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談新課改背景下的小學語文教學

2017-07-31 18:15王傳英
博覽群書·教育 2017年5期
關鍵詞:意識課文語文

王傳英

小學語文教學的根本出路在于“生本”課堂改革, 即做到以學生為本,以學生長遠的發展為目標設計課堂,讓原本枯燥的課堂“活”起來,給語文教學帶來新的生機與活力。新課程改革下的語文課堂如何以生為本創新教學呢?這里結合教學實踐談談自己的一些體會。

一、轉變教學觀念,強化學生主體地位

新課標突出了學生在語文學習中的主體地位。對于我們來說, 改變傳統的師生關系, 把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就顯得尤為重要。教學就是“傳道、授業、解惑?!眰鹘y教學中課本教學, 知識傳授僅限于課本, 即就課論課、教師控制著教學過程、制定了教學內容、按照教參和自己的意愿組織教學活動。學生根本沒有思考的余地、個性的發揮。這樣時時處處都控制學生思維, 總拘泥于固定的框架電那這樣的教育還從何談創新呢? 而新課標卻強調尊重學生個人對學習內容的獨特體驗。這就要求我們老師在日常的教學中,鼓勵學生通過研究性學習、探究性學習、體驗性學習和實踐性學習等多種方式、發揮自已的個性。因此應轉變觀念,建立一種“大語文”觀, 讓單一的課本知識傳授變成多樣化的傳授, 讓一言堂變成群言堂,鼓勵學生多動腦、多質疑、多發現;在閱讀與寫作方面要大膽嘗試、探索, 出新成果;要讓學生完成從“學答”到“學問”的轉變;要在語文教學中創造性地進行審美教育與德育教育。

二、精化教學內容,培養創新意識

傳統的語文教法沒有很好地遵循學生的認知規律, 教師是注射器, 學生是接收容器, 結果往往是事倍功半, 教師教一篇課文常常是五大塊:時代背景、作者簡介、段落大意、中心思想、寫作特點。這些與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毫無關系, 因此也就談不上什么創新教育了。由于沒有注入創新因素而導致:教師說得頭頭是道, 而真正聽、說、讀、寫能力方面的訓練內容則顯得蒼白無力, 教師一時口舌快活, 而學生卻“霧里看花”, I 臨考總搞題海大戰、“時間 + 汗水”、“日光 + 燈光 ”這樣就幾乎曾同抹殺一所有的創新能力, 因此教法必須改進,在下面四個方面狠下功夫。一是怎樣才能激發學生的學習的興趣。興趣對求知對創新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二是如何才能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良好習慣的形成, 是學生主動掌握知識的先決條件,掌握一定的知識又是創新的先決條件,可見這一點也是很重要的。三是培養學生頑強的意志品質。有了興趣和習慣還遠遠不夠, 要有堅強的毅力和不達目的決不罷休的精神噸才能激發創新的潛意識。四是在拓寬語文學習的空間上改進教學方法,多用啟發式,導學法等等;要大膽走出課文、走出課本, 讓課內長骨、課外長肉, 讓潛在的創新意識大展宏圖。

三、優化教學方法,讓學生“自能”學習

要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 教師首先得要有創新意識, 另一方面, 學生的創新意識在一定程度上來源于教師的創新意識。教師能靈活運用教學機制,在教學中敢于提出種種“假設”, 敢于“冒險”, 教學手段有獨創性、新穎性, 自然而然地會誘發學生的創新意識。一位教師在上《有的人》起始課時, 拿了一架托盤天平走進教室、學生大惑不解,語文老師又要搞什么新花樣? 上課一開始, 教師在天平兩端各放上一張白紙、天平保持平衡。接著, 教師問學生, 如果在左邊紙條上寫魯迅等人的名字、在右邊紙條上寫上眾多反動統治者的名字、天平仍能保持平衡嗎? 學生各抒己見。這樣, 就有效地啟發學生研究課文, 學生不僅很快掌握了教學內容, 而且從教師這一富有創新意識的教法中領悟到許多有益的成分, 萌發了創新的欲望。我們要教學生“學會學習”, 就是要讓學生自己掌握學習的方法,成為學習的主人。學會學習, 從本質上講就是要使學生形成不斷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和習慣。這種能力和習慣是需要學習者反復實踐才能養成的, 這種實踐是一個多層次的漸進的過程。我們教會了學生學習的方法,他將受益終生, 將學習活動延續到生命的終結。

四、提供合作學習時間,強化合作探究學習

講讀課文要給學生討論的機會。培根曾說過:“讀書使人充實,辯論使人機智?!泵慨斣诮虒W過程中遇到學生難以理解的地方, 我不是把答案直接告訴他們, 因為語文是沒有“標準答案”的,有答案也是“參考答案”,所謂一千個人看哈姆雷特,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只要他們動腦想了, 并形成了自己的意見,就是收獲, 這時同學們就會自覺到四人小組去討論、去探究,在積極和諧的環境中暢所欲言,在爭論中碰撞火花, 雖然有的意見是膚淺的, 有的甚至是不正確的, 但在集中了同學們的見解后,我再給一點引導, 啟發, 同學們理解起來就不難了。在學生主動參與討論和探究的過程中, 能讓他們學會自己分析問題的方法, 并提高他們分析問題的能力。

五、處好師生、課內外關系,使教學創新可持續

在語文教學創新的實踐過程中,我們要處理好以下幾個關系。首先,教師和學生的關系。一是教與學的關系。教師和學生是課堂教學的兩個主要要素, 學生為主體, 教師為主導。究竟怎樣做, 才算“導”得高明呢? 我的體會是:主要看其是否導得“適時”, “適量”,“適度”?!斑m時”是對教師的“導”在時間把握上的要求。一是在學生讀寫之前的“導”, 這 個導主要是“導向”。二是在學生讀過課文有了一定的思考之后的“導”, 這個導是“導 撥”。三是在學生對所學知識明確之后的“導”,這個導是“導演”?!斑m量”是對教師的“導”在語言數量上的要求。教師的語言要精、要準, 不能無限發揮, 離題萬里。也不能說的太多、太透, 那樣會代替學生的思考, 不利于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斑m度”是對教師導的程度的要求。導的廣度、深度要依問題的性質而定, 要依學生的情況而定。學生認識、思考的深廣度有所不同, 教師的導也要因人而異, 因材施教, 使不同程度的學生都有所收益。二是師生的情感關系。創新應追求一種什么樣的師生情感關系呢? 我的體會是, 新型的良好師生情感關系應該是建立在師生個性全面交往基礎上的情感關系。需要從如下幾個方面努力。第一, 教師要真情對待學生, 關心愛護學生。第二, 展現教學過程的魅力, 品味教學成功的喜悅。第三, 完善個性, 展現個人魅力。為此, 教師要自覺提高自身修養, 擴展知識視野, 提高敬業精神, 提升教育藝術, 努力成為富有個性魅力的人。

其次,課內和課外的關系。語文是一門工具, 真正的使用它不是在課內, 而是在課外。葉圣陶先生說:“學生從精讀方面得到種種經驗, 應用這些經驗, 自己去讀長篇巨著以及其他的單篇短文, 不再需要教師的詳細指導,這就是‘略讀。就教學而言, 精讀是主體, 略讀只是補充;但就效果而言,精讀是準備, 略讀才是應用?!?“如果只注意于精讀,而忽略了略讀, 功夫便只做得一半?!比~老這里所說的“略讀”, 即課堂之外學生自己的閱讀。他把課外閱讀看得與課內學習一樣重要, 甚至更為重要。

總之,我們語文教師只有進行創造性的教學,才能促進學生在課堂上積極參與教學,課外也能主動的進行學習,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和研究能力,實現學生的可持續發展,從而提高教學效益。

猜你喜歡
意識課文語文
人的意識可以“上傳”嗎?
《快樂語文》2022年全新改版!
細讀課文,讓思路清晰起來
背課文的小偷
增強“四個意識”發揮“四大作用”
強化五個意識 堅持五個履職
關于初中課文知識拓展教學的若干思考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