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探析謝赫“六法論”與佛造像間的審美關系

2017-08-02 22:24姜麗莎
中國綠色畫報 2017年7期
關鍵詞:謝赫

姜麗莎

摘要:魏晉南北朝時期在我國歷史上有著極其重要的歷史地位,謝赫的“六法論”尤為重要,他的這些審美思想不只是適用于繪畫研究,同樣適用于其他藝術形式,佛造像就是其中一種,這次以山東博物館館藏佛造像為例,以“六法論”為探析基礎,分析魏晉南北朝時期山東佛造像的藝術和審美特征。

關鍵詞:謝赫;六法論;佛造像;氣韻生動;魏晉審美

1、魏晉南北朝時期審美特點的出現與發展

(一) 魏晉南北朝時期的審美特點

宗白華在《美學散步》中對魏晉南北朝時期的審美思想有這樣一段論述:從這個時候起,中國人的美感走到了一個新的方面,表現出一種新的美的理想,那就是認為:‘初發芙蓉比‘錯彩鏤金是一種更高的美的境界……。這是美學思想的一個大的解放,詩、書、畫開始成為活勃勃的生活的表現,獨立的自我表現。 在藝術表現中,作者更加注重自己情感的表達,更加注重作者內心思想的一種表達,不再過分追求文字或者內容的表現,實踐先于理論。

(二)謝赫審美思想的發展

基于魏晉南北朝時期“初發芙蓉,自然可愛”追求“白賁”藝術美之上,謝赫的審美理想與之相趨同。他在中國繪畫史上有著十分重要的地位,一是因為他是著名的人物畫家,另一點也是非常主要的一點就是他在美術理論方面的著作貢獻。謝赫所著述的《古畫品錄》是我國現在所存最早的較為系統論述美術理論的專著,同樣也是他的審美理想的一種表現。

這個標準就是“六法論”:一曰,氣韻生動是也;二曰,骨法用筆是也;三曰,應物象形是也;四曰,隨類賦彩是也;五曰,經營位置是也;六曰,傳移模寫是也。首先是鑒賞畫作的第一要求——氣韻生動,這也是最高的美學原則,謝赫把它視為“六法”之本,其他的五法,都是達到“氣韻生動”的先決條件,“氣”與“韻”本為二義,在這之前有顧愷之的“傳神論”,也是對其的一個繼承和發展,“骨法用筆”和“氣韻生動”也密不可分,眾所周知,人物都是有血有肉、骨肉相連的,如果說“氣韻生動”指的是人物內在的靈魂和心理、氣質的話,那么“骨法用筆”指的則是人物的骨相,用筆來提取表達對象的容貌、骨相法則,從而展現其風神韻味,這條與顧愷之的“形神”觀點也是相通的。

2、佛教造像藝術在魏晉南北朝時期的發展

魏晉南北朝時期一個突出的特點就是:佛教興盛。佛教藝術的一個主要表現內容可以說就是佛像,佛教美術就是為了傳播佛教的思想而興起的。到魏晉南北朝時期,佛教和佛教美術才開始在我國迅速發展。隨著佛教在人們思想上的滲透和深入,佛教藝術也在各地逐漸發展起來,佛教造像則是最能體現佛教藝術興盛的景象的一種形式。

3、“六法論”與佛造像間的審美關系

在佛造像的初始階段,匠人們由對佛像的敬畏,在刻畫方面遵循天竺傳來的佛教形象特征,與“傳移模寫”、“應物象形”相一致;后期佛教藝術的漸趨發展,逐步演變為更為現實的特征,趨于世俗化,在衣飾上更為華麗精致,包括面部刻畫,同樣符合“隨類賦彩”;而在“經營位置”方面,多數佛造像都是為逝者祈求靈魂安定,與生死輪回相關,在藝術表現上則為半圓坐像,與佛教信仰相一致;對于“氣韻生動”和“骨法用筆”的運用則是尤為重要和突出的。

(一)“氣韻生動”與佛造像間的關系

“六法”中以“氣韻”這一點尤為引人注目,因為它最能體現中國的藝術精神,謝赫最先提出“氣韻”一詞,可以說是由當時的創作經驗和藝術積累得出的,顧愷之曾提出的“傳神”與之相通。這兩個都是指在魏晉時期玄學風氣下來鑒識人倫的一種概念,到了魏晉時期,士大夫階層興起,學風也開始變化,對于人倫的鑒識轉變為對人體氣韻、思想上的欣賞。

所以“氣韻”原本是人倫品鑒下來形容人的一個概念,韻的本意是指一個人在形態、體態上所展露的一種姿態、神態、氣質的美感,體韻則是身體之韻,通過人體的表現來給受眾的一種感受,這種感受是沒有辦法具體觸摸或者感覺的,它并非是真實具體物質的存在,同樣也不能單獨存在,只能通過媒介傳達。

它的原本的含義是指代表現對象的精神狀態、思想情操、體姿風貌所顯露的美,也指在其在形體中展露的淡泊、空靈、雅致等某種情調美和令人仰慕的個性特點。除此之外,還可以展現一個人的品質、行為的高尚等等。它展現的是一種性格,佛教的特點——靜謐而深沉。作為教徒應該擁有的放松淡然和坦然自如的威儀。而這種性格的表現正是通過“韻”來表達的,藝術不能把刻畫人的形體作為目的,而是要以形體表現其精神狀態。

(二)“骨法用筆”與佛造像間的關系

張彥遠說:“骨氣形似皆本于立意二歸乎用筆?!惫菤庑嗡萍傲⒁饨钥坑霉P來表現。在佛造像中,雖然沒有真切的用筆,但是在佛像的刻畫中同樣需要刻畫骨相,相人所謂的骨法,不僅指形象結構,而是因為從一個人的骨相中可以看出人的身份,實際上就是人的地位,所以在佛造像中尤為重要。

概括來看,“氣韻生動”與“骨法用筆”一直是我國傳統藝術的最基本的追求,它涵蓋了其中的基本特點,具有真切不容動搖的研究價值。所以,我們只有從這一特點出發進行研究,才能悟出古代充滿智慧的人們的作品所要表達的深刻含義,對傳統藝術的特點與意義進行認識和理解,并在當代的研究中進行有價值的探索和發現。

4、結語

魏晉南北朝時期的佛造像特點,用審美范疇的角度看,是有著相當強烈的壯美與柔美結合的一種特征,這特征對于后世隋朝、唐朝的佛造像都有著深刻的影響,猶如時下流行的復古風,無論這些風格如何變化,終究是有他們獨特的規律,這樣的變化更是向我們傳達出我國思想文化、審美文化的一種螺旋式上升的發展狀態。這種士大夫文化的興起更是對宋朝文人思想的發展奠定了基礎。

【參考文獻】:

[1]、<中國美術史及作品鑒賞>編寫組.中國美術史及作品鑒賞[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

[1]、宗白華.美學散步[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

[2]、陳傳席.六朝畫論研究(修訂版)[M].天津:天津人民美術出版社,2015

[3]、陳傳席.中國繪畫美學史(修訂第二版)[M].北京:人民美術出版社,2012

[4]、陳傳席.西山論道集[M].沈陽:遼寧美術出版社,2003

[5]、劉鵬.北魏山東佛造像藝術探析——以青州龍興寺窖藏為中心[D]:[碩士學位論文].蘭州:蘭州大學,2013

猜你喜歡
謝赫
謝赫《古畫品錄》中的氣韻生動探析
謝赫“六法”于當代水彩畫之啟示
從“六法”中得到的啟示
淺論謝赫《古畫品錄》中“氣韻生動”的美學思想
淺談東晉謝赫“六法”
荊浩與謝赫畫論觀點的異同
荊浩與謝赫畫論觀點的異同
淺析劉道醇之“六要論”
西漢秘密花園
從謝赫“六法”看中國畫創作觀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