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論中學音樂欣賞課教學

2017-07-31 21:36郭麗萍
博覽群書·教育 2017年5期
關鍵詞:體態情境情感

郭麗萍

音樂來源于生活,是人們在生產生活中點滴的記載和升華,是內心情感的語言表述,是人類最古老、最具感染力的藝術形式之一。它那富于變化的音響動態結構,承載著人類歷史不斷更新的感受與體驗和人類社會的發展與變更,蘊含著不同時代、不同地域和不同民族的人們心中最微妙、最細致、最絢麗多彩的情感與變化。音樂欣賞是人類訴諸于聽覺的感性活動,它能喚醒人的音樂感覺,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怎樣讓他們在課堂上學到更多的音樂知識,對欣賞的作品有更清晰的認識呢?

一、注重情感

在所有的藝術形式中,音樂是最擅長抒發感情,最能撥動人的心弦的藝術形式。這就要求老師要因勢利導、充滿激情地進行授課,進一步地燃起學生的情感之火,使教師、學生及音樂中所表達的情感形成共鳴,達到互動。

音樂欣賞離不開分析講解,分析講解活動能夠使教師擁有教充分的主動性。我們應很好的利用這個主動性,巧妙地施展抒情技巧,用震撼心靈的語言,對學生曉之以情、動之以理,增強感染力,激活學生的情緒。如在引導學生欣賞《祖國頌》時,我便直抒胸臆,給予引導:“這首歌曲歌頌了偉大祖國進入社會主義時代的繁榮壯麗景色,旋律優美大氣,它既有濃郁的民族特點,又具有強烈的時代氣息;它記載了輝煌歷史的足跡,表達了億萬人民的心聲,同學們覺得呢?”濃郁的情感,感人的共鳴在我強烈、鮮明的抒情和風格明快的問話中得以升華。學生也有了一定的情感積蘊,為音樂欣賞奠定了基礎。

二、注重情境

情境是音樂課中“情感滲透”的前提和基礎。教師依據音樂審美教育的目的和學生的心理特征,精心創設一個音樂審美情境,使師生在特定的音樂審美情境中觸景生情,使師生在情感共振中完成情感滲透,從而讓學生獲得情感體驗,陶冶情操。比如在欣賞《梁?!窌r,把學生帶到優雅整潔明亮的多媒體教室,先放上一段彩蝶歡飛、春光四溢的畫面,襯之以愉悅愜意的背景音樂,在這種情境創設的特定中,師生被主人公真摯、執著、美好的愛情感動著、浸潤著,真正認識和感受到了真、善、美。

三、注重培養學生的想像和聯想

教師要注意啟發學生將聽音樂與自己的想像相結合。豐富的想像和聯想能夠深化學生對音樂作品的感受。為此,教師可用講故事或描述情境等方式來激發學生積極地展開聯想和想像。如欣賞《藍色多瑙河》時,教師用描述情景的語言來引發學生的聯想,讓學生將教師對“藍色多瑙河”所做的情景描述與自己的生活體驗相結合,產生聯想和想像,并隨著音樂的展開而產生情感上的共鳴,從而達到陶冶情操,培養審美情趣的目的。

四、注重學生參與

教師要注重引導學生參與教學活動。在欣賞中,教師應主動啟發,邀請學生參與、聽辨和鑒賞所聽的音樂。欣賞樂段時,讓學生隨著音樂邊聆聽邊打節奏,體會音樂展現的情境。通過拍不同節奏的方式來分辨不同的音樂樂段,可以幫助學生分辨和把握音樂節奏、速度的不同情感表達的變化;再請學生用身體的簡單律動來對所聽到的音樂做出相應的反應,以使學生更深人地沉浸于音樂的體驗之中。另外在聽音樂的時候還可以請學生回答一些問題。如“在音樂中聽到了什么?”“這音樂有什么特點?”“聽這音樂有什么感受?”等。通過類似的方法,極其巧妙地把學生引進了音樂世界,激發起了他們學習音樂的濃厚興趣,調動了他們的情感投人,發展了他們的創造力,教學效果也在情感的共鳴和互動中得以加強。

五、注重體態語言

美國心理學家愛帕爾說:“人的感情表達有三個方面組成:55%的體態,38%的聲調及7%的語氣詞?!斌w態語言如此重要,因此講授中恰到好處地運用體態語言,是教師的一項基本技巧。何況而音樂是表演藝術,上“音樂恰賞”課,就更離不開體態語言。何況,學生也都喜歡在觀摩示范中加深對講授內容的理解,除了要運用好目光、臉部表情、手勢、姿態等基本體態語言外,還應把握住“音樂欣賞”教學內容的特點,運用好“現場表演”,使之同講授相得益彰,提高教學效果。

總之,要上好中學音樂欣賞課,教師必須多費心思,多動腦筋,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熱情地投入到音樂欣賞中,音樂課堂成為學生感受美、欣賞美、表現美的廣闊天地。讓美妙的音樂凈化學生的心靈。

猜你喜歡
體態情境情感
SET懸吊訓練對中青年女性圓肩體態的療效觀察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長,保持獨立
創設情境 以說促寫
情感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長,保持獨立
“體態矯正”到底是什么?
鋼琴基礎教學中的歌唱和體態律動
隨、律、衡:體態律動教學的三個核心原則
護患情境會話
特定情境,感人至深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