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提高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有效性策略

2017-07-31 12:53滕海靜
博覽群書·教育 2017年5期
關鍵詞:提高策略小學語文課堂教學

滕海靜

摘 要: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是指通過課堂教學使學生獲得發展,“為了學生的發展”這一素質教育的目的以及新課程的核心理念,其實就是對“有效性”的最好注釋。如何避免無效或低效的活動,使有限的課堂教學時間變得有效,使孩子們在課堂上對需要掌握的有所把握,盡量避免課后的加班輔導,形成一個教與學的良性循環?這里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和思考,談談提高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策略。

關鍵詞: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提高策略

一、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現狀及問題

語文課堂中有效性體現在師生互動的重要環節,它不僅能幫助教師了解學生對于文本的理解程度,還能增進師生的情感交流。就當前小學語文教學現狀而言,以教師為主體的傳統授課模式還廣泛存在,大部分時間都由教師掌控,學生發言機會較少,師生互動的隨意性較大,教學質量大打折扣。

1.課堂教學中教師的角色出現錯位

美名其曰讓學生自主學習。整堂課都是學生自己在“哇啦哇啦”地讀書,熱熱鬧鬧地討論,教師顯得無所事事,課堂教學無目標,學生收效甚微。二是教師充當了學生課堂交流活動的旁聽者。名曰,讓學生充分發表意見。學生交流讀書體會時,教師始終不置可否,也不加引導,造成學生漫無邊際地交流。

2.課堂教學活動中讀書的方法過于膚淺

3.課堂教學活動中,提問無目標

學生還沒讀懂課文,師生對話就已經開始了。學生離開了文本與教師泛泛而談,所以,常常會有漫無頭緒,漏洞百出的“獨特體驗”或者,課本上清清楚楚的,明擺的問題還在不停地追問,似乎課堂熱鬧、學生學習積極性上來了,但只著皮毛,不得要領。

二、提高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有效性策略

1.教師做好教學準備,充分解讀教材內容

崔巒老師提出“簡簡單單教語文,本本分分為學生,扎扎實實求發展”。有效的語文課堂追求簡單、快樂和實用。新課程提倡開發與利用教學資源,其實最重要的教學資源就是語文教科書。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的根本途徑在于教師必須先鉆研、理解文本,明確教學目標,確定教學重點,挖掘訓練要素,并選取符合教材與學生實際的教學方法。因為語文學科的本質特征表明:語文的‘工具性與‘人文性均具體地體現、落實在語言文字上;語文一旦離開了語言文字,‘工具也就無法成為工具,‘人文也就無所依附,只能是虛無縹緲的空中樓閣。在教學目標設計中,首先要做到教學目標簡明具體。目標要簡明,如果目標過多,面面俱到,反而會心中無目標,一面都不到;目標制訂不能空泛,要具體。其次教學切入點要簡約集中。有效的師生、生生互動體現。要達到有效互動,作為起主導作用的教師,需要根據學生的認知實際精心選好講課的切入點,設計的問題能使重點突出,讓學生在短時間內把握課文的主旨,更好地理解課文。最后教學環節簡潔自然。真正的好課主要教學環節往往只有幾步,著重讓學生充分地與文本對話,讀寫說悟,實實在在地體會揣摩語言文字。

2.引導學生進行合作學習

《新課標》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組建合理的合作小組,能有效的提高合作的效率。首先要根據學生的知識基礎、興趣愛好、學習能力、性別等方面進行綜合評定。同時還要考慮到成績好、中、差的搭配。其次組內成員要有明確的分工。在一個階段每人都有相對側重的一項職責,擔任一個具體的合作角色,如:組織者、記錄員、資料員、發言代表等,并在一定的時間后要進行角色的互換,以便每個成員都能在不同的位置得到體驗、鍛煉和提高。其次是在在體會文本有困難時開展合作學習。面對在理解上具有較大的挑戰性問題的時候,在獨立探索中出現困難是很正常的。但如果能由學生自己品讀、發現、總結、提煉,這樣習得的知識才能印象最深,所感所想才能記憶持久。例如在教學《嫦娥奔月》一課中,我設計了這樣一個問題情境:鄉親們為什么非常想念嫦娥呢?淺層次的初讀表現在同學們對文本的理解僅僅停留在夸贊嫦娥如何美麗善良,樂于接濟窮人的品德上。對于嫦娥在遇到險境中透露出的人性美,學生讀不透,理解膚淺。這個時候,我設計了這樣的追問:“鄉親們,你們想念嫦娥僅僅因為她美麗善良,常常接濟你們嗎?”再組織學生深入文本進行閱讀,在獨立思考的基礎上給足學生合作交流、探究的時間。經過思維的碰撞,學生們深深認識到嫦娥不僅美麗善良,而且在逄蒙搶奪仙藥的險情下她還那么勇敢、機智,以至于情急之下吞服了仙藥,舍下了和睦美滿的家庭生活。這些情感體驗,都是學生在充分閱讀、思考、合作交流中產生。

3.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語文課程必須根據學生的身心發展和語文學習的特點,關注學生的個性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痹谡n堂教學中,教師一定要在潛意識里消除師道尊嚴的傳統思想,誠心誠意地把學生當學習的主人,把學生看成平等的、共同探討問題的小伙伴,從而形成相互尊重與信任的支持型氛圍,讓學生真正擁有一個“能學會說”的環境,才會有學習積極性。首先,教師要鼓勵學生“敢說,大聲說,人人說”。提倡“敢說”主要為性格內向的學生、為暫時學習困難的學生打開“放膽”的通道;對學生尚未思考成熟的意見,不刻意追求完善,而鼓勵他們敢于表達?!按舐曊f”旨在培養學生直言不諱、樂于主動探究的精神;“人人說”體現了面向全體學生,促使學生主動參與教學過程的指導思想。其次,教師要鼓勵學生“正確地說,流利地說,愉快地說”,促使學生不但樂于闡述自己的見解,并要求趨于正確、完善。為達到通過“說”使學生增強學習的積極性,在自主探索、研討與創見中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三、結語

總之,在課堂教學中,學生的認識內化成行為的具體表現是學生主動參與學習。主動參與,即主體參與認識的行為實踐不是被強制的、勉強的、被動的,而是自覺的、積極的、主動的。因此,我們應創設情景給學生以主動施展才能的平臺,促成學生主動參與課堂教學的全過程。所以,我們教師應該精心組織學生各種形式的學習活動。

參考文獻:

[1]張殿軍.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有效性策略初探[J].魅力中國,2010,(4).

[2]李建華.小學語文課堂有效性教學探討[J].考試周刊,2011,(1).

[3]張勇.新課程實施中小學語文教學的問題解決策略[D].成都:四川師范大學,2007.

猜你喜歡
提高策略小學語文課堂教學
全面推進小學生素質教育的措施
初中語文教育中提高學生表達能力的策略探究
提高初中美術教學有效性的策略探略
且行且思,讓批注式閱讀融入課堂教學
把“三個倡導”融入課堂教學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