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課改背景下培養高中學生歷史思維能力之研究

2017-07-31 08:41劉成軍
博覽群書·教育 2017年5期
關鍵詞:歷史教學高中思維能力

劉成軍

摘 要:隨著高中新課程教學的普遍開展,注重學生思維能力建設被作為中學教育的重要方面引起了廣大教育工作者的重視。歷史教學作為多個學科中的一門,有著知識量大、易形成思維定式、主觀性強的學科特點。在向學生傳授歷史知識的同時,一方面要注重加強學生對基本歷史知識的掌握,另一方面要引導學生“歷史”聯系“實際”,培養歷史思維能力。本文從教學方法、傳達理念、教學模式等多方面論述如何在新課改的背景下,培養高中學生的歷史思維能力。

關鍵詞:新課改;高中;歷史教學;思維能力

歷史學科包含內容廣泛,從茹毛飲血的遠古人類到科技繁榮的現代文明,從五千年的中華文明到源遠流長的世界歷史,歷史所要講述的內容涵蓋了人類所有的發展演變。培養學生的歷史思維能力是新課改關于歷史教學新要求的重要方面,直接關系到高中階段歷史教育工作的成功與否??傮w而言,高中歷史學科教育工作者應注意以下四個方面。

一、教學方法要得當

一個人所能接收的知識是無限的,但一個人所接收知識的能力和精力往往是有限的。在平時的學習中,一個人很難自始至終對特定知識保持很高的熱情。但如果所學的知識和由此形成的能力可以被應用到實際中,那么就會持續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歷史學科同樣如此,在教學過程中應從學生實際出發,從實際中來到實際中去,以歷史知識為載體,引導學生自主學習。針對歷史學科的特點,在教學中應掌握科學方法,切不可只注重對歷史知識的死記硬背,而忽視歷史這一學科真正要帶給人們的科學人文關懷、精神內涵、歷史責任感、憂患意識、對中華民族的自豪感等深層影響。只有真正明白為什么學習歷史,才能在歷史教學中尋找科學的方法。

歷史學科涉及內容眾多,如果不把握科學的教學方法,很難有條理地把知識呈現給學生??偨Y起來,所有的歷史,都可以按照一些“節點”來區分,而每個歷史“節點”都可以用幾個基本要素概括:時間、人物、地點、事件、背景、影響。利用“節點”分析法可以清晰地梳理教學過程中的知識點,讓學生對特定歷史事件有一個基本但卻清晰的認識。然而這種認識僅僅是淺層次的。教育工作者還應該注重引導學生對歷史進行深層次的挖掘思考,教師并不是知識的復述者和搬運工,而應該是知識大門的引導者。要想方法去引導學生自主思考。

有很多成功的教育專家,針對高中受眾人群和歷史學科研究出了一些有效的教學方法。例如:在課堂上可以創設一些有助于學生自主學習的問題情境,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欲;對于一些典型的歷史事件不妨附加一些逸聞趣事來增加學生對知識內容的新奇感,從而為發現新知識創造一個最佳的心理環境;還可以充分借助現代多媒體技術,用視頻或圖片等形式來展示歷史事件的全貌,從而在潛移默化中加深學生對新知識的印象。

但是在新課改的背景下,上述方法的運用中一定要注意尊重歷史事實和歷史自身的學科特點,切不可把一些虛構的古今中外、天下名人軼事等全部與課堂知識生硬地聯系起來,羅列大堆,把歷史課搞成故事課。另外,也不是每節歷史課都需要創設情境,情境也不是越多越長越好。不必要的情境創設會使知識的傳達顯得牽強,且有畫蛇添足之嫌。

二、傳達理念要正確

學習歷史不僅可以激發學生的辯證思維、而且對于提高個人的精神內涵具有重要啟迪作用。在歷史教學中,要充分理解新課改下歷史教材內涵,準確把握每個章節所要傳達的信息及意義,使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和價值觀。切忌以考試得分為目的的死記硬背式學習。

通過中華民族上下五千年發展史,可以潛在地提高學生民族自豪感、自信心以及歷史的凝重感。通過中國近代所遭受的戰爭,可以培養學生“落后就要挨打”的憂患意識和愛國情感。通過對歷史中科學發展里程碑事件的講述,可以使學生樹立崇尚科學、熱愛探索的科學精神。通過歷史中大小戰爭的剖析講解,可以使學生樹立歷史分析思維和對戰爭下人民苦難遭遇的悲憫情懷。另外,由于歷史事件有時會以現代影視作品的形式呈現給人們,在教學時要對不符合歷史事實的影視作品(如一些嚴重扭曲歷史事實的熱播劇等),辯證地分析,糾正謬誤,引導學生正確思考,維護歷史的公正性和客觀性。

真正的歷史教學,絕不僅僅是使學生記住某某事件是在何年何月何日在何地由何人主導發生的,其關鍵在于如何引導學生變被動接受為主動參與,其潛在的真正意義在于對學生歷史思維能力的培養。而歷史思維能力的培養是否成功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教育工作者在教學中傳達的理念是否正確。

三、教學模式要靈活

新課程改革所要倡導的是學生自主學習、合作探究的模式,強調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和教師的積極引導相結合,因此教師應當根據歷史知識內容、教學的目標設計合作探究模式,對于學生個人無法完成的或難以完成的重點內容及環節,運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討學習。合作教學是為了充分提高自主積極性的一種現代教學方法, 它強調學習是多邊活動 ,提倡師生、學生、教師之間的多邊互動合作 ,充分調動教學中各動態因素之間的密切合作性……從而使教學兼具單向、雙向和多向交流的多重特征,構成一個教與學的立體網絡。開展合作教學 ,更能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能動性 ,激活學生自學與設疑的興趣 ,使歷史思維能力得到強化 ,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得到進一步培養、鍛煉和提高。

四、宏觀、微觀要結合

歷史本身是一非常宏觀的知識學科,但它又是由一系列的微觀事件所組成的。在教學時注意宏觀描述和微觀剖析要相互結合,才能發揮出事半功倍效果。例如,針對近代洋務運動的授課。我們都知道洋務運動從鴉片戰爭起,以甲午戰爭告終,為中國的近代化奠定了基礎,特別是西方近代科學思想的引入以及近代中國工業的初步建立。但是,如果放眼宏觀,明智維新運動卻成功的使日本從一個弱國變成了一個強國,并打敗了早于其開展洋務運動的中國。此時不妨向學生拋出恰當的問題:同樣是變革求新的運動,為何在日本和中國會出現兩種不同結局?由此引導學生進一步查閱相關資料,并歸納匯總。使學生跳出洋務運動本身的微觀學習,進一步對當時的政治、經濟、憲法、軍事的制度,社會的組織,科學的精神和方法做一全面的思考。

通過對問題進一步思考,學生們進而會發現:日本的建國建軍,自始即著眼于基本精神,故其維新的基礎頗為深厚。相反的是,中國(清)李鴻章則深受“師夷長技以制夷”的觀念,只知道西方國家“大炮之精純、子彈之細巧、器械之鮮明、隊伍之雄整,實非中國所能及”,以為“中國但有大炮、輪船兩樣,西人即可斂手”。而對于立國建軍的大政方針和科學文化的根本之圖,尤其科學的基本精神,則未能有所重視。因此,他主持洋務幾十年,亦僅止于聘請顧問、訓練洋槍、抽取關稅厘金、設立機器制造局、造船廠、招商局、礦務局,求其“船堅炮利”而已。結果,海軍毀于中日黃海之戰,陸軍敗于中日朝鮮之役,關稅主權旁落于外人之手,內憂外患,禍亂紛乘。通過這樣一系列的引導,層層深入,不僅增強了學生分析能力,而且學會了從宏觀角度對比分析,加深了對歷史事件的理解和認識。

參考文獻:

[1] 李佳新等. 歷史科學[ M] . 北京: 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 2011.

[2] 龍至強等. 新課改教育下歷史教學的研究[ M] . 北京: 首都師范大學出版社, 2010( 33).

猜你喜歡
歷史教學高中思維能力
培養思維能力
培養思維能力
高中歷史教學中實施小組合作學習的策略
論歷史教學中生活化教學理念的應用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