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敗醬及墓頭回基原的沿革與變遷

2017-07-31 16:53相英龍梅桂林羅漢方文韜彭華勝
中國中藥雜志 2017年13期
關鍵詞:基原

相英龍+梅桂林+羅漢+方文韜+彭華勝+方成武+楊青山+李翔宇+張言朋

[摘要] 敗醬和墓頭回均為傳統中藥材,市售基原和入藥部位混雜,為探究敗醬和墓頭回基原與入藥部位的沿革與變遷,該文通過查閱歷代本草書籍有關敗醬和墓頭回的記載,進行系統整理。發現明代之前敗醬來源于敗醬屬開黃花植物的“根”,明清時期敗醬來源于白花敗醬Patrinia villosa的“帶根全草”;明代時墓頭回開始藥用,來源于敗醬屬開黃花植物的“根”,其基原與明代之前敗醬基原相同,均為敗醬屬開黃花的植物。因此應把墓頭回并入敗醬之類,以敗醬屬植物敗醬P. scabiosaefolia和異葉敗醬P. heterophylla的“根”與其“地上部分”作為敗醬正品來源。

[關鍵詞] 敗醬;墓頭回;基原;沿革與變遷

[Abstract] Both Patrinia Herba and Patrinia Radix are traditional Chinese herbal medicines. The herbal source and medicinal part of them are confusing in the herbal medicine market of China. To explore the evolution and transition of the herbal source and medicinal part of Patrinia Herba and Patrinia Radix, this paper systematically summarizes the record of the herbal source and medicinal part of them in ancient classics of herbal medicine in China. According to the findings, before Ming Dynasty, Patrinia Herba originated from the radix of the plants with yellow flowers of Patrinia. In Ming and Qing Dynasty, Patrinia Herba originates from the whole plant (including the radix)of the plant with white flowers of Patrinia. In Ming Dynasty, Patrinia Radix, stemming from the radix of the plants with yellow flowers of Patrinia, started to be used as a traditional Chinese herbal medicine, which had the same herbal source with that of Patrinia Herba before Ming Dynasty. Therefore, Patrinia Herba and Patrinia Radix can be seen as the same traditional Chinese herbal medicine, and the genuine of Patrinia Herba should be the radix and the whole herba of P. scabiosaefolia and P. heterophylla.

[Key words] Patrinia Herba;Patrinia Radix;sources;evolution and transition

敗醬和墓頭回均來源于敗醬科敗醬屬的常用中藥。敗醬具有清熱解毒活血排膿的功效,主治腸癰、肺癰、癰腫,痢疾,產后瘀滯腹痛[1]。其名始見于春秋時期的《范子計然》[2],至今已有2 000多年的藥用歷史。由于歷史上同名異物、同物異名的原因導致市售敗醬品種混偽品較多,市場所售敗醬有菊科植物苣荬菜、苦荬菜及十字花科植物菥蓂和敗醬科斑花敗醬等3科9植物種[3-4],加之目前國家藥典沒有敗醬相關的質量要求,地方習用品又較多,加劇市場流通敗醬藥材的混亂。

墓頭回具有清熱解毒,燥濕止帶,收斂止血的功效,用于赤白帶下,崩漏,泄瀉痢疾,腸癰[1]。始載于《救荒本草》[5],名曰地花菜,又名墓頭灰,已有400多年的藥用歷史。明清本草記載的墓頭回基原植物各不相同,現代有關墓頭回的記載以及市售墓頭回藥材也比較混亂。

故為正本清源,保證藥材質量和臨床用藥安全有效,對中藥敗醬和墓頭回基原的考證則顯得尤為重要。

1 歷代本草關于敗醬和墓頭回的記載

1.1 唐以前本草記載

敗醬一名最早出現于春秋時期的《范子計然》[2]載:“敗醬出三輔?!薄叭o”轄境相當今陜西中部地區[6],因《中國植物志》[7]記載陜西省只分布有糙葉敗醬Patrinia scabra 、敗醬P. scabiosaefolia和異葉敗醬P. heterophylla,所以《范子計然》所載作敗醬藥用的可能是以上3種敗醬屬植物?!渡褶r本草經》[8]將敗醬列為中品,載:“味苦平,主暴熱,火瘡赤氣,疥瘙疽痔,馬鞍熱氣,一名鹿腸,生川谷”,并未對敗醬基原植物的形態作描述。

古代本草首次對敗醬基原植物形態作描述的是陶弘景所著的《本草經集注》[9]載:“……出近道,葉似豨薟,根形似柴胡,氣如敗豆醬,顧以為名?!备鶕皻馊鐢《贯u”可判斷其所說的可能是敗醬屬植物[10]。

1.2 唐代本草記載

《新修本草》[11]載:“此藥不出近道,多生崗嶺間,葉似水茛及薇銜,叢生,花黃,根紫,作陳醬色,其葉殊不似豨薟也?!薄侗静萁浖ⅰ份d“葉似豨薟”,而《新修本草》載“其葉殊不似豨薟也”,但因敗醬葉形變化較大,且有基生葉和莖生葉之分,故不能單以葉形判斷敗醬種類?!缎滦薇静荨凡粌H有“作陳醬色”(筆者認為應是“作陳醬氣”)的記載,還有對花顏色的描述,“作陳醬氣”與陶弘景所說的“氣如敗豆醬”一致,可判斷蘇敬記載的敗醬應為敗醬屬;根據“花黃”可知唐代所用敗醬應為敗醬屬開黃花者。

1.3 宋代本草記載

《本草圖經》[12]中對敗醬的描述:“生江夏川谷,今江東亦有之,多生崗嶺間。葉似水茛及薇銜,叢生;花黃,根紫色,似柴胡,作陳敗豆醬氣,故以為名?!碧K頌對敗醬的描述在蘇敬的基礎上又指出敗醬的產地“江夏”、“江東”?!敖摹痹诟鞒漭牼巢槐M相同,但總體相當于今湖北武漢市以西,蒲圻以東,長江以南、北及漢水、澴水下游地區[6];“江東”泛指蕪湖至南京段長江南岸地區[6]。根據《中國植物志》[7]記載此區域內開黃花的敗醬屬植物只分布有敗醬P. scabiosaefolia和異葉敗醬P. heterophylla??烧J為《新修本草》和《本草圖經》記載的敗醬可能是敗醬P. scabiosaefolia或異葉敗醬P. heterophylla,也或是這2種都用。

宋代本草中也有白花敗醬P. villosa的記載,其名非敗醬,而作苦益菜??嘁娌酥钤绯霈F在《本草圖經》,并無植物形態的記載。南宋畫家王介所著《履巉巖本草》[13]雖無苦益菜植物形態的記載,但附有精細彩圖一副,圖中可以看出該植物為草本、單葉對生、面綠背淺;花序頂生、花冠白色、合生、上端5裂,根據以上特征可知該植物可能是白花敗醬。張水利教授[14]的考證也得出王介記載的苦益菜即白花敗醬P. villosa??芍未鷶♂u只用開黃花者,白花敗醬P. villosa不作敗醬入藥(圖1)。

1.4 明代本草記載

1.4.1 明代敗醬的記載 《本草品匯精要》[15]和《醫學入門》[16]中關于敗醬原植物形態的記載沿襲宋代的《本草圖經》,故《本草品匯精要》和《醫學入門》所載作敗醬藥用的可能是敗醬P. scabiosaefolia或異葉敗醬P. heterophylla。

《本草綱目》[17]載:“南人采嫩者,曝蒸作菜食,味微苦而有陳醬氣,故又名苦菜。春初生苗,深冬始凋。初時葉布地生,似菘菜葉而狹長,有鋸齒,綠色,面深背淺。夏秋莖高二、三尺而柔弱,數寸一節,節間生葉,四散如傘。顛頂開白花成簇,如芹花、蛇床子花狀,結小實成簇。其根白紫,頗似柴胡?!薄坝嘘愥u氣”可知李時珍記載的敗醬應為敗醬屬,對原植物的匍匐莖、基生葉的葉形、葉色、莖節的描述都與敗醬屬相符;花如芹花、蛇床子花狀,因芹菜、蛇床子都是白色的復傘形花序與白花敗醬花序極為相似。書中附圖雖與白花敗醬差距較大,但文字部分的描述充分證明了該植物為白花敗醬,故李時珍所載作敗醬藥用的是白花敗醬P. villosa(圖2)。

《本草匯言》[18]和《本草乘雅半偈》[19]而關于敗醬植物性狀描沿引了《本草綱目》,故《本草匯言》和《本草乘雅半偈》所載作敗醬藥用的是白花敗醬P. villosa。

1.4.2 明代墓頭回的記載 地花菜又名墓頭灰,首載于《救荒本草》[5]:“生密縣山野中。苗高尺余,葉似野菊花葉而窄細;又似鼠尾草葉,亦瘦細。稍葉間開五瓣小黃花。其葉味微苦?!睋x宗萬《中藥材品種論述》[10]中冊云:《救荒本草》中地花菜確是敗醬屬Patrinia開黃花之一種?!懊芸h”今河南新密市,《中國植物志》[7]載:河南省敗醬屬開黃花的植物分布有敗醬P. scabiosaefolia、糙葉敗醬P. scabra 和異葉敗醬P. heterophylla,三者葉的裂片均是披針形,均符合《救荒本草》中“葉似野菊花葉而窄細;又似鼠尾草葉,亦瘦細”的描述,故《救荒本草》所載作墓頭回藥用的可能是敗醬P. scabiosaefolia、糙葉敗醬P. scabra或異葉敗醬P. heterophylla。

《本草綱目》[17]關于墓頭回的記載只附有董炳集驗方一條,并未描述其基原植物?!侗静菰肌穂20]載:“墓頭回,干久益善。山谷處處有之。根如地榆,長條,黑色。聞之極臭,俗呼雞糞草?!薄奥勚畼O臭”可知該植物可能是敗醬屬一種。從附圖中可看出該植物根粗、多年生草本、具基生葉、莖生葉互生、花序頂生。除莖生葉互生,其他特征都與敗醬屬相符,但考慮到古人不具有系統的植物分類學知識,所作之圖可能忽略葉的著生方式。綜合以上分析,可知其與敗醬屬粗根類植物糙葉敗醬P. scabra 和異葉敗醬P. heterophylla較為相似(圖3)。

1.5 清代本草記載

1.5.1 清代敗醬的記載 《植物名實圖考》中收載了“敗醬”、“黃花龍牙(一)”、“黃花龍牙(二)”。其敗醬描述如下:“李時珍以為即苦菜,今江西所謂野苦菜也。秋開花如芹菜、蛇床子花?!盵21]圖中可以看出該植物具基生葉、葉片卵形、不分裂、莖和葉柄被粗毛;“如芹菜、蛇床子花”的記載,與明代本草對敗醬的花序描述相同??烧J為吳其濬所載作敗醬藥用的可能是白花敗醬P. villosa(圖4)。

《植物名實圖考》對“黃花龍牙(一)”和“黃花龍牙(二)”的描述分別如下:“黃花龍牙(一)”,湖南園圃中多有之。高三四尺,綠莖如蒿,長葉分叉,皺紋如馬鞭草而大,色稍淡,莖葉皆微有毛澀;秋開五瓣黃花,瓣小如粟;長枝分叉,點綴頗繁?!包S花龍牙(二)”,生岳麓,比前一種矮而黃,直硬有節,亦有毛,腳葉微瘦,余皆四五葉攢生一處,細尖有歧,如初生蔞蒿;梢開小黃花,攢如黃粟米。蓋一類,而生于山陸,故肥瘦不同[21]。結合《植物名實圖考》中文字和圖片分析可知,2種黃花龍牙即敗醬屬植物(圖5)?!霸缆础奔唇窈鲜¢L沙市境內,《中國植物志》記載湖南省開黃花的敗醬屬植物分布有敗醬和異葉敗醬。由圖5可看出“黃花龍牙(一)”具線形較長總苞,而“黃花龍牙(二)”總苞甚小,由此可知“黃花龍牙(一)”可能是異葉敗醬P. heterophylla,“黃花龍牙(二)”可能是敗醬P. scabiosaefolia。

1.5.2 清代墓頭回的記載 《植物明實圖考》[21]“生山西五臺山。綠莖肥嫩,微似水芹,葉歧細齒,梢際結實,攢簇如椒,有毛?!薄熬G莖肥嫩,微似水芹”的特征并不是敗醬屬植物的特征;附圖可以看出該植物為須根系、葉互生、具葉鞘。綜合分析可知《植物明實圖考》中記載的的墓頭回并非敗醬屬植物(圖6)。

2 歷代本草對敗醬入藥部位的記載

歷代本草有關敗醬入藥部位的記載可分為2個時期,第一個時期即明代之前,這個時期敗醬藥用部位主要是“根”;第二個時期即明清時期,這個時期敗醬的藥用部位主要是“帶根全草”(表1)。

3 近現代藥學著作的記載

3.1 近現代關于敗醬基原和入藥部位的記載

近現代藥學著作記載的敗醬基原植物有2種,即敗醬P. scabiosaefolia和P. villosa,入藥部位主要是“根”和“全草”(表2)。

3.2 近現代墓頭回基原和入藥部位的記載

近現代藥學著作記載的墓頭回基原植物有2種,即異葉敗醬P. heterophylla和P. scabra ,入藥部位主要是“根”和“全草”(表3)。

4 討論

4.1 敗醬來源以敗醬屬開黃花者的“根”為主

根據所查古今圖書資料發現明代之前主要用敗醬P. scabiosaefolia和異葉敗醬P. heterophylla作敗醬藥用,且入藥部位是“根”;宋朝時雖也有白花敗醬P. villosa的藥用的記載,但不作敗醬藥用,而作苦益菜。明清時只用白花敗醬P. villosa作敗醬藥用,入藥部位為“帶根全草”,直至現在白花敗醬P. villosa仍作敗醬草藥用。民國時以敗醬屬植物敗醬P. scabiosaefolia作敗醬藥用,以“根”入藥;而現在藥學著作和《中國藥典》多以敗醬P. scabiosaefolia和白花敗醬P. villosa作敗醬藥用。綜上可知,從古至今敗醬基原植物雖有多種,但總體上還是以敗醬屬開黃花者敗醬P. scabiosaefolia和異葉敗醬P. heterophylla的“根”為主,后期才逐漸演變為全草入藥。

4.2 墓頭回來源以敗醬屬開黃花者的“根”為主

明朝始墓頭回開始藥用,且可能是用敗醬P. scabiosaefolia、糙葉敗醬P. scabra 和異葉敗醬P. heterophylla的“根”藥用;清代雖有關于墓頭回的記載,但其來源已不是敗醬屬植物;現代藥學著作記載墓頭回主要異葉敗醬P. heterophylla的“根”。綜上,墓頭回來源以敗醬屬開黃花者異葉敗醬P. heterophylla的“根”為主。

4.3 敗醬、墓頭回實為不同時期的同種中藥材

明朝時敗醬屬開黃花者作墓頭回藥用,其基原與明之前敗醬來源相同,另外《本草綱目》記載墓頭回治療崩中和赤白帶下的功效,而古代本草記載敗醬也具有血暈,鼻洪,吐血,赤白帶下的功效[11],兩者功效極為相似。因此可認為明朝時敗醬屬開黃花者不作敗醬藥用,而作墓頭回藥用,明朝之前的敗醬與明朝時期及以后的墓頭回實為同一基原。因此,敗醬、墓頭回實為不同時期的同種中藥材。

4.4 敗醬正品應來源于敗醬屬開黃花植物

本草中關于敗醬的記載,多有“氣如敗豆醬,故以為名”[11-12,17,38-40],故可認為敗醬正品為敗醬屬植物。因本草中記載的開黃花和開白花的敗醬均有此氣味,敗醬究竟是用黃花者還是白花者,成書于18世紀的日本醫學專著《類聚方、藥征及藥征續編》[41]載:“敗醬,后世或以白花者為真物。然今以黃花者試之有效,故我門不取白花者”,因此、敗醬正品應為敗醬屬開黃花者。

綜上,建議把墓頭回并入敗醬之類,可沿襲明代之前本草的記載,把敗醬P. scabiosaefolia或異葉敗醬P. heterophylla的“根”與其“地上部分”均可作為敗醬正品來源。

[參考文獻]

[1] 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中華本草編委會.中華本草.下冊[M].上海:上??茖W技術出版社,1998:1807.

[2] 森立之.本草經考注[M].吉文輝點校.上海:上??茖W技術出版社,2005:397.

[3] 徐炳聲.中藥敗醬的原植物研究[J].藥學學報,1965,12(8):533.

[4] 趙橘黃.祁州藥志[M].福州:福建科學技術出版社,2004:53.

[5] 朱橚.救荒本草校釋與研究[M].王家葵,張瑞賢,李敏校注.北京:中醫古籍出版社,2007:109.

[6] 辭海編輯委員會.辭海[M].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1984:176.

[7] 中國科學院中國植物志編輯委員會.中國植物志[M].北京:科學出版社,1986:5.

[8] 顧觀光.神農本草經[M].楊鵬舉校注.北京:學苑出版社,2007:163.

[9] 唐慎微.大觀本草[M].艾晟刊訂.合肥:安徽科學技術出版社,2002:283.

[10] 謝宗萬.中藥材品種論述.上冊[M].上海: 上??茖W技術出版社,1964:340.

[11] 蘇敬.新修本草輯復本[M].尚志鈞點校.合肥:安徽科學技術出版社,1981:218.

[12] 蘇頌.本草圖經[M].尚志鈞輯.合肥:安徽科學技術出版社,1994:131.

[13] 鄭金生.南宋珍稀本草三種[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7: 37.

[14] 張水利,韓召會.履巉巖本草中苦益菜的本草學研究[J].浙江中醫藥大學學報,2012, 36(3):243.

[15] 劉文泰.御制本草品匯精要[M].陳仁壽,杭愛武點校. 上海:上??茖W技術出版社,2005:336.

[16] 李梃.醫學入門[M].金嫣莉校注.北京:中國中醫藥出版社,1995:193.

[17] 李時珍.本草綱目[M].金陵版.錢超塵校注.上海:上??茖W技術出版社,2008:688.

[18] 倪朱謨.本草匯言[M].戴慎,陳仁壽,虞瞬點校.上海:上??茖W技術出版社,2005:265.

[19] 盧之頤.本草乘雅半偈[M].張永鵬校注.北京:中醫古籍出版社,2014:218.

[20] 李中立.本草原始[M].張衛,張瑞賢校注.北京:學苑出版社,2011:276.

[21] 吳其濬.植物名實圖考校釋[M].張瑞賢校注.北京:中醫出版社,2007:140,208,293.

[22] 陶弘景.名醫別錄[M].尚志鈞輯較.北京:中國中醫藥出版社,2013:161.

[23] 張印生.孫思邈醫學全書[M].北京:中國中醫出版社,2009:601.

[24] 吳越.日華子本草[M].尚志鈞輯釋.合肥:安徽科學技術出版社,2005:67.

[25] 王繼先.紹興本草校注[M].尚志均輯釋.北京:中醫古籍出版社,2007:200.

[26] 徐大椿.神農本草經百種錄[M].伍悅點校.北京:學苑出版社,2011:104.

[27] 吳儀洛.本草從新[M].朱建平點校.北京:中醫古籍出版社,2001:65.

[28] 張志聰.本草崇原[M].高世栻編訂.北京:學苑出版社,2011:142.

[29] 蔣介繁.本草擇要綱目[M].上海:上??茖W技術出版社, 1985:128.

[30] 陳其瑞.本草撮要[M].上海:上??茖W技術出版社,1985:29.

[31] 陳存仁.中國藥學大詞典[M].上海:世界書局,1937:1151.

[32] 中國醫學科學院藥物研究所.中藥志[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1981:426.

[33] 江蘇新醫學院.中藥大辭典[M].上海:上??茖W技術出版社,2001:1340,2445.

[34] 江紀武.藥用植物辭典[M].天津:天津科學技術出版社,2005:575.

[35] 中國藥典.一部[S]. 1978:349.

[36] 中國藥典.一部[S]. 2010:附錄24.

[37] 葉桔泉.本草鉤沉[M].北京: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1988:425.

[38] 寇宗奭.本草蒙筌[M].葉顯純選編.上海:上海中醫藥大學出版社,1997:194.

[39] 張璐著.本草逢源[M].北京:中國中醫藥出版社,1996:88.

[40] 張山雷.本草正義[M].西安:陜西科學技術出版社,2013:165.

[41] 吉益東洞,邨井杶.類聚方、藥征及藥征續編[M].徐長卿,伍悅點校.北京:學苑出版社,2008:273.

[責任編輯 呂冬梅]

猜你喜歡
基原
黃連的本草考證
多基原藏藥“唐沖”名稱、品種、藥性和植物親緣關系相關性考證研究
多基原郁金的性狀、顯微及氣味差異性研究
山慈菇的本草考證及現代研究進展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