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談發揮學生主體作用的策略

2017-07-31 17:32胡萍
博覽群書·教育 2017年5期
關鍵詞:學會教材思維

胡萍

在新課改背景下,教學工作應該“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教師要始終堅持“生本”理念,采取各種有效方略,尊重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引導學生在語文課堂學習中充分挖掘自己的潛能, 培養和提升語文能力和素養。

一、堅持以正面為主,培養學生主體意識

首先,要尊重學生。一位教育學家說:“教師與學生的臉是對立的, 但感情不能對立?!弊鳛榻處?, 我們對學生應既是良師、又是益友。因此, 我們在教學活動中應該捕捉到每一位學生的 “閃光點”,多給學生鼓勵、理解他們、公平地對待他們,多肯定、少否定, 多鼓勵、少指責。記得三年級時,有次我叫蔡嘉欣同學來讀課文, 誰知她讀得極不流利,我一面制止其他同學的哄笑, 一面微笑著聽她讀完。之后句我肯定了她的勇氣, 表揚了她的認真以及讀音的準確, 同時向她提出希望:加強閱讀, 你會讀得更好的。想不到在不久后的一節語文課上她主動舉手要求朗讀課文, 雖然仍有些結巴, 但效果明顯好了許多,一個學期下來、該生的朗讀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這也給其他同學樹立了榜樣, 現在只要我說一句“誰來朗讀課文”? 同學們往往是爭先恐后。只要我們常常注意尊重學生, 就會調動起學生學習的主動性, 激發出他們學習的自覺性。

二、巧妙創設情境,讓學生互動起來

情境教學通過創設適宜的學習環境, 使教學在積極的情感和優化的環境中開展、讓學生的情感活動參與認知活動,以期激活學習者的情境思維, 從而在情境思維中獲得知識、培養能力、使以往簡單的我教你聽轉變成一種互動的教學模式。這種教學模式、使教師與學生、教材與學生、學生與學生之間進行情感互動, 從而達到“以情動情”的效果。例如;語文口語交際《我愛吃的水果》當中,我創設了“水果超級市場”的情境環節,讓學生也自己日常生活當中遇到的用到學習當中,自已推銷自己的水果。通過活動學生情緒高漲, 達到了口語交際的學習目的。因此, 在教學中, 教師應用生動、形象、準確、富有感染力的語言, 為學生創設情感畫面,使學生積極、主動地進入角色,進行語言交流。鑒于小學生的表演欲望較強,教學中、可以讓學生在理解課文的基礎上進行課堂表演。表演的形式應多種多樣, 有個人表演、小組表演等。教師是學生的引導者、合作者, 一切好的機遇除了學生把握外,還要靠教師的精心創設、從而不斷提高學生的各種能力。教師在課堂上, 要學會傾聽學生的發言, 學會走進兒童的內心世界, 學會用兒童的眼光去看待問題, 用兒童的思維去分析問題, 用兒童的語言去描繪世界, 切不可高高在上。因為高高在上的教師怎能聽到學生真情呼喚? 只有這樣師生的互動, 才能使課堂真正處于和諧的狀態, 真正開啟孩子的思維, 這種融洽的課堂教學氛圍是獲取事半功倍之效的一劑良藥。

三、堅持合作探究,突出培養合作意識

在語文課堂學習中, 落實《課程標準》的教學理念, 應結合小學生的心理、年齡特點及認知規律, 循序漸進地引導他們學會合作學習。就拿一年級小學生合作意識培養來說。在新生入校伊始, 教師便可利用多種時機培養他們樹立起合作的意識。如, 教師問第一天上學的小學生:你交上新朋友了嗎? 問問坐在你周圍同學的名字, 下課你們一起玩好嗎? 然后, 教師在經過觀察, 初步掌握學生的情況后,將學生按性格特點及學習習慣等方面互補搭配建立學習小組。并且, 讓他們自己給小組命名。 孩子們興趣很高, 紛紛為自己的小組起個好名字。如:博士隊、前進隊、金星隊、超越隊等。教師鼓勵他們互相學習, 互相幫助。這便為合作學習開啟了大門。

教師還要適時結合語文學科特點, 使小學生懂得為什么要與他人合作學習、探究學習。這是他們從未有過的想法。教師應幫助他們形成這種意識, 學會這種學習方式, 養成這種習慣。如學習漢語拼音時, 第一、二課只是學習六個單韻母。第三課開始學習四個聲母, 出現了 b-ɑ-bɑ 的音節。教師抓住這一學習機會告訴學生:b 和ɑ只有走到一起, 合作拼成音節, 才使我們學會了更多的知識, 認識了bā八、bá 拔、bǎ 把、bà爸等漢字, 合作多么重要??! 如果b和α不合作, 小朋友可就不喜歡它們了。漢語拼音中很多聲母和韻母都喜歡合作, 我們以后會學到更多的音節, 認識更多的漢字。讓我們也和它們一樣來合作吧!教師又采取表揚全組而非個人的措施, 使學生互相督促, 共同進步。也就是從這時起, 孩子們開始了真正的合作學習,探究思維。在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時代, 學會與他人共同生活是很重要的。雖然教師著重培養的是學生學習中的合作和探究,但是有了合作和探究意識更會懂得尊重他人, 掌握與人交流的技巧, 學會與他人共同生活。為學生的終生學習、發展服務, 使之能夠適應未來社會對人才的需求, 這也是教師重要的育人責任。

四、引導大膽質疑,培養學生創新精神

愛因斯坦說過:想象力比知識更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 而想象概括著世界上的一切, 推動著社會的進步,成為知識進化的源泉。學生的創造力主要包括兩方面, 一方面是創新的精神,另一方面是創新的能力。課堂是學生創造力成長的主陣地, 課堂最重要的任務就是要激發引導學生的想象力, 在想象的基礎上讓學生發揮創造力, 學生最大的樂趣也在于幻想, 每一個學生的心都是一個充滿幻想和想象的神奇世界。教師的教學應著眼于童心的釋放,鼓勵兒童好奇心的張揚、使創造力和想象力得到發展。

語文教學課堂中首先要發現教材中的創造性因素, 培養學生的求異思維。運用教材中的創造性因素, 引導學生多角度, 靈活地觀察、分析問題 .就能提高他們創造性思維的能力。課堂中鼓勵質疑,培養多向思維能力。在創新教育的語文教學課堂中, 疑問是課堂中打開知識大門的鑰匙, 學生在課堂中, 只要對知識有疑問都可以提出、老師還要鼓勵學生多提問題, 有的教材中, 往往一個學生對其中的一點提出疑問、還有更多的學生從多個角度提出不同的問題, 學生在根據不同的問題來分析, 找出答案, 從而培養了學生的多向思維能力。例如:在學習《五彩池》當中,學生圍繞五彩池為什么會呈現出那么多的顏色展開了質疑, 很多學生提出了不同的問題,我讓學生根據提的不同的問題展開小組討論,自已研究出最正確的答案。學生思維活躍, 自主學習興趣高。從而培養學生創新意識、創造思維、創新能力。

五、教學換位有活力, 發展個性和想象力

一是學生當老師。學生當老師絕不應做老師的“傀儡”。作為老師, 要啟發, 不要代替。 教師要多放手, 少控制;要多鼓勵, 少批評;給學生以主動權、選擇權, 體驗成功, 建立自信心。二是利用教材資源,發展學生想象能力。課程標準教材中每一篇課文都配有一幅或兩幅色彩鮮艷、形象生動的圖畫, 這些圖畫常能喚起學生的觀察、聯想和說話的興趣。如教學《小小的船》第三句時, 指導學生觀察:小女孩劃著小船, 在無邊無際的藍天下邀游, 星星在她身邊閃爍。學生被帶到了神奇無比的天空中。此時讓學生展開想象, 自己如果到宇宙旅行, 將會看到什么, 是不是“只看到閃閃的星星藍藍的天”, 學生打開思維的閘門, 張開想象的翅膀, 說出自己可能看到“宇宙飛船”“外星人”“人造衛星”等, 怎么想就怎么說, 從而激發了他們的想象和思維。

猜你喜歡
學會教材思維
思維跳跳糖
思維跳跳糖
思維跳跳糖
思維跳跳糖
教材精讀
教材精讀
教材精讀
教材精讀
學會尊重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