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四川攀枝花蘇鐵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曲紋紫灰蝶的危害及防治研究

2017-07-29 12:28余志祥鄧曉燕楊永瓊
現代農業科技 2017年12期
關鍵詞:成蟲保護區幼蟲

余志祥+鄧曉燕+楊永瓊

摘要 本文研究了在四川攀枝花蘇鐵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內對專一取食攀枝花蘇鐵葉片造成危害的曲紋紫灰蝶的形態特征、生物學特性及防治方法。結果表明,毒死蜱1 200倍液可全部殺死曲紋紫灰蝶幼蟲,防效較好。

關鍵詞 攀枝花蘇鐵;曲紋紫灰蝶;形態特征;生物學特性;防治;四川攀枝花蘇鐵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中圖分類號 S433.4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5739(2017)12-0117-02

Abstract Morphological features,b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control methods of Chilades pandava were studied,which fed exclusively on the foliage of Cycas panzhihuaensis L.Zhou et S.Y.Yang in Sichuan Panzhihua Cycas National Nature Reserve.The results showed that chlorpyrifos 1 200 times liquid could kill all the larvae of Chilades pandava.Its control effect was better.

Key words Cycas panzhihuaensis L. Zhou et S.Y.Yang;Chilades pandava;morphological feature;biologyical characteristic;control;Sichuan Panzhihua Cycas National Nature Reserve

蘇鐵類植物在距今2.7億年前的地質時期廣布全球,形成當時地球上重要的植物群。目前,地球上僅幸存少數蘇鐵[1],屬孑遺物種,含有豐富的遺傳信息,具有重要的科研價值[2]。攀枝花蘇鐵(Cycas panzhihuaensis L.Zhou et S.Y.Yang)是20世紀70年代在我國金沙江流域發現的新種[3-4],是經過第四紀冰川浩劫遺留在金沙江河谷最為古老的種子植物,對于研究我國橫斷山脈植物區系的發生和發展、古生物、古生態、古氣候、古地質、古地理和種子植物的起源演化均具有重要價值。攀枝花蘇鐵的染色體與其他種不同,是一個新的類型,外部形態也與其他種存在顯著差異[5]。

曲紋紫灰蝶隸屬于鱗翅目(Lepidoptera)灰蝶科(Lyc-aenidae)紫灰蝶屬(Chilades)[6],以幼蟲群集于新葉上危害,以致羽葉剛抽出即已被取食,最后只剩殘缺不全的葉軸,或葉柄中空干枯,嚴重影響蘇鐵的生長和觀賞價值。2006年4月,在四川攀枝花蘇鐵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以下簡稱“保護區”)內首次發現曲紋紫灰蝶幼蟲,該幼蟲取食攀枝花蘇鐵嫩葉造成危害。

近年來,曲紋紫灰蝶以幼蟲啃食攀枝花蘇鐵新抽嫩葉葉肉,具有群集危害的特性,1株攀枝花蘇鐵上幼蟲量多達134頭。受害輕的攀枝花蘇鐵植株,羽葉端部枯黃;受害重的植株,羽葉全部枯黃,甚至整輪葉片死亡,但未發現幼蟲為害老葉的情況。在攀枝花蘇鐵初花期,幼蟲還取食雄花,致使雄花發育受阻,影響攀枝花蘇鐵正常繁殖。幼蟲老熟后在植株莖頂部或葉柄基部吐絲固定蟲體化蛹。為減少該蟲在保護區暴發成災的幾率,確保攀枝花蘇鐵不被大面積危害,從2009 年以來,保護區管理局進行曲紋紫灰蝶形態特征、生物學特性及防治專題研究,并進行防治試驗,取得一定成效。

1 材料與方法

1.1 野外觀察

3月下旬,在保護區科普區攀枝花蘇鐵分布相對集中地塊的不同方位選取帶卵攀枝花蘇鐵10株,將整株套上300目尼龍紗網袋,扎緊袋口,每天早、中、晚進行1次調查,記錄各蟲態的形態特征、生物學特性及危害情況;結合保護區巡山守護,全年在保護區攀枝花蘇鐵分布區域調查曲紋紫灰蝶發生、危害情況。

1.2 防治研究

1.2.1 防治時間選擇。根據曲紋紫灰蝶危害特點,在曲紋紫灰蝶危害嚴重的3月下旬、7月下旬進行防治試驗。

1.2.2 防治地點選擇。試驗在保護區科普區進行。此處一是符合國家關于自然保護區的相關管理規定,可開展科學試驗;二是山體坡度相對平緩;三是保護區管理局修建有環山科普便道,道路通達條件好,試驗相對容易。以內環山科普便道上、下便道為界,左側便道以左為第一試驗區域,左、右便道內為第二試驗區域,右便道以右為第三試驗區域。

1.2.3 防治藥物選擇。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自然保護區保護管理條例》中關于病蟲害防治規定及曲紋紫灰蝶幼蟲特性、防治資料,此次防治試驗選擇0.3%苦參堿水劑、蘇云金桿菌粉劑、毒死蜱3種藥物進行對比。其中,0.3%苦參堿水劑為天然植物性藥物,對人畜低毒,藥效期長,持效期10~15 d,殺蟲、殺螨,且對真菌有一定的抑制或滅殺作用;蘇云金桿菌粉劑屬微生物殺蟲劑,為無公害生物殺蟲劑,對豬、禽、鳥、魚、蜂的急性和慢性飼喂養試驗未見不正?,F象,對家蠶敏感,可用于農業和林業,對鱗翅目害蟲和松毛蟲有良好的防治效果;毒死蜱是乙酰膽堿酯酶抑制劑,屬硫代磷酸酯類殺蟲劑,具有胃毒、觸殺、熏蒸三重作用,對多種咀嚼式和刺吸式口器害蟲均具有較好防效,無內吸作用,保障農產品、消費者的安全,適用于無公害優質農產品的生產。

1.2.4 防治實施過程。2015年3月18—24日,保護區管理局組織人員在第一試驗區曲紋紫灰蝶幼蟲發生地從上而下噴灑0.3%苦參堿水劑400倍液、500倍液、600倍液;在第二試驗區曲紋紫灰蝶幼蟲發生地從上而下噴灑蘇云金桿菌粉劑1 000倍液、1 200倍液、1 400倍液;在第三試驗區曲紋紫灰蝶幼蟲發生地從上而下噴灑毒死蜱1 000倍液、1 200倍液、1 400倍液。

2 結果與分析

2.1 曲紋紫灰蝶形態特征

2.1.1 卵。圓形,略扁,白色,直徑0.3~0.5 mm,表面粗糙有刻點和網紋。

2.1.2 幼蟲。無足,蛞蝓形,體扁,前后薄而中間厚,老熟幼蟲長9~13 mm、寬3~4 mm,體色呈黃色,略帶淡紅色。

2.1.3 蛹。體粗短,呈長橢圓形,長7~12 mm,寬3~4 mm;胸腹部分界明顯;腹部較肥胖,端部較圓鈍,在蛹后期腹部各體節背面中間和兩側有褐色斑紋,體色由黃色變深褐色。

2.1.4 成蟲。體長8~12 mm,翅展26~32 mm;觸角棒狀,各節基部白色;胸部黑色具藍紫色鱗片;腹部黑色;前后翅正面近基部藍紫色,前翅正面灰褐色、無明顯斑紋;后翅燕尾端部白色,正面外緣有2列新月形白斑,近后緣有1個橙黃色新月形斑;前后翅反面灰褐色,均有白色新月形斑,后翅反面前緣近基部處有3個圓形黑斑,外緣后端有1個較大的圓形黑斑,斑之內側有1個橙黃色新月形斑。

2.2 曲紋紫灰蝶生物學特性

2.2.1 生活史。該蟲屬于完全變態,完成1個世代需28~36 d。卵期為4~6 d,幼蟲期為13~16 d,蛹期為6~8 d,成蟲壽命5~7 d。曲紋紫灰蝶在保護區1年發生5~6代,世代重疊嚴重,每逢攀枝花蘇鐵新梢抽出就是幼蟲危害盛期。第1代幼蟲于3月中旬至4月中旬在嫩梢上危害,也在雄球花上危害,且危害嚴重;7—9月的4、5代危害最嚴重,此時攀枝花地區進入雨季,攀枝花蘇鐵迎來抽發新葉高峰期;幼蟲為害攀枝花蘇鐵剛抽發的新梢,群集在葉背啃食剛抽出的嫩葉或咬斷小葉,邊食邊將蟲糞散落在葉片和頭莖上。曲紋紫灰蝶有很強的繁殖能力及生命力,在營養缺乏時,仍能正?;?、羽化,羽化出的成蟲也能正常繁殖。

2.2.2 生活習性 。①羽化:蛹期經過激烈的分化,發育成蝶后破蛹殼而出。雌雄兩性羽化在上午為盛,成蟲剛羽化時翅膀軟弱而皺折,懸吊于蛹殼上或附著物上,1~2 h后,待翅膀變硬后就開始振翅飛翔。②活動、取食:成蟲喜歡在向陽開闊的地方飛舞,飛翔能力強。有接近地面活動的習性,活躍在距地面1~2 m的地方。全天可見成蟲在攀枝花蘇鐵密集區活動,8:00—10:00為活動盛期,以附近的蟛蜞菊等開花植物為蜜源。③交配、產卵:曲紋紫灰蝶成蟲羽化后的次日即可產卵,交配和產卵多半在晴天的10:00—16:00。卵散產,多產在拳卷羽葉上或未革質化的羽片上,偶爾產在植株莖部的鱗葉上。④孵化:初產卵顏色為淡綠色,與攀枝花蘇鐵嫩芽、新葉顏色相近,將孵化時色深。初孵幼蟲將卵精孔區咬破,直接啃食嫩葉葉肉或幼莖。⑤取食:幼蟲孵化1 h后開始取食,初孵幼蟲為淡綠色,老熟幼蟲為紅色。幼蟲4齡,3齡開始食量大增。⑥各齡期幼蟲體長、頭寬值見表1?;迹豪鲜煊紫x通?;加谂手ㄌK鐵羽葉基部或鱗葉間縫隙上,也有在老的羽葉或植株附近土表上化蛹的現象。停食2~3 d后陸續化蛹,蛹期8 d,羽化率87.5%。⑦越冬:曲紋紫灰蝶以蛹越冬,主要附著在攀枝花羽葉基部或鱗葉間縫隙上,也有在植株附近土表、枯枝落葉下越冬的現象。

2.3 防治成效

由表2可知,0.3%苦參堿水劑噴霧防治后曲紋紫灰蝶幼蟲24 h內即出現大量死亡,到第2天趨于穩定,藥品防治指示濃度防治效果接近,但濃度高的起效較快。蘇云金桿菌粉劑噴霧防治后曲紋紫灰蝶幼蟲24 h內即出現大量死亡,第2天增輻較大,第3天趨于穩定,藥品防治指示濃度防治效果接近,但濃度高的起效較快。毒死蜱噴霧防治后曲紋紫灰蝶幼蟲24 h內即出現大量死亡,第2天趨于穩定,藥品防治指示濃度低的防治效果略差,濃度中等和濃度高的能全部殺死曲紋紫灰蝶幼蟲。

0.3%苦參堿水劑、蘇云金桿菌粉劑、毒死蜱都能對曲紋紫灰蝶幼蟲起到較好的防治作用。其中,毒死蜱能全部殺死曲紋紫灰蝶幼蟲,且防治時效更快,為曲紋紫灰蝶幼蟲防治效果最佳藥劑,防治濃度選擇1 200倍液能較好滿足防治需求。

3 結論與討論

3.1 保護區內曲紋紫灰蝶多發原因

3.1.1 氣候適宜、食源豐富導致蟲害嚴重。保護區地處金沙江下游河谷,氣候干燥炎熱,海拔1 500 m以下屬南亞熱帶半干旱氣侯,全年無冬季,夏季長達190 d以上,年均溫21 ℃,最熱月均溫(5月)27.6 ℃,最冷月(12月)均溫13.0 ℃;保護區內有攀枝花蘇鐵38.5萬株,其中成年樹21.6萬株、幼樹2.3萬株、幼苗14.5萬株。在特有的干熱河谷氣候條件下,適宜曲紋紫灰蝶生長發育的氣溫和豐富的食源,使得曲紋紫灰蝶數量多,且世代交替重疊性強。

3.1.2 自繁能力強、天敵缺失易導致蟲害暴發。曲紋紫灰蝶有很強的繁殖能力,雌成蟲最多可產卵100余粒,在缺乏營養時,蟲體雖然發育小些,但仍能正?;?、羽化,羽化的成蟲還能正常交配、產卵。在保護區觀察,曲紋紫灰蝶天敵很少,未發現蜂寄生現象,捕食性畫眉、麻雀等也很少,偶見螞蟻跟在曲紋紫灰蝶幼蟲身后,主要取食曲紋紫灰蝶從腹部背腺中分泌出的蜜質物,不取食曲紋紫灰蝶幼蟲。

3.1.3 山高坡陡、世代交替導致防治困難。保護區橫斷山南段高山峽谷的一部分,區內溝壑縱橫、山高谷深,縱列“雞爪梁子”眾多,人工防治難度大。曲紋紫灰蝶世代交替嚴重,繁殖盛期基本都有卵、成蟲、蛹、幼蟲同時存在,且卵和幼蟲多隱藏于蘇鐵羽葉的背面而不易被發現,常常會錯過最佳防治時期。

3.2 保護區內曲紋紫灰蝶防治措施

3.2.1 及時控制蟲害。曲紋紫灰蝶1~2齡幼蟲蟲體小,藏匿于卷曲成條發狀的嫩葉內,啃食表皮的葉肉,留下一層表皮,危害癥狀不明顯,不易察覺,給初期防治帶來困難,往往防治不徹底。當容易發現時,蟲體已長大,對攀枝花蘇鐵已造成嚴重危害,此時防治已經為時過晚。因此,結合曲紋紫灰蝶幼蟲特性,加強蟲害初期調查,確保防治無死角。

3.2.2 反復多次防治。由于曲紋紫灰蝶的卵和幼蟲多隱藏在攀枝花蘇鐵羽葉背面不易被發現,常常錯過防治適期,又由于成蟲具有飛翔能力,在施藥時段可以飛離施藥地區規避藥劑影響,且曲紋紫灰蝶世代交替重疊性強,幼蟲、卵、成蟲、蛹同時存在;加之保護區內攀枝花蘇鐵資源量大,萌發新葉持續時間長,為曲紋紫灰蝶提供了連續適宜的生活環境,防治難度加大。防治過程中,要勤查勤治,反復多次防治。

3.2.3 調整防治藥物。試驗顯示,毒死蜱1 200倍液濃度即能較好滿足防治需求,能全部殺死曲紋紫灰蝶幼蟲。實際防治過程中,因大齡幼蟲耐藥性強于小齡幼蟲、多次使用同一藥物產生抗藥性等原因,在防治過程中,根據蟲齡大小可適當加大防治濃度,并適時更換防治藥物。

4 參考文獻

[1] 管仲天.中國蘇鐵植物[M].成都:四川科技出版社,1996.

[2] 陳家瑞.植物界的大熊貓:蘇鐵[J].森林與人類,2004,175(12):4-5.

[3] 周林,楊思源,傅立國,等.在四川發現兩種新蘇鐵[J].植物分類學報,1981,19(3):335-338.

[4] 何永華,李朝鑾.攀枝花蘇鐵種群生態地理分布、分布格局及采挖挖歷史的研究[J].植物生態學報,1999,23(1):23-30.

[5] 楊滌清,朱燮桴.攀枝花蘇鐵的核型分析[J].植物分類學學報,1985,23(5):352-354.

[6] 薛德乾.曲紋紫灰蝶在福建上饒縣的發生及防治[J].植物醫生,2005,18(3):25.

猜你喜歡
成蟲保護區幼蟲
西部兩地入選國家級文化生態保護區名單
湄公河淡水魚類保護區
科普小問答:毛毛蟲如何變蝴蝶?
濟寧地區美國白蛾越冬代成蟲的監測與防治試驗
沈陽舟蛾科成蟲調查分類研究
柿樹夏季咋防柿蒂蟲
生物鏈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