后快速下降,回落到低搜索度,基本保持直線穩定趨勢。

從輿情演化過程來看,該事件的輿論演化大致經歷了以下4個階段。

(1)輿論潛伏期——央視報道前:部分媒體跟進,并未引起全國范圍內關注。2016年1月4日,新華網發布新聞,質疑常州外語學校毒地污染,蘇州當地論壇、百度貼吧等也陸續出現呼吁“遠離毒地”“拯救孩子”等文章,總閱讀量超過11萬。雖有多家媒體進行調查,但除本地媒體江蘇音符、江蘇新聞網的報道在當大引起輿論影響外,事件并未引起全國范圍內的輿論震動,風波持續一段時間后趨于平靜。

(2)輿論爆發期——央視報道后迅速引爆輿論場。2016年4月17日,央視新聞發布報道《常州一中學搬新址 近500名學生身體不適》,成為引爆輿論的主要導火線,各家媒體紛紛隨之跟進,力求從各個角度探求事件真相。新華網揭露了學校選址問題,經濟觀察網對學校附近污染地塊使用進行追蹤。一些媒體從綜合消息的角度匯聚各方聲音,提供了多元化信息。

(3)輿論發酵期——網民關注,公眾圍觀。央視報道后,“常州毒地”事件經網絡媒體加速傳播力度和廣度,在社交媒體引發公眾圍觀。央視首度曝光的微博下轉發量超過5萬,評論超過1萬,話題得到@王旭明、@佟大為、@羅昌平等多位認證名人的參與。由央視新聞發起的微博話題#被污染的學校#閱讀量達到1.7億,討論量達16萬。網友從各個角度表示了對事件的擔心憂慮,多持負面態度。過去的舊帖文、博文遭網民曝光,文中“特警鎮壓”“野蠻執法”等敏感詞匯助長公眾不滿情緒,網絡輿論進一步發酵。不少網友發起網絡動員,用煽動性話語圖片吸引眼球,向政府及有關部門討要事件結果和說法。

(4)輿論消退期——公眾注意力轉移。五一期間“魏則西事件”引發了網友刷屏式的轉發,成為公眾話題新爆點,公眾注意力發生轉移。后期有網友將“雷洋事件”和常州“毒地事件”聯系起來,使“毒地事件”再受關注,熱度回升。之后,事件熱度漸漸下降,淡出公眾的關注。

2 “毒地事件”政府輿論引導措施評估

常州政府在事件之初做出過回應,但輿論引導多是敷衍或者壓制。早在2016年1月20日,對于輿論反映的污染問題,政府引用監測數據發文稱“一切正?!薄半[患可控”,絕大多數學生檢查指標正常。而面對公眾和地方媒體的質疑,常州市政府采取拖延政策,只是選擇對污染地塊進行修復,未根本上解決污染問題,輿論怨氣受壓制而埋下隱患。

而央視報道后的輿論引爆最高峰期間,常州市人民政府官方微博有關回應只有兩條,且大多用詞冰冷,未能體現政府關切,令許多網友倍感失望,群眾不滿日益激烈。面對質疑的聲音,常州政府仍堅持否定周邊土壤和水受到污染。同時校方發公開信、常州市政府面對質疑仍堅持否定等行為激化民眾不滿,加大政府輿論引導難度。

輿論不斷發酵期,有關部門未對外界媒體集中質疑的問題進行一一澄清,企圖采取拖延政策,造成民憤累積和輿情負面效應的持續擴大。后期常州市政府官方微博停止更新,試圖用“冷處理”換來一時的輿論平息,但當地政府已然陷入“塔西佗陷阱”。

總之,針對這一事件,政府有所回應但受到民眾質疑,輿情應對存在不準確性、不透明性等諸多弊病,暴露了輿情應對與社會治理層面的短板,并未發揮好輿論引導作用。

3 對政府輿論引導的建議

(1)政府應更好利用傳統主流媒體,發揮輿論引導的主導作用。在常州“毒地事件”中,央視報道是事件熱議度的分水嶺。突發事件中因為政府是處理突發事件的唯一主體,真正權威信息只掌握在政府手里, 這是其他組織無法比擬的。在“毒地”事件中,正是主流媒體的關注引起各方媒體和群眾的關心和熱議。因此作為掌握最多最全信息的政府要發揮好輿論引導主導作用,疏通媒介的傳播渠道,利用媒體的信息放大作用來引導輿論走向正確方向。

(2)利用網絡新手段進行輿論引導。網絡輿論傳播有速度快、范圍廣的特點。當突發事件發生后,網民會通過網絡輿論質詢政府,但如果政府不及時公開透明事件信息,網民只能利用網絡更多自發尋找信息。網絡資源豐富,查找便捷,但真假內容混雜,網民容易被謠言誤導,形成錯誤“固有印象”,到那時政府要糾正、消除不利影響就不得不花費巨大人力物力,成本較高的同時引導效果也不如初期就進行正確引導效果佳。因此面對網絡輿論的異軍突起,政府部門除繼續辦好主流傳統媒體外,應利用網絡新手段進行輿論引導,通過多種渠道及時向公眾傳遞真實信息,積極進行溝通,才能更好引導社會輿論的正確走向。

(3)政府輿論引導需要時刻關注事件走向,掌握輿論引導主動權,提高信息公開度。流言始于封鎖, 謠言止于公開。面對突發事件,如果政府沒有及時相應的輿論引導,就可能導致事件矛盾升級,流言四起。在“毒地事件”中民眾質疑政府發布信息是因政府遲遲未公開透明相關信息,公眾知情權得不到保障,政府公信力下降。后期政府采取冷處理態度,不透明、不理會的態度也導致輿論引導日漸失效。因此面對突發事件,政府及時公開事件真實信息,才能避免謠言的產生,也有助于危機的解決。

(4)面對突發事件,政府應從輿論遙控制者轉變為疏導者。目前政府應對突發事件輿論存在反應不及時、不積極,有意隱瞞的傾向,民眾知情權未得到保障會加劇不滿,降低對政府信賴感。網絡時代信息傳播方式為兩級甚至多級傳播,群眾掌握更多信息傳播主動權,從過去的單一信息接受者更多向參與者轉變,要求更多話語權,因此政府傳統宣傳方式中的單向傳播已不能滿足受眾的信息訴求。因此面對突發事件,政府應升級改進政府輿論引導建設和輿論引導方式,及時與民眾進行溝通,尊重和聽取民眾訴求,及時進行反饋,這樣才能引導整個社會對突發公共事件的話語共識和集體認同。

(5)政府應重視公眾輿論中的刻板印象。心理學上的“刻板印象”通常表現為情感性的好惡評判,在突發性事件中,這種刻板印象在公眾輿論中表現得尤為明顯。公眾刻板印象與信息傳播的先入為主性有關,這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公眾關注的某些社會矛盾由于長期積累而沒有得到及時化解、公眾的某些權益沒有得到保障而對政府產生不滿情緒,進而強化公眾自身的刻板印象[2]?!岸镜厥录边t遲未得解決,公眾對事件真相的信息訴求也一直未得到滿足,因此對政府不滿。長此以往,就會增加社會不穩定因素,影響政府的公信力和輿論引導。

參考文獻

[1]謝耕耘.中國社會輿情與危機管理報告[M].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1:174-175.

[2]蔡尚偉,唐丕躍.論網絡新媒體環境下政府輿論引導力的提升——以成都“6·5”公交車燃燒事故為例[J].東南傳播,2009(7):55-57.

猜你喜歡
事件輿論引導常州
常州的早晨
美麗的常州
保羅·利科的“話語事件”思想
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
熱點事件中的“輿論搭車”現象探析
網絡語言暴力現象及對策分析
法制節目策劃的再創新
新聞媒體堅定文化自信的思考
嵌入式系統課程“中斷、異常與事件”教學實踐及啟示
大數據、網絡輿論與國家治理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