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干校六記·下放記別》章楚英譯本增譯效果研究

2017-07-31 09:17盧婷
博覽群書·教育 2017年5期
關鍵詞:英譯效果

摘 要:文學翻譯具有復雜性,因為文學作品在理解和闡釋時各有不同。增譯是闡釋方法的一種,合理的增譯能夠為目的語讀者在理解時掃除障礙,應該得到充分肯定和倡揚,但是過度增譯會適得其反,應該避免。本文將從正反兩反面研究《干校六記·下放記別》章楚英譯本的增譯效果。

關鍵詞:《干校六記·下放記別》;英譯;增譯;效果

《干校六記》楊絳先生的紀實散文集,記錄了“文化大革命”那段黑暗時期,知識分子在干校的衣食住行、同志之誼、夫妻之情等瑣事。其中《下放記別》寫的是丈夫錢鐘書下放干校之事,表現了政治運動對人性和生命的踐踏,但是字里行間并沒有表達出強烈的憤怒。作者通過淡雅細膩、平實樸素的語言透露出淡淡無奈,以及婉轉的諷刺,正所謂“怨而不怒、哀而不傷”。

增譯法是指為了使譯文忠實地表達原文的意思與風格,使譯文合乎表達習慣,在翻譯時必須增加一些詞語(林萬平,2002)。恰到好處的增譯會為目的語讀者指點迷津,多此一舉的增譯則會喧賓奪主。本文將從正反兩方面探討章楚《干校六記·下放記別》英譯本的增譯效果。

一、增譯效果之畫龍點睛

好的增譯既符合目的語表達習慣,又合乎目的語讀者的思維方式,可成為點睛之筆。

例1:……準備的衣服如果太舊,怕不經穿;如果太結實,怕洗來費事。

譯文:Selecting clothes to bring, however, presented a problem. If ones clothes were too old, they would not last. If they were brand new, they would be difficult to wash.

例2:我們等待著下干校改造,沒有心情理會什么離別仇恨,也沒有閑暇去品嘗那“別是一番”的“滋味”。

譯文:While we were waiting to be “sent down” to the cadre schools to remold ourselves, we dis not have the incliination to savor that “peculiar, melancholy sentiment of departure” celebrated in a poem by the Emperor of the Southern Tang dynasty.

例1中,原文中“準備衣服”與上一句并無多大關聯,而英語是講究邏輯的語言,增加 “準備衣服是個難題“一句,起到提綱挈領,銜接下句的作用,使目的語讀者閱讀時不會覺得突兀。例2中“別是一番滋味”取自南唐后主李煜的《相見歡》一詩,表達離別的孤寂愁苦之情,英語讀者由于文化背景的缺失,讀到此處無法深有感觸,譯者在翻譯時增加該背景知識,既渲染了氣氛,也傳播了中華文化,真是一舉兩得。

二、增譯之畫蛇添足

過度增譯會破壞原文的基調,降低作者的“聲音”,成為畫蛇添足的敗筆。

例1:“為什么你要先遣呢?”“因為有你……”

譯文:“But why are you assigned to the vanguard group?” I asked in desperation. “Because of you,” he answered in a matter-of-fact way.…

例2:我們到了預定的小吃店,叫了一個最現成的砂鍋雞塊——不過是雞皮雞骨。

譯文:When we arrived at the restaurant that day, we ordered a ready-cooked dish of cut-up chicken in a crockery pot. The dish was a disappointment, consisting of a few pieces of chicken bones and burned skin.

例1中,譯者增加了兩處作者并未表達的情感色彩,楊絳提問時的“絕望”(desperation),似乎有些憑空猜測,因為有可能是多種情感交織在一起,比如好奇震驚等;錢鐘書回答時是否“平淡”(matter-of-fact way)也不得而知,也許是無奈。例2中,譯者替作者說話,增加“失望”(disappointment)一詞,過度的情感明晰破壞了原作含蓄內斂的風格。曾有學者(錢冠連, 1997)指出,原文作者的隱含意圖必須保留在譯文中,不能沒收和取消語言表達式的某個隱含,不必將原文里的隱含變為譯文里的明說。

三、結語

從上文中可知,章楚在《干校六記·下放記別》英譯本中,大量使用增譯策略,就其效果而言,既有畫龍點睛的精彩之筆,也有畫蛇添足的失敗之處,所以譯者在增譯時一定要把握好尺度,在幫助目的語讀者理解文本的同時,切不可讓自己的解讀遮掩原作的意圖,而越俎代庖。

參考文獻:

[1] 楊絳. 干校六記[M],北京:中國青年出版社,2000.

[2] 錢冠連. 翻譯的語用觀———以《紅樓夢》英譯本為案例[ J],現代外語, 1997(1):32-37.

[3]林萬平.《苔絲》及其漢譯本的比較研究[J],貴州師范大學學報,2002,2(2):108-110.

作者簡介:盧婷(1993-2-),女,陜西師范大學,2016級翻譯碩士,英語筆譯。

猜你喜歡
英譯效果
按摩效果確有理論依據
摘要英譯
摘要英譯
摘要英譯
要目英譯
要目英譯
迅速制造慢門虛化效果
模擬百種唇妝效果
孔子之道及其英譯之法
3D—DSA與3D—CTA成像在顱內動脈瘤早期診斷中的應用效果比較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