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學語文教學中提高留守兒童學習效率策略初探

2017-07-31 07:45祝梅群
博覽群書·教育 2017年5期
關鍵詞:學習效率留守兒童小學語文

祝梅群

摘 要:隨著我國城鎮化建設速度的加快,農村大量勞動力向城鎮轉移,農村的留守兒童成為社會的焦點,留守兒童的教育是很多教師都在研究的課題,尤其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提高留守兒童的學習效率成為了重中之重。本文從目前農村留守兒童的現狀出發,淺述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提高留守兒童學習效率的策略。

關鍵詞:小學語文;留守兒童;學習效率;策略

留守兒童,留守兒童是指父母雙方外出務工或一方外出務工另一方無監護能力、不滿十六周歲的未成年人。留守兒童的教育問題不容忽視,小學語文是一門基礎性的學科,對于學生的成長有著不容忽視的作用,那么如何改變留守兒童被動接受知識,如何提高留守兒童的學習效率就成為小學語文教師工作的重點。

一、我國留守兒童現狀

據權威調查,我國農村留守兒童數量已經超過了6100萬,留守兒童中的79.7%由爺爺、奶奶或外公、外婆撫養,13%的孩子被托付給親戚、朋友,7.3%為不確定或無人監護。上述數據可以看出留守兒童數量如此之龐大,留守兒童一般是由隔代人撫養,因此情感交流和溝通方面存在一定的問題,小學階段的留守兒童癥處在人格和性格的形成階段,也是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的樹立階段,由于留守兒童長時間的缺失家庭教育和關愛,導致性格方面比較孤僻,有明顯的逆反心理,同時由于家庭監管的空缺,留守兒童的學習成績普遍較差。

二、留守兒童的語文學習情況

上文曾提到,留守兒童由于缺少關愛和監督,因此學生普遍學習成績較差,自主學習能力較差,同時由于性格因素,留守兒童的語言應用能力和交流能力較低,爺爺、奶奶、外公、外婆作為臨時監護人,在平時的監護過程中,往往重養輕教,對于兒童的心靈成長漠不關心,因此導致留守兒童在性格上有一定缺陷,在語文學習方面,由于情感的缺乏,學生很難感受語文教學中對于情感的表達,很多學生不能正確表達自己的情感,對于語文的學習積極性較低,課堂表現出比較懶散等等。

三、提高留守兒童學習效率的策略

1.以學生為主體能夠提高留守兒童的學習效率

新課改要求在教學中應當以學生為主體,和以往教學模式所不同,傳統的教學模式是以教師或者教材為主體,教師在講臺上進行教學,學生坐在講臺下聽講,教師教一句,學生聽一句,完全的被動式教學,小學階段的留守兒童,年齡比較小,自律能力和好奇心比較重,容易在課堂上溜號,那么在教學中,就要以學生為主體,改變之前教師為主的情況,以學生為主體來設計教學目標和教學內容,讓學生一起參與到課堂當中來,成為課堂的主人,教師與學生之間形成一個良好的互動,另外,教師還要尊重每一位學生的個體差異,了解學生的基本情況,根據每位學生的不同情況來進行教學環節設計,真正做到因人而異。

例如,在四年級上冊(人教版)第四單元16節,《母雞》,這是老舍的一篇佳作,作者以對于一只母雞看法的轉變為線索,歌頌了母愛。教師在進行教學過程中,首先要了解到留守兒童中有很大一部分的學生母愛缺失,而老舍先生在課文中,雖然是在描寫一只母雞的故事,但是其實是在贊揚偉大的母愛,因此教師除了對課文本身的解析和教學之外,還要著重向學生們傳遞課文中的母愛,以此來感染學生,這就需要教師在日常教學和生活中要了解學生的不同家庭情況和自身情況,根據不同的情況來設計不同的教學切入點。

2.激發學生興趣可以提高留守兒童的學習效率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興趣作為一個主導因素,由于小學留守兒童的年齡特點和心理因素,好奇心比較強,自制力比較差,因此教師利用豐富且具有趣味性的教學方式來激發學生的興趣,利用一些自制教具來幫助學生們達到教學目標,尤其是在教學最開始的導入階段,通過故事、圖畫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提高小學語文的教學質量。

例如,在二年級上冊(人教版)第四單元13節,《坐井觀天》,這節課程主要是對坐井觀天這篇寓言寓意進行了解,在上課的一開始,教師先展示自己手中的兩個頭飾,一個是黃色的小鳥頭飾,一個是綠色的小青蛙頭飾,通過卡通可愛的教具先來吸引住學生,然后進行課文教學,在教學之后,讓兩位學生上臺來表演《坐井觀天》這個故事,通過幾組學生對于語言的角色扮演,教師逐步引導這個語言的寓意,讓學生們在游戲之中獲得知識。

再如,在三年級上冊(人教版)第三單元10節,《風箏》,這篇精讀課文的作者是賈平凹,教學難點在于讓學生了解主人公做風箏、放風箏、失風箏、找風箏之間心態的變化,在教學之初,教師可以先引進一段短片,短片時常為5分鐘,主要是來介紹中國風箏的,通過一個小短片來吸引同學的注意力,使其產生興趣,然后再進行教學,引導學生了解主人公心境的改變。

3.運用多媒體教學提高留守兒童的學習效率

多媒體技術在課堂上應用已經屢見不鮮,由于小學生的注意力不能夠長時間集中,通過多媒體運用各種教學方式來對學生進行刺激,能夠激發學生的興趣,讓原本靜態的教材變為動態,讓枯燥的講解生動起來,利用“圖文并茂”、“圖音并茂”的方式來讓學生產生興趣,進而喜歡上語文。

例如,在三年級上冊(人教版)第六單元22節,《富饒的西沙群島》,這篇課文是描寫西沙群島美麗的景色,富饒的物產,僅通過教師的口述難以表達清楚,會令學生失去學習興趣,因此教師在課前準備關于介紹西沙群島景色和物產的短片,通過播放短片讓學生對于西沙群島有一個直觀的印象,對于之后的教學會比較輕松和方便。

4.設置問題情景提高留守兒童的學習效率

設置問題情景,即課堂提問,通過課堂提問來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和自主能動性是非常好的辦法,在教學導入階段進行提問,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快速融入到教學環境中來。在教學中間設置問題也非常常見,為了避免課堂氣氛過于平淡,通過設立懸念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是很好的辦法。教學結尾加入問題,將教學內容深化,給學生懸念和思考的余地,讓學生課后進行解答,不僅加強了課堂教學的質量,同時也能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好習慣。

例如,在六年級上冊(人教版)第二單元5節,《詹天佑》,課文的最開始介紹“詹天佑是我國杰出的愛國工程師”,這里可以先引入問題,為什么說詹天佑是一位偉大的工程師,哪里體現了詹天佑的愛國主義情懷等等,讓學生帶著問題進行閱讀和思考,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5.利用“一幫一”的方式提高留守兒童的學習效率

由于大部分留守兒童家庭情感與監督功能缺失,為了幫助留守兒童建立良好的生活和學習習慣,可以根據當地情況來酌情開展留守兒童“一幫一”幫扶計劃,即全縣教師與留守兒童結為幫扶小組。案例:在進行留守兒童“一幫一”幫扶計劃中,教師孫某和留守兒童劉某(小學四年級)結為幫扶小組,孫教師先與劉某進行了溝通,隨后又與劉某的班主任進行了溝通和了解,劉某平時性格比較內向,學習成績較差,尤其不喜歡語文,經常無法獨自完成語文作文作業,孫教師先通過兩周的時間與劉某建立了初步的感情基礎,隨后孫教師提出,需要劉某幫助教師在幫扶過程中做幫扶感受記錄,以學生日記的形式出現,劉某隨即開始寫日記,每次教師與劉某見面都會查看這本日記,針對日記和劉某進行朋友式的分享和交流,劉某的日記從最開始的只言片語,到最后大段大段的幫扶感受,有了質的變化,班主任也稱贊劉某作文提高的速度很快,使得劉某對于語文學習的興趣被激發出來,逐步提高語文成績。

在上述案例中,教師通過對于學生的溝通與關愛,逐步幫助學生通過記日記的方式培養學生自信心,進而提高學生語文學習效率,此外,教師對幫扶留守兒童進行溝通和走訪之后,應建立留守兒童檔案,在生活上關愛留守兒童,在學習上輔導留守兒童,以期幫助兒童找回缺失的親情關愛,同時教師根據學生的家庭情況、自身性格等因素因材施教,引導學生找到自己的學習方式和方法,提高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幫助學生提高學習效率,對于留守兒童取得的成績積極給予回應和肯定,幫助留守兒童增強自信心,通過促使兒童健康成長。

四、結語

留守兒童對于學校、家庭和社會來講都是一個重大的課題,在小學語文教育中,要注意其自身發展和心理情況,對于留守兒童的情感缺失也要根據實際情況進行情感教育,在語文教學方面,積極培養學生的興趣和自主學習的能力,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為學生今后的學習打下堅實基礎。

參考文獻:

[1]吳燕霞.淺析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情感教育——以留守兒童為例[J].神州(下旬刊),2012(9):121.

[2]王慧艷.農村小學語文教學中留守兒童情感教育的培養[J].課程教育研究(新教師教學),2015(16):90-90.

[3]于爭燕.談小學語文教學與留守兒童情感教育[J].讀寫算(教育教學研究),2013(21):30-30.

[4]孟興國.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對留守兒童滲透情感教育[J].學周刊C版,2013(10):89.

[5]韋作永.淺談農村小學語文教學中留守兒童情感教育[J].讀書文摘,2016(29):341.

[6]羅黃秋子.小學語文教學中對留守兒童滲透生命教育的實踐探討——以湖北省天門市第一小學為例[D].華中師范大學,2016.

[7]姚本華.當前西部農村小學語文教學中人文精神的缺失與培養[J].南北橋,2012(3):54,57.

猜你喜歡
學習效率留守兒童小學語文
基于二維碼技術的多媒體學習效率分析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